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要統計校服表格

要統計校服表格

發布時間:2021-06-06 21:39:49

㈠ 三年級數學,想一想生活中有什麼事情需要統計,嘗一試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年級的統計數學題,生活中需要統計的有媽媽每個星期需要花費的費用。你可以將媽媽一周內所花費的費用以及花費的去處製作表格。再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媽媽一周總共花費了多少這個問題。

㈡ 什麼是分段整理數據

數據的分段整理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級年級上冊教科書第70-74頁。
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1、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教材提供了為鼓號隊員買服裝這一現實情境,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後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2、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活動經驗,初步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初步認識了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3、分段整理數據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並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在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會根據實際情況,用畫正字法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初步學習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思想,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數據的必要性,在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
教學准備:3人一組,統計原始數據、整理記錄單、
自製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每周一的升旗儀式我們都要穿上什麼?(校服)
像參加運動會、廣播操比賽這樣的集體活動我們都要穿校服,它是我們學校學生的一個重要標志。
2、今年學校計劃要為我們添置一套新校服,你們高興嗎?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
3、做校服需要哪些信息?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每個同學的身高,測量身高這個准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板書:收集數據)請看這是我們之前完成的同學們的身高記錄單。
二、教學新知
服裝廠不可能按照我們每個人的身高來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樣大小的校服, 一般分為「小號、中號、大號」三種尺寸。根據兒童服裝製作標准,一般10厘米為一個號。
出示:小號:120~129厘米
中號:130~139厘米
大號:140~149厘米
3、根據廠家提供的型號,想一想,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工作?(統計適合穿大、中、小號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為了弄清適合穿大、中、小三種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對記錄單上的數據分段整理。(板書:分段整理)
那你能把同學們的身高數據整理一下嗎?你有什麼好辦法?(因為所有數據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數快速進行分類。畫「正」字法)
學生分段整理並統計。
身高(cm)
人 數
120~129

130~139

140~149

誰願意把你整理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生上台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4、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張統計表直接交給服裝廠呢?如果你是服裝廠的統計員,希望看到這樣的表格嗎?為什麼?(太麻煩了)還應該怎麼辦?(製成統計表)(板書製成統計表)
現在就請你們把整理好的數據填入表格(二)中。(學生動手完成統計表)
月 日
身高(cm)
合 計
120~129
130~139
140~159
人 數

5、提問:這里的合計( )人你是怎樣得到的,它和我們原始數據中的人數一樣嗎?那麼你們想一想,表中的「合計」起了什麼作用?(既能反應總人數,又能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6、出示多張表格:現在每個班的表格都送到了服裝廠,可是統計員又傻眼了,哪一張是我們班的呀?怎麼辦呢?
7、還要寫上名稱,怎樣給這份統計表命名呢?(寶塔路小學四( )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學生寫上標題。
最後不要忘了寫上日期,這就是一張完整的統計表,有標題、製表日期,還有統計的數據。服裝廠看到這張統計表,會明白哪些問題呢?(每個數據段有多少人,即: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的套數) 、合計有多少人,即:一共要做多少套。服裝的工人師傅通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數據。(板書:分析數據)
8、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解決添置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1)收集數據(2)分段整理(3)制統計表(4)分析數據。
小結:像這樣把收集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有助於我們快速而准確地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據的分段整理。(板書:數據的分段整理)
三、解決問題
像這樣分段整理數據的統計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1、我們學校馬上將要開冬季運動會了,為了了解我們班同學跳繩情況,老師專門對我們班上的同學進行了1分鍾跳繩檢測,下面是檢測的成績記錄:
四( )班同學1分鍾跳繩成績記錄(單位:個) 略
課代表匯報:— 優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課件展示:
跳繩個數
人 數
( )——( )

( )——( )

( )——( )

( )——( )

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年 月
成績 (個)
合計
優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人數

(1)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提問:這道題把數據分成了幾段?分段的依據是什麼?
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4)通過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出班級內同學跳繩的整體情況。也便於老師更好地選擇人員來參加此次運動會。
2、我們學習統計知識和方法不但要用來解決我們同學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像上面提到的做校服,統計某項體育成績等,還要用來統計關系國家、關系人類的大事,其中有一件大事是全世界的人們都十分關心的,我們也應該關心,那就是空氣污染問題。什麼是空氣污染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知道嗎?」。
3、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的知識有了一些了解,老師收集了我國五個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你能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整理數據並完成統計表嗎?
( )市( )年11月空氣質量日報情況統計表
污染指數
0~50
51~100
101~200
空氣質狀況


輕度污染
天 數

5、誰能匯報一下統計的結果?另一組說說他們統計的結果正確嗎?
6、看了這些數據,你覺得其中那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麼?你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
7、作為一個鎮江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鎮江的環境做些什麼?
8、小結:同學們講得很好,都是從自身出發,從一些能做到的小事出發,每個人都想為改善我們鎮江的空氣質量狀況出一份力。希望你們把想法附註行動,讓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
四、延伸發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統計,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課後,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信息,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今天課後,老師還給同學們留了一個作業,為了進一步保護我們這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使我們鎮江的空氣質量再上一個新台階,請你根據我們剛才完成的統計表,對那些向空氣排放濃煙的工廠寫一份建議書,題目就是:我想對你們的大「煙囪」說……大家能不能完成啊?

㈢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數據的整理教案怎麼寫

第1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錶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錶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錶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准備怎麼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准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錶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第2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慣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麼,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台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准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計表。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擔任數學科代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
把上面的統計結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陳小菲
票數 15 22
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回答問題: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2、根據統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什麼?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應用統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第3課時 練習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並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計,你准備怎麼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准確性。)
3、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裡有車?(家裡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裡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裡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鍾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麵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麵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鍾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麵包車最少。)
如果再觀察10分鍾,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麼建議?
三、鞏固遷移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計圖。
讀懂統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現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建議?(學生自由發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麼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麼樣?
板書設計
練習一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㈣ 每次訂校服,尺碼不好統計怎麼辦

你們班的每個人應該都有手機吧,你可以把他們拉到一個群裡面,然後自己穿一件尺碼,嗯,拍出一個照片發到群里,讓他們每個人自己核對,當它們看到你的尺寸之後,他們會會相比較自己,然後會得到一個比較標準的尺碼,然後放在群裡面,然後然後你一統計就可以了

㈤ 學校七年級學生做校服,校服分小號、中號、大號、特大號四種,隨抽取若干名學生調查身高得如下統計分布表

(1)觀察統計表知:145≤x<155小組的頻數20,頻率0.2,
所以學生總數為20÷0.2=100人;

(2)a=100×0.45=45,
b=30÷100=0.3,
故答案為100,45,0.3.

㈥ 二年級哦數學第一單元數據的整理教案怎麼謝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錶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錶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錶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准備怎麼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准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錶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第2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慣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麼,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台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准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計表。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擔任數學科代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
把上面的統計結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陳小菲
票數 15 22
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回答問題: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2、根據統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什麼?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應用統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第3課時 練習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並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計,你准備怎麼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准確性。)
3、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裡有車?(家裡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裡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裡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鍾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麵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麵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鍾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麵包車最少。)
如果再觀察10分鍾,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麼建議?
三、鞏固遷移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計圖。
讀懂統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現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建議?(學生自由發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麼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麼樣?
板書設計
練習一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㈦ 如何用三維餅狀圖製作校服型號統計表,並使每個餅塊上顯示該型號的統計數值

1.首先,以下圖為例,需要根據A1:B7單元格區域製作餅圖並在餅圖上顯示相關數據。

㈧ 某服裝廠為了解某中學八年級學生的校服尺碼,隨機抽查了50名學生的校服尺碼,經統計得到下表: 尺

∵將這組樣本數據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其中處於中間的兩個數都在150≤x<160,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所在的范圍是150≤x<160.
故選B.

㈨ 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什麼最多,什麼最少,一共有什麼等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錶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錶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錶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准備怎麼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准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錶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與要統計校服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仙境傳說船長帽子 瀏覽:630
短款杏色呢外套怎麼搭配下裝 瀏覽:733
堡獅龍女裝羽絨服價格表 瀏覽:783
翻領牛仔夾克搭配 瀏覽:566
誰家的羽絨服好看圖片 瀏覽:340
黑色西裝外套打底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689
如何裁剪睡衣視頻教程 瀏覽:914
小孩冬天能穿羽絨服嗎 瀏覽:231
老虎帽子製作步驟圖解教程 瀏覽:183
寬袖國風外套裁剪 瀏覽:754
愛戴帽子的小杯子 瀏覽:258
冬季外套怎麼收拾 瀏覽:885
男士圍巾扎脖子 瀏覽:111
褲子上沾了綠色的東西是什麼 瀏覽:911
褲子男收口 瀏覽:403
怎麼穿睡衣視頻教程 瀏覽:144
如何制服車庫里的老鼠 瀏覽:367
杭州市羽絨服批發市場 瀏覽:713
透氣夏裝女款睡衣 瀏覽:982
女裝摩托車怎麼掛牌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