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我想要春秋戰國時代的服飾圖片,最好是孔子的,我需要他四個職位的服飾圖片!
那時候還沒有照相技術:) 而且由於年代久遠,無法有服飾具體的信息傳下來,連重大事件都不能保證正確性,何況是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呢。電視上的服飾都是現代人想像的,不足以憑。
B. 孔子一般穿什麼衣服都叫什麼
孔子一生有大才而不受重用, 游歷各國, 也只是穿普通的服飾
身上穿長袍, 頭上裹頭巾, 腳上穿布履
當時的平民穿戴和孔子差不多.
士大夫當時頭上戴冠, 身著錦袍, 腰扎玉帶, 腳穿長靴
C. 談談孔子的服飾觀
孔子的服飾觀是著裝一定要適合客觀環境的需要,服裝的剪裁一定要講求細節的完美,彩搭配和諧是著裝完美的第一要義。
《論語·鄉黨》記載:「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麂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這段話,是孔子對服裝最完整、最集中的論述。
D. 弱弱的問一句:孔子那個時代穿的衣服屬於漢服么
算的,漢服是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直至明末漢民族所穿的服飾。
E. 濟寧孔子學府校服去哪裡買
濟寧孔子學府校服去哪裡買,當然是去濟寧孔子學府那裡買
F. 古代孔子穿的衣服叫什麼有什麼特徵
當暑,袗絺綌。夏天,穿細的或粗的葛布單衣。
表而出之,出門時罩上外衣。
緇衣羊裘。黑色的外衣,內配黑羊羔皮裘。
素衣麑裘。白色的外衣,內配小鹿皮裘。
黃衣狐裘。黃色的外衣,內配狐狸皮裘。
紅紫不以為褻服。不用紅色,紫色做在家穿的衣服。
齊,必有明衣,布。齋戒的時候,一定有浴衣,是布做的。
朝服而立於東階,有"朝服"。
所以,在家有"褻服"。夏天有""袗"(單衣),出門加"表"(外衣)。齋戒有"明衣"。冬天有"裘",家穿的"褻裘"還有"朝服"。
<論語>有這樣的文字,有的是說君子的穿衣,我猜夫子也許會這樣穿吧。
G. 孔子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孔子,即使在夏天,
他穿上了這樣的衣服,取其涼爽、透氣,
他在外面一定還要再穿上一層,這就叫做「必表而出之」
H. 孔子對著裝是怎麼要求的
君子不以紺(zōu)飾,紅紫不以為褻服。
(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鐵灰色鑲邊,紅色和紫色不作平時家居的衣服。)當暑,袗(zhěn)(chī)綌(xì),必表而出之。
(暑天,穿單葛布、細葛布的單衣,裡面一定要有襯衣露在外面。)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
(黑衣配紫羔衣襖;白衣配小鹿皮襖;黃衣配狐狸皮襖。)褻裘長,短右袂。
(居家穿的皮襖要長,右袖要短一些。)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
(睡覺一定要有小被,長度合本人身長的一又二分之一。)狐貉之厚以居。
(用狐貉皮毛厚的地方作坐墊。)去喪,無所不佩。
(服喪服滿期以後,什麼飾品都可佩戴。)非帷裳,必殺之。
(不是上朝和祭祀穿的禮服下裳,要從整幅布裁下一部分。)羔裘玄冠不以吊。
(不穿戴紫羔皮襖和黑色禮帽去弔祭。)吉月,必朝服而朝。(以上《鄉黨》第六章)(大年初一,一定穿朝服去上朝。)齊(齋),必有明衣,布。(《鄉黨》第七章)(齋戒前沐浴,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鄉人儺(nuó),朝服而立於阼(zuò)階。(《鄉黨》第十四章)(鄉人舉行迎神驅疫鬼的賽會儀式上,穿朝服站在堂前台階上。)對以上數章所記孔子的穿著,可注意以下有三點:(一)服從禮制,顏色、用料都依從禮法規定,在不同場合,參加不同活動,穿什麼都遵照制度。如紅是正色,不可用於常服;不同場合有不同的服裝,有朝服、常服、齋戒、浴衣之分,等等。(二)注意美觀和舒適,如色彩的搭配,要求美觀、大方,居家皮襖和被子要長一些,是為舒適和保暖。(三)注意實用和節儉,如居家穿的衣襖把右袖剪短,是為了工作方便;朝服的下裳(裙)用整幅布(打褶),非朝服的下裳就可以不用整幅布打褶,而剪下一塊布可作他用。
I. 孔子衣服的顏色
青色!依照孔子生活的年代,青色應該是主流的顏色,因為春秋時期紡織染色遠不如現在如此發達和普遍!色彩華麗的布料多數是貴族才穿的,比較講究!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我國剛解放時,老百姓也是穿粗布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