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涟源六中校服图片

涟源六中校服图片

发布时间:2021-06-25 21:26:53

A. 高中作文《走向崇高》

走向崇高文 / 浪子寻梦2008 灯要燃亮,才能使其成为灯;灯要点燃在暗处放在高处,光才能照射的广而深远。彩虹永远是孤独的,因为它美丽,或许也不是,但是我知道,美丽的东西注定会孤独,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每个人只看到了它的美丽,而忽视了它的内心和精神灵魂,美丽的东西注定是被人忽视而不被人理解,之所以没有人理解,是因为这世上美丽的东西并不多。而美丽的生命也是那么短暂,才会越是美丽。
生命是短暂,却也可以是永恒的,为国家、集体、他人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用他高尚的生命价值换来了精神的永恒,他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生,让给别人;死,留给自己。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一位19岁的大学生,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2002级学生陈野平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而英勇献身。
这是一个格外酷热的夏天。8月3日下午5时40分左右,在青山环绕的涟源市三甲乡财溪村,到该村走亲戚的涟源市白马镇邹家村15岁的梁军和13岁的弟弟梁威难耐酷热,抱着一个篮球跑到附近的财溪水库戏水。两个“旱鸭子”一入水就乐了,全然不记得深水的危险,竟借着一个篮球的浮力向水中央漂去,且互相打水嬉戏。一时忘形,篮球突然脱手,兄弟俩在水中一边挣扎一边呼救!
这一幕,被正站在水库大坝上的13岁少年陈志鹏发现了。他立即大声呼喊:“有人落水了,快来救人啊!”此时,家住财溪村、在家过暑假的陈野平刚好从离水库约300米远处路过,听到呼救声,陈野平飞奔到了水库坝上,只见两名溺水者在水面上忽隐忽现地挣扎,情况万分紧急!水性并不好的他来不及多想,将上衣一脱,一个猛子扎进水库!他首先吃力地将梁军托出水面推到岸边,得救一个了!他回头一看,梁威只剩一双小手露在水面了,来不及喘息,他又拼命游了过去。
没想到,当他用头将梁威顶出水面时,梁威的一双脚却死死夹紧了他的颈脖。他一次次地奋力试图将梁威推向岸边,却终因精疲力竭、颈部又被紧紧卡住而与溺水者一同沉入水底,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在短暂、平凡的青春岁月里,陈野平热爱家乡、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真诚朴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树立了优秀共青团员的典范。斯人已去,风范犹存。
还在幼小的时候,野平同学就很有上进心。每次的光荣榜上少不了他的名字,每次的领奖台上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待人和气,尊敬长辈,见义勇为,是一个德才兼备岁,还在财溪山村小学读书,学校组织全校师生统一到涟源电影院看电影,财溪离涟源市足足有30多华里。爸爸给他2元钱,要他到街上买点零食吃。当他走到汽车站时,发现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躺在地下,满头是血,一问才知道是遭了扒手的一顿毒打,野平同学蹲下来问她是哪里人,有没有回家的车费,只见那妇女一个劲地摇头。野平同学就用爸爸给他的那2元钱给这送她上车。自己因为掉了队连电影也没有看便慢慢步行30多华里回到了家。野平同学常感叹:“这世界人人多一份爱心该多好!”
陈野平同学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却是光辉的一生。在家乡,他待人和气,尊敬长辈,见义勇为,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学校,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为善,学习刻苦,是德才兼优的好学生。在生死抉择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用生命和鲜血印证了奉献的内涵,他的死重如泰山。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堪称全院师生的楷模。
一个英雄的生命虽然结束了,可他的灵魂,他的崇高的精神是我们心中永不陨落的太阳,他的英雄模范事迹值得每个人学习。舍身救人光辉典范垂千古,壮志未酬满腹经纶落深渊。陈野平精神永垂不朽!

B. 涟源六中拖欠职工工资,己经3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请求各上级领导关注一下

准备好证据去申请仲裁热线12333.你不主动反映情况谁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C. 怎样查询湖南娄底市涟源六中2015年高考成绩

6月26号出来,可以通过www.hneeb.cn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或16885168自动台.或1607160人工台,移动电信发送cj#加考生号后10位到1062899261,联通发送GkCj#加考生号后十位到1062899261. 话说这些在准考证背面都有写.

D. 涟源市有哪些高中

涟源一中、涟源二中、涟源三中、涟源四中、涟源五中、涟源六中等。

1、涟源一中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环北西路。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始建于1946年,学校占地约16公顷,有高中教学班60余个,学生5000余人。

2、涟源二中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六亩塘镇瓦亭路第二中学。始建于1997年,学校应届部有30余个班,学生3000余人;补习部有7余个班,学生700余人。

3、涟源三中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杨市镇涟源三中。始建于1941年,学校有教职员工100余人,教学班级40余个,在校学生3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00余亩。

4、涟源四中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涟源四中。是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学校有教学班30余个,学生1000余人。

E. 涟源一中介绍

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由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创办于1938年,隶属于涟源市教育局直管,原为国立师范学院,当年文学巨匠钱钟书于此执教,以国师为原型写就世界名著《围城》。1946年国师旧址改办省立十五中,1952年用今名,1980年定为省重点中学,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校园占地240亩(含农场40亩),分为教学、生活、宿舍、运动、生产和花园六大区。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教工住房四栋、教学大楼三栋、多功能图书馆一座、大型学生食堂一栋,学生公寓四栋,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校园四季绿荫覆盖,鸟语花香,两次被评为“省园林式单位”。

F. 湖南涟源二中,涟源六中,涟源八中,还有行知,哪个比较好,哪个不乱些

娄底三中最好

G. 涟源市第六中学的学校简介

涟源市第六中学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57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校园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办学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严密,诚为办学育人之胜地。涟源六中自创办以来,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近4000名,其中考取北大、清华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的学生近500人。涟源六中办学近50年来,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迷雾,阅尽艰辛,已成为世人瞩目的“娄底市重点中学”。学校先后获省“文明卫生单位”,省“贯彻实施《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娄底市“文明单位”,娄底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娄底市“十强校”,娄底市“教育教学常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近50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梅塘完小带办初中班到梅塘公社中学(1956~1978年)
这一阶段,经历了带办、创建、下放、改制四个时期。
1956年下期,梅塘完小带办的初中班是涟源六中的雏形,当年招收3个教学班,学生110人,在编教职8人,吴丹书任校长,1957年9月起,郭光钧任校长。
1958年9月,梅塘初中班更名为“涟源县第六初级中学”,郭光钧继任校长。当时条件艰苦,百业待兴,创建期间,学校新建教室二栋,共计12间,教师宿舍16间,勉强解决师生的教学、住宿问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69年,涟源县革委会作出决定,县办的14所中学,除一、二、四中外,其余的11所中学分散到25个公社办。学校分出一部分教师去古塘公社办班,其余的师资设备下放到四古公社办学,命名为四古公社中学。下放期间,学校每年有教学班10个,教职员工30人。为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又新建教室一栋计6间,教师宿舍10间,砌石方1672方,修建了一条长330米、宽1米、高2米的围墙;学校领导组织全校师生勤工俭学,开垦了学校背后27亩荒地,整成梯土,建成农场,每年农场收入近3000元。学校因此多次被评为区、县、地省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省内外多家单位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1970年春,四古公社中学开始招收高中班学生。
1971年上半年,四古公社分为四古公社和梅塘公社,学校因位于梅塘公社境内,改名为梅塘公社中学,初、高中生并招,以初中生为主,教学年限实行四年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教学班每年10个。改制期间,学校新建男生宿舍一栋,三层计36间。
十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革命大批判开路,停课闹革命,鼓励学生造教师的反,学生文化素质下降,并造成一批教师的冤假错案。
梅塘公社中学,到1978年止,共办初中班51个,毕业学生约2800人,高中班10个,毕业学生约400人,这些学生遍布祖国各地,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发展。63届毕业生刘新权,现任空军研究所政委,63届毕业生吴辅成,现任湖南师大国土资源学院教授,65届毕业生熊江平考入北京大学,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78届毕业生周立群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7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理学博士毕业,现为美国三级科学家,其名字编入《娄底市海内外各界人士名录》。
二、从四古区中学到搬迁前的涟源六中(1979年~1993年)
1979年,全县开始整顿中等教育,确定区办高中,社办初中的原则,另择校址,新建梅塘中学办初中,是年11月,梅塘公社中学改名为四古区中学,只招收高中生,成为了一所普通高级中学。1979年10月,涟源县委任命刘徐卿为校长兼支书,刘功成为副支书兼副校长,刘建科为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学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当年吴小杨参加涟源县语、数竞赛荣获全县第三名;85人参加高考,上大中专人数达38人。
1981年1月,副校长刘建科调县教育局,后任涟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1982年10月,四古区中学改名为涟源县第六中学。梁松涛、毛耀湘出席涟源县教育战线先代会。
1984年8月,吴升初从涟源四中调入,任校长兼支书,邓振林任副校长。当年,学校修建了新校门和传达室。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区委书记毛湘华代表四古区委到校祝贺,并赠送“为人师表,无尚光荣”高级牌匾一块。此事对全校师生鼓舞很大,当年高考上线人数53人,评为县高考先进单位。
1986年1月,学校培兰文学社成立。职代会通过《涟源六中暂行管理条例》,此条例对学校的教学、后勤管理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1987年4月,撤县改市,11月学校随之更名为“涟源市第六中学”,是年3月,学校颁布《教师考核细则》,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提高学历,加强业务学习。教师吴建平参加全省自学考试,《电影文学》单科获娄底市第一名,地区教委予以通报表彰。当年高考上线23人,学校被评为市高考先进单位。
1988年,学校改善师生用水条件,与地质矿产局418队签订打井协议,在校园内修水井一口。又把原10间教师宿舍加一层改为女生宿舍,修建男女生浴室各一栋,大大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当年高考,吴亮耕、毛耀湘、戴润和三位教师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89年,拆除原培兰书院和老食堂,开始新建礼堂和学生食堂后勤办公楼。吴建国、吴亮耕、廖绍毅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90年,大礼堂和学生食堂竣工,大大改变了学生生活条件。教研教改结硕果,刘卫梅老师的论文《试论中学化学中的美学教育》在中南地区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上获奖,吴国平老师获第七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园丁奖”。毛耀湘当先为市人大代表。吴国平、邓秋元、吴建平荣立市人民政府三等功。
1991年,毛耀湘任校长,吴建国、谢国光任副校长。毛耀湘任校长后,率学校领导班子决心改变山区办学条件差、学生来源差、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局面,出举措,上台阶,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培养年轻教师。当年,吴国平教师获娄底地区物理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邱望前、吴勇前、刘卫梅获市政府嘉奖。
1992年,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在全校教职工内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8月,谢国光调涟源一中,吴建平调任市团委副书记,吴建国调任涟源市总工会任副主席。9月,邱望前任副校长。吴理仁获市人民政府嘉奖。此年适逢湘中机械厂开始搬迁去娄底,学校向涟源市人民政府打报告,申请要求将学校搬迁至湘中机械厂子校区,以改变学校交通、水源、住宿条件差的局面。此时,校园面积仅有28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993年,邓秋元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在参加市人大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六中搬迁议案,获得与会代表支持,并顺利通过人大常委表决,六中搬迁进入实施阶段。是年高考上线21人,学校评为市会考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吴理仁受人民政府嘉奖。
三、校址迁移后的涟源六中(1994年~现在)
1994年,涟源六中高考上线30人,上线人数超过除涟源一中外,其它市属中学上线人数的总和,高考升学率居娄底地区第一,获市高考“特优奖”,六中在涟源乃至娄底扬名,《娄底晚报》以“青山中崛起的神话”为题,报道了该校高考所取得的特大胜利。吴理仁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授予的“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并受人民政府嘉奖。
是年,涟源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张百鸣任总指挥的涟源六中搬迁指挥部,负责涟源六中整体搬迁。10月13日(农历重阳节)搬迁正式开始,经过周密组织,全校师生日夜奋斗,仅用两天时间就圆满完成搬迁工作。学校的整体搬迁为涟源六中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涟源六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校园面积宽广,占地103亩,交通方便,位于安平镇城区,生活用水方便,全校师生用上了自来水。1994年,是涟源六中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1995年2月,毛耀湘校长调任涟源市教研室主任,邱望前接任校长,段绍跳任支书,邓秋元任副校长。学校实行“五表五查五落实”管理制度,在学生中进行心理研究试验。该年暑假,在教学区修厕所一栋,下学期,改造装修实验楼,10月,省地实验检查团考察该校,我校成为全市第一个仪器实验、电教达省标先进单位。学校组织铜管乐队,校篮球队,经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11月,教工男子篮球队获市首届园丁杯亚军。该年高考,我校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二,被评为市高考、会考、常规管理先进单位,不少兄弟学校来校学习取经。
1996年暑假,修建西村围墙800多米,新修西村校门及门卫室,至此西村全部进行封闭式管理。11月8日,动工修建具有现代气势的学校主校门及配套用房一栋,建筑面积总计461平方米,造价19.8万元,由李孟良、吴初升具体设计施工,全国著名书法家吴凤之题写校名,1997年6月16日,学校举行校门竣工暨挂牌典礼。1996年下期,涟源市高中政治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学校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二,获市高考先进单位。会考合格率100%,学校被评为“娄底地区普高会考优秀考点”,涟源市会考先进单位,9月,吴理仁任副校长。
1997年,经市政府批准,无偿将划归水利局的二栋房地产划归涟源六中修建田径场用,校园面积又有所扩大,学校田径场建设进入规划阶段。学校评为涟源市“花园式”单位。教研教改异常活跃,语文组的“双快”作文教学实验,数学组的自学辅导法,化学组的程序双练,讲教学法犹为突出。工会组织“创建双文明家庭活动”,年底评出十户文明家庭。9月10日,举行教师节座谈会,涟源市委副书记殷另姣、副市长刘国涛及一些乡镇书记、镇长到会祝贺。该年高考上线76人,上线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刘江升等同学考入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
1998年,改善西村男生住宿条件,修建内围墙厕所、浴室。段绍跳支书内退,邱望前兼任支书。邓秋元当选市人大代表,后调往涟源四中任校长兼支书。全校开展向英雄李友田同志学习。邱望前校长评为省优秀教师。陈修武参加地区语文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当年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娄底地区前8名,获娄底地区“十强校”称号,高考上线人数继续名列全市第二。78班学生段小红获省物理奥赛二等奖。学校和四中承办娄底地区语文科年会。
1999年6月7日,田径场破土动工,该工程地形复杂,难度罕见。经过近一年苦战,劈开半座山,修建44座桥,盖住一条河,修成一个标准田径场,内含1个足球场、3个篮球场和6条350米环形跑道。为迎接澳门回归,全校师生在新田径场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晚会盛况被湖南卫视播放。该年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娄底市前5名,获娄底市“十强校”称号,高考上线突破100人大关,总上线111人,重点本科46人。涟源市物理优质课竞赛在我校举行。校男子篮球队获涟源市举办的“杨市城建杯”篮球赛亚军。
2000年10月,教学大楼破土动工。该年高考上线92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重点本科41人,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前10名,获娄底市“十强校”称号。8月,娄底市委书记张建功来校考察。
2001年2月,邱望前校长调任涟源一中副校长,吴理仁接任校长,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班主任聘任制、结构工资制,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2001年8月21日,教学大楼胜利竣工。5月,办公大楼兴建,11月竣工。此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扩大招生,高一新生招生12个班,新生1000余人,学生总数达到2300余人。该年高考上线81人,其中600分以上12人,重点本科37人,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二,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进入娄底市“十强校”。102班学生严玉珍中篇小说《风铃草》在《现代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校男子排球队获市教职工排球联赛第一名。学校开始申报娄底市重点中学。2001年7月16日,市教育局、安平镇政府来六中协商,市政府批准将己划归安平镇的原湘中机械厂前方车间三栋厂房无偿划归六中办学用。2001年9月20日,市政府组织工商局、教育局、安平镇政府来市六中现场办公,将教学楼前属工商所的棚屋拆除,场地无偿划归六中办学用,校园面积进一步扩大。
2002年上期,将原子校教学楼改造成女生公寓。6月8日,安平镇群贤捐资修建的“腾飞”雕塑落成。8月,由原湘中厂前方车间改造而成的可容纳2500人就餐的现代化学生食堂交付使用。综合楼改造装修完毕。10月,拆除旧学生食堂,动工兴建两栋教师宿舍。校园多媒体教室、双向教学系统、宽带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2002年4月,我校选送大型现代舞《毕业歌》参加团委组织的“庆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由谢惠林作词、刘合庄作曲的校歌《可爱的六中, 成才的摇篮》诞生。2月,吴庆芬、李孟良、田泽农任学校副校长,同年10月,学生代表队参加娄底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二。吴张雄获省化学奥赛二等奖,王海林获省生物奥赛三等奖。该年高考上线人数89人,600分以上6人,其中重点本科38人,名列涟源市第二名。学校荣获涟源市“教育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娄底市“文明单位”。2002年4月,娄底市外语教学年会在该校召开。
2003年1月,吴勤俭从渡头塘学区调入六中,任副支书兼副校长。2月,学校配备了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仪器实验室。8月19日,两栋48套教师住房交付使用。10月,娄底市教育局长刘宏业来校检查工作,对我校申报娄底市重点中学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校顺利通过娄底市重点中学专家评估团的验收。培兰文学社被《中学生阅读》、《花季·雨季》、《小溪流》评为“优秀校报”、“全国核心文学社”、“全国十佳百优文学社团”。10月,市委、市政府来六中,将教学楼前四古工商所的棚子拆除,修建围墙,建立校园绿化区和文化长廊,学校申报“娄底市园林式单位”。
我校2001届学生陈野平(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因抢救落水少年英勇牺牲。《光明日报》来校采访,其优秀事迹经《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媒体传诵,在全国大中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陈野平被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当代优秀大学生”称号。12月,吴理仁校长出席全国学雷锋先进表彰会。10月,78届校友、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博士周立群来校讲学。阳海灵、吴成杰获省物理奥赛二等奖,吴尧林获娄底市化学奥赛一等奖。该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三,学校评为“高考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
2004年涟源籍省人大代表团来校考察,对该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吴理仁校长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高中校长征文大奖赛”颁奖大会,他的论文《与时俱进求发展,突出特色创一流》获创新奖。2003级学生刘雯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才艺展示。
涟源六中1994年搬迁新址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短短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突飞猛进,10年来,共为高校输送人才近2000人,他们中有刘琦、刘江升、吴赛成、龙技、刘琼、吴张雄、王海林、吴尧林等100多人升入北大、清华等一流重点大学深造,有3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
涟源六中办学近50年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团结、守纪、勤奋、创新”为校训,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造就一流的人才”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实干,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中学建设成一所校风纯正,教风严谨,学风优良的湘中名校。正如《中国教育报》关于我校的报道所说:“成果辉煌,前景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六中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与涟源六中校服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蓝色白条裤子怎么搭配鞋子 浏览:50
古代各阶级帽子 浏览:60
保暖内衣加厚老品牌排行榜 浏览:494
粉帽子牛仔外套好看吗 浏览:131
5岁宝宝总是拉裤子怎么办 浏览:571
他想买一件裙子吗英语怎么说 浏览:279
boy冬装衣服正品一般多少钱 浏览:315
婴儿衣的英语怎么 浏览:889
穿校服的日漫有什么意思 浏览:992
想买外套的图片 浏览:317
2个xl女士是多大尺码裤子 浏览:110
这件裤子很常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92
高帮鞋校服搭配 浏览:8
秋天穿裙子怎么搭学生 浏览:664
红色羊皮衣长霉斑有黑色印怎么办 浏览:451
黑色波点衬衫搭酒红色裙子好看吗 浏览:633
有什么好羊衫男士 浏览:161
牛仔外套配发型 浏览:824
开个童装店投资多少钱 浏览:310
二战德国打字员制服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