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国的毁灭600字左右影评
故事的内容为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政权在被毁灭的最后12天里德国人的所作所为,影片整体以希特勒为首讲述德国人最后的挣扎与残暴。
故事以一个慕尼黑年轻的女打字员为视角,再现了德国在最后的日子里如何面对世人。
电影的整体是悲凉的,因为我们似乎在看着一个伟大的领袖一步步走向死亡…… 但是历史没有怜悯之心,希特勒的暴政虽使得他征服了欧洲,可他对于种族的歧视却令他变得残暴不已。他的军队所杀害的犹太人有600万之多,战争带来的屠杀更是不计其数,这也是他不敢面对被俘后世界人民的声讨,同时也是他不得不自杀于自己的最后土地,当然这还没完,他知道自己所带来的战争迫害了多少国家,多少性命,对此他甚至害怕自己的尸首被苏联红军发现,死后的他选择了最快速度的火化…… 想想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他的尸首曾在城墙上暴晒3天,可想希特勒的下场更加不堪入目。
在欧洲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依然没有削减,他的统治依然是至高无上的,他的大臣与将军们相继的陪他送葬。但是失败也意味着他的众叛亲离,最终迫使他在死前变得不理智和疯狂。那些追求自由与和平的人被他无情的处死;柏林的无辜平民,那些当时最拥护他的人民最终得到的只是置之不理与自生自灭。这些表明了一个伟大的领袖同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政权。
然而,影片同时也讲述了一些细微的东西,希特勒在在自己最后的堡垒对孩子与妇女依然是尊重有加,他并没有让她们选择陪他一起死,而是希望她们能在柏林被攻克前能顺利逃离。
他的领袖地位根深蒂固,致使首相夫人居然带着她的6个孩子陪葬。她给儿子写信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让我的孩子成长在一个没有政权主义的国家…… 多么愚蠢的行为,孩子是德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不应该结束在这么没有意义的痛苦中。
影片非常完美的体现了法西斯政权的弊端,因为残忍与杀戮的最终结局只有灭亡。人性的美与丑在战争中虽然都是脆弱的一面,但是只有渴望生存才是最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