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解释】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出处】《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用于军事上;也可泛指用奇妙的、使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或方法取胜。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奇;不能读作“jī”。
【辨形】制;不能写作“治”或“致”。
【近义词】六出奇计
【反义词】按兵不动
【例句】尖刀连如神兵天降;~;迅速攻占了敌军指挥部。
2. 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表里受敌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大敌当前 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敌忾同仇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富可敌国 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腹背受敌 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工力悉敌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寡不敌众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怀敌附远 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举世无敌 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克敌制胜 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力敌千钧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料敌若神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料敌制胜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3. 意思是用敌人来制服敌人成语是什么
以夷制夷
yǐyízhìyí
[释义]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语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正音] 夷;不能读作“yì”。
[辨形] 制;不能写作“治”。
[近义] 以夷治夷 以夷伐夷
[用法] 一般作定语。
[结构] 偏正式。
4. 敌人的敌的成语
敌人的敌的成语 :
腹背受敌、
所向无敌、
工力悉敌、
势均力敌、
同仇敌忾、
寡不敌众、
敌众我寡、
克敌制胜、
大敌当前、
如临大敌、
三拳不敌四手、
无敌于天下、
诱敌深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同心敌忾、
艳美无敌、
男不对女敌、
以寡敌众、
认敌为友、
望尘知敌、
敌国外患、
料敌若神、
指敌忘身、
5. 运用实际经验来说服对手的四字成语
打凤牢龙 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大打出手 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出处:郭沫若《南京印象》:“这儿在三天前正是大打出手的地方,而今天却是太平无事了。”
倒打一耙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恩威并行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克敌制胜 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左传·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棋逢对手 逢:相遇。下棋遇到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恃勇轻敌 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四郊多垒 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出处:《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天下莫敌 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无敌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左萦右拂 左边拾,右边掸。比喻对手容易收拾。
出处:《史记·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
无敌于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先下手为强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出处:《隋书·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6. 形容是敌人的成语
1.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语出《战国策·楚策一》。
2.水火不相容[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释义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出 处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3.不共戴天[ bù gòng dài tiān ]
释义
[ bù gòng dài tiān ]
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出 处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例 句
1. 面对~的敌人,他恨不得一刀把他杀了。
4.你死我活[ nǐ sǐ wǒ huó ]
释义
[ nǐ sǐ wǒ huó ]
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出 处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竟短;你死我活。”
例 句
这些都是非原则问题,冷静商量一下就解决了,为什么非争个~不可呢?
5.势如水火[ shì rú shuǐ huǒ ]
释义
[ shì rú shuǐ huǒ ]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 处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