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仪态美
站立、行走、坐卧三个方面是人体最基本的姿态
⑵ 什么是行为礼仪
行为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行为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就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来待人接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1、个人礼仪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
2、见面礼仪
(1)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2)鞠躬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郑重地嘴里不6。后应双6先女士后男表示尊重与能吃任何东西礼貌地注视。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⑶ 礼仪 标准站姿 手一放前一放后 这样的站姿,是不常见吗请问适用于什么情况
礼仪标准站姿手一放前一放后这样的站姿是最常见的。
生活中的某些场合下常常有人在站着时手足无措,不知双手应放在何处才好。事实上,同别人站着交谈时,如果空着手,双手可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若身上背着皮包,这时可利用皮包来摆出优美的姿势,一只手插口袋,另一只手则轻推皮包或挟着皮包的肩带。
手位置的放置方式有多种,自己可以对着穿衣镜先练习一下,找出最优美的动作,只要不过分做作,一定可以从镜子的练习中找出最适合的姿势。穿礼服或旗袍绝对不要双脚并列,而让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厘米左右,以一只脚为重心。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做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当并立,相距约10厘米左右,膝盖要挺直。等车或等人时,两足的位置可一前一后,保持45°角,这时的肌肉放松而自然,但仍保持身体的挺直。
⑷ 站姿礼仪讨论内容有哪些
在日常的公关与社交活动场所,良好的站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标准的站姿关键要看三个部位:一是髋部向上提,脚趾抓地;二是腹肌、臀肌收缩上提,前后形成夹力;三是头顶上悬,肩向下沉。只有这三个部位的肌肉力量相互制约,才能保持标准站姿。针对不同的群体,标准站姿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根据以上标准站姿的要求,男性的标准站姿应该是,身体立直,挺胸抬头、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膝并严、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形。挺髋立腰、吸腹收臀、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或者是两腿分开,两脚平行,双腿分开的距离不能超过肩宽,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臀部。同样,女性的标准站姿应该是,双脚成“V”字形。并且膝和脚后跟尽量靠拢;或一只脚略向前,一只脚略向后,前脚的脚后跟稍稍向后脚的脚内侧靠拢,后腿的膝盖向前腿靠拢。
这些站姿都是规范的,但要避免僵直硬化,肌肉不能太紧张,在站立的同时可以适宜地变换姿态,追求动感美。还要注意,站立时不要躬腰驼背或挺肚后仰,也不要东倒西歪地将身体倚在其他物体上,两手不要插在裤袋里或叉在腰间,也不要抱臂于胸前。
不同场合站姿
针对不同的群体,所采取的标准站姿侧重点不一样。同样,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所采用的站姿也有所区别。
当站着与人交谈时,如果空着手,则可双手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若手上拎着皮包,则可利用皮包摆出优美的姿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下意识地做小动作,如,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等。
当与外宾交谈时,要面向对方站立,且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远或过近都是不礼貌的。站立的姿势要正,可以稍弯腰,但切忌身体歪斜,两腿分开的距离过大,或倚墙靠柱、手扶椅背等不雅与失礼的姿态。
当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做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当并立,相距约十公分左右,且膝盖要挺直。
当在穿礼服或旗袍时,最好不要双脚并列,要让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公分,以其中一只脚为重心。
当在等车或等人时,两脚的位置可一前一后,保持45°角,这时的肌肉要放松且自然,但仍要保持身体的挺直。
⑸ 穿旗袍时的站姿,坐姿,走姿应是怎样的
一、正确的站姿:
1、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向下沉,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2、收腹、立腰、提臀。
3、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往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
4、穿旗袍时,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颔略收,双手交叉置于肚脐位置上。
5、站立时应保持面带微笑。
二、正确的坐姿
坐姿的原则是“坐如钟”给人以端正、大方、自然、稳重之感。
1、入坐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轻稳地坐下。
2、女士的双膝应并拢,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开,更不要说穿旗袍时了。
3、坐在椅子上,一般坐满椅子的2/3,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背,休息时可轻轻靠背。
三、正确的走姿:
1、以站姿为基础,面带微笑,眼睛平视。
2、双肩平稳,双臂前后自然地,有节奏地摆动,摆幅以300~350为宜,双肩、双臂不应过于僵硬。
3、重心稍前倾,行走时,两脚两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
4、步幅要适当。女士穿旗袍和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
5、走路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感,走出步韵来。
日常里虽然不必用“走秀”的标准要求自己,毕竟穿旗袍也是要以舒适为准,其实挺直腰背,气质自然也就出来了。
⑹ 旗袍怎么穿的步骤
大家都认为旗袍很美,面料好,做工好,剪裁也好,穿在身上气质立现,可是,小编惊讶地发现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根本不会穿旗袍!!!
你可以忍受把一件高级定制的旗袍当做毛衣一样套头穿吗?很尴尬的一幕就是旗袍卡在臀部,使劲儿拽才能拽下来,而原本这件熨烫好的旗袍就被蹂躏的皱皱巴巴,好生廉价。
看到这里,也许你才会发现自己穿旗袍时的失仪和不雅,没有告诉大家正确穿旗袍的步骤,所以,今儿个,梓辰就为大家伙儿找到一组穿旗袍的图解,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正确的示范作用,做一个真正的旗袍爱好者。
第一步:先确认拉链或开襟的位置,分清前后,接下来像穿裤子一样由下往上拉起来,切忌套头穿旗袍,因为传统旗袍不论长短,都是鞘型为主,所以衩口的尺寸一定比臀围小,由上往下穿会卡住,很容易损坏旗袍。
如果旗袍特别合身的话,可以尝试双脚交叉后再拉上,会容易很多。
第二步:先把左手套进袖口中。
第三步:右手套进袖口,同时把旗袍向上拉起,请留意自己的长指甲,不要刮伤旗袍。
第四步:整理旗袍,找准盘扣的位置。
第五步:把旗袍的拉链拉好,一般来说,传统旗袍的拉链在右边,当然改良旗袍的拉链也可能是在后边,可能需要旁人帮忙拉上。
第六步:很耐心地系扣子,不管是暗扣还是盘扣,一定要有耐心。
第七步:系盘扣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巧劲儿,双手配合好就会很轻松。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的要领却不曾改变,那就是精细。首先,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讲究,真丝的柔软贴身,织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适价廉,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讲究的是师傅的手工。就说盘扣,缠好一个经常要2、3个小时,盘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的时节以及出席的场合进行搭配: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电影里那种6、7厘米的高领其实现实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领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高领穿起来实在不舒服,转个头人要跟着一起转过去。一般人平时都穿低领,一粒扣子就够了。到了现在有的旗袍连这个扣子都省去,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个尺寸,一点也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须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给人量身要非常仔
⑺ 穿旗袍时的站姿,坐姿,走姿应是怎样的
一、正确的站姿:
1、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向下沉,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2、收腹、立腰、提臀。
3、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往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
4、穿旗袍时,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颔略收,双手交叉置于肚脐位置上。
5、站立时应保持面带微笑。
穿上旗袍后,人的姿态会得到适度修正,比如习惯弓背的人就自然趋向于挺直身板;不愿意看到小腹凸出则会自觉地去收腹,站立的时候,除却衣服的紧身度不让自己弓背塌腰外,主观上也一定要有挺胸直腰的意识,双手比较自然地合搭在胃的高度或者小腹前。
坐下时,首先应该撂一撂后裙摆,给身体弯曲以足够的空间。旗袍正因为是连体的紧身设计,如果不腾出空间,很容易引起面料的轻微撕扯。出于同样道理,坐也只能坐在椅子的前端,不可坐满。更不能因为坐下就又习惯性弓背塌腰,否则,背后的缝纫和线头等同样会遭受牵引撕扯。
双腿不能随性摆放,尽量以优雅的姿势掩藏在裙摆内。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双臂都应该紧贴身体,需要做任何动作时,也最好只是文雅地使用肘之前的小臂,避免因为幅度过大而露出下腋,这在穿无袖旗袍时更要当心。
⑻ 行为举止的正确举止
古人云“立如松”,站的姿态式应该是自然、轻松、优美的。不论站立时摆何种姿式,只有脚的姿式及角度在变,而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挺直。
标准的站立姿式要求挺胸收腹,两肩平齐,双臂自然下垂。双腿靠拢,脚尖张开约60度,或双脚与肩同宽。站累时,脚可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垂直,身体重心在两腿正中,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与外宾谈话时,要面向对方站立,保持一定距离,太远或过近都是不礼貌的。
站立姿势要正,可以稍弯腰,切忌身体歪斜,两腿分开距离过大,或倚墙靠柱,手扶椅背等不雅与失礼姿态。
站着与人交谈时,双手或下垂或叠放下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不可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下意识地作小动作,扣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但可随谈话内容适当作些手势。穿礼服或旗袍,绝对不要双脚并列,而让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公分,以一只脚为重心。
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当并立,相距10公分左右,膝盖要挺直。
等车或等人,两足的位置可一前一后,保持45度角。
女性站立的正确姿势:最好是一只脚略前,一只脚略后,两腿贴近,双手叠放在下腹部。 坐姿总的要求是舒适自然、大方端庄。在日常国际交往中,对入座和落座都有一定要求。入座时,动作要轻盈和缓,自然从容。落座要轻,不能猛地坐下,发出响声,起座要端庄稳重。
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屈曲放在双膝上,或两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谈话时,可以侧坐。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向一侧。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
不要有摆弄手指、拉衣角、整理头发等懒散的姿态。
两腿的摆法:既不能过于前伸,也不能过于后展,更不能腿脚摇晃。
不雅座姿:两膝分开,两脚呈八字形;两脚尖朝内,脚跟朝外;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或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架在茶几上;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不能向上,更不能上下抖动或摆动;与人谈话时,勿将上身往前倾或以手支撑着下巴。
坐姿要依据不同场合,与环境相适应。如一般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面,可以将左腿跷在右腿上,显得高贵大方,但不宜跷得过高。女士尤其应注意,不能露出衬裙,有损美观与风度。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发上,半坐在桌子或椅背上。 .行走的姿式极为重要,因为人行走总比站立的时候多,而且一般又都在公共场所进行的,人与人相互间自然地构成了审美对象。行走时,步态应该自然轻,目视前方,身体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两臂摆动协调,膝关节与脚尖正对前进方向。行走的步子大小适中,自然稳健,节奏与着地的重力一致。与女士同行,男士步子应与女士保持一致。总之,走相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模式,或矫健或轻盈,或显得精神抖擞,或显得庄重优雅,只要与交际场合协调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步伐,就应该是正确的。走路时应注意的事项:
应自然地摆动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小摆。前后摆动的幅度约幅度约定45度左右,切忌做左右的摆动。
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
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
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不勾肩搭背。
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在国际交往中,手势作为一种交流符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和熟悉某些常见的手势,有助于更准确地相互理解和交流。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例如:
某些中国人爱以食指指点着别人说话,这往往会引起欧美人士的极大反感,因为在欧美这是不礼貌的责骂人的动作。
“到这边来”的手势用的很多,中国人习惯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弯动手指,示意“过来”。而在欧美,这一动作却是招呼动物的表示。他们招呼人时,是将手掌向上伸开,伸曲手指数次。在中国,这一动作又被误解为招呼幼儿或动物。
在大部分中东和远东国家,一个手指表示“性手势”,所以用一个手指召唤人是对人的侮辱。在这些国家以及葡萄牙、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国家,用手召唤人的正确姿势是:手心向下,挥动所有手指或挥动手臂。
竖起在拇指表示“好”和“行了”,通行于世界多数国家,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手势是粗野的。
在希腊和尼日利亚人面前摆手是以他的极大侮辱,手离对方越近侮辱性就越大。
美国人手指弯曲,手心向前,拇指与食指弯曲合成圆圈,表示“OK”;在日本和中国却表示钱;在拉丁美洲则是低级庸俗的动作。 在国际交往中,如果遇到语言障碍无法交流,微笑则是迅速达到期交流的“润滑剂”。微笑即是在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在绝在多数国际交往场合中,微笑都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