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木偶怎么做
削好一块块木头做成的头身体,脚跟手,然后再用铁丝把它们串联起来就完成了。
[mù ǒu]
木偶
(汉语词汇)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
简介
词语:木偶
基本解释
英语释义:[puppet;carved figure;wooden image]
1. 木刻偶像。用木头雕刻的人像或者形似其他生物的小东西
2。 常用来形容痴呆的神情
他像个木偶。
引证解释
1. 见“ 木偶人 ”。
2. 木雕神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库中有汉时故乐器及神车木偶,皆靡密巧丽。” 明刘基《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丛祠佛殿緫销歇,但见木偶眠泥苴。”
3.傀儡。喻受人操纵、摆布的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荀伯木偶耳!我等宜自为计。”清侯方域《宦官论》:“﹝秦始皇﹞自以为一世之雄,海内莫为予毒也,而不知赵高弄之如木偶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差不多州县官竟是木偶,全凭书吏做主的,不知可有这件事?”叶圣陶《倪焕之》四:“谁相信为什么什么而战,正是登台的木偶!”
⑵ 如何制作手工木偶人
工具:硬板纸、铅笔、记号笔、蜡笔、剪刀、铁丝、打孔器、两支筷子、针钓鱼线、胶水。
1、画好木偶。将纸板纸铺在飞机上,画出木偶身体的每一部分。这包括两条胳膊,两条腿,躯干和头。
⑶ 做手偶需要什么材料
(一) 材料:剪刀、针线、黏著剂、手套、、毛毡(不织布)、棉花
(二) 做法:
A.动物造型
1.用一只手套做身体,留手套的左右两只当动物的双手,中间则可绑紧,之後 可塞入棉花或纸团,使其膨胀。
2.用另一只手套做头部,留下要做耳朵的手指套,其馀则可反摺进手套内,缝 隙可针线或黏著剂缝密黏合。
3.以色笔或毛毡做出动物的五官表情,之後填入少许棉花或纸团使其膨胀。
4.将头部与身体连接,即大功告成。
⑷ 做木偶需要什么材料
需要的材料有:木材适量、油漆适量、丝线约五米、布料适量、铁钉适量、纽扣3到5粒、皮料适量。
木偶头的制作
1、打坯。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是樟木。
2、雕刻。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
3、打土。用种特殊的白土加水和成黏土,均匀地涂在木偶头的白坯,目的是掩盖樟木上的疤结或孔眼,使木偶头表面平整。
4、喷色。为木偶人物的脸部着色,像关公的脸是红色、包公是黑色、寿星是肉色等。
5、彩绘。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各种表情,使喜怒哀乐跃然眼前。然后上光油,为的是使偶头的色彩历久弥新。
(4)手套木偶要什么材料扩展阅读:
木偶艺术造型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1、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型主要靠画脸。
2、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3、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
不仅摆脱了单纯戏曲化的传统,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这是中国木偶造型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⑸ 木偶戏是什么样的
杖头木偶杖头木偶 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戏《野葡萄》。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跳”等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提线木偶提线木偶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近年来,木偶舞台演出区域扩展, 泉州木偶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 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赞。 铁枝木偶铁枝木偶 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纸影戏”。偶高1到1.5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铁枝”,一主二侧,铁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于偶后操纵,形象规整,结构独特。近年来,又加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其出现了新的转机。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 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 布袋木偶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枚举。 杂项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儡”、“药发傀儡”显现,但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演艺术了。 漳州布袋木偶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在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并且在中国乃至世界木偶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中国傀儡戏中一样独秀的奇葩。研究和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特别是对这一古老剧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方位学术研究极其重要,它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木偶戏史以及中国戏剧学史,而且对世界木偶戏史也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⑹ 做木偶 作文200字
一天,我在超市买东西,被货架上几个活灵活现的木偶吸引了,我特别喜欢,于是默默地看清楚了木偶的构造,就迫不及待地回家亲自动手制作小木偶。 小
制作木偶要用的材料是白手套、纸筒、剪刀、水彩笔、双面胶、白纸。我先把纸筒拦腰剪掉一半,用双面胶带封住其中的一端,这样,木偶的头就诞生了。我又用水彩笔在头上画上黑黑的头发,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脸蛋,小巧的嘴巴。我把手套戴在自己的手上,把“头”套在中间的三个手指上,木偶就有了一个健壮的 “身体”。我又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个蝴蝶结和一条腰带,把它们剪下来,分别粘在木偶的头和身子上,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木偶就做好了。我动动它的手,动动它的头,真是好玩极了。看着阳光帅气的木偶,我高兴极了,因为今天我自己亲手做出了一个木偶。
【楼主,求推荐采纳】
⑺ 提线木偶要什么材料
线,棍子,布偶
⑻ 木偶是什么做的
中国木偶的种类和流派
杖头木偶
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 跳"等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提线木偶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近年来,木偶舞台演出区域扩展, 泉州木偶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 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赞。
布袋木偶
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枚举。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儡"、"药发傀儡"显现,但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演艺术了。
龙溪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据《漳州府志》载,龙溪地区宋代已有傀儡戏。清中叶后,布袋木偶兴盛,至抗日战争前,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乡乡有专业或业余戏班。长久以来,它与闽南人民血肉相连,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袋戏的特长是演员用手指直接操纵,因而动作节奏明快,迅捷有力。龙溪布袋戏以演武戏见长。偶头是其结构的主要部件,雕刻家徐年松、徐竹初父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仔细研究戏剧各行当、角色的脸谱,结合自身体验与艺术素养,雕绘出许多深刻体现典型性格的偶头,善恶忠奸,千姿百态。指掌功夫又是其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概括、夸张而又真实,而"反套"(表现偶人"背手")和"飞套"(偶人飞出,或腾空、或跃墙,套入另一只手)的操纵技巧,更令人惊叹。布袋演员有三个"自我"--演员 、角色、偶人,常双手同时搬演两个以上角色,一心多用,呼应自如,足见其难度与演员的功力。
著名演员杨胜是龙溪布袋戏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双神奇的手,能代言、能歌舞,表情达意,挥洒裕如。他擅长武戏,"三国"、"水浒"、神怪,无一不精;特技众多,喘气、缩颈、甩发、脱衣,浑然天成。《蒋干盗书》使他声名雀起,《雷万春打虎》、《大名府》令他艺惊海外。他以细腻的人物塑造,丰富的舞台动作,鲜明的京剧唱腔,繁难的操纵技艺,代表了 "北派布袋戏"的最高境界, 成就了龙溪布袋木偶的艺术高峰。龙溪布袋戏剧目题材宽广,传统戏、现代戏、儿童剧数百个,足迹遍布四大洲 。《雷万春打虎》、《大名府》在第2 届国际木儡戏比赛中曾获表演金奖,《蒋干盗书》、《抢亲》、《郑成功》等都是其代表作。
⑼ 求问做木偶需要什么材料
木偶的制作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头和服饰两大步骤,本文介绍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戏)的制作过程,提线木偶与之大致相同。
木偶头的制作
首先是打坯。目前泉州的私人作坊中还不能独立完成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厂由专门的打坯机操作,木偶头所用材料均是樟木。
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虽说木偶造型的繁简不同,师傅的手艺也有差别,但通常情况下,一个熟练的师傅一天能刻三四个木偶头。
第三是打土。就是用一种特殊的白土加水和成黏土后,均匀地涂在木偶头的白坯上,目的是掩盖樟木上的疤结或孔眼,使木偶头表面光滑平整。
接下来是喷色。为木偶人物的脸部着色,像关公的脸是红色、包公是黑色、寿星是肉色等。
再往下是彩绘。彩绘将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使其喜怒哀乐跃然眼前。然后要上光油,为的是使偶头的色彩历久弥新。
最后要根据具体人物配上胡须、头发等,如果是新娘子还要盘头发。至此,一个木偶头就完成了。
服饰的制作木偶服装上最主要的装饰就是五彩缤纷、艳丽夺目的手工绣。绣品图案首先由设计人员根据特定的人物,画好设计图纸,然后比照图纸,用针稿机在衣料上打孔,再用染料涂印,勾勒出图样。绣线的颜色选择由师傅自定,像凤尾通常有五种颜色,在不同的师傅手下会有不同的效果。接下来是扫浆糊、加内衬,使绣片挺括、有型。最后是整件组合,也就是将几个绣片缝在一起,做成一件完整的衣服。
由于千人一面的机绣的出现,现在服饰手工绣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只是在绣人物脸部时(业内称为开脸),技术要求才高。
目前,泉州制作的不少木偶都销售到台湾
,因为那里的布袋戏已普及到中小学校。一般说来,教学用的木偶是批量购买的,为降低成本,布料就采用了人造丝中的春光缎,机绣也代替了手绣;而表演用的或是个人收藏所需的木偶,则要求全部是手工制作的,使用的是苏州产的真丝软缎和真丝绣线。以战将木偶为例,其头盔、头部、服饰、(支撑的)内体、兵器等的用料不同,价钱也就从二三百元到近千元不等。
一个木偶头往往并不是由一个师傅从头到尾一手完成的。当然,如果是名家大师,会一气呵成的,其名字会刻在偶头的后面。普通师傅完成一个木偶大概需要五天的时间。
⑽ 提线木偶怎么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纸筒、颜料、剪刀、麻绳、木棍、胶水、卡纸、吸管。
1、将纸筒涂色,并剪成两截,一长一短,还有类似风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