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查十一对的内容是什么
临床上输血前需要两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十一对制度。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检查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袋编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液剂量、采血的日期、有效期。在输血前、输血过程中、输血后,都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案第一条 医嘱查对制度
1、医师下达医嘱后护士要认真检查、校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确认、保存。保存后必须再次查看医嘱有无错误。各护士必须在10:30前校对完毕。对临时医嘱(如抢救、新病人医嘱等)应及时转抄,每日上午11:30及下午17:00将医嘱全部校对完毕。
2、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对医嘱格式、内容正确性(如审查药名、剂量、单位,给药途径及计价属性)及执行时间进行查对。
3、临时医嘱必须在规定时间15分钟内执行。要求先执行,后签名,护士执行前必须审阅医嘱的准确性,执行后应核对执行单有无遗漏或错误打印,患者是否及时处置。各种过敏试验必须先处置,待观察结果后再输入试验结果并执行,试验结果阳性者应报告医师,并用红笔描绘。
4、为确保医嘱录入准确,执行无误,坚持互查制度:医嘱必须经第二者查对后方能保存、签名。每班护士必须核对上一班执行的医嘱,复查当日医嘱;大夜班护士查对全部医嘱,如有遗漏及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医嘱执行查对完毕,护士在执行单上签名。
5、护士长要坚持每日医嘱查对及每周医嘱大查对制度,保证医嘱单、各种治疗单、治疗卡与微机中一致。
6、每日办公护士要检查等级护理与病人一览表等级护理标牌是否一致,以及搬床病人是否及时更改。护士交班本,医生交班本,病人一览表要以微机人数为准。
7、出院前病历,办公护士、护士长要严格审查,对有错误,遗漏的应重新打印。
8、科室要建立“护士工作站”医嘱查对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理部随时对各种医嘱进行医嘱监测,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护理质量监测、评分范围。
第二条 给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药品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4、发药、注射时,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医嘱和向开具医嘱的医生问清后方可执行。
第三条 输血查对制度
1、取血标本时,必须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要求准确无误;凡两位以上患者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采取。
2、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3、输血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在输血核对登记本上签名。
第四条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输血前检查结果、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并防止发生并发症,如坠床、压疮、神经损伤等。
3、手术前,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三方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并签名。
4、手术使用的一切无菌物品需查对灭菌指示胶带和化学指示剂,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6、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⑵ 输血查对制度的三查包括哪三查,八对又是哪八对.
输血查对制度不是“三查八对”(这种说法不全面),而是“三查十对”。具体如下:
“三查”是指:查血的有效期、查血的质量、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十对”是指:
1、核对受血者姓名
2、核对床号
3、核对住院号
4、核对血型交配试验结果
5、核对供血者姓名
6、核对编号
7、核对血型
8、核对交配试验结果
9、核对采血日期
10、核对有效期
⑶ 输血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输血的三查八对是指在输血跟发放血制品到临床以后,医生对该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的查对制度。
输血前需三查八对。三次检查:检查血液的有效性,血液的质量和血液的包装是否完整。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瓶)号(储存号),血型,交叉配对检验结果,血型,血容量。要想在输血时不发生或是少发生危险,就必须在每次输血之前,严格遵照三查八对制度来做。
⑷ 护理核心制度中,护理查对制度包括哪些
1、嘱查对制度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3、输血查对制度
4、饮食查对制度
5、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6、供应室查对制度
⑸ 输血三查九对是什么
三查九对制度是指: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九对:床号、姓名、性别、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考虑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不同医院的规定还有细微差别。
护理学中通常说的是三查八对: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根据各个医院规定不同,会多出一项检查。就有了三查九对的说法。
(5)什么是输血查对制服扩展阅读: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
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如心肌梗塞病人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社会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
⑹ 查对制度是什么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事故差错一项重要制度。为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
1、严格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2、转抄和执行医嘱,要下班核对上班,每周护士长总核对一次,查对者签字记录。
3、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需要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4、医嘱不清楚或未签名,不注明时间、剂量、用法时,应问清楚及补上后,方可执行。
5、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6、给药、输液、输血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多种药物合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并登记,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并注意观察输血过程,输血结束后,保留瓶(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对。
8、无菌手术操作前,须查对用物灭菌日期及物品质量。
9、手术病人术前要查对姓名、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用药。
⑺ 输血的“三查八对”是什么
三查八对是指在医疗工作中,为了确保各项医疗行为的正确性,规范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在发药、服药,输液,输血等诊疗行为的前、中、后所必须做的查对工作。是对输血治疗的技术保障,属于医疗质量18项核心制度之一。
三查是:查看血液制品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输血袋渗漏的情况。
八对是:两名医护人员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病人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制品的种类,血液制品的剂量。只有经过三查八对以后,确认无误了,才能给别人输注血液制品。
⑻ 输血的三查八对是什么一注意
输血时的三查八对是一种临床核心制度,即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对病人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的核查,以避免因输错血而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三查八对”是指三次检查和八项核对。三次检查包括:①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主要看外观是否有异常情况;②检查血袋有无渗漏,如果有血袋渗漏,不能用于患者;③检查血液制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只有在保质期内的血液制品才能用在病人身上。八项核对包括:①核对病人姓名,②核对病人性别,③核对病人年龄,④核对病人住院号,⑤核对病人床号,⑥核对病人的交叉配型结果,⑦核对申请的血液制品的类型,⑧核对申请的血液制品的剂量。“八对”需要两名以上医护人员同时进行核对,以防出现差错。只有经过三次检查和八项核对,确认无误,才能把该血液制品用于病人。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还需密切观察病人的身体反应。
输血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因为只有比较认真仔细,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患者在输血前后的身体体征平稳,才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输血之前,我们要检查输血袋是否有破损,以及输血袋里面血液是否有浑浊或者是其他情况。
另外的话,要积极的核对血液和患者的配对报告,要确认无误后才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及输血时要核对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或者是门诊号,要保证正确才能够进行输血,由于血液一般来说是从冷藏箱里面带到室温环境下,这种情况下不能够剧烈的摇晃输血袋,应当轻轻的摇匀。
⑼ 输血查对制度
法律分析:1、根据医嘱抽取患者血标本时,需将贴好标签的试管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携至病人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标本联号、输血史,无误后才能采血。
2、血液标本应由医务人员送检,并与血库执行交接、查对、登记手续。
3、取血时应查对采血日期、血型、血量、血液的类型等是否与输血记录单相符、交叉试验结果,并注意血液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有无渗漏。
4、取回后,必须二人再次核对无误后签名方可执行。
5、输血前在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询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血史,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并悬挂血型标记牌。
6、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小时备查。
法律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二条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⑽ 输血四查十二对的内容是什么
1、“三查七对”是护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主要是针对病人服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减少操作差错。
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2、据说现在又改进为“四查八对”了,分别多了查医嘱,对有效期两项。
四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查医嘱。
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药物有效期。
3、“三查八对”主要指为患者输血时需掌握的步骤。
三查:即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即病人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
4、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四查: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
十对:对科别、姓名、年龄,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