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羽绒服具体填充物,,具体点的填充物资料,,,,谢谢了,,
一般都是鸭绒啊
⑵ 羽绒服的填充物什么样的最好
羽绒服的填充物-羽绒什么是羽绒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羽绒服。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目前,全球有50%以上的羽绒来自于中国。 羽绒是由绒(Down)和羽(Feather)构成的。绒(Down)是由不含毛杆的羽毛,在其羽枝上长出的许多簇细丝,通过绒上的细丝相互交错形成了稳定的热保护层。因此,绒是羽绒保暖的主要材料。每一盎司的羽绒大约有2百万根细丝。较好品质的绒细丝较长,形成的绒朵也相应较大。 羽(Feather)是鸭或鹅的背部和尾部的带羽杆的小羽毛,也有长羽毛打碎后形成的,羽的含量不能太高,但因为它有提高羽绒蓬松度的作用,因此必须含有一定的比例。羽绒的分类 羽绒一般根据来源可分为鹅绒和鸭绒,根据颜色分为白绒和灰绒,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冰岛绒鸭产的黑绒等等。相对来说,更好的羽绒一般来自更大、更成熟的禽类,因此鹅绒会稍好于鸭绒。从颜色上来讲,白绒因为是白色,可用于浅色面料而不透色,较灰绒更受欢迎一些。颜色:灰绒、白绒。来源:鸭绒,鹅绒成分:范围从从5%到95%。比如可以说:90%白鹅绒等等衡量羽绒的重要指标 (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2)、含绒量(down content):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面其中绒的含量是80%,羽则占到20%。 (3)、蓬松度(fill power):蓬松度是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蓬松度在国内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大。如何分辨优劣 (1)、一般正规的厂家,会在产品上注明填充物,比如龙鸟Tibet羽绒服的填充物为“250克600FP 90%白鸭绒”,指的是该羽绒服填充了250克600蓬松度的含绒量为90%的白鸭绒。 (2)、通过手捏来直观的感觉,一般毛梗手感不明显说明含绒量高,反之则含绒量低。但是要注意如果感觉不到什么毛梗,则很有可能使用飞丝填充的羽绒服。飞丝是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的无梗短丝毛,保暖性差,而且也没什么蓬松度,洗后结块。 (3)、观察羽绒的回弹性:羽绒服的回弹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羽绒的蓬松度,可以把的羽绒服压平后展开,看羽绒服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复原状。
⑶ 羽绒服哪种填充物最好
羽绒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这两种按色彩分,又可分为白绒和灰绒。在市面上的羽绒服依照报价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能够受到价格排序的影响,很多人因而就以为这些绒在质量上也是这样排序,其实不然。
经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会,色彩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没有太大的联系,鹅绒和鸭绒的保暖性、疏松度等相差不大。于为何白色的绒会贵一些,主要缘由是因为白色的绒比灰色的美观,不管在淡色仍是深色的布料里面都不透色。
分辨优劣
一般正规的厂家,会在产品上注明填充物。若产品注明填充物为“250克600FP 90%白鸭绒”,指的是该羽绒服填充了250克600蓬松度的含绒量为90%的白鸭绒。
通过手捏来直观的感觉,一般毛梗手感不明显说明含绒量高,反之则含绒量低。但是要注意如果感觉不到什么毛梗,则很有可能使用飞丝填充的羽绒服。飞丝是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的无梗短丝毛,保暖性差,而且也没什么蓬松度,洗后结块。
观察羽绒的回弹性:羽绒服的回弹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羽绒的蓬松度,可以把的羽绒服压平后展开,看羽绒服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复原状。
⑷ 羽绒服的填充物是什么
羽绒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这两种按颜色分,又可分为白绒和灰绒。在市面上的羽绒服按照价格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可能受到售价排序的影响,很多人因此就认为这些绒在质量上也是这样排序,其实不然。通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验,,一般来说相同质量和含绒量的鹅绒比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好些,但笔者觉得颜色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
⑸ 羽绒服什么填充物好
羽绒服什么绒最好?
羽绒服几乎都是鸭绒的 只是要看鸭绒的含量 鸭绒含量越高保暖性越强分量也越轻 有的差的羽绒服里面填充物写的是百分百鸭绒 但是掺了很多鸭毛 手感就可以区分的 摸上去越软越好
天鹅绒不太可能 成本太高 天鹅绒一般都是用来加工成保暖内衣或连裤袜之内的贴身衣物
羽绒服小知识——什么是含绒量?
市场上的羽绒服品类繁多,消费者常常“选花了眼”。究竟怎么样才知道一个羽绒服好不好呢?其中一个指标——“含绒量”就非常重要了。
首先,含绒量不等于“充绒量”。
含绒量按照国家规定,指的是在填充的羽绒当中,绒朵和绒片(又称:“毛片”)的比例,国家有规定:只有绒朵含量超过50%的比例,才称得上的“羽绒服”。
充绒量是指的一件羽绒服里填充了多少分量的羽绒(包括绒朵和毛片的总量),这个是以重量来表达的,例如100克。
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绒充得越高越好?——很多消费者认为,充绒量那个“克数”越高,羽绒服越厚就越保暖。其实这个是错误的,羽绒服的保暖性一是取决于充绒量,但是更重要的是羽绒本身的品质是否好,好的羽绒充一半的量也比很多羽绒的保暖效果好。二是要看设计,羽绒服的设计是否能有效防止冷空气进入;三是要看穿着,纯棉内衣+羊毛衫+羽绒服这样的组合,是公认的最好的组合方式,轻薄保暖。
含绒量比例越高越好?——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秘书长姚小蔓告诉记者:如果有谁说哪个品牌含绒量是百分之百,那就值得怀疑了。羽绒中只有含有一定比例的毛片(毛片大小需符合标准),才具有回弹性并发挥保暖的作用。因为这些毛片上的鳞片是叠加在一起的,鳞片间有空气存在,才能够保暖。
有没有100%含绒量的羽绒服呢?
近年来,由于价格竞争的加剧和新技术、新款式开发的需要,市面上有了一种羽绒+棉花作为填充物的“羽绒棉衣”,一定比例的羽绒(绒朵和毛片的总和)加上一定比例的棉花来作为填充物,降低了成本。如果说区别于“羽绒和棉花”的比例,那么没有加棉花的羽绒服,就可以称得上“含绒量100%”。但是注意:这个可不是国家标准里讲的“含绒量”哦,呵呵。要不然,jeafer的羽绒服含绒量,可都能叫做“含绒量百分之百”了。
⑹ 羽绒服的什么填充物比较暖和
羽绒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一般来说相同质量和含绒量的鹅绒比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好些,但颜色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
通常来说体型更大、更成熟的禽类,绒毛的质量更好,这么说来鹅的绒毛会好一些。但鹅绒和鸭绒的生产过程是一样的,两者在质量、蓬松度、保暖性上差得并不多。
羽绒服的挑选技巧:
1、闻一下羽绒服的味道,如果发现刺鼻或者有异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曾有人解释说鹅绒比鸭绒贵的原因在于鹅绒无味,而鸭绒有味。但就如我前面已经提及过的,鸭绒和鹅绒加工处理的方式是一样的,有味道的绒(不管是鹅绒还是鸭绒)都属于不合格产品,千万不能买。
2、要看一下羽绒服的标牌上标明的各项基本信息是否齐全,主要是含绒量、充绒量、绒毛种类和生产厂家基本信息,但一般没有包含蓬松度的信息,这点你可以直接咨询导购员。
3、仔细摸一摸羽绒服的内层,如果你觉得刺刺的,就是说明这件衣服里羽毛的含量较高(具体原因请看上文关于“羽绒”的概念),质量应该不会很好。如果你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则说明那这件衣服的含绒量相对比较高,保暖性较好。
4、接下来你可以将看中的几件羽绒服放在一起,使用同样的力度分别按住衣服的表层,回弹时间越快的羽绒服质量越好(表明蓬松度高)。而对于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体积越大(即羽绒服越蓬松)的品质越好。
5、最后就是用力拍一拍羽绒服,如果有绒毛或者粉尘出现,就说明这件羽绒服的布料它的防绒性很差或者是缝合的针眼太大,这样的羽绒服会越穿越羽绒服薄,防水性和透气性也不会太好,对于这种就不建议购买了。
⑺ 羽绒服填充物是什么,羽绒服里面的填充物都有哪些种类
羽绒服的填充物-羽绒
什么是羽绒
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羽绒服。跟人造材料相比,羽绒的保暖能力是一般人造材料的三倍。目前,全球有50%以上的羽绒来自于中国。
羽绒是由绒(Down)和羽(Feather)构成的。绒(Down)是由不含毛杆的羽毛,在其羽枝上长出的许多簇细丝,通过绒上的细丝相互交错形成了稳定的热保护层。因此,绒是羽绒保暖的主要材料。每一盎司的羽绒大约有2百万根细丝。较好品质的绒细丝较长,形成的绒朵也相应较大。
羽(Feather)是鸭或鹅的背部和尾部的带羽杆的小羽毛,也有长羽毛打碎后形成的,羽的含量不能太高,但因为它有提高羽绒蓬松度的作用,因此必须含有一定的比例。
羽绒的分类
羽绒一般根据来源可分为鹅绒和鸭绒,根据颜色分为白绒和灰绒,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冰岛绒鸭产的黑绒等等。相对来说,更好的羽绒一般来自更大、更成熟的禽类,因此鹅绒会稍好于鸭绒。从颜色上来讲,白绒因为是白色,可用于浅色面料而不透色,较灰绒更受欢迎一些。
颜色:灰绒、白绒。
来源:鸭绒,鹅绒
成分:范围从从5%到95%。比如可以说:90%白鹅绒等等
衡量羽绒的重要指标
(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2)、含绒量(down content):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面其中绒的含量是80%,羽则占到20%。
(3)、蓬松度(fill power):蓬松度是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蓬松度在国内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大。
如何分辨优劣
(1)、一般正规的厂家,会在产品上注明填充物,比如龙鸟Tibet羽绒服的填充物为“250克600FP 90%白鸭绒”,指的是该羽绒服填充了250克600蓬松度的含绒量为90%的白鸭绒。
(2)、通过手捏来直观的感觉,一般毛梗手感不明显说明含绒量高,反之则含绒量低。但是要注意如果感觉不到什么毛梗,则很有可能使用飞丝填充的羽绒服。飞丝是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的无梗短丝毛,保暖性差,而且也没什么蓬松度,洗后结块。
(3)、观察羽绒的回弹性:羽绒服的回弹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羽绒的蓬松度,可以把的羽绒服压平后展开,看羽绒服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复原状。
⑻ 羽绒服一般用什么面料
⑴、防水型涂层(覆膜)面料
这类面料有点类似于冲锋衣面料,具有防水透湿的性能,一般用于高山专业型羽绒服。但不同的是,面料整体会比冲锋衣面料更加轻薄柔软一些。
另外因为羽绒服一般在寒冷环境下使用,针对的主要以冰雪的固态水的融水为主,因此面料耐水压的要求不会像冲锋衣那么高,而且大多数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的羽绒服是不用压胶。
⑵、高密度防水面料
本身织物的密度就很高,一般在290T以上。然后再通过高温融合表层织物以减小织物空隙的后期处理工艺,提高防绒性。
面料的轻薄、柔软程度是所有羽绒服面料里面最高的,同时具有防风、防泼水、透气性能。
⑶、普通梭织面料加防绒布一般采用密度较低的尼龙或者涤纶,在制作羽绒服的时候,在面料里侧添加防绒布,可以起到防绒的作用,防绒性能不错。
(8)羽绒服填充物一般用的什么材料扩展阅读
大部分的户外羽绒服都具有一定的防风性。透气是户外服装的统一要求,但是却往往会忽视羽绒服面料透气的重要性。一件不透气的羽绒服在高山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增强羽绒面料的防绒性有三种方式:
一是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层,通过薄膜或涂层来防止漏绒,当然首要的前提是透气的,并且不会影响面料的轻薄和柔软程度。
二是将高密度织物通过后期处理,提高织物本身的防绒性能。
三是在羽绒面料里层添加一层防绒布,防绒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衣的品质。
羽绒服的面料的轻薄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件羽绒服的整体重量,而且柔软的面料,对于本身就臃肿的羽绒服而言,会增强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
另外一方面,轻薄柔软的面料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羽绒的蓬松度,因此保暖性也会更高。
⑼ 羽绒服主要的填充物是什么
主要的是鹅绒和鸭绒。
羽绒服里面包含绒子和羽毛。绒子是长在鹅鸭等水鸟的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由于这个部位的毛经常浸在水中,所以不仅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它的保暖抗寒能力也是全身毛中最好的。
市面上的羽绒服按照价格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通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验,,一般来说相同质量和含绒量的鹅绒比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好些。
晾晒羽绒服的办法
冬天将至,不少人把羽绒服从衣柜中拿出来,以备突然降临的寒冷天气。放了大半年的羽绒服,大家一般都会先晾一晾,一来可以去掉衣柜中沾染的樟脑丸味道,二来使羽绒恢复蓬松,保暖效果更好。
其实,将羽绒服拿出来晾晾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在衣柜中放置了几个月,衣服中的羽毛和羽绒容易滋生一些细菌,比如粪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即使在加工过程中已经严格除菌,如果在存放时受潮也容易滋生致病微生物。但是,将羽绒服放在灿烂的阳光下暴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羽绒服多采用化学纤维和混纺纤维等作面料,化学纤维的耐热性差,长时间处于高温下会加速其老化。而且,面料所使用的染料在阳光下曝晒容易褪色,还有可能分解出有害的化学物质。其次,为了防水和防风,羽绒服的面料通常都经过树脂处理。
树脂涂层不耐高温,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可能被破坏,使羽绒服的面料变薄,隐约暴露出里面的填充物,看起来就像是黑色污渍,影响美观。
那羽绒服到底应该怎么晾,告诉大家几个小办法:可以把衣服里子翻出来,在干燥通风处晾一段时间,晾好后用手在衣服上轻轻拍打几下;如果需要在阳光下晾晒,可以先在羽绒服上盖一层薄棉布;有条件的话,还可用烘干机低温烘干十来分钟,再用力抖一抖,使羽绒蓬松。
这样,既有助于羽绒恢复蓬松、轻柔的质感,还不损伤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