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服装安全技术类别 C类和B类品分别有哪些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服装安全技术类别是按照衣服中的甲醛含量分类的,有3中类别:
1、A级的标准是≤20mg/公斤,是婴幼儿纺织产品,即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如尿布、高档内衣、睡衣、床上用品等;A类产品的甲醛含量必须低于20毫克/千克,pH值允许在4.0~7.5的偏酸性范围。
2、B类则是≤75mg/公斤,B类是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即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的大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衬衣、T恤衫、裙子、裤子等;B类产品甲醛含量低于75毫克/千克,pH值与A类产品一样。
3、C类为≤300mg/公斤,C类是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即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或仅有小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外套、窗帘、桌布等。C类产品甲醛含量要求低于300毫克/千克,pH值允许在4.0~9.0范围。
国家标准中专门将婴幼儿、儿童服装等纺织产品分成了A、B、C三大类,不同类别有不同的安全技术要求。其中,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
这样一来,家长给孩子选购婴童产品时,不仅要关注颜色、样式是否好看、可爱,更要注重产品安全,特别是要仔细看产品的标识:购买婴幼儿服装等产品时,要选购标签上标明“GB 31701 婴幼儿用品”字样的产品;
购买儿童服装等产品时,要看标签上是否标注了“GB 31701 B类”或者“GB 31701 C类”;如果是购买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服装等产品,要看是否有“GB 31701 B类”字样。
❷ 衣服的安全类别
正规厂家生产的衣服,即便是C类也不会有质量问题,只是在穿着的时候需要在皮肤与衣服之间有一个夹层而已。
为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害,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服装提出了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并根据指标的严格程度将技术要求分为A、B、C三类:
A类:婴幼儿用品,如宝宝的衣服、被褥、尿布之类。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成人贴身内衣、单衣、外衣、家用纺织品和其他制品等。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必须穿在其他内衣或中衣外面及家用及其他纺织制品等。
❸ 服装的安全类别 A\B\C…… 分别指的是什么
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里有说明:A类为婴幼儿用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❹ 服装安全技术类别 C类和B类有什么区别 哪个差 一般羽绒服是哪类的
一般来说,服装安全技术类别c类和b类的区别在于b类,它更贴身,C类比b类更差一点
❺ 服装安全技术类别 C类和B类有什么区别 哪个差 一般羽绒服是哪类的
当然是B类好,B类是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成份。羽绒服一般是B类。服装级别中A类是最好的!一般的都用B类,C是最次的。我爸是开服装厂的,所以知道一点
❻ 衣服吊牌上安全标准上C类是什么意思
衣服吊牌上安全标准上C类是指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标准,如冬天穿的厚外套、大衣、羽绒服、厚裤子等。
根据最新的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把纺织产品的安全级别分为A类、B类、C类。同时针对不同安全级别的纺织产品,对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三类纺织产品都要求无异味,禁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6)羽绒服的安全类型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中国标准纺织代号:
中国国家标准用统一的代号“GB”,即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略语,其中内部标准代号为“GBn”。纺织工业部标准的代号为“FJ”,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FJ/Z”,参考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FJ/C”。编号是采用顺序号加年代号,使用阿拉伯数字,中间加一横线分开。
如GB2-79,代表第2号国家标准,1979年批准发布。日本国家标准的代号为“JIS”,其中纺织标准另加“L”作为代号,后编以顺序号。联邦德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DIN”,法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NF”,英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BS”,苏联国家标准的代号为“ΓΟСΤ”,其中纺织标准不另加代号,直接编以顺序号。
美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ANST”,其中纺织标准另加“L”作为代号。美国纺织方面的国家标准中,大都采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 (AATCC)的标准。
美国还有一个联邦标准,代号为“FS”,其中纤维产品另加代号“L”,丝绸、呢绒另加代号“V”,针织品另加代号“JJ”,服装与制服另加代号“BBB”,布匹另加代号“CCC”,纺织产品另加代号“DDD”,纺织试验方法另加数字编号“196”。
这些国家纺织方面的国家标准最多的达500多个,少的也有200多个。也有一些国家联合成立某一专业的国际标准组织,如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BISFA)、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国际毛纺织工业组织(IWTO)等,都颁发了一些有关的纺织标准。
❼ 衣服吊牌上的安全技术类别B类,什么意思,这是如何定位的
1、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2、A类是指婴幼儿用品,即年龄在3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如尿布、尿裤、内衣、围嘴儿、睡衣、手套、袜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类指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即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的大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的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文胸、腹带、背心、短裤、棉毛衣裤、衬衣、(夏天)裙子、(夏天)裤子、袜子、床单;
C类指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即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或仅有小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外衣、裙子、裤子、窗帘、床罩、墙布、填充物、衬布。
拓展资料: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的相关参数规定,要求衣服中的甲醛含量、PH值(酸碱度)、色牢度、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共计五项必须达标,根据纺织产品与人体接触的程度和婴幼儿的特殊情况,将纺织产品划分为:A类:婴幼儿用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异味的判定采用嗅觉评判的方法,评判人员应是经过一定训练和考核的专业人员。样品开封后,立即进行该项目的检测。试验应在洁净的无异常气味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者须戴手套,双手拿起试样靠近鼻腔,仔细嗅闻试样所带有的气味,如检测出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气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判为"有异味",并记录异味类别。否则判为"无异味"。应有3人独立评判,并以2人一致的结果为样品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