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羽绒服充绒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以下两点
1:什么是含绒量?
含绒量就是指一件羽绒服中,羽绒占全部填充物的百分比。如果一件羽绒服的含绒量是90%,就说明羽绒占到填充物的90%,剩下10%是羽毛。
羽绒由于其蓬松度高,纤维空隙中储存了比其它纤维更多的空气,而空气是不导热的,身材散发的热气跑不掉,进而保暖效果就一级棒啦。从保暖性讲,蓬松度越高越好。
不过一般穿600、700蓬松度的羽绒服就够了,极端严寒的地区可以穿800、900蓬松度的羽绒服。
知道了充绒量、含绒量的意思,以后在销售或购买羽绒服的时候是不是更明确方购买向和目标需求了呢?如果你的朋友也不清楚,记得也分享给他们,对方想必一定会感谢你哒!
B. 女式中长款的羽绒服充绒量多少才会暖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羽绒。事实上,根据网络词条的解释,羽绒是“羽”和“绒”的混合物。羽就是毛片,在羽绒中起支撑作用,能让羽绒迅速回弹;而绒就是绒朵,是羽绒的本体与价值所在。绒朵是立体球状,由一个绒核和放射出的许多绒丝组成的朵状结构,类似于蒲公英。绒丝是由成千上万微小的鳞片叠加而成,每个鳞片都是中空的。事实上。跟羽绒相比,棉花、蚕丝、化纤、羊毛等纤维都是线性的,不仅固定的空气量少,长期使用会出现板结,影响保暖性能和舒适感,而羽绒就不会有板结的问题,长期使用依然能够保持蓬松感。
总而言之,对于女式中长款的羽绒服来说,充绒量至少应该达到600才会暖和。
C. 羽绒服的充绒量需要多少克才保暖
羽绒服充绒量,一般正品合格的含绒率,应该达到85%以上,如果达到90%的含绒量就相当好了,也是比较保暖的。
含绒量按照国家规定,指的是在填充的羽绒当中,绒朵和绒片的比例,国家有规定,只有绒朵含量超过50%的比例,才称得上的羽绒服。
扩展知识:
1:羽绒服,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较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
2:绒子,是长在鹅鸭等,水鸟的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由于这个部位的毛经常浸在水中,所以不仅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它的保暖抗寒能力也是全身毛中最好的。另外,因为这部位的绒毛没有羽梗,非常柔软,纤维长而蓬松度高,折合体积较小,是制作羽绒服最上乘的材料。
3:闻一下羽绒服的味道,如果发现刺鼻或者有异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曾有人解释说鹅绒比鸭绒贵的原因在于鹅绒无味,而鸭绒有味。但就如前面已经提及过的,鸭绒和鹅绒加工处理的方式是一样的,有味道的绒,都属于不合格产品,千万不能买。
4:要看一下羽绒服的标牌上,标明的各项基本信息是否齐全,主要是含绒量、充绒量、绒毛种类和生产厂家基本信息,但一般没有包含蓬松度的信息,这点可以直接咨询导购员。
5:仔细摸一摸羽绒服的内层,如果觉得刺刺的,就是说明这件衣服里羽毛的含量较高,质量应该不会很好。如果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则说明那这件衣服的含绒量,相对比较高,保暖性较好。
D. 羽绒服充绒量多少为标准多少克才保暖
羽绒服的选择,其实是非常讲究的,羽绒服有很多比较专业的指标,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羽绒服。
事实上,在挑选羽绒服的时候,不仅要看含绒量,还要看充绒量。除此之外,还要看一下有无产品质量标签、检测报告等,标签上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是否标示清楚等等。
E. 羽绒服的含绒量充绒量要达到多少才保暖
在保证“含绒量”的条件下,南方一般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北方一般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200克以上,这样羽绒服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按照我国羽绒服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充绒量允许偏差规定为-5%。
含绒量≠充绒量。“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表现着羽绒服装填充物的质量好坏,是个强制性的规定。而“充绒量”是指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现为填充物的薄厚既重量。
(5)羽绒服蓬松度多少才够暖和扩展阅读
羽绒服挑选
1、闻一下羽绒服的味道,如果发现刺鼻或者有异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有味道的绒(不管是鹅绒还是鸭绒)都属于不合格产品,千万不能买。
2、要看一下羽绒服的标牌上标明的各项基本信息是否齐全,主要是含绒量、充绒量、绒毛种类和生产厂家基本信息。
3、仔细摸一摸羽绒服的内层,如果你觉得刺刺的,就是说明这件衣服里羽毛的含量较高,质量应该不会很好。如果你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则说明那这件衣服的含绒量相对比较高,保暖性较好。
4、按压羽绒服,回弹时间越快说明质量越好,表明蓬松度比较高。而对于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体积越大,即羽绒服越蓬松的品质越好。
5、用力拍一拍羽绒服,如果有绒毛或者粉尘出现,就说明这件羽绒服的布料它的防绒性很差或者是缝合的针眼太大,这样的羽绒服会越穿越羽绒服薄,防水性和透气性也不会太好,对于这种就不建议购买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含绒量
F. 羽绒服是不是蓬松度越高越轻蓬松度和保暖度有什么关系800和900的蓬松度能承受多低的温度
羽绒服是蓬松度越高越轻,蓬松度越高越保暖。
蓬松度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比如说,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
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数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于蓬松度越高,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若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
一般价格的羽绒服,蓬松度大约在450—500之间,价格稍高的羽绒服,蓬松度可以达到600—900。从国际上较好的羽绒服型号来看,蓬数高的羽绒服充绒量一般都不高,而户外运动中作为外穿保暖的,通常充绒量高、篷数较低,在650-750之间。
(6)羽绒服蓬松度多少才够暖和扩展阅读:
羽绒服的选购方法:
1、摸。质量好的羽绒服手感较好,摸上去较柔软,其内填充的羽绒完整,有细软的羽毛梗但数量较少。
2、闻。质量好的羽绒服经过处理不会有任何异味,若其有臭味或其他异味,那可能是填充了劣质羽绒,不建议购买。
3、拍。稍用力拍羽绒服,若发现有羽绒钻出,或者针脚处有粉尘溢出,也不建议购买。
4、按。按压羽绒服,若其能快速恢复原状,说明羽绒服的蓬松度达标,若回弹较慢,且拎在手里有厚重感,说明羽绒服含绒量较低,或掺了粉粹毛等杂质。
羽绒服的蓬松度与羽绒服的厚薄无关。在充绒量、羽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
G. 羽绒服蓬松度多少好
羽绒服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这两种按颜色分,又可分为白绒和灰绒。在市面上的羽绒服按照价格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可能受到售价排序的影响,很多人因此就认为这些绒在质量上也是这样排序,其实不然。通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验,一般来说相同质量和含绒量的鹅绒比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好些,但颜色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事实上,充绒量代表了绒的“量”, 而含绒量决定了绒的“质”,蓬松度也是其中重要衡量指标。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其保暖性能就会越好。由于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隔热性能因此也就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般的羽绒服,其蓬松度大概在450—500之间。当然,对于更好的羽绒服,其蓬松度也会更高,可以达到600—900。
H. 充绒量多少才暖和充绒量150g算厚还是薄
1、什么是填充物?
顾名思义,羽绒服,里面的填充物当然是羽绒。羽绒指的是最接近羽禽体表,保暖性最好,最轻柔的那部分角质纤维。
而羽绒又细分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和灰鸭绒。
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颜色。白色可广泛用于浅色的面料,不透色,但是对于保暖性和舒适度来说,颜色上的差别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第二:鹅绒和鸭绒。事实上,鹅绒在保暖性和舒适度上要优于鸭绒,价格自然也会比鸭绒填充的羽绒服贵。
左:鹅绒 右:鸭绒
总的来说,鹅绒比鸭绒好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绒朵更大:鹅绒的绒丝长,绒朵大,蓬松度更高,而蓬松度越高的羽绒服品质更好。
绒朵饱满:一般鹅的生长期到成熟至少100天,而鸭为40天,所以鹅的绒朵比鸭的绒朵更饱满。
蓬松度优:鹅毛绒的羽枝上平均分布着较小的菱节,鸭毛绒上的菱节较大,且集中在小羽枝的末端,所以鹅绒可以产生较大的距度空间,蓬松度更优,保暖性更强。
回弹更好:鹅毛有较好的弯曲度,比鸭毛更细更柔,弹性更好,回弹性更强。
没有气味:鹅是吃草的,而鸭子是吃杂食的,所以鹅绒的异味会小很多,处理好基本没有异味。
使用时间:鹅绒比鸭绒的使用时间更长久,鹅绒的使用时间可达到15年以上,鸭绒使用时间只有10年左右。
所以综上所述,从质量和价格上由高到底的顺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而我们所穿的羽绒服其实并不是完全由羽绒填充的,而是由羽绒和羽毛按一定比例共同填充的,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概念:“含绒量”
2、什么是含绒量?
含绒量就是指一件羽绒服中,羽绒占全部填充物的百分比。如果一件羽绒服的含绒量是90%,就说明羽绒占到填充物的90%,剩下10%是羽毛。
一般来讲,如果含绒量低于50%就不能称其为“羽绒服”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含绒量越高保暖性也越好,价格当然也越高。
当然,决定保暖性和价格的不仅是含绒量,还有“充绒量”。
3、什么是充绒量?
充绒量实际上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就是羽绒里面“绒”的重量。它和前面讲的“含绒量”不同,前者是一个比例值,后者就是简单的重量值。
它是决定一件羽绒服在同等条件下(种类、蓬松度、充绒量等),品质和保暖性能的关键因素,充绒量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则更加优异。
而充绒量的大小基本决定了一件羽绒服的用途,本着按需选择的原则,我们把羽绒服按照保暖性能分成4个档次,当然这只是比较业余的粗略划分。
1.极限级别(-50°至-20°之间):
适合南、北极,攀登雪山等特殊极限用途的,基本都是连体款式,通常都为800以上蓬松度。,含绒量在300g以上。
2.酷寒级别(-30°至-15°之间):
一般为650-750蓬松度级别鹅绒填充的厚款,充绒量200-300g左右。
3.常规级别(-20°至-5°之间):
最常见的一个档次,一般是600-700蓬松度等级鹅绒,180-250g级别充绒量,也是我们日常较多人穿的羽绒服级别。
4.轻寒级别(-5°至0°之间):
通常是采用600+蓬松度的鹅绒或者鸭绒,但是充绒量少。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又发现了,上面出现的“蓬松度”又是什么意思呢?它跟羽绒服的保暖性又有什么关系呢?
4、什么是蓬松度?
蓬松度简称FP,一般分为550,600,700,800和900FP。而一件羽绒服保不保暖,蓬松度指数值高低的有一定作用。
羽绒由于其蓬松度高,纤维空隙中储存了比其它纤维更多的空气,而空气是不导热的,身材散发的热气跑不掉,进而保暖效果就一级棒啦。从保暖性讲,蓬松度越高越好。不过一般穿600、700蓬松度的羽绒服就够了,极端严寒的地区可以穿800、900蓬松度的羽绒服。
I. 羽绒服多少蓬的暖和
蓬松度数值越大就越暖和,800蓬的比700蓬的暖和,900蓬的又比800蓬的暖和。但是羽绒服是不是暖和不仅仅取决于蓬松度,还跟含绒量充绒量有关。
影响羽绒服的品质如何,是否暖和主要有含绒量、充绒量、蓬松度。
一、含绒量
羽绒并不是羽毛。羽绒是羽毛根部柔软蓬松的绒朵组成的绒毛,这才是鸟类保暖的关键。羽绒由一个个绒朵组成,绒朵有一个相对坚硬的中心点(茎点),簇状纤维从中心点向四面八方伸展。正是这些纤维存储空气并捕捉热量,绒朵越大,纤维便越长,绒的品质便越高,这样的羽绒制品也就更保暖。
二、充绒量
充绒量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羽绒的充绒结构特点决定羽绒服保暖而轻盈的特征。
羽绒是非常不容易发生纤维板结现象的,因此羽绒在被面料包围时,会形一个个成立体盒状结构和双层夹片结构的小空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充绒结构。
对于立体盒状结构,它的优点就在于羽绒分布均匀,不会有冷桥效应,但是制作工序复杂,并且羽绒服装的重量也会大大增加;而双层夹片结构的有点在于衣服的重量轻盈,但是在缝合的位置容易出现缺绒的现象,易被风吹透,因此一般用在内穿羽绒服中。
一件羽绒服的结构空间越小,就说明充绒量越多或者羽绒分布越均匀,但各种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优点与缺点,所以不同结构适用于不同穿着方式的羽绒服。
三、蓬松度。
蓬松度是评估羽绒制品中的羽绒品质的标准,它的衡量标准是每盎司的绒可以填满的立方英寸空间。因此你只需要记住蓬松度数值越大就越好就可以。优质的羽绒即使充入量不多仍然可以达到很蓬松的效果。当你将羽绒服压缩在放开后,蓬松度好的羽绒在接触空气后会瞬间膨胀的立体而又饱满。
(9)羽绒服蓬松度多少才够暖和扩展阅读:
羽绒和羽毛本来就是长在一起的,多以很难分离,因此所有的羽绒制品都会含有羽毛成分,这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含绒量”便作为羽绒制品的标准之一。所以含绒量越高那么羽绒就越多。当然,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也都有羽绒,鸟类的体积越大那么绒朵就会越大。
绒朵越大,保暖效果就越好。而羽绒服多是选择鸭绒和鹅绒。鸭绒因为鸭类养殖周期短,体积小,所以产出的羽绒较小,也相对便宜,性价比很高。鹅绒因为鹅的体积大羽绒较大,含油脂量高等因素所以价格一般都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