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把领带系头上什么意思
女的话系头上只是赶时髦,另类,打扮好看了还真挺fashion的,男的我就没见过了,没有这么搞的.
⑵ 日本人喝酒必须要一起碰杯说“乾杯”,有何特殊的意义
日本人喝到尽兴了就要干杯,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⑶ 请教一个日本人喝酒的礼仪!!!
日本女性穿的和服又窄又瘦,所以走路的时候必须是小步走。
日本人坐卧都是在草编的榻榻米上,因为日本是岛国,要不是榻榻米,就太黏了。
日本人喜欢吃清淡的东西,吃饭时常将碗放到嘴边,筷子是常用食具,不用勺子吃米饭。
日本人喜欢吃半生半熟的东西,不喜欢吃太热的东西,所以日本料理中煮着吃的食物很少(除了日式火锅)。
日本人吃东西的时候,每个人面前都会有个小盘子用于盛菜,或者干脆每人一份。
在日本喝酒时,哪怕对方只喝了一口也要斟满,这是日本人喝酒的礼仪。如果对方的酒杯都空了,在日本人看起来就是很大的失礼。
在酒桌上,不管日本人是否喝醉了,他们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即使是要好的朋友,也要恭恭敬敬,即使说什么真心话,也不会开门见山的说。因此双方只能推测对方的心理。
由于你是业务员,所以该先给对方敬酒.
⑷ 日本人在礼貌与衣着打扮上有什么讲究
礼貌讲究:
1、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日本人通常不喜欢彼此握手。
2、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爱用自谦语言,并善于贬己怡人。“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
3、与日本人约会要提前5~10分钟到达,不能失约。有事拜访应事先通知,冒然登门会被视为极不礼貌的行为。
4、日本通用语言为日语,英语则于酒店及大百货公司通行。
5、日本有进屋脱鞋的习惯,所以在日式酒店或餐厅,需要穿着清洁的鞋袜。
6、一般公共场所均为禁烟,请在放置有烟灰盅的指定吸烟区或标有“吸烟区”的地方吸烟。 不要行走吸烟,在某些地方行走吸烟会被罚款。
7、日本有常用问候语的习惯,请学习简单的问候语,与司机等人对答。
8、温泉酒店均禁止穿着泳衣进入公用浴池。在进入公用浴池前,要在休息室内宽衣,将衣 服放在筐子里面,围上备用毛巾进入浴池。入浴的方式是:先坐在花洒前的小凳上将身体洗干净。如果没有花洒,可用小浴盆装水洗干净身体后入浴。
9、在上下台阶特别是乘坐电动扶梯时,请一定遵守左行(东京地区)或右行(大阪)的习惯。
10、参加商务活动时要求正装,应事前准备好交换礼物、名片。
11、参加讨论、交流活动时请多提问,避免冷场。
12、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很强,上、下级之间,长、晚辈之间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妇女一般对男子极为尊重。
13、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衣着打扮讲究:
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在正式场合,男子和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着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领带。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其特点是一般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现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职业者外,在公共场所很少穿和服。
日本妇女喜欢描眉,她们普遍爱画略有弯度的细眉,认为这种最具现代女性的气质。
(4)日本人喝酒为什么把领带系头上扩展阅读:
日式鞠躬有个“度”,也就是鞠躬时弯腰的角度,很有讲究,而且每一种特定的角度都有自身的含义。最基本的有如下三种:
1、颔首(轻微点头)呈15度倾斜——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时、跟上级或客人擦身而过时等。
2、中礼(通常鞠躬倾斜角度是30度)——迎送客人、拜访客户时等常用的鞠躬。
3、敬礼(郑重鞠躬)45度倾斜——用在成人式、婚丧节日以及表示感谢、道歉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式鞠躬
⑸ 为什么要扎领带有什么含义吗
领带是上装领部的服饰件,系在衬衫领子上并在胸前打结,广义上包括领结。它通常与西服搭配使用,是人们(特别是男士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服饰品。
领带常能体现出佩带者的年龄、职业、气质、文化修养和经济能力等等,它同其它服饰一样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特征。它的产生受地理气候、生活习俗及审美情趣的影响,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一种客观反映,同时它作为物质与文化的产物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在求新求美中,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之中。
• 领带的起源
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系领带的,为什么要系领带,最早的领带是什么样的 ? 这是一个难以考证的问题。因为记载领带的史料很少,考察领带的直接佐证也很少,而关于领带起源的传说很多,各人说法不尽相同。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说法。
领带保护说 认为领带最早起源于日耳曼,日耳曼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饮血,披着兽皮取暖御寒,为了不让兽皮掉下来,他们用草绳扎在脖子上,绑住兽皮。这样一来,风也不能从颈间吹进去,既保暖以防风,后来他们脖子上的草绳被西方人发现,逐步完善成了领带。另有人认为领带起源于海边的渔民,渔民到海里打鱼,因为海上风大而冷,渔民就在脖子上系上一条带子,防风保暖,渐渐地带子成了一种装饰。保护人体以适应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领带产生的一个客观因素,这种草绳、带子便是最原始的领带了。
领带功用说 认为领土完整带起源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具有某种用途的,这里有二种传说。
一种认为领带起源于英国男子衣领下的专供男子擦嘴的布。工业革命前,英国也是个落后国家,吃肉用手抓,然后大块大块地捧到嘴边去啃,成年男子又流行络腮胡子,大块肉一啃就把胡子弄油腻了,男人们就用袖子去擦。为子对付男人这不爱干净的行为,妇女们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了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久尔久之,衣领下面的这块布就成了英国男式上衣传统的附属物。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对衣食住行都很讲究,挂在衣领下的布化成了领带。
另一传说认为领带是罗马帝国时代,军队为了防寒、防尘等实用目的而使用。军队去前线打仗,妻子为丈夫、朋友为朋友把类似丝巾的方巾挂在他们的脖子上,在战争中用来包扎、止血。到后来,为了区分士兵、连队,采用了不同花色的领巾,进而演变发展到今日,成为职业服装的必需品。
领带装饰说 认为领带起源是人类美的情感的表现。 17世纪中叶,法国军队中一支罗地亚骑 兵凯旋回到巴黎。他们身着威武的制服,脖领上系着一条围巾,颜色各式各样,非常好看,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威风。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纨绔子弟看了,倍感兴趣,竟相仿效,也在自已的衣领上系上一条围巾。第二天,有位大臣上朝,在脖领上系了一条白色围巾,还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领结,路易十四国王见了大加赞赏,当众宣布以领结为高贵的标志,并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综上所述,领带的起源说法很多,每一种说法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都有一定的道理,彼此很难相互说服;但有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即领带起源于欧洲。领带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种(机会)产品,穿着者和观察者影响了它的发展。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为了美化自身,使自身更完美,更富魅力,便产生了用自然界提供的或用人造的物品来装饰自已的欲望,领带的起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668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检阅克罗地亚雇佣军,雇佣军官兵的衣领上系着的布带 ; 就是史料记载的最早领带。领带的历史由此开始了;从此,服饰文化史上就盛开着一朵经久不衰且摧璨耀目的奇葩。
说领带离不开谈西装,可以说领带和西装是一对孪生兄弟。领带的产生和发展同十七世纪欧洲的男子服装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十七世纪的欧洲男子穿紧身衣,戴耳环,穿花皱领衬衫,丝绒,高高卷起的发型上面戴一顶小帽,敬礼时用一个有流苏的小棒把它举起。衬衫当作内衣穿在里边,衣领装饰相当华丽,高高的领子加了一圈花边,衣领上绣上了美丽的荷叶边,衣领打折迭成花环状,这些领子露在外面,从外衣就可看到。衬衫外是一件背心,然后披上短外套,下身着长统袜和紧身马裤。这种追求华丽、讲究奢侈的服装在当时贵族中最时髦 ; 它带有女性风格的娇艳和柔弱,是 " 洛可可 " 风格的典型男服。着这种服装的男人 " 与女人的差异仅仅是没有纺车 " ,当时人们曾作过种种努力去改造男人服装,结果却是徒劳的。
直到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宫廷贵族生活的终结,男人放弃了华丽服装,改换成简单朴素的装束。那时流行类似燕尾服式样的帝国式服装 : 上衣高腰节,裙摆自然下垂,大领口加灯笼袖,胸部以下略有装束,华丽的衬衫领子没有了,代之以襞领,襞领前系黑丝 领带或系领结。领带呈领巾状,用白麻、棉布、丝绸等制作,在脖子上围两圈,在领前交叉一下,然后垂下来,也有打成蝴蝶结状。这在法朗士小说《领带》中可见 :" 他的暗绿色上装的领子竖得很高,他穿着一件南京紫花布背心,黑绸子宽领带在他的颈子上绕了三圈。 " 据说诗人拜伦对领带给法很讲究,等到他结好满意的样式时,弃置一旁的领带己堆积如山了。那时女性也结领带,有位安公主喜欢组合黑色缎带和蕾丝制的领带,打出典雅而别致的领结。
1850 年左右,西服作为运动服被采用。到 1870 年左右,人们都开始穿西服了,领带成为时尚,一种与西装搭配而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根据一些服饰专家的分析,领带正好象胸衣、裙子一样展现了人们的性别特征,象征着二种富有理性的责任感,体现了一个严肃守法的精神世界,而这恰恰是当时男性们所刻意追求的。这时领带形状为带状,通常斜裁,内夹衬布,长宽时有变化,颜色以黑色为主。据说第一个领带给是 1868 年英国发明的。 19 世纪末温莎公爵所打出的领带给风靡一时,是 19 世纪末艺术家的象征,那时领带形状结法基本影响到现 在。
19 世纪末,领带传入美国。美国人发明了细绳领带 ( 或称牛仔领带 ) ,黑色的细绳领带是 19 世纪美国西部、南部绅士的典型配饰。后来又出现了一种以滑动金属环固定的细绳领带,称保罗领带。
现在领带基本沿袭 19 世纪末的条状款式, 45 °角斜向裁剪,内夹衬布、里子绸,长宽有一定的标准,色彩图案多种多样。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领带也越来越讲究艺术和精细,从款式、色彩上趋向更完美、更美丽。
领带在中国
领带在中国古代文献有记载,《宋史·五行志》里有 " 北海县蚕自织成绢,成领带 " 。这里 " 领带 " 是指古代衣领上的饰边,而不是现在的领带。从领带传播的历史来看,领带最早传人中国的时间与西服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是一致的。
西服传入中国,大约在清代晚期。当时的人,特别是有点身份的人士都穿认为是 " 国粹 " 的长袍马褂。谁要是第一个穿上西服,那当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据说第一个穿西服的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此公子风流倜傥,狂傲不羁,当时人称为严公子。他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做过一个法国外交官的翻译。这位外交官见他常穿长袍短褂,就说 :" 你这身打扮不方便,还不如穿西装哪! " 严公子听后,不畏人言,毅然剪掉了辫子,穿起西装,打上领带走在京城街头。当然,免不了招来非议,但他勇气十足。
光绪 (1875 一 1908) 中叶以后,出洋留学者日多,西服首先在这些人中间盛行,回国后继续穿着。在一些通商口岸,年轻人竟皆穿西服,以夸耀乡里,顽固党人见之大愤,恶见着服外国之装,加以讥诮。着西装者反唇相讥 :" 吾改西装,固外国之服矣。公试临镜自照,亦古之深衣否 ? 盖亦满州衣冠耳。满州在明亦在外国。是公与吾固皆服外国之服也,又奚择焉。 " 顽固党人被讥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以西服为代表的西方服饰文化,是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后,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 1941 年 10 月,民国政府公布了 " 服制 " ,规定了以西式服装为大礼服,以男子青褂蓝袍,女子上衣下裙为常礼服。这个制度,后来未能在民间实行。 1919 年后,西服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服才渐渐得以流行。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广州十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公司洋行及各机关的办事员中掀起穿西服的热潮。
建国以来,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打倒 " 四人帮 " 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重新打开国门的中国人,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服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拥进中国大陆,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外国人可以穿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穿 ? 于是,一股 " 西服热 " 席卷中华大地。从 " 十年浩劫 " 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对西服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服打领带成为一种时尚。随着 80 年代初的 " 西服热 " 的兴起,领带,也在中国普及和流行。中国的领带服饰行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而方兴未艾。
领带佩带常识
现代社会中的男人是拼搏的一族,为了生存、为了交际,他必须在社交场所给众人留下极佳的第一印象。幽默风趣的谈吐、优雅大方的举止是每个社交男性的必修课,但绝非是赢得满分的保障,因为一系领带可能正悄悄泄露你的品位、你的内心世界。
男人也需色彩装扮,但过多的色彩会让男人变得过艳;男人也喜欢亮丽,但浓重的亮丽会让男人失去阳刚,于是好色彩而又亮丽的男人将领带视为最出彩、最张扬的饰物。
领带一旦出现在男人的颈端,就流露出无法掩盖的那一份色彩,那一份变化,那一份雅致,在蓝、黑、灰一统男士正装的天下,颈边点滴的亮丽色彩不经意间流露出男人的心声、男人对五彩斑斓的渴望,于是男人在方寸之间展开了无限的想象,或狂放、或典雅、或含蓄并通过长长的领带将丰富的内心世界传达出来。智慧的男人喜欢方格图案,因为它的条理清晰,给人干练、聪慧之感;浪漫的圆点图案代表倾慕,斜条图案则展现了男人开放不羁的洒脱。红色代表炽热、爱恋和关怀;蓝色代表含蓄、飘逸和诱惑;黑色则代表深沉、稳重和执著。所以,男人对于领带的钟爱便显得理所当然并具有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般而言,领带的色彩必须和西装颜色一致,才能给人视觉均衡的协调感。素色衬衫很容易和各种领带搭配,但花衬衫和条纹衬衫应该归类为休闲衬衫,所以不适合打领带。
领带宽度与西装领襟一致。目前以十公分宽为流行。以东方人身高而言,领带的长度以 140-150公分最标准。打领带时,领带的位置刚好盖在皮带头上面最适合。
领带这个既引人注目而又可以频繁变化且不至于过分张扬的东西,正成为社交场所男士品位的名片,成为名表、雪茄、爱车之后的又一身份象征。
领带的质料分为面、里、衬3部分,以面和衬最为重要,上等的领带是用细羊毛织物做衬里,高级专用丝质提花布做面料。领带是45°正斜丝裁的,这样可避免系扎时出现难看的绺或褶。因此,检验领带的优劣,首先看系扎时是否易起绺,其次,看裁剪是不是正斜丝,(从花纹走向是否与领带尖角边线平行,可以看出是否为正斜丝裁剪,这一点条纹领带最明显),衬里是否服帖。领带的图案大致有条纹、单色、几何图形、点式图形及新近出现的卡通图案。瘦长体型者适宜用粗细疏密的图案。中等体型者,可选斜条嵌几何形状或几何小花卉图案,给人以稳重、平衡、高雅之感。领带的长度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尺寸,一般的标准是系完领带后,领带的底端正好在皮带扣上。
另外,脸宽的人不宜佩带细长的领带,而脸长的不宜选择宽阔的领带。
在选购领带时,应该注意图案和色彩是否能和季节以及要参加的场合互相呼应;当然,年龄、职业、职位、性格也须考虑。
领带一般有3种系法:即小结、中结和大结。
小结也叫普通结或简朴结,系结要领:领带的大头压小头,围着小头绕一圈后使大头穿过这个圈系紧。大结也叫“温莎结”,据说是英国著名的温莎公爵发明的系法,系结要领:大头压小头后,先在小头一侧绕一圈,然后再回到大头一侧绕自己一圈,再围着小头绕一圈,让头穿过这个圈系紧。中结也叫“小温莎结”或“半温莎结”,结的大小介于普通结和温莎结之间,系结要领:大头压小头后,先在大头一侧绕一圈,再围着小头绕一圈,然后让大头穿过这个圈系紧。3种系法的共同特点是小头一侧不动,大头围着小头绕,这样在打开时是活结而不死结。
在系领带时,切记领带结不宜系得过紧或过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打完结后,一定要向上拉紧,领带结应微微翘起。为了提醒人们拉紧您的领带,请不要扣衬衫的第一粒扣子,由领带来把左右衬衫领子拉合到一起,这也是欧洲人的习惯做法。
⑹ 日本人喝酒为什么喜欢把领带系在头上
幸运星里MS有说过= =
好像是因为领带系的很不舒服于是想拿下来,但是单手提着东西而且喝了酒头很晕,就硬扯到头上卡住了= =
⑺ 日本人下班后和上司喝酒是什么习俗
不是说是习俗,应该说是一种文化吧。很多日本人会加班,然后加班晚了,办公室里就留下几个人,上司就会自然的跟下属说,我们去喝一杯吧这样。然后一般下属也不敢拒绝,就去了。
日本上下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下属怕不去的话,自己的评价不好,就会去。
不过现在的话,比以前好很多了,也有人拒绝了,整个社会环境相比以前的日本,现在的日本人越来越多的人更懂得拒绝了。
具体的话,你可以去找一个叫做“日本知识酱”的,请来了一个日本人(著名的水手服爷爷)来讲课,探究各种日本文化,其中一课就有讲到这个,具体的话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这种东西听日本人讲是最真实的了。
⑻ 求知一个日本习俗
http://..com/question/23304305.html?si=4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爱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个汉字,姓在前,名在后。通常对人只称姓,不呼名。日本人在节庆日和某些重要场合爱穿传统服装——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给老人祝寿,是选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年岁。如61岁为“还历”,意思是过了6O为1岁,返老还童;7O岁为“古稀”;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因汉字“米”拆开可变成八十八;99岁为“白寿”,因为“白”字上面加一横为“百”。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通信时,信的折叠、邮票的贴法都有规矩,如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日本人在饮食中的忌讳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一般没有4和42的房间和病床。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
日本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里日本人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坐榻榻米的正确坐法叫“正座”,即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轻松的坐法有:“盘腿坐”和“横坐”:“盘腿坐”即把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这是男性的坐法;“横坐”是双腿稍许横向一侧,身体不压住双脚,这常是女性的坐法。现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轻一代在逐渐增多。
回答者:蝶舞冰落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31 22:27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日本的风俗习惯与重要节目
(一)风俗习惯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民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人设宴敬酒时,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这是传统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而不同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其它节日,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礼品种类举例如下:
(l)中元节(7月15日)。礼品价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礼品种类有糖果、酒、奶制品、食用油、咖啡、茶叶、衬衫、围巾、礼券等。
(2)岁暮。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种类有食品、酒、茶叶、咖啡、食用油、衬衫、羊毛毯等。
(3)结婚。礼品价值2~10万日元(受邀参加婚礼)或价值3000~10000日元(不参加婚礼)。礼品种类有电壶、烤面包机、微波炉、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岁)。
礼品价值l~2万日元。种类有皮带、袖扣。领带夹、化妆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节。礼品价值400~1000日元。种类有糖果和饼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亲节。礼品价值3000~5000日元。种类有化妆品、花、衣服等。
(7)父亲节。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种类有衣服、配件如领带、领夹、袜子、打火机等。
(8)圣诞节。礼品价值5000~20000日元。种类有玩具、衣服配件、游乐器、贵金属、体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简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阖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树节:4月29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实施。
国民节:5月4日。
男孩节(又称“儿童节”和“端午节”):5月5日。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盂兰盆节
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675年齐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为宫廷节日活动,后广为流传民间,类似中国阴历7月15日的鬼节。日本原为每年阴历7月15日举行活动,后改为阳历7月15日,祈悼亲友亡灵、供奉祖灵、上坟扫墓,有时举办“盆舞”等悼念活动。这是日本较为普及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又成为城里人返回家乡会见亲友的节日。
中元节
亦在7月15日,古时是祀农业地神的节日,现与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时,即向亲友、长者、施惠之人赠送礼品,目前甚至发展为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之间也相赠礼品。这种礼品被称为“中元”,成为一种新式礼俗。
敬老节:9月15日。各市、町、村纷纷集会庆祝,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体育节:10月10日。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
文化节:11月3日。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在这一天被授予“文化勋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会及各家庭为7、5、3岁儿童祝岁的习俗节日。始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家庭为5岁男孩举行祝贺仪式。到了镰仓、室町时代,发展为公卿大臣为二、三岁男孩举行穿和服的仪式。江户中期以后,形成目前的习俗。每至此日,家长为男女儿童进行祝福,祝神灵保佑其健康成长,并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带其到神社参拜,为他们登记注册,领取氏子牌,以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勤劳感谢节:11月23日。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号“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务旅行,一年中应避开的时间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岁暮欢度新年时节)、4月29日至5月5日(黄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游,许多商店都停止营业)、7~8月(这期间商人们要去度假)。
圣诞节
这并非日本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城市里过圣诞节者日增,成为现代日本一种习俗。
回答者:wszgrdanwen - 助理 二级 3-31 22:34
1、日本沐浴文化为何教人谦逊 以谦卑姿态聆听自然
近几年来,“东方热”在西方国家里极度风靡。但是,西方艺术家们却缺乏对东方人文、哲学、宗教、精神等方面的感知。他们在日式园林创作上遭到的失败便是典型的例子。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日式”般俯首谦逊地去聆听自然。
2、日本的习俗礼仪 .
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时,女子在右边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着男子。三个人上街,中间的位置让给受尊敬的人。
日本有送礼的癖好,在送礼时往往采取这样的作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日本人对装饰着狐图案的东西则甚为反感。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日本人忌讳荷花。
日本人忌讳“四”。因为日语中“四”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日本从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学校绿化日、荒山绿化日、交通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日本人抽烟意是自己抽,很少主动敬你一支,因为日本人认为香烟是有害身体的。日本人一有伤风咳嗽,外出时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
龙虾 日本人认为龙虾长须,弯腰象个老人,因此喜欢在元旦这天用龙虾作为装饰品,象征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与商务有关的文化习俗
·鞠躬
在日本人之间,鞠躬仍是见面和分手时的必行之礼;在与外国人接触时,日本人已逐渐习惯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过,你仍可能会受到90度弯腰之礼。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一般说来,点一下头或稍微弯一弯腰并同时将手伸向对方,就可以了。日本贸易界对外国人能否规范地鞠躬似乎并不在意。
·恭维话
日本人说恭维话的方式也与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会对你个人在贸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赞赏,而日本人却常常兜着圈子说。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称赞你的修养,他不会直截了当地表示,而是对你办公室的装饰发表些议论,即所谓“借题发挥”。
·社交活动
即便在商务活动中,欧美人也常常邀请谈判对手到家里做客或参加鸡尾酒会。但在日本,这样的社交活动是不常见的。日本人喜欢邀请客人到饭店或餐馆吃饭,然后再到酒吧喝酒。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户作为影响客户的一个手段。日语中出现了“NOMINICATION”这一日英复合词。“NOMI—”是日文中喝酒的意思,而“—NICATION”则来源于英文的“COMMUNICATIOU”(交际)。由此可见,日本人是很重视吃喝这类交际活动的。
1500多年来,在对中国园林的借鉴和思考中,日本人创造了许多风景宜人的园林景观。在传统的“天人合一”之外,日本园林更注重教人谦逊,因为他们认为,造园者只是自然的学生,不论人怎样努力尝试,自然的力量永远是巨大的,值得人学习的。
凝视太阳升起的地平线
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日本人好像特别喜欢沐浴,就连他们的园林设计中,浴缸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人绝不会错过任何观赏风景的时机,特别是在身心放松的洗浴中;这对日本人而言,不光是身体的洁净和舒坦,也是心灵的升华和凝练。于是,必然地,在接近园林景致的一隅,浴缸被埋在了地里而非突出于地上;浴缸和园子中也许有一道透明的玻璃隔断,但无论如何绝不会有视线阻隔。这样,当人躺于浴缸中时,视线就正好和地平线化为一致,而人的视平面也与地平面化为了一体。
你能想象这个平面的意义吗?太阳从这个平面上升起和落下;大海以这个平面和天空分出界限;每一颗种子都是冲破这个平面感受空气和阳光;动物和人类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这个平面和大地发生接触……然而,我们却借助自然赋予的身高,借助在自然的启迪下所铸造出的高楼,让我们的视线永远高高在这个平面之上,永远俯视着这个平面。
反省自身会站得更高
更高的视线,往往代表了强势的角度,但也关联着霸权、强迫、征战杀戮和愚昧无知;而越放低视线,越接近大地,才能真正认识人与自然、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才能获取更高的智慧。
这种思想其实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一脉传承下来:老子的“涤除玄鉴”,易经中的“虚一而静”,宗炳的“澄怀观道”,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无不提出这个思想。
日本人则通过浴缸设计,为人们提供了自省的机会。人在清洁躯体的同时,涤荡心灵的尘埃,这时,你会重新领略自然界的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放低视线的自省,代表了人和自然将以何种关系交往。和日本园林本身尊敬自然的精神和二为一。这正是西方艺术家们所未能领略到的“聆听自然”的精神。
“同浴”文化代表回归天真
日本不仅通过园林中的浴缸设计使人们放低视线,在其“同浴”传统里,这种精神亦然存在。
日本历来有着男女同浴、父母与孩子同浴的传统,乍一想似乎有点色情和奇怪。
按照日本心理学者的解释:“人类生来便有回归母亲胎内的愿望,泡在浴缸就像浸泡在母腹羊水中似的,有一种安全感和安心感,因此泡澡后有从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感觉,觉得很快乐。”
与欧美的群体性感官性狂欢式的“快乐”不同,日本人的快乐表现为:个体、内向、内省、追求精神上的极乐净土。
在这种自省式快乐的同浴里,没有穿着金衫与披着草褂的区别,只有自然赋予人类的差别,彼此坦诚而无隔阂。特别是在以男性为强势的日本,呼唤男性放低视线,平等正视女性,这层意义显得更为可贵。
“同浴”文化也和日本的教育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认识男女的启蒙老师。孩子在和父母赤裸的接触中,会自然地回复天性,能彼此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家人,能毫无顾忌地把心里话说出来;从父母的角度而言,放低自己的视线,面对孩子,聆听哪怕是关于性器官的疑问。日本人相信,这样能够使得父母用孩子的视线去看待他们,从而使得童年时代的孩子减少孤独、不自信等意志上的欠缺。
在这里,“同浴”文化与独特的浴缸设计相辅相成,无不代表着放低视线,与对自然融为一体,获取更深认识和更大智慧的人生哲学。
3、汇集日本传统文化精华的浅草 返回顶部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到汇集日本传统文化精华的浅草。浅草位于日本东京,至今还保留着江户时代的民风。
打鱼捞上金菩萨
浅草寺是浅草的中心,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正中高悬着“观音堂”匾额,内供有观音菩萨。浅草寺历史悠久,据传,公元628年,一对以捕鱼为生的兄弟在隅田川(东京的“母亲河”)中发现了观音像,认为是“观音显灵”。于是,人们在当地修建寺院,供奉观音。后来,该寺屡遭战火,数次被毁。到了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重建浅草寺,使它变成一座大寺院,成为老百姓的游乐之地。浅草寺一带从此繁华起来。
浅草寺的象征是风雷神门,上面挂着写有“雷门”两个字的大红灯笼,赫然醒目,为浅草寺增添了不少气派。“雷门”两侧,有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二将镇守浅草寺。
浅草寺的香火极盛。尽管是乍暖还寒的日子,但已是游人如织。我们刚跨进观音堂就发现,拜佛的人,投香火钱的人,还有抽签请符、添灯上香的人,络绎不绝。传说观音堂前香炉的烟雾笼罩在身上,身上的病痛就会痊愈。
在浅草寺抽签,先摇签筒,摇出号码后,根据号码去找签文。签文是一首中文诗,上有日文解释。据说,人们抽到大吉签后便高兴地带回家,若抽到不满意的签就将其系到树上,以求逢凶化吉。
因为恋人们常来浅草抽签问卜,所以日本的言情剧经常在浅草寺拍摄外景。
各式物品都有讲究
来浅草的人不仅是为了在浅草寺求神拜佛,还想购物,或是来看杂耍、看戏。寺前的“仲见世”大道长约300米,是古色古香的江户式街道,道路两侧是一排排自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大小店铺,朱红门面,出售各种各样最具日本风情的工艺品、和服、布料以及日本人喜食的小吃。扇子店、和服店、玩具店、纪念品店、吉祥物店、偶娃店……各类店铺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
对各种代表吉祥的工艺品,日本人都有说法。譬如,风筝飞上高空,是象征收入和名声高涨;鞋是家业与商业繁荣、家庭与财产安全、旅途平安的吉祥物。还有各式各样浅草寺的护身符,让人感到安心。譬如标有“浅草观音”字样的偶人护身符,是传统的日本小姑娘造型,色彩艳丽,制作精美。
传统民俗活动场所
每年5月在浅草举行的“三社祭”是东京最大的祭祀庆典活动。“三社祭”持续3天,人们穿着江户时代的服饰,二三十人一组抬着神灵的“神舆”走向寺庙。这项活动表现居住在东京平民区的人的气质,即所谓的“江户人气质”。浅草还有“进口”的“桑巴祭”。“桑巴祭”的规模不亚于“三社祭”,人们也要连续狂欢3天,其中桑巴舞大游行最热闹。每年的“桑巴祭”还举行桑巴舞大奖赛和选美活动,丰厚的奖金使得远道而来的巴西姑娘和日本佳丽大显身手,竞争激烈……夏天的“鬼灯市”、初冬大鹫神社的“鸡市”和年关的“羽子板市”等也非常有特色。因此,浅草一年到头人潮如流,是日本最有人气的地方。
4、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
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因为日本人认为每个人喜欢的香烟品牌、品味都不尽相同,不必强迫别人吸自己喜欢的烟。
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书法篆刻,因而中国人常常将一些古朴的篆刻印章作为礼品赠送日本朋友。但要切记,在他们的习俗观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讲"黄道吉日",日本的日历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 "友引"、"先胜"、"赤口"、"先负"、"佛灭"的字样,表示吉凶日,称其为六曜。其中"大安"即为黄道吉日,日本人入学考试、结婚、出门旅行多选此日。而"友引"却是火葬场休息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火化,死者会将其友一?quot;引"到阴间去? "先胜"意为先到者胜,所以这一天,人们干什么都加快速度。而"先负"则正相反,这一天干什么都力争慢半拍。日本人常对动作迟缓的人开玩笑说: "您的日历今天是先负吧。""赤口"之日一早一晚为凶,而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为吉。"佛灭"则为大凶之日,在日本,如无特别紧要之事,一般不要选择"佛灭"之日办理重要事宜。
来源:合众出口网
5、日本人请客时的礼仪 返回顶部
日本人一般不在家里宴请客。如果应邀到日本人家中做客,在门厅要脱帽子、手套和鞋。走进房门男子坐的姿势比较随便,但最好是跪坐,上身要直;妇女要正跪坐或侧跪坐,忌讳盘腿坐。告别时,离开房间后再穿外衣。
到日本人家中做客通常要为女主人带一束鲜花,同时也要带一盒点心或糖果,最好用浅色纸包装,外用彩色绸带结扎。
日本人接待至亲好友时,使用传统敬酒方式,主人在桌子中央摆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个人的水中涮一下,然后将杯口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杯子里的水珠被纱布吸干,这时主人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观看客人一饮而尽。饮完酒后,客人也将杯子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纱布上吸干水珠,同样斟满一杯酒回敬给主人。
⑼ 为什么日本人要把蜡烛插在头上
日本人喜欢和服,因为穿着和服一跪就“一目了然”
日本人喜欢工具,因为那话不行
日本人喜欢偷上插蜡烛?因为日本人是变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