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护用具,用来保护哪个部位
胄,指头盔。甲胄结合起来亦称盔甲。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
胄拼音:zhòu,注音:ㄓㄡˋ,简体部首:月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9画,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MEF,仓颉:LWB,郑码:KIAQ,四角:50227,结构:上下,电码:5153,区位:7548
统一码:80C4,笔顺: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一
释义:
1、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甲胄(甲衣和头盔)。介胄(“介”,甲衣)。
2、帝王或贵族的子孙:贵胄。胄裔。胄子(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都要进入国学学习,后亦泛称国子学生)。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龙胄[lóng zhòu]
龙的子孙。借指帝王和贵族后裔。
2、苗胄[miáo zhòu]
苗裔。
3、胄绪[zhòu xù]
后代。
4、纂胄[zuǎn zhòu]
继嗣后裔。
5、胄子[zhòu zǐ]
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长子。
『贰』 宋朝时期的士兵,为什么经常在头上戴一顶笠子
宋兵头上的斗笠,能更好的帮助宋兵适应极端环境。当然,最重要的是朝廷没有给每个士兵装备“铁盔”的能力。相信对古代影视剧感兴趣的朋友,都会对一个现象感觉非常的好奇:影视剧中的宋军士兵,往往头戴一个“斗笠”,无论走南闯北,始终如一。这是影视创作杜撰出来的吗?还真不是。我们翻开《水浒传》,书中就无数次提及了那些曾经为“公务员”的梁山好汉,在没有入伙梁山之前,在朝廷担任军职,都是头戴斗笠。
据目前的考古证据,宋朝中期的产铁量大概在八点五万吨左右。在这样的窘况下,宋朝军队配置皮革帽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