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穿戴校服

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穿戴校服

發布時間:2021-09-03 12:52:30

1. 學生應不應該穿校服

每個國家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統一的校服,可是他們只是在重要的時候穿,他們的校服大多都是正裝。
穿校服的場合如:
校慶
開學典禮
畢業典禮
重大活動
平時他們沒有規定的
中國的小學,初中,高中,要求學生在校就要是校服,這種做法實在是太荒唐了,感覺是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如頭發,飾品,鞋子,著裝,手指甲,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私人的。
學生應該張揚個性,才有利於自身發展,更好適應未來社會!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是青春期愛美的心理需要。更是培養自我創新思維的需要。
解脫束縛追求自由的需要。
試想:從小讓孩子在嚴格束縛當中成長,穿的、吃得、聽的、看得等等都是固定好的老套的,怎麼會能培養出思想獨立、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呢!就跟一個小孩從小關閉在一個沒有人跡的屋子裡,他會變啞一樣。很多東西,在他們成長時期不培養,他們的特長、天賦就會漸漸退化
1。從法律角度看,穿不穿校服是學生的一種權利(RIGHT),而非一種義務(RESPONSIBILITY)
2。從教育方面看,個性(INDIVIDUALITY)與共性的問題,當今時代更注重個性的培養
3。若規定只能穿校服,衣服的換洗方面較為不易,穿校服不符合實際(REALITY)
你可以列出對方可能提出的論點,針對其論點組織材料進行反駁,這樣在比賽是就能做到知己知彼,輕松應對。上面的所說的幾點也是希望能給你提供一種思路,可以展開聯想,從更多的角度考慮問題。

2. 教師的校服,究竟該什麼時候穿求大神幫助

老師不是「老土」中山市板芙鎮高級職業中學 鄭超明校服,顧名思義就是學校的服裝。而詞典的准確解釋:校服是學校規定的統一式樣的學生服裝。至於,老師穿校服,就沒有列入定義范圍。學校要求學生穿校服是為了避免學生互相攀比,形成不好的習慣,而老師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時至今天,大部分學校對老師的服飾一般沒有統一要求,只是要求老師的服裝要整齊,和自己的身份相符,沒有過細的、硬性的規定,老師穿時髦的衣服、佩戴首飾也是可以的。 從教師層面來說,教師也是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人師表,不應只能「老土」。行為世范,那麼穿也要穿出品味。難道學校沒規定統一著裝,老師們就會胡亂穿戴,有失大雅了嗎?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習是枯燥的事,還要面對枯燥的老師,那麼課堂真的索然無味了。老師千人一面,「呆板」的風景讓學生厭煩。反之,倘若老師的穿著打扮時尚美觀、彰顯個性,更能散發出老師的魅力。同時,更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審美。從學校方面來說,老師們都穿上校服會使校園里的氣氛變得呆板,沒有時代氣息。況且,絕大多數老師非常注意自己的儀表,使自己的形象氣質和身份貼切,所以再統一服飾就沒有必要了。如果每個老師都穿校服,這對學校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如今,一些「發達」的學校為老師量體裁衣,專門製作了校服。我覺得,學校的管理要體現「人性化」,這不僅表現在對學生的管理上,也體現在對老師的管理上。重大活動時必須要穿校服,展現統一莊重,整齊團結的教師隊伍形象。至於平時的話,就沒必要勞師動眾了。要展現共性,也要體現個性。老師不是「老土」!

3. 中學生該不該穿校服求正方辯論技巧...

雖然是摘來的,但是東西不差,基本也包含我想說的。
中學生應該穿校服。因為,中學生穿校服是學生身份的體現,也是美的體現;中學生穿校服體現一個人的素質,體現一個人的形象;中學生穿校服有利於加強紀律性,有利於對學校的歸屬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而且有一種親切感;體現教育的功能,體現整體形象,體現保護的功能,遏制講排場的風氣。
學校要求在校學生必須穿校服,理由有三:首先,統一服裝,有利於體現整體形象,如果從美的角度看,它表現的是壯美;第二,統一服裝,有利於增強紀律性,從安全形度看,學校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你是否是本校的學生,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學校擾亂秩序;第三,我們要明確,你們學生來學校的目的不是為了純粹的展現個性,而是為了充實自己的頭腦,為了「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真正學到本領。因此,我認為學生應該穿校服。
穿校服最重要的優點便是能給其它人一個有禮貌的樣子,因為校服穿得整齊便能給人有一個好印象。……
無論如何我個人感到穿校服是中學生的責任,而穿校服能給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和責任感。有人認為自己的校服不好看,只喜歡穿名牌衣服,而名牌衣服的價錢都是十分昂貴的;大多數是為了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而這種行為是十分惹人討厭的;我並不是叫人不要買衣服,但挑衣服也要花大量精神和時間,不如用這些時間來學習,不是更好嗎?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護士需穿護士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層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4. 讓學生買校服怎麼對家長說

這個買校服的話是正常的需要啊,對吧,你可以說是學校教育局要統一要求,要學生要穿校服,比如說是星期一開開那個大會對吧,升旗儀式想做操做廣播體操,像一些活動都必須要穿統一的穿校服,如果不買的話那麼就很難看,別人都穿著,你家孩子不穿,那怎麼行呢對吧。不光是對阿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好,還有對整個班級或者是嗯都不太好,因為別人都穿著你家孩子不穿那像什麼,對吧,所以說這個校服還是必須要買的。

5. 班主任如何對待穿戴、打扮奇特的學生

樓主您好 以下是我查閱的資料,希望您能採納哦!
中學生該如何穿著打扮
對於中學生的穿著打扮,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穿著打扮是個人的事情,其他人無權干涉.有人認為穿名牌顯得自己高人一等,非名牌不穿,有人認為中學生穿著簡單點就可以了,沒必要花太多心思.那到底我們班的同學如何看待中學生的穿著打扮呢
我們特定在上周星期五進行了書面調查,先讓我們一起看一下結果吧!
1.你認為外在美重要還是內在美重要呢 A.外在美 B.內在美 A.10.8%人 B.89.1%人
2.你經常為打扮而煩惱嗎
A.經常 A.0.2%
B.SOMETIMES B.57.44%
C.從不 C.42.36%
3.你對有些同學喜歡互相攀比鞋子.名牌.手機的態度是:
A.攀比是不自信的表現
B.比較反感
C.父母辛苦賺錢,我們卻在攀比,是不理智的
A.25% B.17% C.58%
4.你覺得你現在是不是比以前更注重外表呢
A .YES B .NO
A.62% B.38%
5.你照鏡子的頻率是:
A.經常 B.偶爾 C.很少
A12.8% B51.2% C.36%
6.你希望別人跟你交朋友是因為你的外表嗎
A. YES A.11.7%
B.OH NO B.78.8%
C.I DON'T KNOW C.9.5%
7.在一個月中,你花多少錢去打扮
A.100元以上 A.9%
B.大概30元 B12%
C.基本沒有 C73.1%
D.不知道 D.5.9%
8.你需要打扮來增加自信心嗎
A.NEED B.不用啦
A.22.8% B.77.2%
9.你對中學生打發蠟,噴香水的態度是:
A.很正常,挺好的 A7.5%
B.沒所謂 B.37.5%
C.沒必要 C32.5%
D.不喜歡 D.17.5%
E.沒感覺 E.5%
調查的結果表明了:
(1)大家心目中都有比較明確的關於中學生穿著打扮的標准.
(2)大多數同學有著正確的是非感,對中學生的穿著打扮有著清醒的認識,但也有部分同學認識很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認識.
(3)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都比以前更關注自己的外部形象,都更加愛美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關注自己外表和打扮是中學生青春期正常心理的體現,但稍不注意,可能行為就會出現偏差,那麼
中學生怎樣穿著打扮才顯得"美"呢
就這個問題,我們分別采訪了幾位老師:
語文陳老師:簡單,整潔,不要追求那些時髦不符合中學生身份的,否則就失去了中學生本來具有的美.
英語老師龔老師:自然大方,樸素得體,不必過分打扮,學習是主要任務,花太多心思在打扮上,會辜負家長老師的期望,學習注意力會下降的
歷史老師吳老師:可愛,清純是中學生最美的,追求成人化的打扮或者是港台,韓流明星的打扮反而會顯得不倫不類,是膚淺的表現,記住,中學生打扮自然就是美.
現在我們基本了解到老師心中的看法了,那麼我們同學又是怎樣看的呢 請看:
調查報告第11題:
我欣賞中學生這樣的穿著打扮:
自然,整齊,美觀(林芃)
美觀,整齊,大方,校服搭配的好就ok(張婧)
整齊,自然的校服(羅佩超)
干凈,整潔,端莊,協調,有陽光的感覺(霍子瑜)
衣服穿著整齊,大方(黃天馳)
自然,可愛,陽光(李思韻)
打扮斯文,大方,得體(謝玥)
樸素,整齊(陸韻如)
我討厭中學生這樣的穿著打扮:
全身名牌,搭配得不倫不類(黎鴻輝)
打發蠟,噴香水(何俊賢,黎允詩,李秋燕)
作狀(林苑雯)
太過分打扮自己(趙曉丹)
花哨,很多點綴的飾物(陸韻如)
把頭發弄得不成人樣(謝玥)
染發,打發蠟(梁浩澎)
穿衣服懶懶散散,亂七八糟(黃天馳)
暴露,俗氣,鮮艷(霍子瑜)
過於敞開校服和經常把手縮入衣袖(羅佩超)
校服拉鏈拉得很低,白襯衣扣子不扣好(張婧)
從老師和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得知大家對中學生穿著打扮比較傾向於這樣的看法:
1,自然,不過分修飾.
2,簡單整潔,不追求成人化的打扮
3,大方,得體
同學們心目中比較認可的
穿著打扮符合中學生形象的同學名單:
郭妍伶,馮健怡,張駿宇,陸韻如,胡音,霍子瑜,張雅菁,何俊賢,雷冰,李思韻,黎允詩,李秋燕,陳子路,侯天琦,王子慧,張麗婷,時雅雋,陳偉健,林苑雯,郭潔怡,黃冬翔,
喜訊
我們班這個學期的儀容儀表有了很大的進步,3月份我們周一升旗禮禮服著裝是年級最好的兩個班之一,被年級通報表揚
現在有些同學在穿著打扮上花了很大心思,打發蠟,噴香水,追名牌,談名牌,甚至在物質方面進行攀比,你是怎麼看待這些現象的呢
請大家思考並回答
記者在大連市某所高校的女生寢室里采訪了幾位大三的女生.一位姓譚的同學對記者說:
"我一個月的消費大約是3000元錢.主要用於購買衣服,化妝品等.化妝品雖然不用每個月都買,但每一次購買都要'大出血',像我現在用的一套化妝品加起來要一千多元呢.其實真正吃飯的費用是占很小一部分的,每個月我用在吃飯上的錢大概佔1/3,買衣服,化妝品要佔一大部分,因為我們用的東西就算不是名牌也都不便宜.沒辦法,大家都這樣,自己也不能太寒酸了.再者,我每個月還要定期去美容院做皮膚護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個寢室中共有6名同學,有4名同學每月用在打扮的錢都在千元以上.
事例
很明顯, 這是一種盲目攀比的現象,家長們真的那麼有錢嗎 讓我們來聽聽做父母的說法吧,
我們這一代人,都經歷過艱辛的創業階段,吃盡了苦頭,如今經濟好點了,都不想孩子受委屈,但是當知道孩子拿我們辛苦賺來的錢去攀比的時候,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攀比,多麼膚淺和無知的行為啊,如果一個人陷進了盲目的攀比和追求物質享受中,怎麼能靜得下心去讀書呢
高考狀元陳雪華:質補的美,知識沉澱的美
陳雪華的家境比較困難,父母雙雙下崗了.父親在廣州幫助小陳的阿姨看檔口,而母親則在家裡照顧年邁的奶奶,奶奶1995年做了手術後,走路總是摔跤,有時陳雪華的母親出去買菜,回來就見老人摔在地上.由於家住羅沖圍,離學校比較遠,父母放心不下,每天陳爸爸都要用摩托車接送小陳.她沒有什麼零花錢去買衣服和買女孩打扮的東西,就算有錢,她也寧願選擇去買書,"我喜歡看書"她淡淡地回答道.
正是這個質補的女孩,憑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知識沉澱,成為了2004年廣州3位高考總分狀元之一.
請大家思考,下面的現象美嗎
一個打扮時尚的青年,隨地吐痰
一個穿著整潔的人,出口成"臟"
一個滿身名牌的男生,卻目不識丁,沒有什麼文化
外在美是需要的,但是如果單純去追求外表的修飾,卻忽略了內在美的塑造,那麼不管這個人打扮是如何時尚,如何出位,都無法與"美"聯系起來!
沒有內在美,那麼外在美就猶如是無根浮萍,死水一潭,是膚淺的

6. 學校的規則是學生應該穿校服這句話表示勸告還是建議

學校的規則是學生應該穿校服,這句話是中性的,正常情況下表示的是建議,就是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如果是因為學生沒有穿校服,這句話就表示勸告的意思了。

7. 學生應該穿校服的原因(辯論)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該穿校服上學的。

8. 作為學生,怎樣才能把校服穿得好看

原來我在盡力的把校服改成我想要的樣子,就是因為長得不好看加身材不好被罵,罵的可慘了,所以呀,我覺得如果要把校服穿得好看的話,好看加瘦就好了,如果長得不好看的話,你只會被人說做作,真實經驗

9. 關於學生穿戴與教育的義見

首先,國家教育法規沒有規定學生穿戴、發型標准,包括校服也不是強制的。其次,各地各校有些校規有所規定,只要不沖突法律,是允許此類規定,如重大活動著校服等。這也是慣例和默契,多數家長學生可接受。但校方不可有過激的強制行動,如強剪發等。最後,提倡學生簡朴大方,不影響學習和他人學習,家長也應該正確引導子女。

小朋友們也愛美,誰都希望自己干凈漂亮,只要條件許可,穿戴的好一些當然是令人高興的。但是有些小朋友不知道該怎樣打扮,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樣,看上去挺別扭。其實,打扮自己的方式可多了,關鍵是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給人樸素自然、美觀大方的感覺最好。
少年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在穿戴打扮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穿緊身衣褲。緊身衣褲大多是有彈性的化纖織品,摩擦身體容易引起皮膚過敏,並阻礙身體熱量的散發,容易生病。
二、不要戴有色眼鏡。戴有色眼鏡不僅影響眼球的調節功能,對視力有害,還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三、不要穿高跟鞋。穿高跟鞋走路時身體重心前移,容易使踝關節受傷;運動時沒有緩沖餘地,很容易損傷肌腱和骨骼。
四、不要燙發、塗口紅、染指甲。燙發會損傷頭部皮膚和發質,使頭發變黃變脆;口紅和指甲油都有輕微毒性,容易吃進肚裡,對健康不利。

學生著裝不要追求高檔時髦,但要莊重整潔不邋遢。整齊、不褶皺,干凈清潔,勤換洗,完好無破損。大學生服飾的造型款式、色彩、質地要有個性,符合自己的年齡和身份,還要符合自己的體型、膚色、氣質,搭配地好,能彰顯個人的性格。年輕人穿得鮮艷活潑一些並不過分,與時髦高檔不是一回事,相反要避免老氣橫秋,不倫不類,展現青春的活力,這是年輕人著裝的基本原則,也是大學生服飾穿戴的基本要求。
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決定於其內在的文化底蘊和修養水平,大學生是同齡人中這方面的佼佼者,其氣質美一定要體現出來,服飾文明要為精神文明服務,兩者必須統一。有文化底蘊的大學生,服飾原則要求文明大方,符合社會的傳統道德精華與常規,符合自己的年齡、身份、氣質和社會角色定位。具體講就是忌穿著過露、過透、過短、過緊的服裝,也不宜追求式樣的怪異。社會上有的女性奉行「臉不漂亮露胸,胸不漂亮露肩,肩不漂亮露腿」的信條,這顯然不符合大學生服飾禮儀的要求,也不符合校園文明的規范,有悖於文雅原則。每到暑假前後,有少數住校或走讀的大學生,願意將一些「瘦、露、透、短、亂」的服裝穿在身上,自以為時髦前衛,男生給人以松垮頹廢的感覺,女生平添了風塵感,為人側目,是一種校園衣著的誤區,希望有這樣誤解的同學引起充分注意。
如何選擇適當的服飾,這里有一個客觀的檢測標准,稱作TPO原則。T代表時間(Time)、P代表地點(Place)、O代表目的(Objective),這個標準的含義是,要求人們在服裝穿著、飾品佩戴等方面,都必須遵循具體時間、地點和目的的要求,不能想當然式的自以為是。
TPO原則標准中的時間,有早晚、四季和時代潮流的概念。講究點說,西方在時間概念統帥下的著裝禮儀劃分很細致,譬如男士白天不能穿夜禮服,夜晚不能穿晨禮服。在服裝的顏色方面,區分春裝、夏裝、秋裝和冬裝。春秋宜穿中淺色調的衣服,冬季服裝的顏色以偏深色為宜,夏季選絲棉織物,色調淡雅。初看這樣的要求好似繁瑣,需建立在很高的物質基礎和生活水準之上。實際上我們在不自覺地執行著這樣的規范和規律,已經習慣成自然了。為避免意外的尷尬,還是將這些規律在服飾禮儀方面固定下來比較好。所謂時代潮流,就是說服飾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主流和節奏,不可太標新立異,大幅超前,也不宜過於滯後,款式老邁陳舊,盡可能行走在服裝發展的時代主流和節奏上。
TPO原則中,P代表的地點,是指服飾穿戴者將要出現的時空環境,一般來說有公務、社交和休閑三種場合,根據場合環境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穿著打扮。大學生的「公務」、「社交」場合可以合並考慮,主要以學習場所為代表,可以簡單區別為公開場合和休閑場合。公開場合的著裝要莊重、大方、相對比較傳統,比如制服(校服),運動式服裝、便裝,女同學可以著套裙,連衣裙等。社會上允許女性在公開場合遵循「以少為佳」原則,佩帶少量飾品,大學校園里則應「以無為佳」。大學生的休閑時段服飾要求最為寬松,只要方便、舒適、自然得體即可。不過,求學期間的大學生,沒有什麼嚴格的休閑時間和場所,即使在宿舍,也是身處公共場合,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休閑,不能視為在家裡那樣的全面放鬆,加上大學生的生活條件普遍比較簡朴,自己有限的一些衣物也不會截然區分哪是休閑裝,哪是公務裝,哪是正裝,哪是便裝,大體上形式都差不多的。像牛仔裝、運動裝,在教室、在宿舍、在街上、在郊遊時都可以穿著的,沒有什麼不妥,沒有什麼不合適,對在校大學生的要求本身應當是寬松的,干凈、整潔、不花哨、得體就行。
「O」代表目的,原來的含義是指人們通過自己的穿著打扮著意給別人留下的印象。這是一種純粹的社交目的。我們同學目前沒有這方面的迫切需要,長期生活在一個學習集體當中,每個人留給別人的印象是從多渠道綜合構成的,服飾方面正常得體,有助於給同學老師留下好的印象,假若刻意追求奇裝異服,以裝扮「另類」形象為能事,別的方面原本給別人留下的好印象,也會因此大為遜色的。

關於學生穿戴校服的意義

第一,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分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如榮譽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對學生起到內在約束的作用,一種象徵的作用,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有利於杜絕學生的奇裝異服,也容易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第二,校服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社會上現在的家庭收入狀況懸殊,服飾方面攀比現象比較盛行。一個學校的學生穿統一的服裝,可以給同學相互之間平等的感覺,容易形成一種合作、團結、相互尊重的和諧氛圍。還可以培養學生艱苦樸素的品質,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盛行。
第三,校服可以減輕家長對學生服裝上的投入。現在社會沒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服裝很得體的服裝,特別像我們中學生,從15、16歲到17、18歲這個年齡段,在市場上就買不到合適的服裝,而根據他們的身材、他們的需求,作為商業行為很少有人來關注這個群體。家長單獨到服裝市場選購,有名牌意識的學生就會對家長提出不符合學生身份的奢侈要求,學生之間的攀比,會加大一些家境尚不富裕的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一些沒有經驗的家長,還可能被遭遇商業欺詐,掏高價買假貨。
第四,從推進學校工作來講,學生統一著裝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起到促進和輔助作用。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朝氣和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班級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第五,穿校服對學生有規范行為的功能。統一著裝,一種身份特徵標識。學生統一穿校服,利於規則意識、規范意識等集體道德意識的培養。
因此,都市裡的學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校服。知名學校對校服都非常重視,都把校服看作學校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文革前,受經濟發展的制約,沒有辦法統一校服,各學校都有校徽,愛自己的學校的學生都把校徽作為個人成長的歷史見證來保存。愛自己學校的學生,也一定會喜歡自己的校服——無論它的質地如何,僅僅是服裝上學校的名稱都會讓他們喜歡。家長應該教育學生有正確的校服著裝理念,讓孩子從小養成團隊意識,集體觀念

10. 作為一個中職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著裝

1.
職業學校如果統一配置了學生裝或者校服,同學們一定要做到:穿著干凈、整齊、統一.

2.
如果沒有配置統一的學生裝或者校服,那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的年齡、身份的款式和面料,以自然、淳樸為原則.

3.
具體要求:職業學校的學生服裝穿著要得體,線條流暢,可以選擇物美價廉的面料,不需要過分追求高檔,服裝色彩以單色、深色為好.望採納謝謝!

與如何正確引導學生穿戴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那條褲子多少錢的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50
羊女裝短呢外套女 瀏覽:499
中綠色褲子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292
男風衣腰帶前系法圖解 瀏覽:299
秋冬男士皮衣搭配什麼鞋子好看 瀏覽:515
貂皮馬甲加袖子大約多少錢 瀏覽:288
裙子怎麼搭配褲子和鞋子 瀏覽:229
絲巾如何去污漬 瀏覽:188
中國十大羽絨服榜單 瀏覽:240
紅色格子襯衫配啥顏色的褲子好看 瀏覽:881
香芋色的裙子如何搭配圖片 瀏覽:71
高中生牛仔褲什麼牌子好 瀏覽:332
黑色雙面絨配什麼褲子 瀏覽:737
波司登羽絨服在國外 瀏覽:119
帶拉鏈的羽絨服可以改短嗎 瀏覽:893
男寶寶套頭衣編織 瀏覽:685
旗袍秀踏春 瀏覽:352
節日戴綠色帽子 瀏覽:275
兒童軍綠色褲子配什麼上衣 瀏覽:706
男士圍巾哪個織法好看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