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制附子和附子有什麼區別
附子有生,制之分別。附子與烏頭雖同屬一物,但因炮製方法稍有不同,在臨床應用上略有差異,一般認為附子以補火回陽較優,烏頭以散寒止痛見長。生附子、生川烏、生草烏皆有劇毒,內服須加炮製,入湯劑須經久煎;生者一般只供外用,但如皮膚破損者則不宜應用。
炮附子在煎劑時應該先煎
Ⅱ 炙附子和生附子效葯有什麼不同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的功能。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等證。
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經加工炮製後,降低毒性,便於內服。炮附片以溫腎暖脾,補命門之火力勝。用於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冷痢腹痛,冷積便秘,或久痢赤白等證。淡附片以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為主,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寒濕痹痛,心腹疼痛,陽虛水腫,陽虛感冒等證。
Ⅲ 古代的附子是制的還是生附子
附子是有毒的,一般制了以後毒性相對穩定,易於配伍。但是,有些方子需要附子的毒性,可能是用生附子。
Ⅳ 中葯附子啥功用生附子和熟附子的區別
你好,附子的功效是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區別是:生附子用於用於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制附子為加工過的附子,其毒性降低,用於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Ⅳ 生附子和制附子的主要成分區別是什麼
生附子有效成分足。效果好。制附子有效成分低。效果差
Ⅵ 生附子與泰艽可以一起用嗎
附子主要是回陽的功效,多用於腎陽虛患者,泰艽主要是散風濕、舒筋絡、清虛熱、除濕熱,兩個可以一起用,治療骨關節酸痛等風濕骨病有一定療效!
Ⅶ 什麼是生附子
生附子是未經炮製的附子,又叫烏頭。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葯,叫附子。經加工炮製品有鹽附子和黑附片、白附片、炮附片、或統稱為制附片。附子味辛,性大熱,有毒,溫里散寒、助陽行水、補火、止痛和局麻等功效。而且附子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制附子屬溫里葯,中葯中「回陽救逆第一品」。
附子主要分布於四川和陝西;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雲南、甘肅等亦有分布及種植。附子的主產區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次烏頭鹼、烏頭鹼、新烏頭鹼、塔拉地薩敏、川烏鹼甲、川烏鹼乙等化合物。附子喜溫暖、濕潤向陽環境,耐寒,忌重茬, 以土層深厚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培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叢中。
(7)生附子與制服擴展閱讀:
1、炮製加工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須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根據炮製方法不同分為附片(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葯)、淡附片、炮附片,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1)、鹽附子側根呈圓錘形,長4至7厘米,直徑3至5厘米。表麵灰黑色,被鹽霜,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根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根或支根痕。質重而堅硬。橫切麵灰褐色,有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以個大,質堅實、灰黑色、表面光滑者為佳。
(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至5厘米,寬0.9至3厘米,厚0.2至0.5厘米。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光澤,半透明,有縱向導管束。質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以片大、均勻、棕黃色,有光澤者為佳。
(3)、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厘米。以片勻、內白色,半透明者為佳。
2、因炮製或煎法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
Ⅷ 炮附子和生附子的區別
炮附子就是從生附子炮製加工過的。用火制過的目的是降低毒性。並增強其溫陽的效果。兩者都有毒。前者較後者毒性弱些。
Ⅸ 生附子與泰艽可一起用嗎
生附子含有烏頭鹼有毒,不能與秦艽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