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有代表性,整個中國的校服都差不多
㈡ 大英博物館中的雕塑<命運三女神>,文字資料及圖片
(希臘)《命運三女神》(帕提農神廟東山牆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 元前449-前400年,英國不列顛博館藏)
這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的雕刻傑作之一。它原是帕提農神廟東山牆上右角末端的高 浮雕。題材來自希臘神話。所謂命運三女神是指掌管著人的命運的阿特洛波斯、克羅托 和拉刻西斯三個女神。現存的這三個女神的雕像,頭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 軀,恬靜而瀟灑的姿態,仍給人以極其優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處理,希臘 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纖細而又繁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的結構而起伏,女性人體的 優美輪廓,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得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鑿而成,而是有血 有肉活生生的人。
㈢ 關於永樂大典在大英博物館的問題
孩子 我來給你說說吧 圓明園的十二生肖頭 拿回來了2個花了2000W CNY 永樂大典一冊為30萬 謝謝 散落了近400冊 總共12000萬
㈣ 大英博物館里都有那幾個區域
大英博物館主體建築在倫敦的布隆斯伯里區,核心建築佔地約56000平方米。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於英國國家博物館中心,於2000年12月建成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1656塊形狀奇特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英國國家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
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愛奧尼亞式圓柱。除了欣賞展品外,遊客還可以領略英國人在博物館設計方面的過人之處。英國國家博物館歷史上除了1972年的幾個月外,一直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㈤ 大英博物館它共有幾個場館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共博物館。該館的主體建築在倫敦的布隆斯伯里區,核心建築佔地約56000平方米。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100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大中庭位於英國國家博物館中心,於2000年12月建成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形狀奇特的玻璃片組成。大英博物館的最初藏品奠基人是漢斯·斯隆爵士,他是一位以行醫營生的古玩收藏家。1753年在他去世時,按照其遺願把79575件收藏品交予喬治二世獻給國家。在此基礎上建館並於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首次對外為「好學與好奇之士」開放。此後,大英帝國更加註重對世界各國文物的「收集」。
㈥ 大英博物館位於哪裡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2018年7月大英博物館在T-mall開設了旗艦店;8月10日,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行非公開儀式,向伊拉克駐英國大使薩利赫·海珊·阿里交還八件大約5000年前的物件。
2020年3月18日起,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英博物館開始關閉;8月27日起博物館重新向公眾開放,根據安排,8月27日-28日,大英博物館開放時間為10時至15時,從8月29日起開放時間將延長至17時。
(6)深圳校服在大英博物館擴展閱讀:
建築規模
該館的主體建築在倫敦的布隆斯伯里區,核心建築佔地約56000平方米。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臘愛奧尼式圓柱,大中庭(Great Court)位於大英博物館中心,於2000年12月建成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
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期所建,共有70個常年對外開放的固定展館,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萬件。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愛奧尼亞式圓柱。
除了欣賞展品外,遊客還可以領略英國人在博物館設計方面的過人之處。大英博物館歷史上除了1972年的幾個月外,一直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
㈦ 深圳校服為什麼很出名連英國博物館都要收藏,它和我們平時那種夏天穿不散熱,冬天穿不保暖的運動服有什
深圳很愛穿校服
㈧ 拉美西斯二世以及圖坦卡蒙的木乃伊、在大英博物館還是埃及博物館、那,大英博物館里有什麼、
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和圖坦卡蒙的木乃伊黃金面具目前都存放在埃及的國家博物館;至於大英博物館那就多了世界上諸多民族的珍寶,此地都有掠奪來收藏的比如,雅典衛城的大理石雕,我國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莫高窟的穴藏經卷等。和埃及相關的木乃伊等文物眾多,最著名的是竊自古埃及底比斯神殿幾年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的上半身。
㈨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藏品
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里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然而,這僅僅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別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面的。 《女史箴圖》局部 某些藏品,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現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據報道,南京師范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該密室看過這幅摹本,當時在登記冊上只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 在中國廳中央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除了這幅壁畫,其他藏品在中國廳內卻難覓蹤跡。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不知好不好,不好還望見諒
㈩ 大英博物館各個館的代表性藏品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1.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2.埃及館、3.民族館、4.希臘和羅馬館、5.日本館、6.中世紀及近代歐洲館、7.東方館、8.史前及早期歐洲、9.版畫和素描館10.西亞館 著名的藏品大英博物館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館藏 大英博物館展出的文物 元代鱖魚圖案青花瓷盤 埃及羅塞塔碑(Rosetta Stone,拿破崙在埃及潰敗後英國獲得的一批埃及文物中最珍貴的一個,搶來的。) 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塑(1816年通過割地賠款獲得,希臘人目前要求歸還,但英國人不還)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頭像(Amenhotep)(1823年購得) 拉美西斯二世頭像(Ramesses)(1818年由英國駐埃及總領事捐獻,是割地賠款時拿的) 弗蘭克斯首飾盒(Franks)(1867年獲得,是割地賠款時拿的) 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 夏洛蒂·勃朗特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追求教授寫的的情書, 夏洛蒂·勃朗特當家教時追求有婦之夫的教授的情書。 夏洛蒂·勃朗特謾罵簡奧斯丁的信箋原稿。 夏洛蒂·勃朗特在報紙上與眾三流寫手對罵的照片 古埃及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數量僅次於埃及博物館,擁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羅賽塔石碑、亞尼的死亡 大英博物館一隅 之書、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藝術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希臘羅馬部的收藏是另一個亮點。來自於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命運三女神鵰像群、帕特農神廟建築遺跡,均為大英博物館最令人神往的藝術珍品。大英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方藝術文物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其中,中國陳列室就佔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如中國各朝代的繪畫、刺綉,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貴的為《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名畫。商朝銅尊為兩只連體的綿羊,中間馱著一個圓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觀、精巧。還有一隻宋朝的瓷酒壺,底座和責周圍是一朵荷花,壺蓋上坐著一隻獅子,更是難得的珍品。博物館後門的兩只大石獅也是從中國運去的。 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里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然而,這僅僅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別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面的。 《女史箴圖》局部 某些藏品,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現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據報道,南京師范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該密室看過這幅摹本,當時在登記冊上只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 在中國廳中央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除了這幅壁畫,其他藏品在中國廳內卻難覓蹤跡。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 夜色中的大英博物館 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准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人,一是中國瓷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里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大型歷史文物博物館。位於倫敦魯塞爾大街。主要建築物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中6萬平方米為展廳,4萬平方米為圖書館。建立於1753年 ,開放於1759年。館舍是一座17世紀建築——蒙塔古宮。 館藏品最初來源於英王喬治二世的御醫、古玩家漢斯·斯龍爵士收藏的8萬余件文物和標本。1823 年,英王喬治九世捐贈了他父親的大量藏書。開館以後的 200多年間,繼續收集了英國本國及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古老國家的文物。1880年,自然部分分出,建成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973年,圖書館分出,建成不列顛圖書館。 該館設古代埃及部,書籍、抄本部,東方書籍、抄本部,古代英國及中世紀部,古代西亞藝術部,東方藝術部,古代希臘、 遠眺大英博物館 羅馬部,人種志部,版畫素描部 ,貨幣 、紀念章部。古代埃及部收藏文物達7 萬余件,僅次於開羅的埃及博物館,藏品中有大型人獸石雕和為數眾多的木乃伊,聞名於世的羅塞塔碑石,多種碑刻、壁畫、金玉首飾、鐫石器皿以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模型。年代可追溯到5000年前。古代希臘、羅馬部,展出有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雅典衛城出土的雕塑、粘土版文書、陶壺、金器,以及額爾金雕刻群內的一組帕特農神廟雕刻。帕特農神廟雕刻是該院展品中的佼佼者,原是古希臘雅典衛城中的一座主廟,是歐洲古典主義建築的典範,19世紀初,博物館以 3.5萬英鎊把雕刻買了過來。古代西亞藝術部展出有烏爾王墓出土的金製品、豎琴,亞述時期的浮雕、尼姆魯王宮的城門、人面獸身有翼像以及工藝品等。東方藝術部,除少量中亞、南亞和日本文物外,大部分為中國稀世珍品,為數達 2萬余件。斯坦因從中國敦煌掠走的壁畫和經卷,也收藏在這里 ,都是 5~ 11 世紀的作品。經卷中除佛經以外,還有拜火教、摩尼教、景教的經典。在中國文物陳列室內展出的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玉琮、玉刀、玉斧,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的銅鏡,漢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青瓷,唐三彩及經卷、絲綢、繪畫,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瓷器,元代的青花花瓶、釉里紅瓷器,明代的掐絲琺琅等。東晉畫家顧愷之《女史箴圖》唐(宋)摹本,也在這里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