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平和二中校服

平和二中校服

發布時間:2021-08-25 16:27:20

Ⅰ 秀峰中學的介紹

秀峰中學創建於1963年,初名為秀峰農業中學,1964年2月改為平和二中分校,1964年8月改為秀峰茶業中學,1969年後又先後改為長樂五七中學、長樂一中,1981年定為現名。該校位於漳州市平和縣秀峰鄉,地處山區,群山環抱,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

Ⅱ 福建平和有多少所中學

好幾個 不好統計
平和第一中學, 平和第二中學, 平和第三中學, 平和第四中學, 平和第五中學, 平和第六中學

還有南勝中學,文成中學。。。

Ⅲ 學校支教政策是什麼,需要自費嗎

每年都有不少大學生想要去進行支教活動,有不少人有這個疑問,學校支教政策是什麼,需要自費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不同的學校政策有不一樣,對於我們學校——西南大學,它對支教學生的待遇還是不錯的,每個月差不多有3000元的補助。

學校按碩士研究生每生每月1000元標准發放生活補助,博士研究生每生每月1500元標准發放生活補助(原每月600元研究生生活補助照常發放),平和縣按碩士研究生每生每月1500元、博士研究生每生每月2000元標准發放生活補助,支教中學為支教研究生報銷一次1200元的交通費;

支教中學提供免費住宿,宿舍裡面配備基本生活電器,還考慮酌情給學生提供伙食補助。

從我們的學校的政策來看,不需要花自己一分錢,學校包接送,在支教期間一次性提供1200元交通費,還能夠拿到學校+平和縣累計2500-3500元/月的補貼。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漳州哪裡有涉及歷史文化

漳州(含各縣)有涉及歷史文化的地方如下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平和文物遺產
曹岩寺:曹岩寺遺址 [平和縣文峰鎮前埔東2公里 唐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寺於寶歷三年(827)始建,清末毀。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現可見三進殿堂基址,第二進面闊32米。
赤草埔陶窯遺址:赤草埔陶窯址 [平和縣九峰鎮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山兜窯址:山兜瓷窯址 [平和縣文峰鎮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九昆船山遺址:九昆船山遺址 [平和縣南勝鎮龍心村北1.5公里 青銅時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瓦窯崗遺址:瓦窯崗遺址 [平和縣長樂鄉聯三村西北500米 青銅時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牛頭城遺址:牛頭城址 [平和縣小溪鎮縣黨校內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城牆殘長23米,高4米,寬1.5米。城門門額上有一青石匾,刻「尊疇拱極」。兩側各刻張淵源詩句:「元世來作避秦人,祖居雲雯成故跡。明時得逢建武日,舊居*42溪肇新營」。

官峰窯:官峰瓷窯址 [平和縣霞寨鎮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崇福堂:又名羅寨庵,在平和九峰復興村。祀晉謝安、謝玄。

東門頭牌樓:位於平和九峰東門城隍廟口。明隆慶元年(1567年)為表南京東城兵馬指揮司曾璋之父曾宗齡、母張氏的功德而立。
貞烈坊:位於平和九峰下北村頂倉東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為儒士楊旺未婚妻廖心娘立。

榜眼府:在平和霞寨鍾騰村。系清乾隆武榜眼黃國梁宗祠府宅。

黃梧宗祠:在平和國強霄嶺村。為黃氏宗祠,清康熙五年(1666年)黃梧建。

厥寧寨:又名豐作厥寧寨,俗稱,寨仔。在平和蘆海蘆峰村。乃由圓樓與樓包組成的,平面呈五大圓圈、總直徑100多米的生土民居建築。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林氏大宗:林氏大宗祠 [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林氏家廟,是辛亥革命「護法運動」閩南軍司令林祖密的宗祠。清順治年間(1644-1661)建。

吳鳳宗祠:吳鳳宗祠 [平和縣大溪鎮壺嗣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追來堂:楊厝追來堂 [平和縣九峰鎮楊厝坪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楊氏宗祠。清康熙年間(1662-1722)建,歷朝有重修。

威惠廟:威惠廟 [平和縣九峰鎮東門外城東村 明、清 縣文物保護單位]

宋建炎四年(1127)始建。祀陳聖王(陳元光)。廟佔地面積474平方米。建築分兩組,以南北座向相對而成。始建開基廟,坐北向南,前殿已毀,現存建築面積120方,土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分前門,廂房,正堂。正堂為歇山頂。空間開闊明敞。枋、斗拱樸素無華。出昂頭,均保存宋元風格。

高隱寺:高隱寺 [平和縣大溪鎮赤安村高隱自然村 明、清 縣文物保護單位]

明中期始建。祀觀音。寺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分前門,走廊,佛堂。主建兩側為廂房。前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祀彌陀。走廊硬山頂。佛堂依山而建,雙層閣樓,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走廊左側立康熙甲寅年(1674)碑1通。

何氏節孝坊:何氏節孝坊 [平和縣坂仔鎮東古洋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為旌表員生遺孀何氏守節育兒而建。

紫陽大宗(包括義祠):紫陽大宗 [平和縣九峰鎮城東村縣後山 明、清 縣文物保護單位]

朱氏宗祠。明正德年間(1505-1507)始建

曾氏家廟:曾氏家廟 [平和縣九峰鎮平和二中大門左側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明萬曆元年(1573)始建,歷代重修

中湖宗祠:中湖宗祠 [平和縣九峰鎮大洋坡 明、清 縣文物保護單位]

明弘治五年(1492)始建

碧水岩:碧水岩 [平和縣蘆溪鎮東200米路口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土地革命時期,紅四團以此為駐地和活動地點。

蔡氏大宗:蔡氏宗祠 [平和縣小溪鎮坑裡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濟陽堂:濟陽堂(江氏家廟) [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心田宮(包括賴氏家廟):心田宮 [平和縣坂仔鎮心田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賴氏家廟 [心田宮東南向100米清代]

新寨廟:新寨廟 [平和縣霞寨鎮建築村城自然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庄氏大宗:庄氏宗祠 [平和縣五寨鄉中溪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總兵府(及誥封亭):總兵府 [平和縣大溪鎮店前村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陳升家廟
距廟西北向200米圩內,有「誥封亭」,六角。磚石結構。亭內立碑6通,記述康熙十三年(1674),陳升隨康親王率兵進台灣平定三藩亂的功績。

「卧龍洞」等摩崖石刻:卧龍洞摩崖石刻 [平和縣文峰鎮黃井村三平寺外古道下 宋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管埔山摩崖石刻:管埔山摩崖石刻 [平和縣文峰鎮前埔村 宋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於路口山石上,刻有楷書「小龍湫」三字,字徑0.33米。落款炎「微壘居士」,字徑0.07米。據林氏族譜記「微壘居士」為南宋一不知姓名的隱士之號。

樹坑村摩崖石刻:樹坑村摩崖石刻 [平和縣文峰鎮樹坑村東南200米的山崖上 宋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豎刻行書:「望瀑」,每字高0.32米,寬0.18米。落款刻:「汝州」,每字約0.08米。據林氏族譜記述,系南宋隱士「微壘居士」所書。

水口摩崖石刻「漳南佛國」 :水口摩崖石刻 [平和縣文峰鎮黃井村後溪水口 宋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巨石上刻楷書「漳南佛國,龍泉勝境,南無阿彌陀佛」字徑1米多。

方頭墩摩崖石刻:方頭墩摩崖石刻 [平和縣長樂鄉樂北下村方頭墩水口道內向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公園石雕:石雕 [平和縣小溪鎮中山公園內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記俞大猷摩崖石刻:俞大猷記事題刻 [平和縣九峰鎮塔山六角亭後50米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石刻,字幅高5米、寬3米。全文「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戍孟夏拾捌日,漳浦道僉事全制都督俞大猷,都師謝敕,帥師由此進征饒平逆賊張璉等,首從就擒戳,次月盡班師」。記述俞大猷、謝敕征討並擒獲張璉的史實。

平和縣鼎建王文成祠碑:原在平和九峰水輪機廠,祠己圮,一方明代石碑,現由平和博物館收藏。碑長2、62米、寬1、01米、厚0、12米,為明翰林院編修、國史實錄文林郎黃道周撰拜書,碑記王文成(王守仁)先生建置平和縣的經過及頌王文成的功德。

水尾潭摩崖石刻:水尾潭摩崖石刻 [平和縣長樂鄉秀峰村 明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刻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在水尾潭一塊約1平方米的崖石上。行楷共18字。為「軍還軍,民還民。成化丁酉年正月二日家齊示」。每字0.1米見方。字跡清晰,書者不詳。

後溪村口東岸界牌、摩崖石刻:後溪村摩崖石刻 [平和縣文峰鎮黃井村後溪東1公里處 清代 縣文物保護單位]

上坪鄉農民協會舊址:上坪農民協會舊址 [平和縣九峰鎮積壘村一坪 1926年 縣文物保護單位]

1926年,中共黨員朱積壘在此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組織,成立了平和縣第一個農民協會。

舊址上坪村朱氏宗祠,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磚木結構。牆上保存有農民協會書寫的「二五減租」、「士兵不打士兵」等標語。

紅三團團部遺址:紅三團舊址 [平和縣國強鄉政府院內 1936年 縣文物保護單位]

1936年11月,紅三團閩和南特委在此召開過六次重要會議,討論有關「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和紅三團赴漳浦縣整編等事宜。

舊址陳氏宗祠,元至元六年(1340)始建,佔地面積150平方米,坐北向南。現存僅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

紅三團北上集中處:紅三團北上抗日集結地 [平和縣小溪鎮中山公園 1938年 縣文物保護單位]

1938年2月,閩南各路抗日武裝在此集結、整編為新四軍第四團,北上抗日。集結地為平和縣中山公園,佔地面積600平方米。

特委機關: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五寨鄉東南方紅仔山,紅仔山亦稱「紅軍洞」,1932年鄧子恢受中央委派在此組建「閩南」特委,也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團主要駐地。

焦山窯: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勝鎮東向15公里歐寮村,

三坪寺院: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文峰鎮三平村,始建於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由禪宗高僧楊義中創建。由山門、鍾鼓樓、大雄寶殿、塔殿組成,重檐歇山頂。現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

三平寺附屬文物眾多,碑刻有明代著名書法家李宓重刻的唐王諷撰文之《三平廣濟大師行錄》碑,以及清康熙一等海澄公黃梧、清乾隆朝宰相蔡新等名人賢士的重修碑刻等。

三平寺作為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佛寺建築,其影響力遠遠超越國界。現在海外供奉三平祖師的寺廟已近百處,遍布海外華人聚居地,僅台灣寶島就達20多處,是聯結海外僑民情感的重要紐帶。

三平寺還是我國新民主革命時期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1935年7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團和第九團會師三平院,成立蘇維埃政府,建立閩南特委,使三平寺成為當時閩西南革命政權的中心。

慈惠宮: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山格鎮山格村米市街,始建明晚期,歷清、民國及1992年重修。原供奉南海觀音,嘉靖後,為悼念明末民族英雄戚繼光,於正殿右側設戚及部將神位。建築總面積近1800平方米,坐北朝南,為石、磚、木結構。前進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屋脊裝飾繁麗,顯出較高工藝水平。後進為單檐懸山式屋頂,屋頂脊貼式瓷構件。主體建築主體建築由前廳(拜亭)、迴廊、正殿組成。明間正殿懸掛明末著名書法家黃道周題詠「白雲深處」匾額。

琯溪大廟: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小溪鎮民政八一服務社後,始建明末清初,座向西北。供奉陳元光。廟前門及走廊已毀,現存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面積150平方米。建築結構為抬梁式硬山頂。

侯山宮(侯山玉壁等石刻) :縣文物保護單位。

萃文堂: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九峰鎮水門巷,始建於明嘉靖丁酉年(1537),清各朝重修

八卦井: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九峰鎮黃田村碧樓前,據傳,,該井始建於明代。井呈八角形,無井圈,外沿寬4米,井口寬1.95米,深3米。井壁底部為基石,上部為鵝卵石所砌;井面用精細花崗岩條石,以八卦圖格局鋪砌,八卦井外圍原用高1米條石,環豎一周作為護欄,供取水人擱置扁擔或雜物。今井沿條石上面尚遺存護欄方形、圓形石孔和部分雕刻。該井泉水旺盛,大旱不枯,清爽甘甜,是黃田村族人主要飲用水之源。(據族人說,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八月,八卦井泉水突然猛溢,水漫井面,維持一天,隔天發生大地震,時縣城東牆震塌十多丈(查:與史實吻合)。族人稱奇,敬為神井。

林氏宗祠: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安厚鎮龍頭村。始建於明嘉靖乙未年(1535)。

松溪岩: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霞寨鎮彭林村,始建嘉靖十九年(1540),廟座向東南,清各朝均有重修,保存完好。祀觀音菩薩。建築面積180平方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依次為前門樓、天井、兩側為廂殿,磚木結構,抬梁式硬山頂。正殿明間尚保存一對明嘉靖十九年梭形石柱,廟前右側一巨石完好保存唐代陳元光平閩時,曾於此岩扎防,石上刻「扎營地——松溪慈恩」「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字跡清晰可見,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

惜紙塔及白石庵: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九峰鎮平和縣東門白石岩,始建明正德十四年(1519),現存為光緒己未年(1895)重建,青磚砌疊而成,呈六角形制七層空心磚塔。平和文廟落成後,為焚燒科舉鄉試廢棄文章字紙,特選縣衙東北白石岩,建此磚塔,體現「尊孔重儒」「惜字如金」。

白石庵為惜紙塔附屬文物,位於惜紙塔東北向200米白石岩下,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三米,平面呈長方形,並排開列,為人字架七檁穿斗式結構。梁架簡朴無華,供奉南海觀音,風景優美,是旅遊、避暑好勝地。

孝經堂(福田家廟):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九峰鎮福田村溪背自然村,始建明末清初(——1644年),歷康熙、嘉慶重修,磚木結構。

孝思堂: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崎嶺鄉詩坑村,始建清初(1644-1661),磚木結構,面闊三間,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布局依次為前門廳、天井、兩側卷棚走廊、正堂布局。抬梁式歇山頂,木作梁架用材碩大,瓜拱木雕精美,整座建築保存完好。門前一對「喜鵲荷花」抱鼓精細石刻及堂內完好的梭形柱,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衍慶樓: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和縣九峰鎮黃田村下樓,建於清乾隆,屬圓形生土樓,外牆生土,內為青磚的土木結構,樓高三層。八開間,二進單元式。直徑23米,面積615平方米。各單元均三進結構,以前門、天井、廳堂組成,具有較強的私密性和家庭性。在各單元二、三層朝內院的窗外,挑出窄小的走廊,戶戶相連。既利於各戶的涼曬,亦可作為內廊環全樓各單元走動。衍慶樓小巧玲瓏,保存完整,對研究福建土樓有較高的文化歷史價值。
萬寶山貝丘遺址: 萬寶山遺址 [龍海市榜山鎮新石器時代、西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發現。遺址面積約250平方米,斷面上有貝殼堆積及少量的石器,陶器殘件。採集有石錛、石斧、石鑿、石戈和夾砂灰陶片、夾砂紅陶片等。陶片紋飾有方格紋、繩紋、曲折紋、葉脈紋等,可辨器形有豆、罐。西漢遺物有乳丁紋板瓦等。

枕頭山古遺址: 枕頭山遺址 [龍海市九湖鎮青銅時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發現。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清理出墓1座。出土和採集有石戈、錛石、石鑿、石斧、石鏟、石矛、石鏃,網墜和夾砂灰陶片、灰硬陶片、釉陶片等。陶片紋飾有豎籃紋、斜方格紋、繩紋、乳釘紋、弦紋等,可辨器形有大口尊、圈足尊、豆、平底罐、高領罐、淺盤、盆等。

月港遺址: 月港遺址 [龍海市海澄鎮豆巷村 明代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處原為龍溪縣八都、九都地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在此設置海澄縣。因外通海潮、內接山澗、其形如偃月,故名月港。景泰四年(1453)月港貿易興起,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對外交通貿易中心。現尚存碼頭七處。

白雲岩: 位於龍海顏厝洪坂村東南的白雲山北面,系唐虔誠禪師卓錫處。這里依山遞高存有三座古建築:前為百草亭,乃南宋末年為紀念朱熹而建

滸茂東門城堡: 滸茂東門城堡遺址 [龍海市紫泥鎮城內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鄭成功槍城遺址: 位於龍海港尾石坑村西側臨海的山崗上,與鼓浪嶼、圭嶼鼎足而立。

槍城為鄭成功鎮守廈門時的重要外圍據點。清順治九年(1652年)建,城牆依山用三合土築成,總面積2540平方米、東西寬42米、南北長68米、在高1·2米處放置槍眼。

現殘存四周圍牆,殘高1·95米、厚1·2米。

海澄文廟: 海澄文廟 [龍海市海澄鎮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隆慶元年(1567)郡守唐九德建。

南炮台: 在龍海港尾石坑村東側的嶼仔尾鏡台山上,與廈門胡里山炮台南北對峙,扼守海口,有「天南鎖鑰」之稱。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閩浙總督鄧廷禎為配合林則徐禁煙,加強戰備而建。光緒十七年(1891年)擴建。1840年8月24日,英艦追逐中國商船,南炮台炮火打退了英艦。1937年9月3日,日艦向我挑釁,南炮台打響了閩南抗日第一炮,日艦「若竹號」中炮沉沒。炮台平面呈橢圓形,周長約240米,圍牆高6米(濱海處高20米)、厚1·5米,以夯土及條石混合建築,設女牆、垛口、槍眼,內置兵舍、濠溝、彈葯庫、練兵場。炮台配德制克虜伯主炮1門、副炮3門。今已在炮台牆內東北側發現石構炮座2處、副炮1門,牆外發現「播盪煙塵」石匾1塊。炮座直徑各為12米,座距8米。炮長3米,炮口內徑0·20米,外徑0·38米,後徑0·60米。

晏海樓: 位於龍海海澄鎮人民路中段東側。明萬曆十年(1582年)邑令瞿寅創建,是屹立於古月港的軍事瞭望台,原為二層磚木結構,用八柱架梁築成八角形,故又稱八卦樓。

岱仙岩康長史祠: 俗稱仙祖廟,位於龍海九湖圓山琵琶坂。祀道士、醫家康長史。始建於唐

高美亭石古井: 高美亭井 [龍海市榜山鎮普邊村泗州佛祖廟前院南宋 市文物保護單位]

柯坑石古井: 柯坑井 [龍海市榜山鎮柯坑村南宋 市文物保護單位]

壺嶼石橋: 在龍海角美橋頭村,建於元。《鳳山嶽廟: 鳳山嶽廟 [龍海市岳嶺山上榜山鎮與海澄鎮交界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園雨露奕世恩光石碑坊: 在龍海角美東美村南園。石仿木結構,三門四柱,坊柱頂端置青石圓雕石獅4隻。正匾兩面分鐫「南園雨露」、「奕世恩光」。其下是誥布,上刻「林文亡命以子廷蘭奉政大夫湖廣黃州府同知初任秩滿敕贈文林郎廣東肇慶府推官二任秩滿誥贈奉直大夫廣東瓊州府萬州知州」等字。正樓橫梁還刻有「大明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仲秋吉旦立」等字。

清寶殿: 位於龍海角美流傳村東,供奉神農。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有明、清時期的題刻、斗拱、木雕、石雕和柱礎等構件。殿為三開間三進,中有二天井。正殿單檐歇山頂。

西昆慈濟宮: 俗稱西門庵,在龍海角美石美村西門,祀保生大帝。始建年代不詳,宮內有清咸豐九年(1859年)重修碑記。宮坐東北朝西南,面積297·75平方米,三開間二進。宮內還存有明海防館遺存的「那侯施公重修石美城新設海防館鎮記」、「邑侯徐公修城設館功德碑」等石碑斷決。

紫雲岩寺及摩崖石刻: 位於龍海石碼高坑村卿山上。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呂濱溪曾隱居岩內讀書,後中解元,於是出資重修塑三寶佛金身並題額「紫雲岩」。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今尚存清康熙、光緒及1948年的碑記和歷代摩崖題刻多處。

龍鷲堂: 龍鷲堂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年代不詳。清順治、道光、同治年間均有修葺。堂佔地面積640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單檐歇山頂。保存有元代柱礎2個,凸雕雲鶴、蝙蝠紋飾石柱2根,清代青岩雕蟠龍石柱2根、石獅1對、麒麟1對,重修碑記3通。

龍應殿: 龍應殿 [龍海市榜山鎮上苑文苑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廟(角美鎮流傳): 流傳村三元廟 [龍海市角美鎮流傳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廟(角美鎮玉江): 玉江村三元廟 [龍海市角美鎮玉江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翼晉宮、楊氏牌坊: 翼晉官 [龍海市榜山鎮平寧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龍應寺: 龍應寺 [龍海市東園鎮過田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樓: 萬安樓 [龍海市程溪鎮人家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嘉慶七年(1802)建。樓平面呈圓形,直徑25米,高16米,佔地面積550平方米。四層,底層用花崗岩塊石砌成,二層以上生土夯築。每層8間,門廳與樓梯同一開間,最上層設有閣樓。樓層內側有可環繞的通廊。二、三層外向疊長方形小窗。樓開一大門置二重門框,外框用長方形石砌成,內框拱券形門。樓坐東北向西南,雙向坡頂。樓中央圈出天井,天井有一六角形石砌井,井壁塊石砌成,井四周用鵝卵石鋪成。門上匾「萬安樓」三字。

圓明庵: 圓明庵 [龍海市榜山鎮崇福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太武山摩崖石刻: 位於龍海隆教鄉黃坑村。南太武山東與金門島的北太武山隔海相望,北與廈門島的五老峰隔海對峙,海拔562米。摩崖石刻有30多處,名勝古跡24處。

鄴山講堂摩崖石刻: 鄴山講堂摩崖石刻 [龍海市榜山鎮長州村九龍江北溪西岸 明、清 市文物保護單位]

鄴山講堂是明末黃道周講學處,著名學府。現講堂已毀。周圍岩石上刻有黃道周書「蓬萊峽」(字徑0.6米)、「芙蓉峽」(字徑1.3米)、「鳥道不絕風雲涌」(字徑0.3米)、「墨池」和「游磬」(字徑0.6米)。還有龍溪人、乾隆(龍辰1748年)進士黃寬題「黃岩洞」、「靜如太古」。黃可潤題「得珠」、「冠峰」、「蕉葉」等。
靖海將軍施琅功德碑: 位於龍海石碼龍海橋琵琶街90號居民家中。原建有碑亭,後廢。現碑尚存,碑高3·2米,寬1·2米,厚0·8米。碑額上方正中刻「皇清」二字,兩旁為二龍奪珠和鶴鳥圖案,四周飾以花框,正文記載靖海將軍施琅平台功績,系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立。

施琅(1621—1696)晉江人,字尊侯,號琢公,初為鄭芝龍部將,清順治間隨芝龍投誠,授同安副將,康熙間擢水師提督,統兵平台灣,盪平海寇以功封靖海侯。

許提督碑亭: 位於龍海港尾亭仔嶺下。清雍正年間為許良彬建。亭為四方形,重檐堆脊頂石結構,亭高4·5米,寬2·86米。亭上橫額有「欽賜祭葬」題刻,亭中豎一高3·03米、寬1·46米的石碑,碑上方刻篆書「皇清」二字,碑文為「太子少保光祿大夫提督,福建全省水師等地方軍務,統轄台、澎水陸官兵事務,帶紀錄二次,賜謚壯毅文齋許先生暨元配景封一品夫人、恭懿李太君神道」。

許良彬,字質卿,龍海東園人。自幼研讀孫、吳兵法,後以知州改武秩,特授烽火門參將,升至廈門水師提督。誥授榮祿大夫左都督,加贈太子少保,卒謚壯毅,賜全祭葬,晉贈光祿大夫。欽賜祭葬於漳浦亭埕村。

紅軍洞: 樵坑山紅軍洞 [龍海市程溪鎮白雲村 1931年 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占春故居: 王占春故居 [龍海市九湖鎮鄒塘村 1905 市文物保護單位]

王占春(1905-1932)九湖鎮鄒塘村人,中共黨員,閩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游擊隊的創始人之一。1932年6月12日,在漳浦縣尫仔石山戰斗中犧牲,時年27歲。

王占春創辦夜校校址: 南坑夜校舊址 [龍海市程溪鎮南坑村 1927年 市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為祠堂,面積200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有庭院,正中是大廳,兩邊為廂房。

紅軍游擊隊隊部: 在龍海市東泗鄉卓港村。系磚木水泥構築的三層西式樓房(天主教堂)。1932年,蘇靜和蘇精誠在海澄組織一批貧苦農民籌集了30多條槍支,成立一支游擊隊,蘇精誠任隊長、蘇靜任政治委員,以卓港為據點。並與紅三軍的十九團,紅四軍的二十八團取得聯系,接受紅軍布置的宣傳、籌款、帶路及翻譯等任務。後來,游擊隊大部分隊員編入「紅三團」地方部隊,蘇靜、蘇精誠參加了中央紅軍。

中山亭: 中山亭 [龍海市石碼鎮中山公園 1924年 市文物保護單位]

雲蓋山: [浮宮鎮田頭村 明、清 市文物保護單位]

節孝坊: [榜山鎮平寧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媽祖廟: [角美鎮埔尾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 [石碼鎮解放北路 明、清 市文物保護單位]

岱洲慈濟宮: [角美鎮石厝村 宋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謝太傅廟(又稱積蒼廟): [顏厝鎮古縣 宋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惠宮: [海澄鎮黎明村 明、清 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隱宮: [角美鎮田裡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正順祠: [榜山鎮蘆州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萬曆四年(1576)始建,清代重建,1992年重修。祀謝安神像。祠佔地面積247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為大門亭、埕院、祠堂。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架,硬山頂。堂內保留著清代花崗岩雕刻石鼓1對。

壁榮宮: [白水鎮白水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海澄南院寺院: [海澄鎮外樓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玳瑁山金仙岩: [白水鎮玳瑁山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都護墓: [角美鎮石美村 唐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李中憲墓(七省巡按墓): [東泗鄉漸山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李中憲墓]

佛祖宮: [白水鎮山邊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石獅岩: [九湖鎮衍護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林氏祠堂: [白水鎮山邊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白礁關帝廟: 位於角美鎮白礁村部南向500米。始建於唐代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現為明代建築物,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清乾隆丁亥年(公元1767年)均有修茸。

輔信將軍廟: 位於東園鎮東園村。始建於宋代,明清時期多次修茸。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平方米。坐東向西。面闊三間,分前後兩座,單檐歇山頂。內有宋圓石柱一對。明清柱礎、石雕對聯等。另有清同治、民間時期的石碑各一通。

甘露祖廟: 位於九湖鎮田中央村圓山南側。始建宋代,現為清代建築物。

奕德堂、陳氏宗祠: 位於東園鎮鳳山村,宗祠坐東南向西北。佔地面積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平方米,單檐歇山頂

鄭和廟: 位於角美鎮鴻漸村北向,始建於明未,歷代屢毀,屢次重修,1986年重建。坐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歇山頂,單進式,面寬一間,進深一間,建築面積30.25平方米。佔地面積100平方米。

Ⅳ 秀峰中學2020招生什麼時間公布搖號結果

秀峰中學沒有公布具體時間。

秀峰中學創建於1963年,初名為秀峰農業中學,1964年2月改為平和二中分校,1964年8月改為秀峰茶業中學,1969年後又先後改為長樂五七中學、長樂一中,1981年定為現名。該校位於漳州市平和縣秀峰鄉,地處山區,群山環抱,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

教學理念:

教學上大力推行"先學後講課課練"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先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求,給學生一定時間,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後讓學生做老師經過精選的練習題;然後再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暴露出的問題,老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當堂布置作業,當堂練習。堅持科研興校、科研促教,不斷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秀峰中學

Ⅵ 關於漳州市平和二中文廟的800子作文

文廟又稱孔廟,是人們祭祀孔子的地方。聽大人講,在全國的許多城市都建有文廟。漳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建有一座文廟。漳州的文廟坐落於充滿歷史烙印的老街區修文西路,它始建於宋朝,距今約有一千年,是一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漳州文廟不僅有南宋的朱熹在此講學,鄭成功、黃道周在這里的祭祀孔子而且孔子的後裔也曾居住在這里。因此,漳州文廟一直享有盛名。

今年春節期間,我慕名到漳州文廟參觀,敬謁孔子。穿過修文西路那寫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大牌坊,跨入文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站立在廣場中央的高大銅像,面容慈祥,雙目炯炯有神,這就是被尊稱為「聖人」的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他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學校——私塾。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他的思想對中國甚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懷著對孔子的崇敬之情,我站在銅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繞過銅像,拾階而上,便到了氣勢磅礴的大成殿,殿前豎立著六根高大的蟠龍石柱,雕工精美,形象生動。進入大殿,孔子坐像端坐正中,彷彿正在諄諄教導他的弟子們。坐像前擺放著幾、案,兩側站立著銅馬、麒麟,做工細膩,造型優美。整個大殿顯得古樸大方。

出了大成殿,漫步文廟四周,環境幽雅,花木飄香。兩側的廂房擺放著許多歷代保留下來的碑文、石雕,顯示了漳州文廟的悠久歷史和顯赫地位。而前來參觀和祭祀的人絡繹不絕,更說明了人們對孔子的敬仰

參觀完文廟,我為中國擁有孔子這樣一位萬世師表而自豪,為中華民族擁有優秀傳統文化而自豪,也更加激勵我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Ⅶ 城隍廟的建築簡介

九峰城隍廟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重修。1990年春,群眾捐資修葺後殿。1994年,縣政府撥給7萬多元修建費,恢復城隍廟大門原貌,雕塑毀壞的神像,恢復舊觀。2000年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正式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峰城隍廟的大門口,左右供奉的是馬將軍;門後兩邊,左為大哥爺,右為二哥爺(貌似「黑白無常」)。
城煌廟的儀門,俗稱第二殿,有三門,中為的中門,兩邊設有邊門。門牆鑲有修廟石刻碑記。
儀門降四級石階,正中一甬道直通大門,甬道兩邊各一天井,甬道和天井全部鋪上石板;儀門後連一涼亭,此亭曾演過戲,被稱戲台;兩邊的橫廊有六個小廟盒,供奉著伯公,觀音,周公,施公,朱公等神位,這些都是對九峰民間有貢獻的神明。據記載,府城隍廟里通常會有比普通城隍廟更多的配神,這樣看來,這六個廟盒的確是九峰城隍廟「府級建制」的有力證明了。
第三殿為廊廡,卷棚歇山頂,祀十二房科,立於兩旁,左右各五,高如常人。房科後壁,分別畫上平和縣的八景圖。這八景是:雙髻升曦、九峰返照、東郊春雨、西嶺暮霞、天馬晴煙、石潭秋月、筆山侵漢、壁水澄波。
雙髻升曦——城北大峰山,蜿蜒十七奇峰,中有兩峰狀如少婦新妝雙髻,名雙髻峰,每當旭日初升,晨曦遠望,雙髻飄然欲仙。
九峰返照——城東南九和嶺層巒疊嶂,夕陽返照,樹木掩映,宛然如畫。山中還有石棋盤和石船等「仙跡」。
東郊春雨——東郊接官亭一帶,數十頃田園曠如平疇,每值春雨綿綿,雲蓑雨笠,紛然如織,自成一幅天然美景。
西嶺暮霞——城西卓鳳山,山麓有栗子園、九鯉潭等景點,環境幽靜,每當落日銜山,暮色蒼茫,霞光掩映,又成一景。
天馬晴煙——城西南接近粵境有天馬山,蓋其山勢奔騰,狀如奔馬,故名。遊人登上絕項,儼若騎馬登天。
石潭秋月——潭在南門外,水色石影相映成趣。每逢中秋,臨風賞月,攜酒對飲,高歌吟詠,有如置身赤壁。
筆山侵漢——筆山又名塔山,在城西,山上有文峰雙塔,關如大筆,直侵雲漢。登上塔山,城內街市,盡入眼中。雙塔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1918年農歷正月初七,小塔毀於地震。1929年重建小塔。1966年,雙塔俱毀。1989年,重建小塔。1996年,台胞朱峰吟捐資40多萬元,重建大塔。文峰雙塔現成為九峰鎮的標志。
壁水澄波——文廟(今平和二中校內)前有一口泮池,呈半月狀,池水澄碧,傳聞每逢池水彌滿,則人文出。
第四殿為大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祀東岳大帝,正中泥塑一特大東岳大帝坐像,立姿三米有餘,坐像前樹立交簿官立像四,左右各二,高二米有餘。大殿左右置一銅鍾一皮鼓。
第五殿是城隍廟的主殿,也是最後一殿,供奉的就是城隍爺和城隍媽了。木雕城隍尊神,神采奕奕,高如常人。左右各一室,精美且神秘,從床鋪到桌椅,甚至洗臉架和毛巾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可又並不像是有人住過,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里是城隍爺和城隍媽的寢室,各種生活物品一應俱全。每天早上,都要給城煌爺、城煌媽疊被子,晚上,把被子鋪開,蚊賬放下來,早上時,端洗臉水,刷牙水,晚上還要再端一次,每一天都堅持,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最為有歷史和文物價值的當屬,殿前左右橫廊,廊壁畫著《二十四孝圖》《十八地獄圖》,場面恢宏、人物眾多,用最生動的造型向前來拜祭的人們宣揚著城隍信仰中的價值。

Ⅷ 漳州立人學校老師好差

立人是漳州里算數一數二的高中了。 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高素質的人才,老師也都是有幾把刷子的,教學質量不錯 個人素質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Ⅸ 漳州平和縣有哪些高中

1、平和第一中學

平和第一中學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簡稱平和一中。前身是平和私立東溪初級中學、私立雙十初級中學、私立文成初級中學、私立大誠中學和私立新民中學。是省級「花園式」學校,省一級達標學校。

「東溪啟建雙十承先文成繼往群策群辦興教育;大誠內遷新民啟後一中開來同心同德毓英才」。

七十六年來,平和一中從幾所私立學校發展為省級「文明學校」,省重點中學「一級達標」學校,省級「花園式」學校,是平和的最高學府,人才的搖籃。特別是近十年來,平和一中的綜合實力和辦學品位與時俱進,為平和縣教育事業作出很大的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平和縣第一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平和六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平和四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平和開智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育才中學

Ⅹ 介紹平和二中教學樓說明文

我們的學校,校園內有教學樓、實驗樓、運動場……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校園中部的「——」字型初中部教學樓。
當我們越過聳立在樓前的旗桿,沿著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徐徐地走到教學樓前,就能仔細地觀看它了。
這座教學樓建於1988~1989年,投資額為33萬元,佔地面積400平方米,總共四層,從底部到頂部有10多米,門樓前方兩根圓柱,把教學樓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邊是教室,右邊是辦公室等。
踏著水泥台階,從教學樓門洞往左一轉就是「——」字型的「│」部分。它共四層,每層三個教室,計12個教室,從上到下依次是初一、二、三年級。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幾凈。四開的大窗採光通風極好,坐在教室里如同戶外一樣,沒有壓抑和隔離的感覺。教室內前後各有一塊黑板鑲嵌在白色的牆上,給人一種庄嚴神聖的感覺。上課鈴響過,教室一片寂靜,只有老師在傾心地傳授知識。老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著,好比擠出乳汁讓學生們慢慢地吸吮。
沿著樓梯走到第三層,然後向右一轉,就踏上了「——」的「——」上,圖書館和閱覽室,就會展現在你的眼前。這里的書籍多得數也數不清,課外的時間同學在書的海洋里遨遊,吸取豐富的養料,為進一步的學習生活打基礎。「——」部分的第二層是教師的辦公室,園丁們在這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祖國的花朵,辛勤地耕耘著。最下層是文印室、會計室、保管室……這是後勤人員工作的地方,他們全心全意地為師生服務。
如果直接從底層穿過門樓,一直往後,撲面而來的是高中部教學樓,再後面是生化實驗室、運動場、教師宿舍。它們與初中教學大樓交相輝映,構成一組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
夜幕下,明亮的日光燈把教學樓從天穹下勾勒出來,坐在這里上晚自習,真是快活

與平和二中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羽絨服噴香水洗不掉 瀏覽:470
藍白格襯衫男生配什麼外套 瀏覽:567
為什麼褲子穿久了發亮 瀏覽:281
藍色格子襯衣搭配什麼褲子和鞋子 瀏覽:549
在大學穿睡衣 瀏覽:887
適合搭配大衣的褲子圖片欣賞 瀏覽:938
男裝批發文案 瀏覽:340
王珞丹耐克外套 瀏覽:216
穿外面的褲子坐過的地方臟嗎 瀏覽:720
黃上衣配什麼褲子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554
咖喱沾到褲子上怎麼洗 瀏覽:104
羽絨服能用半自動洗衣機洗嗎 瀏覽:109
女裝學生韓版外套 瀏覽:515
辦公室羽絨服套袖好嗎 瀏覽:184
九江各種工業手套批發 瀏覽:499
中長衣怎麼加針減針 瀏覽:334
牛仔褲子搭配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284
韓版的北面羽絨服好不好 瀏覽:649
男士淡藍色襯衫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463
西關實驗小學校服圖片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