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衣服尺碼含義的問題
從1992年4月1日起,全國開始實施統一的GB1335-1991《服裝號型》國家標准它是由紡織工業部制定、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發布的,為此,原來的GB1335-1981服裝標准即行廢止。
新標准全套共有男子、女子、兒童3項獨立標准,其中男子和女子兩項屬於強制執行標准,兒童作為推薦性標准。新標準是以身高、凈體胸圍、凈體腰圍以及腰落差作為號型命名的依據,對每一個號型列出了製作服裝所必須的10個關鍵控制部位尺寸。號型表示方法為:
「(號)/型、(體型代號)」 其中:「號」表示身高,「型」表示凈體胸圍或凈體腰圍:「體型代號」表示胸圍與腰圍尺寸之差,以Y、A、B、C表示。例如:170/88A、175/96B等。
服裝新標準的實施,可使我國95%左右的消費者能買到適體服裝。消費者只需記住自己的身高、胸圍的體型,便可解決上、下裝配套的問題。
根據這個標准,A 代表正常身材,Y 代表偏瘦身材,B,C代表偏胖身材。就是說,你不必考慮衣長,袖長,臀圍等等具體因素,只要上述三個要素合適了,你就能買到合適的衣服。
㈡ 量體裁衣後尺寸如何記錄
量體裁衣後尺寸如何記錄的方法
1.總體高:代表服裝「號」,由頭部頂點垂直量至腳根。
2.衣長:由前身左側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對需長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圍:代表上衣類服裝「型」,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寬:由後背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頂點(軟尺在後背中央貼緊後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誇張時,肩可適當放寬。燈籠袖款可適當改窄。
5.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減長度。
6.袖口:圍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還可根據款式的不同用胸圍比例法計算。
7.領大:沿喉骨下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腰節:一般體型可按總體高算出。遇到特殊體型時,就需要量取前後的腰節尺寸(在腰部最細處,圍一條皮尺成水平),分別量取前後腰節的尺寸。
9.褲長:由腰部左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腳跟減3厘米。
10.腰圍:代表褲子類服裝「型」。在單褲外沿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鬆度。
12.上襠:由腰部右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㈢ 請問警服是量體裁衣嗎
是根據身高,體重,三圍決定尺碼的。襯衣主要根據身高和胸圍,採用國家標准號型的尺碼如:175/92A。所以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量體裁衣,只是根據個人身材,定製規定尺碼的制服。
㈣ 裁衣不問尺寸中的的裁縫為人做衣服為什麼不問尺寸
從前有個傭人拿一匹絲綢讓裁縫裁剪。(這個裁縫)於是問主人的性情、年紀、長相,而且問哪年參加科舉考試以及等級等,卻單單不提衣服的尺寸。這個傭人感到很奇怪。
(這個)裁縫說:「青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著胸,衣服需前身長而後身短;老年科考中舉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懶,背一定彎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後身長;胖人他的腰寬,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適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適合穿長衣服。至於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問呢!」
㈤ t恤尺碼對照表男生
男生t恤尺碼對照表:
01碼表示代碼為:「XXS」 02碼表示代碼為:「XS」
03碼表示代碼為:「S」 04碼表示代碼為:「M」
05碼表示代碼為:「L」 06碼表示代碼為:「XL」
07碼表示代碼為:「XXL」
S是"small"的縮寫,表示小碼;M是"middle"的縮寫;表示中碼;L是"large"的縮寫,表示大碼;X是"excess"的縮寫,表示超出的意思。
我們在購買服裝時,稍留心一下,便可發現每件衣服的上部均有標記或符號。
1、「1」表示適合身高1.5米的人穿用;「2」適合身高1.55米的人的穿用,以此類推,「3」代表1.6米,「4」代表1.65米,「5」代表1.7米,「6」代表1.7米,「7」代表1.8米,「8」代表決權.85米。
2、「Y」表示胸圍與腰圍相差16厘米,「YA」表示相差14厘米、「A」表明相差12厘米、「AB」表明相差10厘米,「B」表明相差8厘米、「BE」表明相差4厘米,「E」表明相差無幾。
㈥ 量好裁衣尺寸如何裁剪如有多大弧度謝謝了
問題具體點,弧度是根據具體尺寸畫出來的。版有沒有打出來
㈦ 怎樣量體裁衣服
一、量體前應注意的事項
1、量體順序一般是:先橫後直、由上而下。
2、要求被測量者姿勢自然,不做挺胸、彎腰或探視等動作。
3、要注意被測者穿著衣服的薄厚及顧客所需服裝穿著季節。
4、要注意測量時軟尺的松緊程度,切保持水平並以能轉動為宜。
5、量體前應注意觀察被測量者的體型是否正常,如遇不正常的部位(駝背、挺胸、凸肚),測量後在記錄上做出標記,以便裁剪時調整。
6、徵求對方的意見,是否有特殊要求。
注意:量體要到位,記錄要准確、整單要注意麵料的薄厚(面料薄的比面料厚的少加2cm)、生產廠在加工過程中尺寸不到位,致使肩寬、中腰、下擺易偏大。款式的定型上,款式不一樣,加放也不一樣。
㈧ 衣服上的L XL M等尺寸,是代表多大的
L是大號,XL是特大號,M是中號。
尺碼有男女之分:
男士:
S-165cm,M-170cm,L-175cm,XL-180cm以此類推;
女士:
S-155cm,M-160cm,L-165cm,XL-170cm以此類推。
(8)制服裁衣尺寸表擴展閱讀:
在國家標准GB/T1335中,女裝上衣S號(小號)的號型是155/80A;M號(中號)為160/84A;L號(大號)為165/88A。「號」是指服裝的長短,「型」是指服裝的肥瘦。
如165/88A,斜線前後的數字表示人體高度和人的胸圍或腰圍,斜線後面的字母表示人的體形特徵。Y型指胸大腰細的體型,A型表示一般體型,B型表示微胖體型,C型表示胖體型,區別體型的方法是看胸圍減去腰圍的數值而定。
女上裝:36 38 40 42 44
S M L XL XXL
9 11 13 15 17
男上裝:15 15 16 16 17 17
38 39 40 41 42 43
M L XL XXL
145 150 155 160
㈨ 冬季量體裁衣上衣穿了毛線衣怎樣加放尺寸
首先是確定出各個部位的尺寸大小。一般需要的規格有褲長、臀圍、檔長。
服裝規格來源於人體尺寸,但不等於人體尺寸,是以人體尺寸作基礎,為了滿足人體活動的需要,為了容納內衣層次的需要,為了表現服裝形態造型效果的需要,因此在人體凈體值的基礎上,需要加上一定的放鬆量,才能得到服裝的成品規格尺寸。
人體凈體值 + 服裝放鬆量 = 服裝成品規格
一件服裝穿著後,合體效果如何,活動是否舒適,外形效果是否得到充分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取決於服裝成品規格設計的正確與否。而服裝規格尺寸設計的成敗,獲得精確的人體數據固然重要,關鍵還在於如何准確的設計服裝放鬆量。
如何准確的設計服裝的放鬆量是服裝成品規格設計的關鍵,是人們在認識服裝與人體關系基礎上,再考慮服裝穿著對象、品種用途、款式造型等特點基礎上,為具體的服裝產品設計出相應的加工數據。採用「量化」形式表現服裝款式造型,品牌用途和穿著對象特徵的重要技術設計內容。而准確的「量化」數據也真實的反映了設計師們的綜合素質。
我們現在都能夠理解並認識到服裝規格放鬆量與人體活動、與款式造型特點、與所選面輔材料的性能、與工藝生產方式、還與穿著者的年齡、性別、胖瘦、喜好、以及流行特徵等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正確的思維方式還不夠,更為重要的是在實際生產製作時要能夠熟練的操作運用起來。
往往同學們在聽課的時候都能理解了、明白了,可就是在實際運用的時候不能肯定,似懂非懂、舉棋不定。這是因為缺少對實物(成衣)的直觀解析,不能及時的將放鬆量直接地反映到某成品的服裝上,僅憑借老師的舉例,自己想像性地來感覺放鬆量的效果,是不具象的。這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實踐經驗,不能將放鬆量這一量化的數值與成品出來的穿著效果對應。因此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視覺量化的能力。服裝放鬆量這一量化的數據並非脫離現實、冥思苦想所能達到的。任何技術類的課題都是需要實踐才能得真知的。
如何提高自己對服裝放鬆量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呢?其實關鍵還在於方法和技巧方面。我們一直在推崇一種既能夠讓大家都能動手,又能讓你很直觀的理解服裝放鬆量與成品著裝後效果對應的方法。自從實施該方案以來,效果相當的好,同學們通過操作訓練,都能在設計各類服裝時,很准確的設計制定服裝的成品規格了,再也不會因不知該如何設計服裝的放鬆量而困惑了。
㈩ 定做衣服需要哪些尺寸
定做衣服需要胸圍、肩寬、領圍、袖長、腰圍、褲長等尺寸。具體介紹如下:
1、胸圍。可以指人體胸部外圈的周長,長度可以說是寸,或者厘米,胸圍也分上胸跟下胸之分。
2、肩寬。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3、領圍。繞脖子一周,前面在喉結下方,再放半寸就是襯衫的領圍。
4、袖長。袖長是從肩縫到袖口距離,一般衣服賣家都有測量方法。
5、腰圍。指的是經臍點的腰部水平圍長,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
6、褲長。拿出皮尺,從腰部開始測量,一直到差不多腳踝的位置。
定製服裝指根據具體穿著者個人情況,量體裁衣,單件製作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