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八零年代陸軍制服

八零年代陸軍制服

發布時間:2021-06-22 17:55:34

『壹』 80年代解放軍執行任務時裝備配置

56.81,79.

『貳』 80年代解放軍部隊的軍大衣

注意扣子。銅扣不是八十年代的。

『叄』 80-90年代解放軍人數和武器裝備情況```

人數大概在400萬左右,空軍差不多都是強5殲六什麼的,陸軍就是大量的59坦克,海軍驅逐艦
共20餘艘 旅海級(054) (6600噸) 1
旅滬級(052) (4200噸)

旅大級(051) (3670噸)
鞍山級(07) (2830噸)

護衛艦

江衛Ⅱ級(053H3) (3100噸)
江衛級(053H2G) (2250噸)
江湖級(053H/H1/H2 /H1G) (1700/1924噸) 江東級(053K) (2250噸)
江南級(065) (1600噸) 潛艇

漢級攻擊核潛艇(091) (5000噸) 5艘
G級(6631) (2350/ 2950噸) 1艘

明級(035)(1500/ 1900噸)

宋級(039) (1700/2250噸)
R級(6633)(1350/ 1700噸)
導彈艇
紅箭級 (542噸) 紅星級 (480噸)
河拉級 (205噸)

河谷級(024) (79噸)
河島級(300噸)
河馬級(205噸)

魚雷快艇
共湖川級(025/026) (39噸)
P6 (56噸)
P4(02) (19.3噸)
護衛艇
共400餘艘
上海級高速護衛艇 (062)(113噸) 海青級反潛護衛艇 (037I)(480噸)登陸艦
共600餘艘
玉康級(072) 坦克 登陸艦(4170噸)玉亭級(072II)坦克 登陸艦(4800噸) SHAN1511美製坦克登陸 艦(4080噸)

玉登級中型登陸艦 (1850噸) 1艘
玉島級(073II)中型登 陸艦(1650噸)
玉連級(079)中型登陸 艦(1100噸) 瓊沙級步兵運輸艦 Hua 美製中型登陸艦

後勤補給艦
共100餘艘
鄭和級訓練艦 (4500噸) 世昌國防動員艦 (9500噸)
油船 25艘
潛艇支援艦 8艘
修理艦 2艘

作戰飛機
共500餘駕
殲-6殲擊機 轟-6 中程轟炸機 30架
水轟-5 數架


直-5 40架
直-8 12架

海軍導彈
岸艦導彈
海鷹-1(HY-1) 0.85M70公里 SY-1的岸艦型後通用
海鷹-2(HY-2)(C201) 0.9M 95公里 SY-2的改進型

上游-1(SY-1) 0.85M 40公里 中國第一代艦艦導彈

海鷹-2(HY-2) 0.9M 20-95公里 SY-2的改進型

鷹擊-3(C803) 1.4M 150公里 超音速艦艦導彈
C101 2M 45公里 第四代超音速艦艦導彈
C701 0.8M 15公里 電視制導的小型導彈

艦空導彈
海響尾蛇8MS 2.4M 13公里 法國 濫費飯 司製造
紅旗-7(HQ-7/FM80) 2.3M 12公里

空艦導彈
鷹擊-1(C801) 0.9M 50公里中國第三代導彈

C601 0.9M 110公里 第一代空射型導彈
C611 0.9M 200公里 C601增程改進型
C701★ 0.8M 15公里 電視制導的小型導彈

C101 2M 45公里

反潛導彈
長鷹-1(CY-1) 0.8M 18公里

『肆』 如果我軍軍服分為48式,56式,80式,97式,03式,15式,會怎麼

沒有這么分的,因為每個年代的軍服都有其具體的意義。軍服劃分具體是從建國之後開始的。
1950年人民解放軍第一次發全軍統一的服裝,叫「五零式」軍裝。
1955年全軍實行了軍銜制,又實行了「五五式」軍裝的換裝。
1965年軍銜制被取消,又恢復了紅領章、紅帽徽。「六五式」軍裝,幹部戰士的區分是四個兜和兩個兜的區別。全軍上下都是一樣的標識,海軍是灰的、空軍是上黃下藍。「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
1984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了軍服改革方案,並於1985年裝備部隊,定名為85式軍服。1985年式軍服基本沿用了1955年式軍服樣式,取消紅領章、紅五角帽徽,幹部、戰士戴大檐帽,女戰士只裝備無檐帽,佩戴八一軍徽帽徽和軍種肩章、領章,增發了長、短袖制式襯衣。
87式軍服。這套軍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史上一個轉折點。其中有不同類型不同功用的軍服,如:禮服、常服、作訓服、演出服(文工團使用)、禮賓服(軍樂團、儀仗隊使用)、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
1997年5月1日起,我軍新一代服裝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祖國,中央軍委作出決定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首先試穿,由此也就得名「97式軍服」。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
07式軍服,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由原來的藏青色調整為深藏青色,空軍軍服顏色在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

『伍』 中國解放軍,80年代時,肩章5顆星是什麼官職

88才恢復軍銜制,整個文革開始到88年都沒軍銜,何來肩章?
88年恢復軍銜後,也沒有五星軍銜啊,頂多大校級二杠四星..

『陸』 80年代中國陸軍士官的肩章是紅底加一顆五星代表的是什麼等級

你說的紅底是武警士官的肩章,不是陸軍士官的肩章。【看圖】

『柒』 20世紀20年代末期的日本陸軍軍人制服

圖片中是日本陸軍的四五式軍服,是明治45年(1912年)第10號敕令定型的軍服。從明治45年一直服役到昭和4年(1929年)。
在昭和5年(1930年),日本陸軍再一次換裝,開始列裝昭五式軍服。
從九一八事變到盧溝橋事變後1年,昭五式軍服服役9年。
1938年(昭和13年,日本皇紀2598年),日軍根據第329號敕令,換發98式軍服。該軍服以戰斗帽取代昭五式的大蓋帽,取消標示兵種的鍬型領章,以右胸不同顏色的山形兵科綴章來標示不同兵種,軍銜章由肩章改為領章。
1943年(昭和18年),頒布第774號敕令,修改98式軍服並定型未三式軍服,由於戰場情況的反映九八式軍銜領章過小難以辨認,需要擴大軍銜領章尺寸,同時增加軍銜袖章,使級別區分更為明顯。軍銜尺寸修改後,將官領章寬30mm長45mm,佐官領章寬25mm長45mm,尉官領章寬20mm長45mm,樣式仍為平行四邊形,五角星位置靠前,下士官領章尺寸不變仍為寬18mm長40mm,改為刺綉五角星,士兵領章尺寸不變五角星靠前。准尉以上軍官增加軍銜袖章,圖案為深綠色絲帶和茶褐色圓底金色刺綉五角星組合而成:將官為三線一至三星;佐官為二線一至三星;尉官為一線一至三星;准尉一線無星。
從1931年(昭和6年)至1945年(昭和20年),14年中日戰爭中日軍共先後著昭五,九八,三式三款軍服。

『捌』 80年代的陸軍一級軍士長屬於幹部還是兵待遇怎樣

你好!80年代的陸軍一級軍士長相當於現在的士官,在當時被稱為志願兵。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軍士長也屬於兵。待遇當面一級軍士長享受排職幹部待遇,工資比排長略低一些。

『玖』 80年代的軍銜紅色領章上面一個星星是什麼

那是85式軍服,當時還沒有實行軍銜制
紅色領章代表是陸軍,其中幹部領章綴黃色星並且領章三面有黃色鑲邊,士兵領章綴八一紅星

『拾』 1980年—2000年中國軍力概括

1980年,全軍有11個大軍區,至80年代中期,全軍陸軍有36個軍的番號。
當年3月,我軍進行了第六次大裁軍。中央軍委決定,軍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斗人員和保障部隊,將一部分部隊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轉了中央軍委《關於軍隊精簡整編的方案》。

1982年9月,我軍進行了第七次大裁軍。51萬餘人的鐵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和原配屬的國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部隊轉到武警部隊,從此,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兩個兵種在我軍序列中消失。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擔任內衛勤務的部隊和武裝、邊防、消防警察統一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六、七次大裁軍,與1980年相比,戰斗部隊在全軍總定額中的比例提高,機關和勤務分隊的比例下降,我軍開始實行了軍士制度,把76種由幹部擔任的職務改為由士兵擔任。

1985年,我軍進行了第八次大裁軍。中央軍委決定裁減軍隊員額100萬。
7月,全軍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正式實施,中央軍委決定解放軍裁軍一百萬,並將全軍的11個大軍區調整合並為7個軍區,即: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全軍陸軍只保留24個集團軍番號
這次大裁軍有四個特點:一是陸軍軍改編成集團軍,將獨立的裝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種部隊編入集團軍,並充實擴編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種,增編了電子對抗部隊、偽裝部隊等專業兵種,集團軍編成內的各兵種的火力、突擊力和機動作戰能力都大大超過了原陸軍軍。二是陸軍淘汰了騾馬,實現了摩托化和半機械化。三是改革體制,裁並機構。直屬中央軍委和大軍區的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別縮編合並為總參謀部和大軍區司令部所屬的業務部;11個大軍區合並為7個。四是改變隸屬關系。縣市人民武裝部改歸地方政府建制領導。百萬大裁軍後,我軍陸軍的專業兵種數量第一次超過了步兵,炮兵成為陸軍中的第一兵種,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陸軍防空導彈部隊等一大批新的兵種紛紛誕生,騎兵、司號兵等不適應現代戰爭的兵種和專業被取消。
這次裁軍使我軍實現了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1997年9月,我軍開始了第九次大裁軍。這次裁軍的特點是「精兵、合成、高效」,實現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各國由對抗轉向對話,開始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在新的世界形勢下,中央軍委提出加強質量建軍、科技強軍、走精兵之路,並對軍隊建設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
為適應世界形勢的發展,1997年9月,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
這次大裁軍,解散了大部分守備部隊,部分集團軍建制的乙種師歸武警部隊。

第十次我軍第十次大裁軍的主要目的是,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
新軍事革命是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變革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巨大變革在軍事領域的反映。
在新軍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戰爭成為最主要的戰爭形態。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軍事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國際軍事領域的競爭,集中體現在軍隊信息化作戰能力的競爭,世界發達國家都把在新軍事變革中搶佔先機、奪取優勢,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最根本的要求是建設信息化部隊,打贏信息化戰爭。
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優化軍隊的編成和結構,調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並提出了「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的目標,為21世紀我軍追趕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指明了方向。
第十次大裁軍的任務是:優化結構、理順關系、減少數量、提高質量,著重解決體制編制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優化編成結構,使部隊作戰效能進一步提高;理順重大比例關系,使領導指揮管理和保障機製得到改進;適度減少數量,使部隊規模更趨精幹;注重提高質量,使部隊建設的科技含量明顯增大,在精兵之路上邁出新的步伐。

與八零年代陸軍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漂亮的李慧珍白色褲子搭配 瀏覽:195
森馬雙面穿都市外套 瀏覽:139
濟微校服 瀏覽:68
寶寶開身針織衫如何留扣眼教程 瀏覽:55
大個子適合穿什麼裙子 瀏覽:341
男裝皮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59
品牌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866
男襯衫後背設計 瀏覽:214
西裝外套修改 瀏覽:972
卡地亞舊款二手女裝電子表 瀏覽:328
手工西裝馬甲手工 瀏覽:308
牛油果褲子多少錢 瀏覽:416
杭州火車站怎麼去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380
文藝男穿衣風格褲子 瀏覽:749
睡衣襯衫是什麼牌子 瀏覽:629
針織小孩帽子帽子圖片欣賞 瀏覽:646
魔力寶貝帽子工 瀏覽:36
女表批發皮帶 瀏覽:24
無錫市校服招標 瀏覽:919
衣前後片怎麼分片織法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