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會館小學的具體位置緊急
到武威標志性建築南城門廣場向北100米左右,朝東有個新青年巷,向前走100米,再向北100米即到。或看到武威第十中學或錦綉華都餐廳向北100米即到。
2. 求涼州區天文地理全方位的詳細資料!十萬火急!希望涼州的朋友幫忙收集一下子!
【武威、涼州區簡介】
甘肅省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總面積33249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93.45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涼州區,郵編:733000。區號:0935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即涼州區和民勤、天祝、古浪三縣。
涼州區面積5081平方千米,人口98萬。郵政編碼733000區人民政府駐東大街。
涼州區轄7個街道、19個鎮、18個鄉:
東大街街道、西大街街道、東關街街道、西關街街道、火車站街街道、地質新村街街道、榮華街街道。
黃羊鎮、武南鎮、清源鎮、永昌鎮、雙城鎮、豐樂鎮、高壩鎮、金羊鎮、和平鎮、羊下壩鎮、中壩鎮、永豐鎮、古城鎮、張義鎮、發放鎮、西營鎮、四壩鎮、洪祥鎮、謝河鎮。
五和鄉、韓佐鄉、松樹鄉、大柳鄉、長城鄉、金沙鄉、柏樹鄉、金塔鄉、下雙鄉、九墩鄉、懷安鄉、金山鄉、清水鄉、吳家井鄉、新華鄉、康寧鄉、東河鄉、河東鄉。
涼州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632米。地形分為三部分,西南部為祁連山地,中部為走廊平原,東北部為沙漠。屬冷溫帶乾旱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溫差大,無霜期為150天。歷史悠久,古稱涼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隋唐以來,成為中國和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都會之一。是甘肅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區,是國務院1986年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區。
涼州區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素有「銀武威」之稱,有水源林和天然草場3公頃。出產鹿茸、麝香以及羌活、大黃、秦艽、乾草、麻黃等多種葯材。主要礦產有煤、石膏、螢石、花崗岩等。
涼州區文物豐富,有文廟、古鍾樓、羅什寺塔、海藏寺等保存比較好的古建築。區內館藏文物5萬多件,西夏碑、銅奔馬(又稱馬超雲雀)都是舉世聞名的珍貴國寶。著名的還有始建於北涼時期被稱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元朝太子闊端與西藏佛教領袖薩班會盟的白塔寺遺址;還有城南的唐弘化公主及其慕容氏墓葬群;城東的曾家堡寺廟、萬里長城古城堡遺址;城北的雷台漢墓、尹夫人台、松濤寺;城西的祖師宮、石佛崖石窟等,都是有名的古跡。
【古涼洲大事】
一、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擊匈奴,打敗了休屠、渾邪二王,先後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
二、建興四年(316年),西晉亡,河西進入「五涼」割據時期。時中原大亂,惟河西獨安,武威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形成輝煌的「五涼文化」。
三、唐開元二年(714年),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獻《涼州大麴》於長安,受到唐玄宗極力贊賞,西涼樂舞成為大唐國樂。
四、1028年,宋天聖六年,黨項族佔領涼州,沿置西涼府。1038年,李元昊稱帝,稱西夏。「大夏開國,奄有西土,涼為輔郡,亦已百載。」涼州由西夏統治190餘年。
五、1247年,西涼王闊端與西涼佛教領袖薩班在武威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涼州商談」,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文化活動】
涼州樂舞、獅子舞、社火、元宵燈會、涼州賢孝、攻鼓子、滾燈,還有剪紙、刺綉、木雕、字畫等。
【涼州小吃】
涼州小吃「三套車」的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在河西走廊聞名遐邇。無論外地遊人還是涼州居民均愛食用,經濟實惠,為大眾化的風味美食佳餚。走進城區北關市場和其它一些市場,當一碗行面、一盤臘肉、一杯圓棗茯茶映入你的眼簾,就會使你產生一種較強烈的食慾。行面由優質精面加少許鹽,拌水和成行面硬團發酵後,切成條狀型面條塊,按你的要求再用手捋成寬窄不等的長條型面條,入鍋煮熟,盛入碗中再加預先配備好的臘肉、木耳、蘑菇、黃花、蒜苔、芫荽、洋芋粉製作的鹵湯即成。吃起來口爽味鮮。臘肉由新鮮豬肉或豬肚加入傳統臘汁及燉肉調料,經特殊烹調工藝製成,肉質香而不沖,肥而不膩,熟而不爛,肉色金黃。圓棗茯茶是由冰糖、桂圓、核桃仁、紅棗、枸杞、茯茶加水熬制而成,味道十分香甜可口,色澤濃艷。涼州小吃「三套車」極適宜老幼食用,被稱為涼州快餐。
還有麵皮子、肉夾子、油炸糕、米湯油饊、滿族餑餑(糖火燒、燕窩酥、牛舌餅、茴香餅、佛手、馬蹄等30多樣花色)、青粉、黃粉、沙米粉涼粉、河州大餅、醪糟雞蛋、羊肉銜(香)頭子、山葯米拌面……
【涼州人的飲食特色】
涼州人的飲食,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一是講究經濟實惠,大眾化;二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三是兼容並蓄,南北品味融為一體。涼州人大碗吃飯,大塊吃肉,大杯飲酒,充分體現了朴實厚道、粗獷豪放的性格特點。
【涼州區的學校】
甘肅省涼州區第一幼兒園
和平鎮和平中學
和平街小學
武威第八中學
南關小學
謝河中學
武威第十七中學
西苑小學
西關小學
永昌鎮和寨中學
武威第六中學
五和中學
武威第三中學
涼州區會館巷小學
【各所學校簡介】
http://www.lzqe.gs.cn/cms/app/info/cat/index.php/251
【流經區內的河流】
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
【林木】
全區森林面積已達69.32萬畝(天然林6.37萬畝,人工林62.95萬畝),按林種分:農防林29.86萬畝,水保林8.16萬畝,防風固沙林18.1萬畝,經濟林1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1%。
累了,就到這里吧~
3. 一片愛護大自然作文怎麼寫
今天奧數課上,教我們數奧的王老師告訴了我們:浪費水資源的後果!
王老師對我們說;「如今,人們太浪費水了!保定市已經沒有以前那樣純凈的地下水了。」王老師還告訴我們,他很愛看動物世界:「每當看到動物大批大批
地死亡,是因為沒有水喝而導致的,自己卻坐在電視機的另一邊無能為力時,就會想:『也許,在今後,我們人類也會有這么一天,該怎麼辦哪?』」聽到這里,我
便產生了一股很強的內疚感:原先,每每為了玩兒水槍,就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上學的時候,有喝不完的水時,在放學的路上,就隨手到掉了;還有好多好多的
事。
這時,我想到了生活在張家口和承德的100多戶村民們,由於極度缺水,只能種上只需少點水的玉米。
想到這里,我打算馬上成立一個宣傳小組,讓人們節約水,不浪費水。同學們,你支持我么?
2
親近自然,保護自然
走進自然,親近我們身邊的自然,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這是我進凇誼中學來的第一次秋遊。
進入這公園,路兩旁的大樹彷彿在整齊地排隊。
藍天中映襯著一尊巨大的石雕,我走近一看,介紹牌上寫著四個大字:飛向永恆。再詳細看下面的介紹,才知道這是一尊石雕鍾,我仔細看了看它所指的方向就清楚的知道了時間。我想:這真是一尊傑作呀!
走過一座寬敞的橋,放眼望去,哈。風景如畫!
花草鬱郁蔥蔥,青翠欲滴。微風吹來,輕輕的搖動。
……
走累了,找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吃一點東西。又來到了迷宮,這迷宮可真繞!走著走著,我就沒有了方向感。還是隊長帶著我們走了出去。
哈!這里彷彿一個大花園一朵朵花兒簇擁著,太陽照著他們,照著我們的一個個笑臉……
我們爬上了一座觀光塔,它的形狀可真怪!像一棵古老的巨樹,從上面俯視整個公園,一切都是那樣的美麗!
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蔚藍的天空漂浮著白雲。
在這樣一個舒適的空間里,我自由玩耍,我觀望風景,我自由放鬆……在這樣的活動中,我深切體會了:親近自然,保護自然!
活動結束了,不言而喻,我當然意猶未盡。那美麗的風景,輕鬆快樂自由的玩耍,我喜歡!
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
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的家園。我們不能因為一時利益而將她斷送在我們手中。現在的地球危在旦夕,森林少了,小鳥少了,美麗的小
橋流水的自然環境不見了,河裡喂魚沒有不人工供氧就要翻池了。現在沙塵暴多了,流行病多了,勞累一生的人們頤養天年的幾乎不見了,各類的癌症蠶食著我們一
個又一個的地球人。
回想老人們說的小橋流水人家、鳥語花香天下,是何等的愜意。現在你要「小園香徑獨徘徊」那也是不可能了。
曾見到這樣一個報道:日本流行了一種「痛痛病」,查無根,找無源,得了該病就要走進閻羅殿。當時日本醫學界真是著了慌,追本索源,追到底發現是日本
人愛吃魚,日本魚愛吃污染垃圾,污染垃圾是日本人倒進日本進海里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說日本人該死,而應得到一點兒啟示,環境的惡化是人們長期積累所
指的,也是人人參與所致的。福是大家留的,禍也是大家留的,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所以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自然,留福後代。
現在我要呼籲大家,我們地球上的每一個成員,願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留福後代!
致濟南市環保局局長:
您好!
我雖然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但我們現在的環境污染卻在我心中紮下了根。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一棵棵茂盛的大樹就這樣倒了下去,一一個塑料製品
就這樣被隨手扔掉,每年都有六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這樣讓人驚心動魄的數字難道還換不回執迷不悟的人們嗎?地球受傷了!人們該醒悟了,該為地球母親
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了!所以我冒昧的提出幾條建議:
一、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如筷子、牙簽、飯盒等,盡量使用耐用物品。木製品不僅浪費木材,還污染環境。
二、拒絕白色污染。去超市盡量不使用塑料袋,自帶籃子或購物袋。使用後的塑料袋不要隨手亂扔。塑料袋內不要裝入80°C以上的高溫物品,不然會造成有毒物質的排放。
三 、建議大家不要將塑料瓶多次使用,因為會有有毒物質的排放,如果吸入體內,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四、不要隨意砍伐樹木,破壞、踐踏綠色植被;可多植樹。增加一片小小的綠色;如果見到有人砍伐樹木,應上前制止。
五、盡量不用或少使用空調。如果不是迫切的需要低溫,應盡量設置高溫度。
六、盡量少開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一氧化碳與鉛化合物等有害氣體的排放。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盡自己微薄的一點力量,來保護地球減輕地球的負擔,那麼匯集起來就有排山倒海之勢擋住自然災害的侵襲。讓我們可愛又容易受傷的地
球母親、生命的搖籃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有效的保護吧。沒有了資源,人類會怎樣?沒有了綠洲,人類會怎樣?沒有了地球,人類又將如何生存呢?在此我向大家發出
建議:人人都來保護自然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地球,一個充滿生機的星球。它,養育了我們人類以及各種各樣的生命。但是,我們的生活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災難始終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地震、洪水、泥石流、火山噴發……保護大自然,讓我們的地球母親少受到傷害,這是我們人類必須做的!
可是今天讀了《保護自然,珍愛生命》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了人類的任意妄為: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是讓我們有一個安穩的家,讓我們利用生命善待生命,可是人類卻在一點一點將這個家,將自己推向死亡。
曾經聽過電視上報道,在一個寺廟面前,昔日是清澈透明的河水,由於附近工廠長期往河裡排放污水,現在那裡已是一條散發臭氣的河流了。而這,不是一個
個別的、特殊的例子。電視上,大報小報,雜志上都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報道。排放的污水不僅使河水變濁了,使我們的飲水資源遭受破壞,同時,也使魚兒們無法
生存下去,長此以往,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飯桌上恐怕就沒有「魚「這個名詞了呀! 如果再不採取環保措施,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說到這里,也許有的人會認為,保護環境是那些工廠老闆們的事情,與我們這些小市民毫無相干,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那就錯了。現在非常嚴重的「白色污染
「不就在我們身邊嗎?現在生活中的一些餐具、日用品都是一次性的,目的是為了干凈些。可是當我們扔掉這些一次性物品時有沒有想到,剛剛認為是易干凈的物
品,隨這一扔將變成「白色污染「的根源,成為一堆垃圾……隨處可見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袋、礦泉水瓶、快餐盒、易拉罐……在光禿禿的柏油大道上,讓人看了都覺
得刺眼,可能有的人會說:「叫清潔工來打掃不就得了,何必大驚小怪呢?「要是這樣,一掃一扔,就是再多的清潔工來也沒有用啊!
我看過這樣一幅畫,畫中窒息的人們正在呼吸著那有限的新鮮空氣。盡管他們擁有高樓大廈,生活富裕,但卻被滾滾濃煙包圍著。這幅畫給人們敲響了一個警鍾:人們,保護環境吧!再不採取措施,人類將會自食其果,付出沉重代價的。
人類與自然是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我和《保護自然,珍愛生命》的小作者一樣始終不明白人類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殘忍的對待自然,危害自然就是危害人類
自身啊!於是,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保護自然,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珍愛生命,讓我們時時刻刻保護自然,從一點一滴做起,珍惜我們的每一天吧!
保護大自然
今天奧數課上,教我們數奧的王老師告訴了我們:浪費水資源的後果!
王老師對我們說;「如今,人們太浪費水了!保定市已經沒有以前那樣純凈的地下水了。」王老師還告訴我們,他很愛看動物世界:「每當看到動物大批大批
地死亡,是因為沒有水喝而導致的,自己卻坐在電視機的另一邊無能為力時,就會想:『也許,在今後,我們人類也會有這么一天,該怎麼辦哪?』」聽到這里,我
便產生了一股很強的內疚感:原先,每每為了玩兒水槍,就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上學的時候,有喝不完的水時,在放學的路上,就隨手到掉了;還有好多好多的
事。
這時,我想到了生活在張家口和承德的100多戶村民們,由於極度缺水,只能種上只需少點水的玉米。
想到這里,我打算馬上成立一個宣傳小組,讓人們節約水,不浪費水。同學們,你支持我么?
保護美麗的大自然
我的家鄉位於西北地區的甘肅省武威市,這里的古代漢墓中誕生了中國的旅遊標志-----銅奔馬,還有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孔廟」,這里擁有大量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風光。
但是,我們這里也有中國最大的沙塵暴。今年春天至今,已經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沙塵天氣,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四月中旬一天的下午四時,天空瞬間變黑,
伸手不見五指,能見度為零。大風天氣也時常出沒,四月下旬的一次大風天氣,風力達到七、八級以上,農民伯伯種蔬菜的塑料大棚全被刮壞,城裡街標、路燈、交
通指示燈被大風刮的七零八落。美麗的家園被沙塵和大風天氣等自然災害任意肆孽,已經嚴重影響到生產、生活和生存。
這些天氣發生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對大自然的保護不夠。人類應該到覺醒的時刻了,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阻止氣候變暖,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綠色植被,呵護好大自然。
就在沙塵天氣發生的不久前,我們的語文老師還在上《保護美麗的大自然》一課時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大自然里。在這個美麗的大自然里有美麗的花草樹木,奇妙的小動物,我們要好好珍惜,與它們和諧相處,才是保護美麗大自然的目的」。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會館巷小學三年級二班秦有為
綠
色,曾經在我們的生活里隨處可見,要問它在哪裡?可能曾經在一個春天裡,他同我們一起享受著和煦的春風;可能曾經在一個夏天裡,它同我們躺在樹蔭下乘涼;
還可能曾經在一個秋天裡,他同我們一起在再金黃的田野里捉迷藏………可是,隨著科技的發達,它正在和我們告別,並逐漸離開。
隨著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處處享受著這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這新科技給我們帶來的驚訝和種種快樂。但是,驀然回首,換來這所謂的高科技的代價卻是巨大的,付出這一切的一切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母親——地球。
回想往日的地球是多麼的生機勃勃,鳥語花香,完全可以用我們學習的那些美好的成語來形容,甚至有些地方好的無法形容。但是今天的地球已經變得千瘡百
孔:小溪不再清澈了,頭頂上的那片天空也已不再綻放那蔚藍的光彩,平日在小路旁嗅著那花香和青草味兒的場景已經依稀不見了,只有那留在小道旁凄涼的謝花枯
草和幾步模糊不清的腳印……記憶中,那一切美好都消失在這城市巨大的煙囪里,彌漫在車水馬龍的汽車尾氣里。
樹是人們精神寄託,也是綠色的象徵,有人把生命比做一棵樹,但是人們並沒有象愛護自己的生命那樣去愛護樹。人們只看中了它的實用價值,亂砍亂伐,開
山毀林,樹木變金錢;人們沒有看到有了樹,才會有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會有清新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可是我們國家由於水土流失,大部分土地被沙
化,造成耕地面積減少,同時氣候也變得十分惡劣,所以我們必須植樹造林,製造綠色家園。
對於我們來說,水是我們生活中一樣必不可少的東西,而我國又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所有的人都應該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那
我們知道水的危機嗎?回答是否定的:「不,不知道!」從5月開始的「長江行動」中,我們有那麼多的企業在做著什麼樣的勾當?他們把長江當作一個可容納污水
的地方,把長江當做污水處理廠,能夠從中節省下那麼一點昧良心的產品成本,可是他們看到自己的做法的後果了嗎?回答也是否定的:「沒有」。如果我們每個人
都來保護環境,節約用水,保護淡水資源,我們的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發展就不會受到威脅。
現在想起來,我們的地球真的是千瘡百孔,不光是水和樹木,還有許多其它的東西也需要我們去拯救,為了眼前的利益,人們砍伐樹木,濫墾草原,殺害野生
動物。我知道,這些都是為了錢,但是再這樣破壞環境,如果當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錢會不會成為廢紙,會不會成為世界上所有人的悔恨呢?有許多國家包括我國
在內,都呼籲大家低碳生活,保護環境,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只有一句話卻沒有行動,這是再愚蠢不過的行為。
作為地球上的居民,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是要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善待地球,我應該從植一棵樹,就從生活中的節電,節水開始做起,而且不亂扔。垃圾只要我們大家堅信綠色在我心中,為我們的地球出一份力,相信我們的環境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