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江蘇贛榆多人著侵華日軍制服遊街

江蘇贛榆多人著侵華日軍制服遊街

發布時間:2021-06-21 12:23:15

『壹』 江蘇贛榆縣那地方怎麼樣去過的人回答下。

贛榆一直是個貧困縣,最近幾年發展還可以,但不管是縣城的基礎設施還是工作機會跟蘇南的縣城比起來還是差太遠了。

『貳』 我是山東人祖籍原是,江蘇贛榆到底哪個鎮哪個村我也不知道,只聽老一輩說的可惜都不在了

這種事情我也有過,但是又沒有別的辦法。

『叄』 贛榆縣有幾個鄉鎮

截止2013年,全區轄15個鎮:青口鎮、海頭鎮、贛馬鎮、金山鎮、厲庄鎮、塔山鎮、城頭鎮、黑林鎮、宋庄鎮、城西鎮、班庄鎮、沙河鎮、柘汪鎮、墩尚鎮、石橋鎮。2個省級開發區:經濟開發區、海洋經濟開發區。

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青口鎮,位於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市的北部,是贛榆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國文明鎮、全國千強鎮、國務院首批沿海開放鎮、江蘇省百家名鎮、連雲港市第一鎮。全鎮行政區域面積93.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064畝;總人口20.6萬人,轄42個社區居委會和19個行政村。

海頭鎮,是江蘇省重點鎮,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境內東北部,海州灣西岸。全鎮行政區域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44公頃,轄29個行政村,246個村民小組,8.2萬人口,總戶數2.49萬戶。區位交通條件優越,204國道、228國道、沿海高速公路、連鹽鐵路(預計2017年底投入使用)。同時,境內還擁有海頭港國家中心漁港連接四海。

千年古鎮、蘇北古城――贛馬鎮位於贛榆區中部,緊鄰城區,屬典型的城郊鎮,「贛馬」以舊城「贛榆」及境內著名集市「馬廠」二地首字而得名,全鎮總面積 8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65公頃,轄36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17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99萬戶,總人口8.79萬人,現有工業企業13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家,個體工商戶2019戶。

(3)江蘇贛榆多人著侵華日軍制服遊街擴展閱讀:

民國元年(1912年)廢直隸州,實行省轄縣,贛榆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東海專署,即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國民黨贛榆區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月,汪偽政權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

1950年10月,竹庭區復名為贛榆縣,隸於臨沂專署。

1953年1月,贛榆縣由山東省劃回江蘇省,隸於徐州專署;

1983年3月,江蘇省撤銷各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劃歸連雲港市。

2014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贛榆縣整建制撤縣設區,為連雲港市贛榆區。

『肆』 連雲港贛榆縣

基本概況
贛榆縣地處江蘇省東北端,東臨黃海海州灣,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北接山東半島,西北緊鄰全國大型綜合批發市場——臨沂,南靠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是江蘇省的北大門。全縣轄18個鎮,總面積1402.5平方公里,耕地6.87萬公頃,人口105萬。
贛榆早在秦代就建制為縣,歷史文化燦爛豐厚,山海風光秀美奇特。孔子及其高足子貢曾印屐夾谷山;秦始皇兩度蒞境,鞭石成橋登秦山島;千古東渡第一使秦代方士徐福從這里浮海東去;沈托登贛榆之山東望大海,觀「天地日月之游動出沒」——吳楚文化和齊魯文化的交匯重合,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又不乏靈光秀氣。已開發一期工程建成的海州灣旅遊度假區被譽為「江蘇北戴河」,抗日山風景區擁有國家級烈士陵園。
贛榆縣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而得天獨厚。山地、平原、灘塗各佔1/3,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62.5公里的黃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灣漁場,盛產黃魚、梭子蟹、東方對蝦、紫菜、貝類等30多種海鮮珍品,中外合資、個體私營興辦的海產品育苗、養殖、加工企業配套成龍,優勢互補。贛榆縣是全國水產品生產先進縣和江蘇省科技興海示範縣,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江蘇省雜果生產基地,水稻、小麥年總產50萬噸,花生、蠶桑、果品、茶葉、蔬菜等已形成規模優勢,擁有全國著名的「蘆筍之鄉」、「板栗之鄉」。地下有50億立方米花崗石(儲量居全省首位),1億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億立方米優質黃砂,以及蛇紋石、白雲石、石英石、瓷石、陶土、優質礦泉水等30多種礦藏,極具開發潛力;准北鹽場是全國四大鹽場之一。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化工、紡織、機械、煤炭、建材、食品、鑄造、服裝等十大工業體系。
贛榆縣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已建成對蝦、紫菜、蘆筍、鑄件、草柳編織等10大出口創匯基地,與日本、韓國、美國、香港、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系,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贛榆投資興辦了400多個合作項目。全縣有13大類100多個產品出口,形成8大出口創匯基地,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規劃建設了十大工業園和一個省級海洋經濟開發區,堅持以優惠的政策、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做到「尊商、愛商、安商、富商」,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贛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1.1%;2001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6.8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3.4:41.8:25.8,財政收入1.95億元。目前,全縣正以「富民強縣、快速崛起」總攬全局,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民營富縣、以海興縣、科技興縣、依法治縣和城市化六大戰略,奮力推進全縣經濟在全省提速進位。
贛榆,這顆璀璨的黃海明珠,以其燦爛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富饒而獨特的物產資源,優惠而寬松的投資環境,熱情而誠信的百萬人民,營造出發展的勃勃商機,創造著文明美好的未來。

歷史沿革
贛榆縣歷史悠久。虞夏時地屬東夷;殷商時地屬人(夷)方;西周、春秋時為莒國、祝其國、郯國境域;戰國時,先後歸越、楚、齊領地。秦時置贛榆縣,治於鹽倉城,屬琅琊郡。西漢時,贛榆縣境形成贛榆及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琅琊、東海二郡。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大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於贛榆,贛榆縣移治郁洲(今連雲港市北雲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廢贛榆縣,升利城縣為郡。公元280年,西晉復贛榆縣,移治艾不城,後復移治郁洲。南北朝時,贛榆興廢多變。公元470年,南朝劉宋置青、冀二州治於贛榆縣(郁洲)。公元530年,梁置懷仁縣,隸於北青州。公元549年,東魏分置郡縣,置義塘郡治黃郭戍,領義塘、歸義、懷仁三縣;置東海郡,治贛榆(郁洲),領贛榆、安流、廣饒、下密四縣;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鎮城子村),領洛要,上鮮二縣。 公元583年,隋廢武陵、義塘二郡及上鮮、洛要、義塘、歸義四縣,以懷仁縣隸於海州。自此,隋、唐、宋,贛榆均稱懷仁縣,隸於海州。公元1167年,金改懷仁縣為贛榆,此後從元、明、清直至中華民國,均稱贛榆縣。先後隸於淮安府海州、江蘇省徐海道。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贛榆先後隸屬山東省戰時工作委員會、濱海專署。
民國元年(1912)廢直隸州,贛榆縣屬江蘇省,民國23年屬東海專署。民國28年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民國29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
1950年10月,竹庭縣復名為贛榆縣,隸於臨沂專署。1953年1月,贛榆縣由山東省劃歸江蘇省,隸於徐州專署;1983年3月,江蘇省撤銷各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

行政區劃

全縣轄18個鎮、2個省級開發區,435個行政村,107萬人口,47萬勞動力,87萬畝耕地,總面積1408平方公里,境內沿海、平原、山區各佔三分之一。贛榆縣轄18個鎮:青口鎮、柘汪鎮、石橋鎮、金山鎮、黑林鎮、厲庄鎮、海頭鎮、塔山鎮、贛馬鎮、班庄鎮、城頭鎮、門河鎮、城西鎮、歡墩鎮、宋庄鎮、沙河鎮、墩尚鎮、羅陽鎮;1個園藝場(沙河子園藝場),1個鹽場(青口鹽場),1個海洋經濟開發區(江蘇省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縣城在青口鎮。

人口構成

2005年末,全縣總人口107.69萬人,比上年末凈增0.60萬人,增長0.56%;其中男性人口56.16萬人,女性人口51.53萬人;非農業人口45.59萬人,增加0.62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71‰,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長率7.27‰。

自然條件

全縣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鹽土4個土類、9個亞類,16個土屬、33個土種。植被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南端,以人為植被為主,自然落葉闊葉林、常綠針葉林為輔,植物有169科、657屬、1062種,動物有16綱,以水生動物與家畜禽為主。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花崗石、大理石、蛇紋石、黃沙、礦泉水、鹵水儲量豐富。

氣候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海洋性氣候,冬季帶有大陸性氣候特徵。境內全年多風,以偏東風為主。光照充足。

贛榆縣海岸線南起臨洪口,北至荻水口,長46.6千米,總走向北高南低。其地貌特徵以興庄河口為界,分為南北兩種類型,北部為沙質海岸,南部為粉沙淤泥質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為沖刷後退型海岸,興庄口至臨洪口是沉積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興庄口之間則是兩種類型海岸的交變段。荻水口至興庄口海岸長約30.7千米,以山前河湖堆積平原為主,問有風化基岩和海相沉積,地面高程2米~3.7米。沖刷侵蝕速度以荻水口至柘汪口間為最。北魏太和(477~499年)年間,紀鄣城在海岸西數百米,清乾隆(1736~1795年)初淪為潮間帶,今已在海中15千米左右。1925~1978年,海岸西退1.1千米,平均每年被蝕23米;其次為九里鄉木套村東,後退約千米,下木套村故址已在海岸東0.4千米;較輕者在朱篷口附近,後退約500餘米,平均每年被蝕11米左右。48年間,北部海岸損失土地1333.33餘公頃。

氣候物候

贛榆縣屬於暖溫帶濕潤季風區。冬季盛行來自高緯度大陸內部偏北風,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來自低緯度太平洋的偏南北,氣候炎熱多雨,形成了寒暑變化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因東臨黃海,受海洋的影響,和同緯度內陸各地相比,具有春季溫度較低,氣溫回升緩慢,冬夏溫度變化平緩,年降水量比較豐富等特點。

贛榆縣礦產資源較豐富,特別是花崗石、大理石、黃沙等非金屬礦產具有很強的資源優勢。

交通運輸

贛榆南下35公里是隴海鐵路,北去50公里還有兗石鐵路。贛榆距離連雲港機場30公里,距青島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均在280公里;距年吞吐能力5000萬噸的連雲港港口40多公里。全國沿海大動脈——同三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204、310、327三條國道和242省道在境內交匯,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快捷交通網。2005年建設農村公路362.8公里,全縣已實現縣鄉道路灰黑化與村村通公路目標。2005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2269公里,內河航道里程達118.07公里。6路公交車運轉正常。全縣公路客、貨運車輛年末達到9737輛。全社會完成客運量66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61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773萬噸,貨運周轉量8.46億噸公里.

歷史人文

風景名勝

贛榆環境優美,風光獨特。這里黃金海岸,水天相接,城傍海建,相得益彰,三季有花,四季長青,東有被譽為「江蘇的北戴河」海州灣旅遊度假區,南有羅陽休閑垂釣中心,西有抗日山風景區和夾谷山歷史文化風景區,北有徐福祠,中有門河銀杏翠竹風情園,塔山水庫等美麗怡人風光,「觀黃海風光,探秦山神路,訪徐福故里,游紅色勝地」,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旅遊者的選擇。目前,我們正在開發東城區,引海進城,規劃建設一個總面積7平方公里,集行政、商貿、人居、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打造東方的「維多利亞」小城。
境內環境優美,風光旖旎,三季有花,四季長青,黃金海岸,山海相擁,水天相接,城傍海建。

山、海、湖、島、園、祠、塔等景點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山:境內有全世界唯一以「抗日」命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抗日山;2000多年前孔子相魯會齊侯地——夾谷山;江蘇省第二高峰——大吳山森林公園和風光旖旎、景色秀麗的二龍山風景區。
海:全縣擁有62.5公里的黃金海岸以及被譽為「江蘇北戴河」的海州灣旅遊度區。
湖:境內有塔山湖、海陵湖和柘汪三姐妹湖等風景區。
島:境內有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葯的「秦山島」和獨具風情的「桃花島」。
園:境內有門河鎮銀杏翠竹風情園及萬畝葯用植物觀光園、厲庄鎮謝湖有機茶果觀光園、沙河子植物觀光園、羅陽休閑垂釣園和金龜山世紀園。
祠:在我國東渡第一人徐福故里——金山鎮,有古色古香的徐福祠,每年都有日韓朋友來此朝拜。
塔:境內有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文峰塔。
「觀黃海風光,探秦山神路,訪徐福故里,游紅色勝地」,正成為國內外遊客旅遊觀光的新興佳選。

人文歷史

贛榆地夏以前屬九夷,商屬人方,西周屬莒、祝其二國。戰國時,先後歸越、齊、楚領地。秦時置贛榆縣,治於鹽倉城,屬琅琊郡;漢屬贛榆、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琅琊、東海二郡。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於贛榆,贛榆縣移治郁洲(今連雲港市北雲台山);公元280年,西晉復贛榆縣。南北朝置為懷仁縣,世宗大定七年間(1167年)復名贛榆縣,此後元、明、清直至民初無變,先後隸屬於淮安府海州、江蘇省徐海道。

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贛榆先後隸屬山東省戰時工作委員會、濱海專署。1945年9月,為紀念「血灑贛榆」的符竹庭將軍,贛榆改為竹庭縣;1950年10月,竹庭縣更名為贛榆縣,隸屬於臨沂專署。1953年1月,贛榆縣由山東省劃歸江蘇省,隸屬於徐州專署;1983年3月,江蘇省撤銷各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至今,縣人民政府駐青口鎮黃海路32號。

經濟發展

2007年,贛榆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求真務實,團結拼搏,實現了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34億元,可比增長17.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6.56億元,增長51.9%;實現財政總收入14.02億元,增長71.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30億元,增長57.5%;農民人均純收入5212元,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0元,增長24.7%。

1、農業經濟穩步增長
多年來,贛榆縣積極整合國家、省、市財政支農資金,對優勢產業發展進行扶持,不斷加大對設施蔬菜、畜禽養殖、海洋開發等特色產業培育力度,促其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升。2007年,全縣糧食、蔬菜總產分別達48.8萬噸和98萬噸;新增高效農業10萬畝,累計達34.7萬畝;全年水產品總量達33.5萬噸,同比增長5.5%。新發展規模養殖場66個,規模化養殖比重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工廠化養殖面積達35萬平方米,淺海域養殖25萬畝。
2、工業經濟提速增效
2007年,贛榆工業戰線克服利率上調、市場多變、融資較難等因素影響,實現了工業的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2.01億元,增長24.7%,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較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5.24億度,增長18.9%,佔全社會用電量62.8%;工業入庫稅收3.1億元,增長23%。新增規模企業61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0.07億元,同比增長24.6%。
3、重大項目快速突破
贛榆縣積極推行工業項目難題會辦制度,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全力推動重特大項目投產達效。2007年,全縣在庫在建工業項目277個,計劃總投資134.35億元,本年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投入66.77億元,同比增長51.8%。其中,總投資15億元的新海石化、6.18億元的嘉寶制管等億元以上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的金茂源生物科技、1.5億元的瑞邦葯業、1.1億元的業事板業等26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
4、園區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贛榆全縣上下牢固確立了工業向園區集中及園區共建理念,不斷加大經濟開發區、海洋經濟開發區、柘汪臨港產業區、海洲灣生物科技園等四大重點園區基礎設施投入,增強園區承載重大項目的能力。2007年,四大園區累計投入3.2億元,新修道路28.8公里、污水管道39公里,新增綠化面積37.9萬平方米。到2007年末,四大園區共有項目82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80億元。其中,近七成的項目均已竣工達產。
5、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
2007年,贛榆縣著力開展了「春季突破」、「六月攻堅」、「沖刺四季度、確保再奪冠」等主題招商活動,招商成果累累。全年引進內聯項目188個,其中過億元項目29個,內聯到位資金43億元。新批外資項目32個,注冊外資實際到帳在全市率先突破1億美元,達到1.11億美元。完成自營出口4500萬美元,外經營業額395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8.9%、27.4%。
6、民營經濟持續發展
2007年,全縣民營經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8132戶,增長5.9%,總數達20321戶;新增私營企業921家,增長2.3%,總數達3232家;新增注冊資本26.4億元,增長49.2%,總額達67.1億元。
7、服務業發展躍上新平台
2007年,全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86億元,增長1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8元,增長17.8%,在全市首家進入蘇北前五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0.37億元、貸款余額41.52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10.82億元和8.51億元。落實銀企合作項目96個,協議貸款金額21.9億元,到位資金10億元,銀企合作資金和存貸款增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固定電話3800部、行動電話13.6萬部、寬頻用戶8300戶,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
8、科教事業穩步發展
贛榆縣高度重視人才引進、義務教育、農民健康等工作,採取多項措施加以落實。2007年,投入780萬元,實施科技項目13個;引進各類人才548名,其中碩士13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保持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2%,高考本科上線3476人,實現全市「九連冠」,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4514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78.2萬人,參合率達97%,全年共發放合作醫療基金補助4980萬元。
9、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贛榆縣認真落實積極就業政策,新增就業崗位1.8萬個,新增城鎮就業6008人、實現再就業234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全年培訓勞動力3萬人次以上,2431人通過職業技能鑒定。

『伍』 贛榆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啊

贛榆縣歷史悠久。虞夏時地屬東夷;殷商時地屬人(夷)方;西周、春秋時為莒國、祝其國、郯國境域;戰國時,先後歸越、楚、齊領地。秦時置贛榆縣,治於鹽倉城,屬琅琊郡。西漢時,贛榆縣境形成贛榆及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琅琊、東海二郡。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大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於贛榆,贛榆縣移治郁洲(今連雲港市北雲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廢贛榆縣,升利城縣為郡。公元280年,西晉復贛榆縣,移治艾不城,後復移治郁洲。南北朝時,贛榆興廢多變。公元470年,南朝劉宋置青、冀二州治於贛榆縣(郁洲)。公元530年,梁置懷仁縣,隸於北青州。公元549年,東魏分置郡縣,置義塘郡治黃郭戍,領義塘、歸義、懷仁三縣;置東海郡,治贛榆(郁洲),領贛榆、安流、廣饒、下密四縣;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鎮城子村),領洛要,上鮮二縣。公元583年,隋廢武陵、義塘二郡及上鮮、洛要、義塘、歸義四縣,以懷仁縣隸於海州。自此,隋、唐、宋,贛榆均稱懷仁縣,隸於海州。公元1167年,金改懷仁縣為贛榆,此後從元、明、清直至中華民國,均稱贛榆縣。先後隸於淮安府海州、江蘇省徐海道。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贛榆先後隸屬山東省戰時工作委員會、濱海專署。民國元年(1912)廢直隸州,贛榆縣屬江蘇省,民國23年(1935)屬東海專署。民國28年(1940)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民國29年(1941)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1945)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1948)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1950年10月,竹庭縣復名為贛榆縣,隸於臨沂專署。1953年1月,贛榆縣由山東省劃歸江蘇省,隸於徐州專署;1983年3月,江蘇省撤銷各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
摘自 +寶貝灬禛 回答採納率:45.4% 2008-11-08 14:23 以供參考!

『陸』 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鎮的坐標是多少

贛榆縣中心坐標:北緯34°50′,東經119°07′。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海岸線長62.5千米,北臨山東省日照市和臨沂市,西臨江蘇省徐州市,南靠連雲港市區。總面積1408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107.09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青口鎮黃海路,郵編:222100。代碼:320721。區號:0518。拼音:Ganyu Xian。
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區,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東瀕海州灣,海岸線長47千米,沿海海積平原高程0.5~3米;過渡帶為隴崗窪地和河湖堆積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行政區劃

贛榆縣轄18個鎮:青口鎮、柘汪鎮、石橋鎮、金山鎮、黑林鎮、厲庄鎮、海頭鎮、塔山鎮、贛馬鎮、班庄鎮、城頭鎮、門河鎮、城西鎮、歡墩鎮、宋庄鎮、沙河鎮、墩尚鎮、羅陽鎮;1個園藝場(沙河子園藝場),1個鹽場(青口鹽場),1個海洋經濟開發區(江蘇省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

歷史沿革

夏、商屬東夷,周屬莒、祝其2國。贛榆縣地名始見於秦,當時已置縣。漢屬贛榆、祝其、利城3縣,南北朝置為懷仁縣,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復名贛榆縣,元、明、清、民初無變。民國34年(1945)曾改名竹庭縣,1950年復名贛榆縣至今。現屬江蘇省連雲港市管轄。
贛榆縣地夏以前屬九夷,商屬人(夷)方,西周歸莒、祝其2國,春秋屬莒、郯,周貞定王元年(前468)歸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遷吳後,為齊、楚2國爭奪,唯強都者所有。贛榆地名始於秦(或作「贛揄」),當已置縣,隸琅琊郡。前漢在境內置3縣,贛榆縣治今鹽倉城,屬琅琊郡;祝其縣治今古城,利城縣治今利城,同屬東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贛榆縣2000戶為扶德侯馬宮食邑,縣治徙郁洲。新莽時宮死國除地還於縣,仍治郁洲。後漢章帝建初五年(80)歸東海國。獻帝建安三年(198)廢贛揄縣而升利城為郡,三國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利城郡廢為縣。晉武帝太康元年(208)復置贛榆縣,治艾不城,與祝其、利城同屬東海郡。東晉時縣為南北交爭之地,歸屬不定,至安帝義熙五年(409)復屬晉。南北朝初屬劉宋,明帝泰始五年(469)縣北部歸魏,義塘戍以南仍屬劉宋,泰始六年(470)於贛榆縣僑置青、冀2州。蕭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於今縣地置懷仁縣,隸南北2青州。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歸魏,置義塘(郭下)、歸義、懷仁3縣屬南青州義塘郡;上鮮(郭下)、洛要2縣屬海州武陵郡;贛榆(郭下)、安流、廣饒、下密4縣屬海州東海郡。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廢武陵、義塘2郡,以上鮮、洛要、歸義、義塘4縣入懷仁縣,隸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樂,懷仁、利城、祝其等9縣隸海州,東海、青山、石城、贛榆4縣隸環州。六年,省新樂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懷仁,廢環州,以屬縣入東海。唐末藩鎮割據,海州屬兗鄆青密節度,昭宗光化二年(899)歸准南。五代屬南唐,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入於周。宋代懷仁屬准南東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於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懷仁為贛榆。元改海州為淮安路海寧州,贛榆屬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寧州復名海州,領贛榆縣,屬直隸准安府。清初贛榆縣隸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為直隸州,贛榆隸之。民國元年(1912)廢直隸州,贛榆縣屬江蘇省,民國23年屬東海專署。民國28年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民國29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

『柒』 教師資格證筆試已過,我是江蘇省贛榆縣人,想在山東考教師資格證面試,可以嗎

同學您好,教師資格證可以在戶口所在地報考,也可以在工作單位所在地(需要提供社保證明)報考。

『捌』 連雲港贛榆在哪

贛榆是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海州灣畔,東臨黃海,西接沂蒙,北通青島,南襟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有「黃海明珠」之美名,是江蘇的北大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9°18',北緯 34° 50'。全縣面積1402.5平方公里,耕地6.87萬公頃;下轄18個鎮、424個行政村,人口109.9萬。境內有山、有海、有平原,面積各佔三分之一,素以「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的福地為人稱道。
贛榆歷史文化燦爛豐厚,山海風光秀美奇特,人文薈萃,秦代即建制為縣,是中國東渡日本第一位使者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孔子及其高足子貢曾印屐夾谷山,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齊魯夾谷之會;秦始皇兩度蒞境,鞭石成橋登秦山島;千古東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從這里浮海東去;宋代科學家沈括登贛榆之山,東望大海,觀「天地日月之游動出沒」;吳楚文化和齊魯文化的交匯重合,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又不乏靈光秀氣,海州灣旅遊度假區被譽為「江蘇北戴河」,全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園一一抗日山烈士陵園,已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
贛榆縣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而得天獨厚,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62.5公里的黃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灣漁場,盛產黃魚、梭子蟹、東方對蝦、紫菜、貝類等30多種海鮮珍品,中外合資、個體私營興辦的海產品育苗、養殖、加工企業配套成龍,優勢互補。贛榆縣是全國水產品生產先進縣和江蘇省科技興海示範縣,是全國商品糧油基地縣和江蘇省雜果生產基地,水稻、小麥年總產50萬噸,花生、蠶桑、果品、茶葉、蔬菜等已形成規模優勢,擁有全國著名的「蘆筍之鄉」、「板栗之鄉」、「苗木之鄉」、「泥鰍之鄉」、「鵪鶉之鄉」。地下有50億立方米花崗石(儲量居全省首位),1億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億立方米優質黃砂,以及蛇紋石、白雲石、石英石、瓷石、陶土、優質礦泉水等30多種礦藏,極具開發潛力;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十大工業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贛榆縣已建成對蝦、紫菜、蘆筍、草柳編織等10大出口創匯基地,與日本、韓國、美國、香港、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系,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贛榆投資興辦了400多個合作項目。全縣有13大類100多個產品出口,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規劃建設了省級贛榆經濟開發區、省級海洋經濟開發區、海州灣生物科技園、柘汪臨港產業區等沿海擺布的四大園區,構建起沿海百里工業長廊。堅持以優惠的政策、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做到「尊商、愛商、安商、富商」,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贛榆,這顆璀璨的黃海明珠,以其燦爛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富饒而獨特的物產資源,優惠而寬松的投資環境,熱情而誠信的百萬人民,營造出發展的勃勃商機,創造著文明美好的未來。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贛榆縣歷史悠久。虞夏時地屬東夷;殷商時地屬人(夷)方;西周、春秋時為莒 中國航海先驅:贛榆徐福國、祝其國、郯國境域;戰國時,先後歸越、楚、齊領地。秦時置贛榆縣,治於鹽倉城,屬琅琊郡。西漢時,贛榆縣境內形成贛榆及祝其、利城三縣,分屬琅琊、東海二郡。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封大司徒馬宮為扶德侯,置國於贛榆,贛榆縣移治郁洲(今連雲港市北雲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廢贛榆縣,升利城縣為郡。公元280年,西晉復贛榆縣,移治艾不城,後復移治郁洲。南北朝時,贛榆興廢多變。公元470年,南朝劉宋置青、冀二州治於贛榆縣(郁洲)。公元530年,梁置懷仁縣,隸於北青州。公元549年,東魏分置郡縣,置義塘郡治黃郭戍,領義塘、歸義、懷仁三縣;置東海郡,治贛榆(郁洲),領贛榆、安流、廣饒、下密四縣;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鎮城子村),領洛要、上鮮二縣。公元583年,隋廢武陵、義塘二郡及上鮮、洛要、義塘、歸義四縣,以懷仁縣隸於海州。自此,隋、唐、宋,贛榆均稱懷仁縣,隸於海州。公元1167年,金改懷仁縣為贛榆,此後從元、明、清直至中華民國,均稱贛榆縣。先後隸於淮安府海州、江蘇省徐海道。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贛榆先後隸屬山東省戰時工作委員會、濱海專署。
民國元年(1912)廢直隸州,贛榆縣屬江蘇省,民國23年(1935)屬東海專署。民國28年(1940)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民國29年(1941)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1945)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1948)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
1950年10月,竹庭縣復名為贛榆縣,隸於臨沂專署。1953年1月,贛榆縣由山東省劃歸江蘇省,隸於徐州專署;1983年3月,江蘇省撤銷各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

『玖』 請問從江蘇靖江到贛榆接人回從高速上能走嗎

高速可以正常通行,就是在出入口會有專門人員對你進行體溫測量。

與江蘇贛榆多人著侵華日軍制服遊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燙傷後能穿褲子嗎 瀏覽:49
韓版女裝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36
加絨中長裝女旗袍 瀏覽:817
大紅色長衣搭配 瀏覽:773
背後有大耐克鉤的外套 瀏覽:513
英國綠帽子節英文介紹 瀏覽:118
建築帽子顏色 瀏覽:843
獸王羽絨服價格圖片 瀏覽:811
半身裙與韓版v領襯衫的搭配 瀏覽:896
棒針馬甲編織花樣 瀏覽:219
羊羔絨外套品牌 瀏覽:298
條紋呢外套怎麼搭配圖片欣賞 瀏覽:999
男長款風衣腰帶系法 瀏覽:978
粉白外套配水藍內搭 瀏覽:181
男士棒針衣背心款式視頻教程 瀏覽:45
淺色羽絨服沾上油 瀏覽:16
巴寶莉風衣如何穿搭 瀏覽:704
男士褲子功能腰松緊帶 瀏覽:368
紅色衣咋配什麼意思 瀏覽:252
女腹肌圖片馬甲線高清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