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作為中國傳統的民族服飾,在1929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後,於次年的4月16日,《服制條例》的公布為男女禮服、制服做出了明確規定。該條例規定了男性禮服有三種:第一種是藍色長袍,領口齊整,前襟右掩,袍長至足踝上2寸;第二種是黑褂,對襟長至腹部,領口齊整;第三種是改良中山裝,不翻領設計,僅配有三個暗袋。女性禮服則有兩種:第一種是藍色長袍,領口齊整,前襟右掩,長度至膝蓋與腳踝的中點;第二種是襖與裙的組合,襖為藍色,長度僅過腰部,袖長剛好過肘部,裙則為黑色,長度及足踝。此外,男女鞋子均規定為黑色,質料則沒有限制。男子禮帽的規定是冬季戴黑色,夏季則戴白色。
旗袍作為女性禮服的選擇之一,不僅體現了其優雅與端莊,更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其設計簡潔大方,線條流暢,能夠很好地勾勒出女性的身材曲線。同時,旗袍的顏色和圖案也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藍、黑等顏色,也有綉有各種圖案的款式。這些特點使得旗袍成為了中國女性喜愛的傳統服飾之一。
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服飾選擇日益多樣化,但旗袍依然保持著其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女性出席重要場合的禮服首選,也是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是紅毯上的明星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旗袍都以其獨特的韻味和風采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B. 這三張,都是一個女生,她穿校服,她穿韓服,她穿漢服,她的這三個服裝,你感覺她的哪個服裝好看漂亮
顯然是漢服呀 和服和韓服都是在漢服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變,可以說他們都是漢服的變體。相比於漢服,和服的線條直硬而不流暢,給人以滯澀感,尤其是下擺太緊,連步子都邁不開,太不方便了;韓服則過於松垮,由於布料硬挺,所以不顯人的身材與線條,十分刻板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是在中國唐代服裝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因為是由當時遣唐使從吳越地區帶去了當地服裝的特點,所以和服也被稱作為「吳服」。相較於漢服,和服有款式單一、穿著復雜等缺點。漢服和和服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1 線條
漢服的線條是流暢的曲線,顯得婀娜飄逸。和服的線條是直線,像幾個大方塊組成的,顯得呆板拘謹,上下一樣粗,不顯身材。
2 領口
漢服的領子是緊貼頸子的,顯得端莊,這是符合漢族對氣質的要求。和服的領口比較大,後面向後翻,露出頸部。
3 袖子
漢服的袖子下邊是弧形,長度能蓋住手,彎臂時不露手腕,顯得大氣。和服的袖子是方形,長度不及手腕,縫合,後面卻開口,好像是把漢服的袖子倒過來縫上去的一樣。
4 腰帶
漢服的腰帶系在腰上,是束腰的,一般在前面打結,多餘部分自然下垂。和服的腰帶又厚又寬,在背後打結,結很大,以至於很多人以為那是個背包。
5 下擺
漢服的下擺寬大,可以行走自如,活動不受限制。和服的下擺窄小,走路只能邁小碎步,行動十分不便。
6 衣緣
漢服的領口有衣緣,或者有鑲邊,衣緣上或綉有花紋,或使用錦緞,顯得有層次感。和服的領口有衣緣,但使用和衣身一樣的布料,袖口沒有衣緣,顯得缺乏層次感。
C. 各民族小學的民族風格校服,你的家鄉有嗎
近幾年 , 愛心 螞蟻做 了 一個公益項目 , 做 一些 民族地區的民族校服 , 為 能弘揚和 保存民族文化 做 出了貢獻, 我們 霓裳民族服飾也 在 這 條 道路上一直 前行著 , 我們 設計的 民族 校服 先後 獲得 了許多獎勵與學生 和 家長的好評
學校把 校服 改 為 民族 校服 , 可以讓學生 從小就樹立 起民族自豪感 , 不會因為族群的不同而感 到 自卑 。 可以 從小 就 為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每個民族都是 獨一無二 的, 民族 文化更是寶貴的存在
我們 就來看看 各 民族學校的民族校服
昆明 祿勸民族小學 校服
彝族 校服
花邊採用 對 彝族 有 巨大意義的羊角 、 太陽 , 綉有羊角 紋, 太陽紋,神火紋 等。 彝族先民對於太陽,火、光和熱的崇拜和敬畏,寓意著對學生的庇護和祈福愛護之心, 希望學生 能夠健康成長 ,強身健體 , 驅除一切的邪惡事物
河池市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 久仁教學 點
瑤族 校服
男裝是不對稱式花紋,有特殊的韻味。上衣左下角圖案像燕子、像蝙蝠、像蝴蝶、又像蓮花,都象徵著幸福美好,健康吉祥。
河池市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 久仁教學 點
瑤族 校服
上衣下角圖案俗稱四角羅紋雲,象徵吉祥安康。
河池市都安縣保安鄉上鎮小學 ,
壯 族校服
根據百色當地的壯族服飾進行改良。上鎮小學的孩子大部分為壯族,小部分為瑤族,於是在花邊上加入了一點點瑤族元素,袖子和裙擺上的第一條花邊就是瑤族元素。
河池市 大化縣板蘭 小學
瑤族 校服
板蘭小學將近全校學生都是瑤族,所以這套校服 為純瑤校服 ,是在當地瑤族服飾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男女裝袖口分別為紅袖和藍袖,是瑤族服裝一大特色。
河池市板蘭小學與安蘭小學
瑤族 校服
(和第 「 河池市大化縣板蘭 小學 」 只差袖口一條花邊的距離)
賀州市松高小學
瑤族校服
此套校服是在當地過山瑤的服飾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的, 女款結合 當地傳統民族服裝樣式,三片式,花俏的圖案也說明了瑤族同胞對美好的追求。男裝花紋採用瑤族祖輩流傳的 圖案瑤王印 ,寓意保佑平安。 (這個 還不錯 )
南寧市馬山縣龍 琴小學時尚版民族 校服,
無 民族
上衣可選擇長袖和七分袖,男生褲子可選擇七分、九分或長褲。該校服由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的師生精心設計,時尚簡約版,適用於漢化嚴重的少數民族農村學校。
河池市 祥 蘭小學、平旺小學
壯族 校服
純壯族元素,本校服以「黑衣壯」為藍本設計製作的,男女裝紅藍領,是由壯族祖先贈送於凱旋的英雄或親友表達敬意所用的長巾,演變而來的。袖口三道斜紋是由壯族同胞頭巾上的三角圖紋演變而來,原有抗爭不息的精神之意。
賀州市黃石小學版——「過山瑤」版
男女校服的花紋統一使用瑤族經典圖紋盤王印和彩虹邊,寓意幸福安康,追求美好。短裝上裝為短裝,後背拉鏈式,時尚耐穿,裙子為百褶裙,青春活力。男裝簡單中式,立領,一字扣,
河池市都安縣保安鄉上鎮小學
(這個 比較好看 )
民族服飾,是可以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詩。民族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印染工藝、刺綉工藝、圖案紋樣、色彩表現、飾品工藝、文化價值等因素。所以,設計民族校服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他必須要保留基礎的、最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的元素,每一個分支跟每一個分支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尊重這個民族自己獨有的屬性,這需要有民族服飾設計資質,有過各民族文化熏陶的設計師才能完成,霓裳民族服飾專注各民族小學的民族校服定製
本文部分圖片文字來自網路,侵刪!
D. 祿勸民族小學學生、教師穿著的民族校服是哪裡做的
學校文化建設是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深厚底蘊的積淀入手,並融入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所以規定各方面都要有著當地民族文化的氣息
學生的校服是昆明霓裳民族服飾在18年8月份的時候做的,從服飾上可以看到男裝上的羊角,喻為彝族男子強壯,羊角可以祈福辟邪,並且是財富的象徵,象徵財源不斷,繁榮昌盛,當地彝族多把羊角紋綉在服飾上起點綴、裝飾的作用。
而太陽紋的女裝設計是由於彝族先民對於太陽,火、光和熱的崇拜和敬畏,寓意著對學生的庇護和祈福愛護之心,驅除一切的邪惡事物,與之演變的還有太陽花的綉花
教師的職業裝也是昆明霓裳民族服飾製作的,就不點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