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哥薩克騎兵帽子

哥薩克騎兵帽子

發布時間:2021-10-01 06:39:11

Ⅰ 詳細介紹哥薩克騎兵

哥薩克(烏克蘭語: Козаки;俄語: Каза�0�7ки)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烏克蘭、俄羅斯南部)的游牧社群。在歷史上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於17世紀往東擴張的主要力量。
13世紀開始,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蒙古帝國中欽察汗國的統治而流落到俄羅斯南部地區,包括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游和伏爾加河流域。15、16世紀時,一些不願成為農奴的俄羅斯、烏克蘭農民遷徙到由於欽察汗國被推翻之後的俄南地區。這些人被稱為「哥薩克」,即突厥語中的「自由人」。哥薩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權。東歐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薩克族群多數以河流命名,如「頓河哥薩克」。
哥薩克人以英勇善戰著稱。在俄羅斯歷史上,沙皇通過收買哥薩克上層人物而控制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國向西伯利亞擴張的過程中哥薩克是俄國的主要依仗。十月革命之後,哥薩克人少數參加布爾什維克政府的蘇聯紅軍,多數參加反政府的白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哥薩克騎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戰中建立重大戰功;同時也有一些人趁機反叛蘇聯的統治。
今天的哥薩克人不被認為是一個民族,居住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但他們是一個保持傳統的人群共同體。2005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提出《關於俄羅斯哥薩克人的國家義務》議案,保護哥薩克人的傳統。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後頓河哥薩克的生活。
哥薩克騎兵是俄羅斯的特殊兵種,用來取代騎兵的地位。哥薩克騎兵的移動力相當快速,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俄羅斯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馬群和硝才能生產哥薩克騎兵。
長期居住在黑海和裏海北邊俄羅斯大草原上的精銳騎兵,也就是兇殘剽悍的哥薩克騎兵,在長達10年的不斷爭戰後,終於獲得獨立,也終於因為在軍事上配合俄羅斯政府,而享有俄羅斯政府特別賜贈的領地作為酬謝。在16世紀時,哥薩克共有6個主要領地,分別是頓河、格林班(高加索地區)、易克(烏拉河流域)、伏爾加、第聶伯河以及扎波羅熱(第聶伯河西邊)。在俄羅斯的羽翼下,哥薩克迅速地由他們的頓河領地往東拓展,成為西伯利亞地區最早的殖民部隊。從18世紀開始到20世紀期間,沙皇和哥薩克人聯手,一起鎮壓國內的革命運動,也一起發動了不少對外的戰爭。在俄國內戰期間(1918-1920),在南俄羅斯的哥薩克人組成了白軍並遭受了空前的挫敗。不過到了蘇聯時期,哥薩克的獨特特權地位才宣告瓦解。
哥薩克(Казак)這個詞來自突厥語,是俄國的民間文學中的「綠林好漢」,很多書上都解釋說是「自由自在的人」,其實用中國的話說就是「盲流」。15-17世紀在俄羅斯農奴化過程中,不願為奴逃亡到邊區去謀生的人,逐漸聚集成群,受西南部草原地帶突厥民族的影響,養成了一種善騎射、不受管束的有獨特文化的認同關系,大量的逃農聚集在南俄草原一帶,沙皇在迅速擴張過程中對南部草原也只有名義上的權力。這些邊區土地上的「自由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亦農亦兵,長期處於半軍事狀態。東歐平原山少,哥薩克多是以河流命名,比如有頓河哥薩克、伏爾加河哥薩克、烏拉爾哥薩克、西伯利亞哥薩克、外貝加爾哥薩克、庫班哥薩克等。沙皇政權自然了解這種半軍事體制的自由人大量集結對國家的危險,但是一時間鞭長莫及而無可奈何。由於沙俄的地理環境,人口稀少,中央政權的管轄能力有限,不像中國傳統社會可以完全融化並吞掉社會的異己力量,這些因素都使哥薩克逐漸坐大。同時統治者也需要這些勇敢善戰的人來防禦克里米亞的韃靼人,通過草原的商隊經常受到韃靼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襲擊,因此就需要軍事方面的保護,只好藉助哥薩克人為帝國戍邊征戰,早期歐俄周邊國家的統治者對這些「草莽英雄」一般採取懷柔政策,在這種條件下便形成了一個叫「哥薩克」的特殊人群。 它們的組織形式是軍民合一的部落形式的自治體,他們建築一種特殊的營地叫「塞契」(或譯為「營地」),由土圍子、塹壕、原木圍牆和帶有射擊孔的塔樓組成,營地定期舉行全體成員大會,其中以烏克蘭的札波羅什哥薩克最為有名。他們聚居於第聶伯河中游的激流險灘段(札波羅什即激流之意),形成著名的「札波羅什營」。這是一種獨立的軍事自治流動組織,大部分居民依靠戰利品為生,一部分人從事漁獵與養蜂,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長的人務農。但從17世紀起,哥薩克在草原佔地從事農業生產已逐漸常規化,以自治的村社組織來耕種「什一稅田地」,即1/10用於軍事哥薩克的糧餉,組成自備武裝的輕騎兵(以頓河馬、彎刀和長矛為主要裝備),到自己地盤以外地方搶劫,尤其是在河灘地段搶劫船隊,是他們的保留節目。到了冬季商隊減少就會到第聶伯河、伏爾加河等沿岸城市出售獵物或做短工。他們也常常襲擊黑海沿岸的韃靼人和土耳其人。這種組織的特點是,對外「自由」,對內「民主」,部落的各級蓋特曼(頭領)通過選舉產生而不能世襲,對下負責而不受上面任命,並由這些人組成最高軍事會議,戰時統領軍隊,平時行使行政管理。這種軍事化部落內部講究嚴格的集體一致,與尊重個性的近代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作為前近代傳統,它與俄國本土和周邊國家盛行的農奴制和官僚制也十分抵觸。 最先是波蘭人開始利用哥薩克武裝人員,他們用登記造冊的方式來實行掌控,未經登記的人被認為是非法的。1625年在冊的哥薩克是6000人,到了1649年是4萬人,1654年則是6萬人。這些人受招安歸順以後成為領有封地的哥薩克上層(有的也有屬於自己的農奴),於是在哥薩克內部也開始發生分化。後來俄國統治者也效法「冊封哥薩克」,賜予哥薩克上層人士爵位和土地,承認其自治權力和藩屬地位,基本上不幹涉哥薩克的內部管理,有時出於統治策略的需要甚至增加他們的人數,把流放的犯人、政治犯和遭貶的人物,例如判處死刑的大貴族家臣等等發配到這些地區。17世紀在俄國南部形成一條宏大的軍事防禦體系,綿延數百公里,主要靠「前哨所」和「哥薩克村(塞契)」的軍事力量來服役。政府只是盡可能設法不讓這些人回到莫斯科以東的內地來。俄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606-1607的鮑洛特尼科夫起義、1667-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義和1773-1775年的普加喬夫起義都是以哥薩克為主力的。1654年烏克蘭的哥薩克首領赫麥爾尼茨基起兵反抗波蘭受到鎮壓,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求助於俄羅斯,當年赫麥爾尼茨基與俄簽訂「別列亞斯拉夫協定」,宣布接受俄羅斯保護,又經過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廢除哥薩克人的蓋特曼自治,烏克蘭總督魯緬采夫把10個哥薩克軍團改編為俄軍的10個正規騎兵團。 長期以來哥薩克一直與猶太人勢不兩立,他們同是缺乏國家認同沒有歸屬感的流浪群體,但是生活習俗與價值觀卻有很大的差異和對立,有人說哥薩克和猶太人對立就像「斯巴達和雅典人一樣」。20世紀初俄國的猶太人和哥薩克人數大體相當,猶太人有530萬,哥薩克約440萬,分別占總人口的3%、2%,都是少數群體。但是生活習性、價值觀念方面卻有很大的差異。猶太人強調讀書做生意,有迫切的生存危機感,聚斂錢財,重視教育。這種文化傳統逐漸變成一種趨利性的商業資源,孩子需要及早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領,如果說猶太人一會說話就要讀書,一開始讀書就要考試,猶太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逼上各種補習班,以期早早地出人頭地,有一技之長;有尚武精神的哥薩克則恰恰相反,他們蔑視財富,不重視教育,強調平等,習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准軍事化生活習性養成了哥薩克人一會走路就能騎馬,一會騎馬就能射擊,過著一種豪放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強盜生活。以第聶伯河為界的右岸烏克蘭基本上是以波蘭人為農奴主、烏克蘭人為農奴的大庄園,左岸是哥薩克自治塞契,哥薩克的不事耕作劫掠成性決定了他們經常騷擾右岸,而波蘭人自己並不經營土地,全是僱傭猶太人作為管家來管理農奴,於是形成烏克蘭人哥薩克十分痛恨猶太人。哥薩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有新加入者補充的集體,而且來者不論出身民族,但獨獨堅決排斥猶太人,而猶太人對劫掠成性的哥薩克也是惟恐躲之不及,不會去染指這個群體。 沒有自己祖國的猶太人在東歐各國從事當地人鄙視的商業、銀行、管家等行業,長期的積累使猶太人具有經商才能與意識。因為在中世紀時期,教會不允許教徒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所以這一領域的從業者大都是猶太人,也大都比較富有。同行的當地居民自然競爭不過他們,在烏克蘭人和俄國人看來,猶太人從事的都不是「正業」,是坑蒙拐騙之術,是一個讓人藐視的食利階層,而猶太人又不掌握權力,政治地位低,處在統治者的打壓之下。因此長期以來猶太人成為集體泄憤的對象,民間的反猶情緒經久不衰。在很多歐洲國家,猶太人往往是多數群體攻擊的對象,俄羅斯也不例外。但充當急先鋒的,卻是另一個與他們人數相當的少數群體——哥薩克。

Ⅱ 蒙古騎兵和哥薩克騎兵哪一個強

土爾扈特東歸後,很快傳到了聖彼得堡。沙皇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讓整個部落從她的鼻尖下走出國境,這是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恥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薩克騎兵,去追趕東去的土爾扈特人。同時採取措施,把留在伏爾加河左岸的一萬余戶土爾扈特人嚴格監控起來。土爾扈特人的隊伍很快穿過了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草原。走在外側的一支土爾扈特隊伍,被哥薩克騎兵追上了。由於土爾扈特人是趕著牲畜前進的,來不及把散布在廣闊原野上的隊伍集中起來抵抗,九千名戰士和鄉親壯烈犧牲。單看這場戰役蒙古土爾扈特人被哥薩克人擊潰了,但在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可能紀律性更強。

Ⅲ 哥薩克騎兵是哪個國家的

13世紀開始,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蒙古帝國中欽察汗國的統治而流落到俄羅斯南部地區,包括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游和伏爾加河流域。15、16世紀時,一些不願成為農奴的俄羅斯、烏克蘭農民遷徙到由於欽察汗國被推翻之後的俄南地區。這些人被稱為「哥薩克」,即突厥語中的「自由人」。哥薩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權。東歐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薩克族群多數以河流命名,如「頓河哥薩克」。 哥薩克人以英勇善戰著稱。在俄羅斯歷史上,沙皇通過收買哥薩克上層人物而控制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國向西伯利亞擴張的過程中哥薩克是俄國的主要依仗。十月革命之後,哥薩克人少數參加布爾什維克政府的蘇聯紅軍,多數參加反政府的白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哥薩克騎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戰中建立重大戰功;同時也有一些人趁機反叛蘇聯的統治。 今天的哥薩克人不被認為是一個民族,居住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但他們是一個保持傳統的人群共同體。2005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提出《關於俄羅斯哥薩克人的國家義務》議案,保護哥薩克人的傳統。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後頓河哥薩克的生活。 哥薩克騎兵是俄羅斯的特殊兵種,用來取代騎兵的地位。哥薩克騎兵的移動力相當快速,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俄羅斯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馬群和硝才能生產哥薩克騎兵。 長期居住在黑海和裏海北邊俄羅斯大草原上的精銳騎兵,也就是兇殘剽悍的哥薩克騎兵,在長達10年的不斷爭戰後,終於獲得獨立,也終於因為在軍事上配合俄羅斯政府,而享有俄羅斯政府特別賜贈的領地作為酬謝。在16世紀時,哥薩克共有6個主要領地,分別是頓河、格林班(高加索地區)、易克(烏拉河流域)、伏爾加、第聶伯河以及扎波羅熱(第聶伯河西邊)。在俄羅斯的羽翼下,哥薩克迅速地由他們的頓河領地往東拓展,成為西伯利亞地區最早的殖民部隊。從18世紀開始到20世紀期間,沙皇和哥薩克人聯手,一起鎮壓國內的革命運動,也一起發動了不少對外的戰爭。在俄國內戰期間(1918-1920),在南俄羅斯的哥薩克人組成了白軍並遭受了空前的挫敗。不過到了蘇聯時期,哥薩克的獨特特權地位才宣告瓦解。

Ⅳ 「哥薩克騎兵」在蘇俄有多大影響力

哥薩克人以英勇善戰著稱。在俄羅斯歷史上,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

Ⅳ 求哥薩克騎兵的詳細資料

哥薩克(烏克蘭語: Козаки;俄語: Каза�0�7ки)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烏克蘭、俄羅斯南部)的游牧社群。在歷史上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於17世紀往東擴張的主要力量。
13世紀開始,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蒙古帝國中欽察汗國的統治而流落到俄羅斯南部地區,包括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游和伏爾加河流域。15、16世紀時,一些不願成為農奴的俄羅斯、烏克蘭農民遷徙到由於欽察汗國被推翻之後的俄南地區。這些人被稱為「哥薩克」,即突厥語中的「自由人」。哥薩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權。東歐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薩克族群多數以河流命名,如「頓河哥薩克」。
哥薩克人以英勇善戰著稱。在俄羅斯歷史上,沙皇通過收買哥薩克上層人物而控制哥薩克人。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國向西伯利亞擴張的過程中哥薩克是俄國的主要依仗。十月革命之後,哥薩克人少數參加布爾什維克政府的蘇聯紅軍,多數參加反政府的白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哥薩克騎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戰中建立重大戰功;同時也有一些人趁機反叛蘇聯的統治。
今天的哥薩克人不被認為是一個民族,居住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但他們是一個保持傳統的人群共同體。2005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提出《關於俄羅斯哥薩克人的國家義務》議案,保護哥薩克人的傳統。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後頓河哥薩克的生活。
哥薩克騎兵是俄羅斯的特殊兵種,用來取代騎兵的地位。哥薩克騎兵的移動力相當快速,在戰況不利時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俄羅斯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馬群和硝才能生產哥薩克騎兵。
長期居住在黑海和裏海北邊俄羅斯大草原上的精銳騎兵,也就是兇殘剽悍的哥薩克騎兵,在長達10年的不斷爭戰後,終於獲得獨立,也終於因為在軍事上配合俄羅斯政府,而享有俄羅斯政府特別賜贈的領地作為酬謝。在16世紀時,哥薩克共有6個主要領地,分別是頓河、格林班(高加索地區)、易克(烏拉河流域)、伏爾加、第聶伯河以及扎波羅熱(第聶伯河西邊)。在俄羅斯的羽翼下,哥薩克迅速地由他們的頓河領地往東拓展,成為西伯利亞地區最早的殖民部隊。從18世紀開始到20世紀期間,沙皇和哥薩克人聯手,一起鎮壓國內的革命運動,也一起發動了不少對外的戰爭。在俄國內戰期間(1918-1920),在南俄羅斯的哥薩克人組成了白軍並遭受了空前的挫敗。不過到了蘇聯時期,哥薩克的獨特特權地位才宣告瓦解。

Ⅵ 求哥薩克騎兵的戰法和裝備,以及著名戰例。

哥薩克是頓河流域的民族,以從事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多是自耕農,少有佃農。他們的社會地位和中國的軍戶差不多,和平時期務農,戰時從軍,世代為沙皇服役。

哥薩克的前身,是逃亡農奴,實際上都是俄羅斯人,但是當他們在肥沃的頓河草原安家後,逐漸形成了和其他地區的俄羅斯人不太一樣的生活習慣,並形成了哥薩克。哥薩克沒有過自己的國家,即使有過幾次反沙皇起義(比如著名的普加喬夫就是哥薩克人),也很快被撲滅了。

哥薩克一般充當沙皇的禁衛軍和騎兵野戰部隊,由於哥薩克一般家庭比較富裕,因此裝備比別的部隊好,戰鬥力也比較強。

著名戰例
韋爾霍圖爾戰役 察里津戰役 維斯瓦河戰役

哥薩克騎兵的戰法主要是依靠騎兵沖鋒,兩翼包抄!

Ⅶ 哥薩克騎兵 胸口上面是什麼 好像是雪茄的那排東西

哥薩克騎兵的那種軍服名叫CHERKESSKA,胸部上兩側有裝飾性的彈葯袋子,有些哥薩克還樂於在胸口放些其他的裝飾物。最初是用來裝火葯和彈丸的,火葯和彈丸裝在各種材質的管子里,這樣方便在行進的馬上也可傾倒在槍管內,有的管子有裝飾性。自從不再裝火葯和彈丸後,就是個裝飾物了。到了二戰時期,那裡裝的就是莫辛步槍的子彈。

Ⅷ 二戰時哥薩克騎兵和蘇聯正規軍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哥薩克(Казак)」一詞來自突厥語,是俄國的民間文學中的「綠林好漢」,其實用中國的話說就是「盲流」。15-17世紀在俄羅斯農奴化過程中,不願為奴逃亡到邊區去謀生的人,受西南部草原地帶突厥民族的影響,養成了一種善騎射不受管束的有獨特文化的認同關系,大量的逃農聚集在南俄草原一帶,沙皇在迅速擴張過程中對南部草原只有名義的權利,由於這些邊區土地上的「自由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亦農亦兵,長期處於半軍事狀態。東歐平原山少,哥薩克多是以河流命名,比如有頓河哥薩克、伏爾加河哥薩克、烏拉爾哥薩克、西伯利亞哥薩克、外貝加爾哥薩克、庫班哥薩克等。沙皇政權自然了解這種半軍事體制的自由人集結數量巨大對國家的危險,但因一時間鞭長莫及而無可奈何。由於沙俄的地理環境因素,加之人口稀少,中央政權的管轄能力有限,不像中國傳統社會可以完全融化和並吞掉社會的異己力量,這些因素都使哥薩克逐漸壯大。同時統治者也需要這些勇敢、武裝、善於戰斗的人來防禦克里米亞的韃靼人,通過草原的商隊經常受到韃靼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襲擊,因此就需要軍事方面的保護,只好藉助其英勇善戰為帝國戍邊征戰,早期歐俄周邊國家的統治者對這些「草莽英雄」一般採取懷柔政策,在這種條件下便形成了一個叫「哥薩克」的特殊人群。

它們的組織形式是軍民合一的部落形式的自治體,他們建築一種特殊的營地叫「塞契」,由土圍子、塹壕、原木圍牆和帶有射擊孔的塔樓組成,營地定期舉行全體成員大會,其中以烏克蘭的扎波羅什哥薩克最為有名。他們聚居於第聶伯河中游的激流險灘段,形成著名的「札波羅什營地(Запорожская Сечь,札波羅什即激流之意)」。這是一種獨立的軍事自治流動組織,大部分居民依靠戰利品為生,一部分人從事漁獵、養蜂和狩獵,只有小部分已婚年長的人務農。但從17世紀起,哥薩克在草原佔地從事農業生產已逐漸常規化,以自治的村社組織來耕種「什一稅田地」,即1/10用於軍事哥薩克的糧餉,組成自備武裝的輕騎兵(以頓河馬、彎刀和長矛為主要裝備),到自己地盤以外地方搶劫、尤其是在河灘地段搶劫船隊是他們的保留節目,到了冬季商隊減少就會到德涅波河、伏爾加河等的沿岸城市出售獵物或做短工,他們也常常襲擊黑海沿岸的韃靼人和土耳其人。這種組織的特點是對外「自由」,對內「民主」,部落的各級蓋特曼(頭領)通過選舉產生而不能世襲,對下負責而不受上面任命,並由這些人組成最高軍事會議,戰時統領軍隊、平時行使行政管理。這種軍事化部落內部講究嚴格地集體一致,與尊重個性的近代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作為前近代傳統,它與俄國本土和周邊國家盛行的農奴制和官僚制也十分抵觸。

最先是波蘭人開始利用哥薩克武裝人員,他們用登記造冊的方式來實行掌控,未經登記的人被認為是非法的,1625年在冊的哥薩克是6000人,這些人受招安歸順以後成為領有封地的哥薩克上層(他們有的也有屬於自己的農奴),它的數量增加很快,1649年是4萬人,1654年是6萬人,於是在哥薩克內部也開始發生分化。後來俄國統治者也效法「冊封哥薩克」,賜予哥薩克上層人士爵位和土地,承認其自治權力和藩屬地位,基本上不幹涉哥薩克的內部管理,有時出於統治策略的需要甚至增加他們的人數,把流放的犯人、政治犯和遭貶的人物,例如判處死刑的大貴族家臣等等發配這些地區。17世紀在俄國南部形成一條宏大的軍事防禦體系,綿延數百公里,主要靠「前哨所」和「哥薩克村(塞契)」的軍事力量來服役。政府只是盡可能設法不讓這些人回到莫斯科以東的內地來。俄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606-1607的鮑洛特尼科夫起義、1667-1671年的斯捷潘·拉辛起義和1773-1775年的普加喬夫起義)都是以哥薩克為主力的。1654年烏克蘭的哥薩克首領赫麥爾尼茨基起兵反抗波蘭受到鎮壓,在軍事失利的情況下求助於俄羅斯,當年赫麥爾尼茨基與俄簽訂「別列亞斯拉夫協定」,宣布接受俄羅斯保護,又經過80年的磨合期,到1722年沙俄廢除哥薩克人的蓋特曼自治,烏克蘭總督魯緬采夫把10個哥薩克軍團改編為俄軍的10個正規騎兵團

Ⅸ 給一個蘇聯那種哥薩克騎兵的尖頂軍帽圖片

那不是哥薩克帽,應該是布瓊尼帽吧

Ⅹ 1種蘇聯軍帽

對不起,那是動漫,事實上蘇聯人的帽子從來就沒有外加東西的,除了哥薩克騎兵的帽穗子.蘇聯紅軍士兵冬天帶大棉帽,俗稱"狗皮帽子",材質很多各不相同,和雷鋒帶的帽子相仿,但是蘇聯人的狗皮帽子以藍灰色居多,質地是軟的.如圖.樓主畫面里的帽子看起來像蘇軍船形帽,但是船形帽是蘇聯紅軍的夏裝帽

與哥薩克騎兵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孩穿校服的照片好看圖片 瀏覽:900
用手針怎麼給褲子鎖邊 瀏覽:99
純屬襯衫也是條正經蛇 瀏覽:484
秋天牛仔外套里搭配什麼 瀏覽:804
現在在阜陽做批發女裝 瀏覽:483
保暖內衣為什麼會冷 瀏覽:956
男生的褲子是什麼葯 瀏覽:873
方帽子的店這篇課文內容 瀏覽:226
長款t恤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606
穿黑色的外套英文 瀏覽:563
牛黃大衣搭配圖片 瀏覽:792
蝙蝠俠帽子怎麼做 瀏覽:172
兒童畫線如何鉤帽子 瀏覽:549
有沒有戴帽子的阿道夫 瀏覽:63
濕褲子穿著會怎麼樣 瀏覽:161
6片葉子帽子針織 瀏覽:36
女裝兩件套屬於什麼類目 瀏覽:231
深紅色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509
劍網三校服多少圖譜 瀏覽:49
抗戰時期的旗袍大媽圖片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