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落日朱啟平
首先說明,我學的是語文出版社的,我的答案不是標准答案,是上課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這一課老師幾乎沒咋講。。。
一
1.儀式開始
2.日本國旗是以「旭日東升」為寓的,以「落日」為題,針鋒相對地說明日本的命運已如落日一般窮途末路
3.前者也意味著勝利者的勝利(老師說不要想得太復雜);後者,在還未取得勝利之前就考慮好了勝利後的事情,說明了久已渴盼勝利與和平,也表現了美軍的信心
二
1.表現出失敗者的屈辱,暗含作者對其的譏諷、嘲笑(其實就是幸災樂禍,不過確實解氣)。
2.「我」的心理活動,表達了我對日本的憤恨。聯想屈辱往事,回味眼前勝利。
3.表現出麥克阿瑟作為勝利者的自信與榮耀。(其實就是愛顯擺、愛炫耀= =)
4.表現出勝利者對這一時刻的刻骨銘心與榮耀感,以及使命感。
三
不會影響。因為很容易看出這是「我」的個人感受而不是對事件的客觀描述。
我只能幫你到這里了……加油吧,我也正在搜答案,,找不到呢……
Ⅱ 找一款小時候玩的紅白機經典游戲,知道的進!
就是荒野大鏢客
按A子彈往左射按B子彈往又射AB一起按子彈往前射
必須要先得到一張BOSS的通緝令才有可能遇見BOSS
最後關BOSS要打2次
Ⅲ 小時候玩過一種游戲,裡面是一個戴牛仔帽拿槍的人物,能騎馬能騎摩托 主要是救人質的
暈 也不說是在哪裡玩的
帶牛仔帽的 有街機 西部牛仔
FC的荒野大鏢客
Ⅳ 朱啟平 《落日》原文 賞10分
朱啟平:落日——記日本簽字投降的一幕
(原載1945年11月2日《大公報》)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我在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艦「密蘇里」號上,離日本簽降代表約兩三丈的地方,目睹他們代表日本簽字,向聯合國投降。
這簽字,洗凈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這一幕,簡單、庄嚴、肅穆,永誌不忘。
天剛破曉,大家便開始准備。我是在七點多鍾隨同記者團從另一艘軍艦乘小艇登上「密蘇里」號的。「密蘇里」號艦的主甲板有兩三個足球場大,但這時也顯得小了。走動不開。到處都是密密簇簇排列著身穿卡嘰制服、持槍肅立的陸戰隊士兵,軍衣潔白、摺痕猶在、滿臉笑容的水兵,往來互相招呼的軍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國記者。灰色的艦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徑的大炮,斜指天空。這天天陰,灰雲四罩,海風輕拂。海面上艦船如林,飄揚著美國國旗。艙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蘇里」號艦注視著。小艇往來疾駛如奔馬,艇後白浪如練,摩托聲如猛獸怒吼,幾乎都是載著各國官兵來「密蘇里」號艦參加典禮的。陸地看不清楚,躺在遠遠的早霧中。
簽字場所
簽字的地方在戰艦右側將領指揮室外的上層甲板上。簽字用的桌子,原來准備向英艦「喬治五世」號借一張古色古香的木案,因為太小,臨時換用本艦士官室一張吃飯用的長方桌子,上面鋪著綠呢布。桌子橫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邊放一把椅子,桌旁設有四五個擴音器,播音時可直通美國。將領指揮室外門的玻璃櫃門,如同裝飾著織綿畫一般,裝著一面有著十三花條、三十一顆星、長六十五英寸、闊六十二英寸的陳舊的美國國旗。這面旗還是九十二年前,首次來日通商的美將佩里攜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飄揚過。現在,旗的位置正下視簽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聯合國簽字代表團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給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將排列美國五十位高級海軍將領,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級陸軍將領。桌後架起一個小平台,給拍電影和拍照片的攝影記者們專用。其餘四周都是記者們的天下,大炮的炮座上、將領指揮室的上面和各槍炮的底座上,都被記者們佔住了。我站在一座在二十厘米口徑的機關槍上臨時搭起的木台上,離開簽字桌約兩三丈遠。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緊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著水兵樂隊和陸戰隊榮譽儀仗隊,口上又排列著一小隊精神飽滿、體格強壯的水兵。
白馬故事
八點多鍾,記者們都依照預先規定的位置站好了。海爾賽將軍是美國第三艦隊的指揮官,「密蘇里」號是他的旗艦,因此從來客的立場講,他是主人。這時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艦的高級將領們一個個握手寒暄。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將軍到了,海爾賽將軍陪著這位上司走入將領指揮室,艦上升起尼米茲的五星將旗。海爾賽以前曾在向記者的一次談話中說過這樣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閱兵時騎的那匹白馬。他說,想等擊敗日本之後,騎上這匹名駒,參加美軍在東京街頭遊行行列。他還說,已經有人在美國國內定製了一副白銀馬鞍,准備到那時贈他使用。一個中士也從千里外寫信給他,送他一副馬刺,並且希望自己能在那時扶他上馬。我還想起,第三艦隊在掃盪日本沿海時,突然風傳「密蘇里」號上正在蓋馬廄。現在,馬廄沒有蓋,銀駒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卻登艦簽字投降來了。
樂隊不斷奏樂,將領們不斷到來。文字記者眼耳傾注四方,手不停地作筆記。攝影記者更是千姿百態,或立或跪,相機對准各處鏡頭,搶拍下這最有意義的時刻。這時候,大家都羨慕四五個蘇聯攝影記者,其中兩個身穿紅軍制服,仗著不懂英語,在艦上到處跑,任意照相。可是我們這些記者因為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點,聽候英語命令,無法隨意挪動。這時,上層甲板上的人漸漸多了,都是美國高級將領,他們滿臉歡喜,說說笑笑。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在這樣一塊小地方聚集這么多的高級軍官。
代表到來
八點半,樂聲大起,一位軍官宣布,聯合國簽字代表團到。他們是乘驅逐艦從橫濱動身來的。頃刻間,從主甲板大炮後走出一列衣著殊異的人。第一個是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他穿著一身潔凈的嘩嘰軍服,左胸上兩行勛綬,向在場迎接的美國軍官舉手還禮後,拾級登梯走至上層甲板上。隨後,英國、蘇聯、澳洲、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的代表也陸續上來了。這時,記者大忙,上層甲板上成了一個熱鬧的外交應酬場所。一時間,中國話、英國話、發音語調略有不同的美國英語以及法國話、荷蘭話、俄國話,起伏交流,笑聲不絕。身移影動時,只見中國代表身穿深灰黃軍服;英國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褲制服,並穿著長襪;蘇聯代表中的陸軍身穿淡綠棕色制服,褲管上還鑲有長長的紅條,海軍則穿海藍色制服;法國代表本來穿著雨衣,攜一根手杖,這時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黃卡嘰制服;澳洲代表的軍帽上還圍有紅邊……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八時五十分,樂聲又響徹上空,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到。他也是坐驅逐艦從橫濱來的。尼米茲在艦面上迎接他,陪他進入位於上層甲板的將領指揮室休息。艦上升起他的五星將旗,和尼米茲的將旗並列。軍艦的主桅桿上,這時飄起一面美國國旗。
上層甲板上熱鬧的外交場面漸漸結束了。聯合國代表團在簽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隊靜立。以徐永昌將軍為首的五十位海軍將領和五十位陸軍將領,也分別排列在預先安排好的位置上。這時有人說,日本代表團將到。我急急翹首望去,只見一艘小艇正向軍艦右舷鐵梯駛來。不久,一位美國軍官領先,日本人隨後,陸續從出入口來到主甲板。入口處那一小隊水兵向美國軍官敬禮後,即放下手立正。樂隊寂然。日本代表團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掛著手杖,一條真腿一條假腿,走起路來一蹺一拐,登梯時有人扶他。他頭上戴著大禮帽,身穿大禮服,登上上層甲板就把帽子除了。梅津美治郎隨後,一身軍服,重步而行,他們一共十一個人,到上層甲板後,即在簽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對桌子列成三行,和聯合國代表團隔桌而立。這時,全艦靜悄悄一無聲息,只有高懸的旗幟傳來被海風吹拂的微微的獵獵聲。重光一腿失於淞滬戰爭後,一次在上海虹口閱兵時,被一位朝鮮志士尹奉告投擲一枚炸彈炸斷。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駐屯軍司令,著名的《何梅協定》日方簽訂人。他們都是中國人民的熟人,當年在我們的國土上不可一世,曾幾何時,現在在這里重逢了。
儀式開始
九時整,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海爾賽走出將領指揮室。麥克阿瑟走到擴音機前,尼米茲則站到徐永昌將軍的右面,立於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爾賽列入海軍將領組,站在首位。麥克阿瑟執講稿在手,極清晰、極庄嚴、一個字一個字對著擴音機宣讀。日本代表團肅立靜聽。麥克阿瑟讀到最後,昂首向日本代表團說:「我現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的代表,在投降書上指定的地方簽字。」他說完後,一個日本人走到桌前,審視那兩份像大書夾一樣白紙黑字的投降書,證明無誤,然後又折回入隊。重光葵掙紮上前行近簽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邊,除手套,執投降書看了約一分鍾,才從衣袋裡取出一支自來水筆,在兩份投降書上分別簽了字。梅津美治郎隨即也簽了字。他簽字時沒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著欠身執筆簽字。這時是九時十分,軍艦上層傳來一聲輕快的笑聲,原來是幾個毛頭小夥子水兵,其中一個正伸臂點著下面的梅津,在又說又笑。但是,在全艦庄嚴肅穆的氣氛下,他們很快也不出聲了。
麥克阿瑟繼續宣布:「盟國最高統帥現在代表和日本作戰各國簽字。」接著回身邀請魏銳德將軍和潘西藩將軍陪同簽字。魏是菲律賓失守前最後抗拒日軍的美軍將領,潘是新加坡淪陷時英軍的指揮官。兩人步出行列,向麥克阿瑟敬禮後立在他身後。麥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筆簽字。才寫一點,便轉身把筆送給魏銳德。魏銳德掏出第二支筆給他,寫了一點又送給潘西藩。他一共享了六支筆簽字。簽完字後,回到擴音器前說:「美利堅合眾國代表現在簽字。」這時,尼米茲步出行列,他請海爾賽將軍和西門將軍陪同簽字。這兩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兩人出列後,尼米茲入座簽字,簽完字,就各歸原位。麥克阿瑟接著又宣布:「中華民國代表現在簽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簽字。這時我轉眼看看日本代表,他們像木頭人一樣站立在那裡。之後,英、蘇、澳、加、法、荷等國代表在麥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時,先後出列向麥克阿瑟敬禮後,請人陪同簽字。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個,荷蘭、紐西蘭最少,各一人。各國代表在簽字時的態度以美國最安閑,中國最嚴肅,英國最歡愉,蘇聯最威武。荷蘭代表在簽字前,曾和麥克阿瑟商量過。全體簽字畢,麥克阿瑟和各國首席代表離場,退入將領指揮室,看錶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製造沈陽事件,隨即侵佔東北;一九三三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九點十八分。現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投降書臟了
按預定程序,日本代表應該隨即取了他們那一份投降書(另一份由盟國保存)離場,但是他們還是站在那裡。麥克阿瑟的參謀長蘇賽蘭將軍本來是負責把那份投降書交給日方的,這時他卻站在簽字桌旁,板著臉和日本人說話,似乎在商量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記者們議論紛紛。後來看見蘇賽蘭在投降書上拿筆寫了半晌,日本人才點頭把那份投降書取去。事後得知,原來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書上簽字時簽低了一格,佔了法國簽字的位置,法國代表順著簽錯了地方,隨後的各國代表跟著也都簽錯了,荷蘭代表首先發現這錯誤,所以才和麥克阿瑟商量。蘇賽蘭後來用筆依著規定的簽字地方予以更正,旁邊附上自己的簽字作為證明。倒霉的日本人,連份投降書也不是乾乾凈凈的。
日本代表團順著來路下艦,上小艇離去。在他們還沒有離艦時,十一架超級堡壘排列成整齊的隊形,飛到「密蘇里」號上空,隨著又是幾批超級堡壘飛過。
機聲中,我正在數架數時,只見後面黑影簇簇,蔽空而來,那都是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頃刻間都到了上空,然後向東京方向飛去。大戰中空軍將士厥功甚偉,理應有此榮譽,以這樣浩浩盪盪的陣勢,參加敵人的投降典禮。
我聽見臨近甲板上一個不到二十歲滿臉孩子氣的水手,鄭重其事地對他的同伴說:「今天這一幕,我將來可以講給孫子孫女聽。」
這水兵的話是對的,我們將來也要講給子孫聽,代代相傳。可是,我們別忘了百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眾流血犧牲,勝利雖最後到來,代價卻十分重大。我們的國勢猶弱,問題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團結,才能保持和發揚這個勝利成果。否則,我們將無面目對子孫後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了。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
(1945年9月3日寫於橫須賀港中軍艦上)
Ⅳ 求一個FC游戲的名字!
荒野大鏢客!!!!
也叫落日騎士。
以前玩這個的時候,還在上小學,中午跑到游戲廳去玩。
大家都叫這個游戲為「荒野大嫖客」!!!
我比較喜歡那個用帽子摸舞女大腿的傢伙~
Ⅵ 問兩個橫版過關游戲,一個西部牛仔,一個恐龍
1:《落日騎士》MD版
比起街機版做了簡化,人物縮減為兩個,畫面音樂鑒於硬體性能較差,也有所縮水。
==========================================
平台是SEGA的16位游戲機,簡稱MD
Ⅶ 根據游戲落日騎士改編的電影叫什麼有下載地址嗎
West (1968)
別 名: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UK) (USA)
There Was Once the West (USA) (literal English title)
譯 名:西部往事 / 狂沙十萬里 / 萬里狂沙萬里愁
導 演:瑟吉歐·萊昂 Sergio Leone
主 演:亨利·方達 查爾斯·布朗森 歌迪亞·卡汀娜 Jack Elam 賈森·羅巴茲
類 型:劇情 西部
上 映:1968年12月21日
地 區:美國 義大利
對 白:義大利語
評 分:8.7/10 (32,902 votes) Top 250: #21
顏 色:彩色
聲 音:Mono
時 長:165 分鍾
分 級:瑞典:15 英國:15 西班牙:13
鏈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64116/
劇 情:
倖免於難的切內把那個神秘的陌生人稱為「口琴英雄」,他經常吹著單一的旋律,一直追尋著弗蘭克的蹤跡。弗蘭克是一個冷血殺手,接受鐵路大亨的任務,把一家人都殺害了,因為,這個家族擁有的土地下面有方圓數里內惟一的水源。而這個家族新娶的媳婦吉爾活了下來,慘案之後,她本想遠走他鄉,開始新的生活,盡快忘記丈夫和孩子慘遭屠殺的事實。然而,「口琴英雄」向弗蘭克的尋仇卻把她再次捲入其中。最終「口琴英雄」和切內聯手整治弗蘭克和鐵路大亨。「口琴英雄」和弗蘭克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對決。
1929年1月3日瑟吉歐·萊昂出生在羅馬。他的父親是著名導演文森佐·萊昂,母親是義大利著名的默片演員弗朗西絲卡·貝蒂尼。他在大學時主修法律,曾在著名影片《偷自行車的人》(1948年)中擔任配角,並開始尋找導演助理的工作。
1950年代初,許多美國電影公司為了節省開支,經常把一些影片拿到場租便宜的羅馬西內希塔攝影棚來拍攝。萊昂因此有機會給一些著名導演當助手和執行導演,例如默夫雲·萊羅依,威廉·惠勒,羅伯特·阿爾德里希,羅伯特·懷斯和弗萊德·辛曼。他本人最初獨立執導的都是些大眾娛樂片,如《龐貝古城的最後日子》(1959年)和《羅德斯巨人》(1960年)。
憑借執導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1964年)、《地獄雙鏢客》(1965年)和《黃昏三鏢客》(1966年),萊昂得以躋身名導的行列。這三部影片由當時還不為人知的電視劇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成為義大利式西部片的里程碑。
1968年,萊昂執導《西部往事》,並首次聘請了來自美國的攝制組進行拍攝。後來,他再次率領「鏢客三部曲」的原班人馬拍攝了《革命往事》(1970年)和《美國往事》(1982-1984年)。塞爾喬·萊奧內於1989年4月30日在羅馬去世。
義大利西部片宗師瑟吉歐·萊昂的傳世經典之作,繼與克林伊斯威特合作「鏢客三系列」之後,瑟吉歐·萊昂這部近三個小時的長篇鉅作,被稱之為影史上最偉大的西部片。用義大利歌劇式的風格演繹美國西部片。《西部往事》是世界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雜交品種。
《西部往事》:蒼涼回首,沉醉低回
西風裹挾著狂沙漫天肆虐,空氣壓抑得令人窒息。三條大漢坐在西部某車站的候車室外,等候著什麼。百無聊賴的表情下是極力掩藏的內心焦躁。屋檐上的水一滴一滴滑落到一名大漢蜷曲的帽沿里。帽沿上漸漸積滿了水,大漢摘下帽子,將積水一飲而盡。另一名大漢用嘴、用手、用槍戲耍著一隻骯臟的蒼蠅,還有一名大漢似乎連動都懶得動了……一陣仿如嗚咽的口琴聲劃破風沙,在空曠凋敝的車站四周回響。三名大漢精神大振,猛地站了起來,警惕地搜索著琴聲的源頭。這時,一個衣衫襤褸、吹著口琴的男人出現在視野里……
《西部往事》以詩意化的場景開場,顯得殘酷而美麗。
當美國西部電影走過百年,光怪陸離卻又千篇一律的類型化和概念化讓我厭倦以致麻木時,當電視熒屏出現上述鏡頭,一種相見恨晚的沖動驀地從心頭湧起。而當女主角出現在畫面里的時候,音樂響起,一陣女聲吟唱霎時溢滿了整個房間,填滿了整個胸臆。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動占據了我的心靈,多麼熟悉而傷感的樂聲啊,第一次與它相遇,同樣是在一個站台上,一個綽號「面條」的男人正在送別他的所愛,漸漸遠去的火車留下了他無可奈何的身影。那是一部同樣偉大的影片,同樣是關於回憶與忘卻的故事—————《美國往事》。這兩部傑作都出自塞爾喬·萊昂內,一位在美國的義大利人。而這令人心碎的樂聲,貫穿了他的往事三部曲。
《西部往事》的故事同樣是一個古老的傳奇,一部看頭知尾的影片,但是這樣的故事落在萊昂內的手中,卻再一次煥發了勃勃生氣和動人的情緒。弗蘭克橫行不法,囂張狂妄,而一旦他發現只剩自己孤單一人時,他難掩的孤獨和恐懼甚至比一個平民還要強烈;口琴仔機關算盡,終於大仇得報,但內心的失落已將復仇成功的喜悅沖擊得消失殆盡。那個「傅紅雪」似的男人一生只能選擇做一匹孤狼,游弋在狂沙萬里的西部荒漠,當女人問他:「你何時再回來?」他的回答註定是無可奈何的:「某天吧。」一生孤獨是他無盡的宿命。相比之下,「通緝犯」賽揚卻活得更為自由和充實,他做事無須瞻前顧後,總是率性而為,活得痛快,死得瀟灑。影片從始至終充斥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感傷,這份感傷是萊昂內獨有的,無法復制和模仿的。影片結尾透出些許亮色,那漸漸發展壯大的甜水小鎮象徵著西部開拓活力與生機,萊昂內試圖告訴我們:美國西部的開拓與發展,正是有了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正是有了野獸般的頑強和不擇手段的求存,正是有了這樣的所謂的「美國精神」,一個「西部夢」才終於變成了現實。
關於演員,亨利·方達自不必說,挺拔的身形、矯健的身手、內斂的演技更加出神入化,而影片的音樂更是別具韻味,它縈繞在戲里戲外,縈繞在每個觀眾的心頭,令人歡喜而感傷。或者,對於往事,無論是懷念,還是忘卻,都像喝下一杯黯然消魂酒,令人沉醉,令人低回……
《西部往事》(又譯《狂沙十萬里》)是一部大場面的超重量級的長片佳作。該片的製作標准超出了普通影片的極限。為了突出影片標題,萊奧內在片頭用了14分鍾表現漫天黃沙的景象,接下來是半個小時的爆炸場面。而影片的結局僅僅用了幾分鍾,中間的情節跌宕起伏,卻拉得過於漫長。這樣的劇情處理頗有新意,打破了一般電影劇本的布局。萊奧內的影片總是這樣不拘一格:來源自老電影的翻拍,卻將原作改編得面目全非;影片完美地再現了美國西部片的原汁原味,卻是百分百的歐洲製造;影片情節符合基本程式,並且刪繁就簡,完全能夠看懂;每部作品都堪稱構思復雜的藝術佳作,卻具有出色的娛樂性。
《西部往事》使萊奧內獲得了影壇的認可。此前,他曾經拍攝了西部片的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1964年)、《地獄雙鏢客》(1965年)和《黃昏三鏢客》(1966年)。這三部影片的主演是當時一位不知名的電視劇演員,因為沒有哪個美國明星願意在義大利人翻拍的西部片中扮演角色。這位不知名的演員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些低成本的西部片造就了義大利式西部片最後的輝煌。在《西部往事》中,萊奧內把外景地選在西班牙的阿美利亞山,以便重現美國大峽谷的風貌。這一次,他終於請到了夢寐以求的西部片明星的加盟:亨利·方達和查理·布隆森。塞爾喬·萊奧內希望藉助壯美的外景和明星的陣容為他的影片造勢,吸引更多的觀眾。
影片的開場原本是萊奧內設想的「敖德薩階梯」,後來導演又一聲令下:「重來一條吧,山姆。」《西部往事》的開場就變成了現在人們看到的樣子:一個偏僻的火車站台前,三個男人在烈日下等待火車的到來。其中一個人的頭上淌著水滴,另外一個被一隻蒼蠅攪得煩躁不安。鏡頭異常緩慢地推進。帽沿上的水珠繼續流淌,那隻蒼蠅繼續嗡嗡作響,直到那個男人揮動手槍圍著它轉。他想干什麼呢?遠處隱約傳來火車的轟鳴。三個男人抬頭遠眺,其中一個摘下帽子舔著上面的水,另外那個停下手來,讓蒼蠅飛走了。西部殺手怎麼會如此模樣?一個冗長的開頭,毫無意義的連續畫面,簡直就是浪費膠片?但鏡頭背後要交代的情節是:火車里坐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三個殺手在焦急等待他的到來。此外,這里還想表現:天氣及其炎熱。所有的人,包括殺手、售票員和旅客們都處在一種混沌的狀態中,似乎時間靜止了,如同周圍的景觀,都凝固在烈日驕陽之下,沒有一絲聲響,除了畫面中出現的水滴聲、蒼蠅的嗡嗡聲和遠處火車的轟鳴聲。
銀幕上出現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給一位巨星的出場作鋪墊。這位英雄的出場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他此刻正端坐在即將到站的火車里,吹著一隻口琴。琴聲有些支離破碎,如同風吹破窗發出的搖曳之聲,彷彿是一場破碎的夢。火車再次發車,「口琴」英雄查理·布朗森終於露面了。
Ⅷ 求西方牛仔的圖~我要畫畫的!
這個……很簡單啊,去下個落日騎士,看開頭動畫就知道了,還騎高頭大馬呢
Ⅸ 求一個80後經典街機游戲名
落日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