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帽子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19 20:21:34

⑴ 藏傳佛教分為幾個教派

一、寧瑪派(俗稱紅教)

以分散發展為主。教徒一般是在家僧人,安家立業,娶妻生子,並不都集中在寺院。紅教僧人盤發,辮子分多股,象徵無數尊怒神。周圍蓬鬆的頭發,象徵無數空行母。紅教僧人身佩手鐲、戒指、耳環、牛角之類,這些都作為避邪之用。出外時手執錫杖。錫杖頂端有三股叉,分別代表本性、自性和慈悲;叉下有三個人頭,象徵法、報、應三身。

由於寧瑪派屬早期藏傳佛教,因此,它的宗教儀式上還保留了用人的身體的某部分作為祭祀的遺風。這種遺風對藏傳佛教的其它各派都有影響。在政教合一的藏區,自五世達賴起,凡西藏發生重大事件時,都要請寧瑪派僧人來參加儀典,念咒作法。殘酷的法器、威嚴的法力,懾服人心,使人靈肉震顫不已!

該派著名六大寺廟:(一)噶陀寺 (二)白玉寺 (三)佐千寺 (四)多扎寺 (五)敏珠林寺 (六)雪謙寺

二、薩迦派(俗稱花教)

當寧瑪派僧人大力弘法的時候,著名僧人款·貢卻傑布(1034-1102)在後藏仲曲河谷一片呈灰白色土質的地方,建立起一座「白宮」。款·貢卻傑布以此為基地,傳教弘法,開創了一個新的教派「薩迦派」。

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建築在那片白色土地上的寺也就被稱為薩迦寺。因為寺廟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薩迦派又俗話稱為「花教」。

薩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薩迦派不禁止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

位於後藏的薩迦寺,其佛殿後的藏經庫,簡直可以說是一座智慧的儲存庫。那裡所藏一萬余部佛經、佛典,是八思巴時期集中了衛、藏、康三地區的繕寫家用金汁、銀汁、硃砂、寶石和墨汁精工抄寫而成的。堪稱佛教中珍寶。薩迦寺另有一部「方經」,長、寬各有一公尺,上下均用夾板保護著,全部用金汁寫成,更被視為寶中之寶。整個薩迦寺共藏佛教經藏四萬多卷,其中還包括大量的「貝葉經」。難怪充滿智慧之光的薩迦寺,有人稱它為「第二敦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薩迦派於公元1550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所設立的德格印經院,這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刊刻藏傳佛教經書、各宗派重要著述、歷法和醫學等千餘種典籍,對保護藏傳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三、噶舉派(俗稱白教)

噶舉,藏語意為「佛語傳承」,漢譯口傳。指傳承持金剛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因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

該派的創始人是出身富裕家庭的佛教徒瑪爾巴。其實瑪爾巴是位在家的佛學大師,從15歲起曾到拉薩、印度、尼泊爾等地習經學法。平時,瑪爾巴按印度密宗的習慣,著白色的僧裙,以後,這種白色的僧裙就成了該派世代相襲的袈裟式樣了。

噶舉派僧人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藏族民眾中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米拉日巴七歲時父親去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受盡了親戚們的欺侮,財產被瓜分一空,生活十分艱難。他從小開始修法,其動機十分天真,想以法術來消滅欺侮他家的「壞人」。公元1077年,他三十八歲時找到了當時久負盛名的瑪爾巴。瑪爾巴經過對他六年八個月的觀察,確信他「根器」好、可以造就成才後,於是才對他口傳了全部密法。米拉日巴按照此法修煉,終於成了可以騰空飛行、降妖除怪、神通的傳奇人物。他的故事被記載在藏族文學名著《米拉日巴傳》中,在藏區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噶舉派是支系較多的一個教派。其支系之多,是藏傳佛教任何教派都比不上的。

【噶瑪噶舉】創始人都松欽巴(意為知三世)。1147年,都松欽巴在類烏齊的噶瑪地方,修建了一座噶瑪寺,噶瑪噶舉派由此得名。1187年他又在堆龍地方修建楚布寺。該派比藏傳佛教後弘期其它教派更早一些,形成了以一個寺院為中心的統治集團和經濟實體,藏傳佛教之「活佛轉世制度」由此派開端。黑帽系是噶瑪噶舉活佛轉世系統之一。紅帽系是噶瑪噶舉派又一活佛轉世系統,該系因一世活佛札巴僧格曾得元帝賜給的一頂紅色僧帽而得名。1333年建成的乃囊寺和1490年建成的羊八井寺先後作為該派的主寺。
【蔡巴噶舉】創始人是向蔡巴(1123-1194),因在蔡地建立蔡巴寺而得名。後又於1187年建貢塘寺。格魯派興起後,蔡巴寺和貢塘寺改屬格魯派管轄。
【拔絨噶舉】創始人中達波拉傑的****達瑪旺秋,因傳法時在桑雄和拉堆絳(今昂仁縣)建立拔絨寺,該支派遂因此得名。拔絨寺住持一直由其家人世代相傳,後因內部紛爭而逐漸衰落下來。
【帕竹噶舉】創始人是達波拉傑最著名的****帕莫竹巴·多吉波傑(1110-1170)。他曾奉達波拉傑為「根本上師」,學習密法。1158年,他在帕莫竹地方(今桑日縣境內)修建了丹薩替寺並傳法,得到了吐蕃貴族後裔朗氏家族的支持。14世紀中期,帕竹勢力壯大,其家族成員大司徒絳曲堅贊(1302-1364)擊敗薩咖地方政權,統一了衛藏地區,建立起帕竹地方政權。後於1618年為噶瑪地方政府所取代。帕竹噶舉派另一有座寺廟叫澤當寺,是1351年由絳曲堅贊建立的。該寺以講習顯宗經論為主,而丹薩寺則以修習密法為主。帕竹噶舉派先後形成八小分支。
噶舉派雖然支派很多,但他們所尊奉的教義思想基本上都是「大手印法」。「大手印法」是噶舉派的特殊教法,「手」是空性智慧的意思,「印」是從輪回中解脫的意思。其中心意思是講大手印是一種本體境界,這個本體境界從無始以來就是清凈、無為的,故它無須修持,無須觀照,人如果達到了這種境界,便解脫成佛了。噶舉派的「大手印法」又分為顯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兩種。

達波噶舉後來發展出四大派系如下:(一)噶瑪噶舉 (二)采巴噶舉 (三)跋絨噶舉 (四)帕竹噶舉

其中帕竹噶舉一系又分出八小派,即:(一)直貢噶舉 (二)達隆噶舉 (三)竹巴噶舉 (四)雅桑噶舉 (五)措普噶舉 (六)休色噶舉 (七)耶巴噶舉 (八)瑪倉噶舉

四、格魯派(俗稱黃教):

創建於1409年,是15世紀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也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個教派。宗喀巴生在西藏帕竹政權取代薩迦政權之時,上層僧人不僅直接參與政治、經濟權力的角逐,而且生活日趨腐朽,在社會上逐漸失去民心。針對這一情況,宗喀巴以重視戒律為號召,到處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抨擊僧人不守戒律,積極推進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歷正月,他在拉薩大昭寺發起祈願大法會,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傳召大法會。法會後,宗喀巴建起著名的甘丹寺,創建起嚴守戒律的格魯派(格魯,藏語意為善律)。由於宗喀巴及其追隨者戴黃色僧帽,故又俗稱黃教。黃教創建後,相繼又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它們與甘丹寺一起並稱為格魯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黃教還創建了達賴、班禪兩個最大的活佛轉世系統。

該派六大寺廟為:(一)甘丹寺 (二)哲蚌寺 (三)色拉寺 (四)扎西倫布寺 (五)拉布楞寺 (六)塔爾寺 ( 嘎瑪仁波切開示)

五、噶當派

噶,藏語指佛語;當,指教授。噶當,意為將佛的一切語言和三藏教義,都攝在該派始祖阿底峽所傳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並據以修行。

噶當派由於教理系統化、修持規范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它各派都有重大影響。噶舉派、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曾向噶當派學習。格魯派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有「新噶當派」之稱。此外,藏傳佛教中一切大論的講說,也都導源於噶當派。該派著名的大、小俄師——俄·勒必喜饒和俄·羅丹喜饒所傳的因明,在藏傳佛教史上被稱為「新因明」。噶當派的桑浦寺,在大小、小俄師之後,一直到公元15世紀都是西藏講授因明等五部大論的重要據點,為藏傳佛教的學術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公元十五世紀黃教(格魯派)興起後,因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原來屬於噶當派的寺院,都逐步成了格魯派的寺院。從而噶當派也就不再單獨地存在於西藏社會中了。

喇嘛的分類
札巴:對一般出家學佛之普通僧侶稱呼,也稱為古修或阿科,但稱為喇嘛較為禮貌。
喇嘛:「上師」之意,對所有修行金剛乘之僧侶的尊稱。在青海西康寧瑪巴、噶舉巴,對閉關三年三月修行者之尊稱。
多傑諾本:阿闍黎、金剛上師之意。為聽聞顯密佛法多年後,進入修行院閉關修行多年,證悟通達實證實修者;並經傳承最高法台(法王)認可,擔任密法大型法會壇城之執法上師,故亦可稱寺廟方丈。如蓮花生大士為西藏第一位阿闍黎。
堪布:(一)精通經律論三藏等顯密教義之教授,或可為人剃度、受沙彌比丘戒之三藏大法師。

(二)精通任何世間法,如畫師、詩詞家等皆可稱為堪布(文學堪布)。
格西:即精通佛學之博士,有許多種,有精通顯法之格西,稱為拉仁巴格西;及精通密法之格西,稱為阿仁巴格西等等。
祖古:即轉世活佛。普遍稱呼某位高僧乘願再來,及菩薩降臨世間之大成就者;殊勝者如蓮花生大士、釋迦牟尼佛。
赤巴:即黃金法台。一個傳承法脈地位非常崇高之尊者。如嘎登法台,為宗喀巴大師之攝政者。如莫札法王,為噶陀傳承之黃金法台。一般之寺廟方丈亦可稱呼為法台。
法王:尊稱「法王」者,情況有幾種:一者,古時候信奉佛教非常虔誠,且護持佛法之國王,如古印度之阿育王、西藏之赤松德贊。二者,信徒稱呼對佛法弘揚有鉅大貢獻,而已涅盤之大師,如宗喀巴大師、龍千巴大師等。三者,1720年元世祖封薩迦派八思巴大師任國師後,稱呼受敕之高僧為法王。但西藏目前對僧侶之尊稱中並無此封號。
丹比達波:即教主,特別稱呼某一傳承現任的領導者,也是對傳承領袖之尊稱。( 嘎瑪仁波切開示)

⑵ 為什麼喇嘛的帽子不一樣有的是尖帽子。有的是雞冠帽。

喇嘛的帽子不一樣是因為藏區的僧人因僧位高低或教派不同而在戴僧帽上呈現出的多樣性。尖帽子是班智達帽,它有一個高高的尖頂。俗稱的雞冠帽是卓孜瑪和卓魯,是藏區獨有的僧帽。

班智達帽的尖頂,象徵佛法至高無上的中道觀,兩塊延片則代表二義諦。班智達帽最早由阿底峽尊者傳人藏區,班智達帽是代表最高學位。各大寺院、各教派的赤巴、堪布、上師可戴這種帽子,有些寺院的活佛也戴此帽,其他僧人則不能戴班智達帽。

卓孜瑪和卓魯是藏區獨有的僧帽。蒙族地區的僧人也戴這兩類帽子,那是隨藏傳佛教傳入蒙族地區的。卓孜瑪和卓魯形似雞冠,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卓孜瑪的冠穗是攏在一起的,而卓魯是散的。三大寺中一般僧人戴卓魯,大小執事僧則戴卓孜瑪。扎什倫布寺內密宗僧人和有學位的僧人都戴卓孜瑪,其他僧人則一律戴卓魯。

布達拉宮的僧人和扎什倫布寺孜滾僧人所戴的卓孜瑪其頂端略彎一些,而且冠穗也略微散一些。噶瑪噶舉派平時的宗教活動都戴卓孜瑪或卓魯。在舉行重大儀式時必戴夏查帽。夏查帽形狀像孔雀開屏。其它教派則與三大寺一樣,在戴帽子上也講僧位高低。

(2)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帽子擴展閱讀:

寧瑪派各寺中,赤巴、堪布、活佛等戴班智達帽和烏堅班夏帽,其餘僧人則戴紅色卓孜瑪和卓魯。這一點除格魯派以外的其它教派都一樣。

此外,各教派的大活佛有一些獨特僧帽。其中有些是皇帝或國王所贈。比如,噶瑪噶舉派的活佛噶瑪巴所戴的黑帽是第二世噶瑪巴擔任元帝師時皇帝所賜。噶瑪噶舉紅帽派的紅帽也是元帝所賜。宗喀巴大師的弟子降欽曲傑·釋迎益西擔任明帝國師時,明帝賜給他一頂黑帽。

四世班禪所戴貢夏帽是一頂中央為黃色,四周為紅色的帽子,相傳這是一位寧瑪派活佛所獻。當時,四世班禪看到這頂帽子時很高興地說:「這頂帽子很吉利,象徵宗喀巴創立的教派永恆不滅。」

⑶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教義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寧瑪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它的歷史追溯到8世紀吐蕃藏王赤松德贊時期的蓮花生大師。寧瑪派作為一種有系統教義、寺院和僧伽組織的正式教派形成於11世紀,直到16世紀,在西藏統治者的大力扶植下有了顯著的發展,並出現了規模比較大的寺院━━西藏的敏珠林寺、土登多傑扎寺和四川西部的竹慶寺等。

11世紀由瑪爾巴和米拉日巴師徒傳承下來的教派稱為噶舉派。由於這個教派在傳承密宗時注重師徒口耳相傳,故有噶舉之稱。米拉日巴作為一個著名的宗教實踐家,為該派的傳播和形成做出了很大貢獻。自米拉日巴起,專居荒郊進行苦修成為該教派的一大特色。許多僧侶終身留發,頭頂發髻,常進山洞修行。噶舉派後來分化出「四大支八小支」,使該教派成為藏區支系最多的教派,但最後保存下來的只有幾個支派,即噶瑪噶舉(分黑帽系和紅帽系兩派)、止貢噶舉、達壟噶舉、主巴噶舉等。每個支派以一個主要寺院作為據點和中心,稱為母寺或主寺,如噶瑪噶舉以拉薩北部的楚布寺為主寺,達壟噶舉以拉薩北部的達壟寺為母寺,止貢噶舉以墨竹工卡附近的止貢寺為主寺,康區以德格的八邦寺為中心寺院。在羊卓雍錯南面的桑頂寺是藏區唯一女活佛轉世的噶舉派寺院,該教派在藏區首先採取了活佛轉世制度。

⑷ 藏傳佛教法王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各個教派的名稱不一樣,特別是噶舉派,有黑帽法王噶瑪巴,紅帽法王夏瑪巴等

⑸ 藏傳佛教五大教派的特點

寧瑪派以分散發展為主。教徒一般是在家僧人,安家立業,娶妻生子,並不都集中在寺院。紅教僧人盤發,辮子分多股,象徵無數尊怒神。周圍蓬鬆的頭發,象徵無數空行母。紅教僧人身佩手鐲、戒指、耳環、牛角之類,這些都作為避邪之用。出外時手執錫杖。錫杖頂端有三股叉,分別代表本性、自性和慈悲;叉下有三個人頭,象徵法、報、應三身。

由於寧瑪派屬早期藏傳佛教,因此,它的宗教儀式上還保留了用人的身體的某部分作為祭祀的遺風。這種遺風對藏傳佛教的其它各派都有影響。在政教合一的藏區,自五世達賴起,凡西藏發生重大事件時,都要請寧瑪派僧人來參加儀典,念咒作法。殘酷的法器、威嚴的法力,懾服人心,使人靈肉震顫不已!

薩迦派 當寧瑪派僧人大力弘法的時候,著名僧人款·貢卻傑布(1034-1102)在後藏仲曲河谷一片呈灰白色土質的地方,建立起一座「白宮」。款·貢卻傑布以此為基地,傳教弘法,開創了一個新的教派「薩迦派」。

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建築在那片白色土地上的寺也就被稱為薩迦寺。因為寺廟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薩迦派又俗話稱為「花教」。

薩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傳。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

薩迦派不禁止娶妻,但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

位於後藏的薩迦寺,其佛殿後的藏經庫,簡直可以說是一座智慧的儲存庫。那裡所藏一萬余部佛經、佛典,是八思巴時期集中了衛、藏、康三地區的繕寫家用金汁、銀汁、硃砂、寶石和墨汁精工抄寫而成的。堪稱佛教中珍寶。薩迦寺另有一部「方經」,長、寬各有一公尺,上下均用夾板保護著,全部用金汁寫成,更被視為寶中之寶。整個薩迦寺共藏佛教經藏四萬多卷,其中還包括大量的「貝葉經」。難怪充滿智慧之光的薩迦寺,有人稱它為「第二敦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薩迦派於公元1550年在四川德格貢欽寺所設立的德格印經院,這是藏區最著名的印經院。專門刊刻藏傳佛教經書、各宗派重要著述、歷法和醫學等千餘種典籍,對保護藏傳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噶當派 噶,藏語指佛語;當,指教授。噶當,意為將佛的一切語言和三藏教義,都攝在該派始祖阿底峽所傳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並據以修行。

噶當派由於教理系統化、修持規范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它各派都有重大影響。噶舉派、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曾向噶當派學習。格魯派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有「新噶當派」之稱。此外,藏傳佛教中一切大論的講說,也都導源於噶當派。該派著名的大、小俄師——俄·勒必喜饒和俄·羅丹喜饒所傳的因明,在藏傳佛教史上被稱為「新因明」。噶當派的桑浦寺,在大小、小俄師之後,一直到公元15世紀都是西藏講授因明等五部大論的重要據點,為藏傳佛教的學術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公元十五世紀黃教(格魯派)興起後,因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原來屬於噶當派的寺院,都逐步成了格魯派的寺院。從而噶當派也就不再單獨地存在於西藏社會中了。

噶舉派 噶舉,藏語意為「佛語傳承」,漢譯口傳。指傳承持金剛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因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

該派的創始人是出身富裕家庭的佛教徒瑪爾巴。其實瑪爾巴是位在家的佛學大師,從15歲起曾到拉薩、印度、尼泊爾等地習經學法。平時,瑪爾巴按印度密宗的習慣,著白色的僧裙,以後,這種白色的僧裙就成了該派世代相襲的袈裟式樣了。

噶舉派僧人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藏族民眾中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米拉日巴七歲時父親去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受盡了親戚們的欺侮,財產被瓜分一空,生活十分艱難。他從小開始修法,其動機十分天真,想以法術來消滅欺侮他家的「壞人」。公元1077年,他三十八歲時找到了當時久負盛名的瑪爾巴。瑪爾巴經過對他六年八個月的觀察,確信他「根器」好、可以造就成才後,於是才對他口傳了全部密法。米拉日巴按照此法修煉,終於成了可以騰空飛行、降妖除怪、神通的傳奇人物。他的故事被記載在藏族文學名著《米拉日巴傳》中,在藏區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噶舉派是支系較多的一個教派。其支系之多,是藏傳佛教任何教派都比不上的。

格魯派 格魯,藏語意為善律或善規,因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而得名。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俗稱黃帽派或黃教。

格魯派是十五世紀後期經過宗喀巴宗教改革後而興盛起來的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原為噶當派僧人,公元1373年到衛藏地區學經,先後跟從薩迦、噶舉、夏魯等派僧人學習,自14世紀八十年代初學習各派顯、密經論,至八十年代末,遍學藏傳佛教各派教法。他不愧為「站在所有大師肩上的」僧人,他吸收了噶當派的戒、定、慧學修並重的方法;吸收了薩迦派研究佛經學問的嚴謹;主張顯宗、密宗並重,在密宗教義修練方面將佛教所有教派的精華吸收過來。他著書立說,授徒傳教,獨樹一派,在衛藏地區建立了很高的威望

⑹ 藏傳佛教有哪五大派/藏傳佛教有哪五大派

藏傳佛教主要有五大宗派,分別為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簡稱藏傳佛教五大宗派。

寧瑪派

由於該派的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公元11世紀,該派僧人運用印度佛教和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教義教規,開展集體活動,形成了寧瑪派,是藏傳佛教中歷史最悠久的宗派。寧瑪派的特點是沒有獨立的寺院,也沒有系統的教義和僧伽制度。

噶當派

公元1042年,阿底峽尊者入藏,他對西藏原有的佛教進行了整頓,系統整理了藏傳佛教的教理和規范。公元1056年,他的弟子仲敦巴在藏北建立了熱振寺,是噶當派創派之始。由於阿底峽的傳承,此派對藏傳佛教其他宗派都有重大影響。噶當派共有教典、教授、教誡三個主要支派。

薩迦派

公元1073年,西藏昆氏家族的昆·貢卻傑布在波布日山腳興建了薩迦寺,向以昆氏家族為主的信徒傳授以道果法為密法傳承的新的教法系統,是薩迦派創派之始。1260年,薩迦派五祖八思巴被元朝政府冊封為國師,自此之後,薩迦派的歷代領袖,都受到元朝政府的冊封和扶持,在西藏第一次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

噶舉派

由瑪爾巴譯師開創,經米拉日巴瑜伽師的傳承,直到達波拉傑大師時,才正式建立並成為正式的宗派。噶舉派的教法分為兩大系統:分別為瑪爾巴並經米拉日巴傳承下來的達波噶舉和由瓊波南覺開創的香巴噶舉。其中達波噶舉又發展為四大支、八小支等眾多派別。在達波噶舉眾多支派中,噶瑪噶舉派是勢力最強、影響最大的一支派別,也是藏傳佛教中第一個採取活佛轉世制度的宗派,在藏傳佛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格魯派

由於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所以又稱黃教。格魯派創教人宗喀巴,原為噶當派僧人,所以該派又被稱為新噶當派。公元15世紀,格魯派興起,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中最晚興起的一派。到了清代,該派的達賴與班禪兩大轉世系統都由清朝政府正式確認。格魯派一舉成為了西藏地方政權的執政宗派,也是藏傳佛教後期最有影響力的宗派。

⑺ 藏傳佛教中的四大派別的區別

寧瑪派:

寧瑪派的傳承主要分經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14世紀後,經典傳承即不見史載,由伏藏傳承取而代之。

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

薩迦派:

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論的翻譯及辯經。顯宗方面有兩個傳承,一個倡導唯識見,傳授法相學;一個主張諸法性空,傳教中觀應成學說。密教方面有薩迦十三金法(《十三種不越外圍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獨特的教法。

「道果」法認為,修習佛法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捨去「非福」(「惡業」、做壞事)。專心於行善,來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

第二層次是斷滅「我執」(「我執」指執於一切有形或無形的事物)。「我執」一斷滅,煩惱苦痛便無從生起,人也可從流轉輪回的痛苦中得以解脫。

第三層次便是除去「一切見」。一切見指「斷見」 (指片面解釋「宇宙萬物皆非實有」 )和「常見」(指一般人的見解)。薩迦派認為,要防止「斷見」、「常見」,走中道,這樣才能達到智者的境界。

噶舉派:

噶舉意為教諭或教傳,師徒相承,口語相傳,耳聽心會,注重密法,不重經典。相傳該派遠祖馬爾巴、米拉熱巴等人修法時,穿白色僧衣,故稱「白教」。

噶舉派是公元十一世紀中形成的教派,它的支系眾多復雜,從一開始就有兩大傳承系統,一為香巴噶舉,一為達布噶舉,香巴噶舉到十四、五世紀就消聲匿跡,而達布噶舉一直延傳至今。

噶當派:

噶當派本是西藏最早出現的教派。噶當,意為佛的教誨或教誡,即用佛語來教導人們接受佛教道理。它的創始人是仲敦·加唯瓊乃。1045年,仲敦從阿里迎來高僧阿底峽,並拜他為師。

阿底峽死後,仲敦於一O五六年倡建熱振寺,以該寺為基礎逐漸形成噶當派。該派的特點是強調戒律,教法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基礎。到了十五世紀,宗喀巴以該派教義為基礎,創立格魯派。

(7)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帽子擴展閱讀:

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採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

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歷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

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贊贊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

⑻ 藏傳佛教的四大派系是怎麼回事

藏傳喇嘛教的四大派系是歷代權利斗爭形成的。喇嘛教不是佛教。
喇嘛教不是佛教,佛教都是三皈依,喇嘛是四皈依。佛在世的時候,天魔告訴佛,等他涅槃之後,就派弟子到人間,在佛寺出家,吃佛的飯,穿佛的衣服,破壞佛法。這樣,佛陀涅槃以後,天魔的惡勢力就在印度滅掉了佛教。後來,婆羅門教假披佛衣,說他們是佛教,實際上他們是婆羅門教,認為陰陽調和是萬物的起源,所以,認為男女雙修是至上的大法,這是與佛教的教義正好相反的,佛主張離欲清凈。後來,伊斯蘭進軍印度,看到他們搞男女雙修,很憤怒,就見到他們就殺,他們就有一部分人跑到了西藏,從此假的佛教傳入西藏。傳播者和信奉者都認為是真的佛教了。這種假的佛教參與西藏的政治斗爭,並且與當地的土教派合並,經過長期的斗爭,形成了喇嘛教,被大眾誤認為是所謂的「藏傳佛教」。實際上,西藏喇嘛的很多行為都與正統的僧人是截然不同的,他們也不按照佛說的以佛經為依據,佛教都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他們多了個皈依上師,處處以所謂的上師為依據。實際上,上師是無上師的簡稱,只有佛才能有資格用這個稱呼,是佛的很多稱號之一。喇嘛還搞什麼密,其實佛法都是對大家公開的,不會秘密不傳的,只有因為深奧,大家有的聽不懂的情況。喇嘛弘揚的都不是基本的法華經和楞嚴經,主要弘揚他們那些什麼上師、什麼堪布的作品。真正好好學佛經的老居士都是能看透的。大家多在網路上搜索搜索關於喇嘛教的情況,很多大德的文章,多參考看看吧。

⑼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歷史

1、寧瑪派
寧瑪派(rnying-ma-ba)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 「寧瑪」(rnying-ma)藏語意為「古」、「舊』,該派以傳承弘揚吐蕃時期譯傳的舊密咒為主,故稱為「舊」;其法統與吐蕃時期的佛教有直接傳承關系,歷史淵源早於後弘期出現的其他教派,故稱為「古」。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寧瑪派主要傳承為:敏卓林寺、噶陀寺、多吉札寺、白玉寺、雪謙寺、卓千寺等六大寺系。
【 詳細>>】
2、薩迦派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 薩迦派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創立於11世紀,創始人昆·貢卻傑布。元代以後,薩迦派內又出現俄爾、貢噶、察爾3個支派。此外薩迦派的重要寺院還有四川德格的貢欽寺,青海玉樹的結古寺、稱多縣的示藏寺,西藏林周的那爛陀寺,今錫金境內的結蔡寺等。薩迦派採用款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傳承方法。代表人物有薩迦五祖。
【 詳細>>】
3、噶舉派
薩迦寺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至今仍是藏傳佛教中藏書最為豐富的一座寺院,是藏傳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創立者先後有兩人。一是瓊布朗覺巴,一是瑪爾巴譯師。這一派支系眾多,有達波噶舉和香巴噶舉兩大傳承。藏語「噶舉」一詞也是教授傳承的意思,而且它還蘊含著繼承師長傳給的重要教授之深層意義,所以有關這一宗派的名稱,還是用「噶舉」一詞更能表達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
【 詳細>>】
4、格魯派
格魯派是中國藏傳佛教宗派,藏語「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該派奉宗喀巴大師為祖師,宗喀巴於1402年和1406分別年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宗喀巴原為噶當派僧人,故該派又被稱為新噶當派。格魯派既具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後來居上,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之一。

與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院風衣裙子配什麼鞋 瀏覽:625
廣州南到國大童裝城怎麼樣坐地鐵 瀏覽:517
安奈兒童裝看一下價格多少 瀏覽:178
圍巾掛在牆上好看圖片 瀏覽:284
魔述帽子怎麼畫 瀏覽:599
害羞女生襯衫掖在褲子里 瀏覽:795
日本護士制服美女誘惑 瀏覽:983
抖音童裝店鋪怎麼運營 瀏覽:760
女款狐狸馬甲多少錢 瀏覽:256
波司登羽絨服60億 瀏覽:322
東大門羽絨服新款 瀏覽:813
褲子上滴上蠟怎麼處理 瀏覽:508
國內男士平價圍巾品牌 瀏覽:20
克羅心短袖到底是男裝還女裝 瀏覽:235
八四能把米色褲子洗成白色嗎 瀏覽:580
羊呢子大衣女士外套 瀏覽:904
風衣面料是棉的好還是聚酯纖維的好 瀏覽:416
不規則外套衫 瀏覽:134
請問中老年褲子式樣 瀏覽:801
女裝冬天長棉包服外套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