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位中学生在自己班里就校服问题进行了调查,下面是对部分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表。请参照该表写一篇题为“
Recently a student has done a survery about our school unfotaion in class 60persent of the students enjoy wearing school .they think it is cool.to wear school unfortion and they color is great it is a symbool of..students
it is .clean and everyone is equal.when wearing a..unfortaion
B. 如何用EXCEL统计各班在全年级前50名,100名中所占的人数
假设图中是A列至D列的数据,从第一行开始的,有1000行 则E2单元格开始写入各个班的班级号 F2单元格写入公式,统计进前10名的人数 =SUMPRODUCT((C$2:C$1000=E2)*(B$2:B$1000<11) G2单元格写入公式,统计进前100名的人数 =SUMPRODUCT((C$2:C$1000=E2)*(B$2:B$1000<101) 下拉填充公式
C. 如何用三维饼状图制作校服型号统计表,并使每个饼块上显示该型号的统计数值
1.首先,以下图为例,需要根据A1:B7单元格区域制作饼图并在饼图上显示相关数据。
D. 服饰的数据统计表一般要怎样做
服装表:
服装id、服装名称、服装价格、。。。根据你的需求来定;
销售表:
id(自动增长,相当于流水号)、服装id(关联上面的服装表)、销售价格(看你是不是给标价打折扣,如果不打折扣就不需要这个字段)、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员id(如果你是多个营业员,就需要再建个营业员表,如果是只有一个人经营或者你主管只找帮忙的店员不区分操作员的话就不需要这个字段)、还有其他你关心的东西。。。
E. 关于SQL查询,有学生和班级两张表。查询班级人数大于50的班级的所有信息
SELECT
班级.ID
FROM
班级, 学生
WHERE
班级.ID = 学生.所属班级ID
GROUP BY
班级.ID
HAVING
COUNT(学生.ID) > 50
上面的SQL, 只获取班级人数大于50的班级的 ID
如果要班级的所有信息
SELECT
*
FROM
班级
WHERE
班级.ID IN
(
SELECT
班级.ID
FROM
班级, 学生
WHERE
班级.ID = 学生.所属班级ID
GROUP BY
班级.ID
HAVING
COUNT(学生.ID) > 50
)
F. SQL语言 统计各系的班级数,要求显示系部的名称,班级数量,结果按班级数的降序排列.
select系名,count(班级)as班级数量
from表
groupby系名
orderbycount(班级)desc
是要这样的?
G. SQL语句统计班级人数,班级表+学生表
SELECT 班级名称,COUNT(学号) 人数
FROM 班级表 LEFT JOIN 学生表 ON 班级表.班级编号=学生表.班级
GROUP BY 班级名称
H. EXCEL 学生类型统计,统计每个班级各种类型的人数
首先说明:以下公式均为数组公式,在输入公式后,不得直接回车结束,必须同时按Ctrl+Shift+回车三键结束。
第一部分:人数统计
1、H6中的公式:
=sum(if((B:B=G6)*(E:E>=90),1,0))
2、I6中的公式:
=sum(if((B:B=G6)*(E:E<90)*(E:E>=60),1,0))
3、J6中的公式:
=sum(if((B:B=G6)*(E:E<60),1,0))
均同时按Ctrl+Shift+回车三键结束公式。然后选中上述三格,向下填充公式
第二部分:人员类型统计
1、H14中的公式
=sum(if((B:B=G14)*(D:D=$H$13),1,0))
2、I14中的公式:
=sum(if((B:B=G14)*(D:D=$I$13),1,0))
3、J14中的公式
=sum(if((B:B=G14)*(D:D=$J$13),1,0))
均同时按Ctrl+Shift+回车三键结束公式。然后选中上述三格,向下填充公式
I.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什么最多,什么最少,一共有什么等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J. 用excel怎样统计不同班级学生各科成绩总
可选用以下统计方法:
1、用sumproct函数:
如,统计六年级三班的90分以上的人数(其中A列为年级,B列班级,C列为成绩),公式:=sumproct((a1:a100="六年级")*(b1:b100=“三班",c1:c100>=90))
2、用countifs函数:
如上例的公式为:=countifs(a1:a100,"六年级",b1:b100,"三班",c1:c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