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海上自卫队祥况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员额45752人,实际兵力 43668人,其中包括约3000名女军人。海上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参谋部、1个自卫舰队、5个地方队、1个教育航空团、1个练习舰队和其他直属部队(通信、后勤和院校)等组成。
自卫舰队由护卫舰队、潜艇舰队、航空队和直辖队组成。其中,护卫舰队下辖4个护卫队群;潜艇舰队下辖2个潜艇队群;航空队下辖10个P-3C航空队、5个 HSS-2B航空队、6个航空训练队、1个航空训练支援队、1个航空运输队、1个航空扫雷队;直辖队为自卫舰队的直属部队,包括扫雷队群、运输船队和补给部队。地方队共有5个队,每队通常编有2个护卫队、1-2个扫雷队及警备队等。
海上自卫队参谋部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高指挥、管理机关,主官是海上自卫队参谋长(上将军衔)。自卫舰队是日本海军第一线机动作战部队,是日本海军的主力,它可以进行海上、空中和水下立体的联合作战。舰艇吨位占其海军总吨位的2/3以上,飞机占其海军总数的60%以上,人员约占海军总数的40%。地方队是日本海军的地方性防御部队,直属海军参谋长领导,主官为地方总监(中将军衔)。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各型舰艇163艘,约40万吨,大中型舰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驱逐舰和护卫舰58艘,这些舰艇装备先进,均采用了隐形、新材料、电脑、垂直发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军舰是近10多年装备的新舰,有的舰艇甚至比美国的舰艇还新。潜艇19艘,有最新的“大潮”级1艘、“春潮”级 6艘、“夕潮”级10艘、“涡潮”级2艘(训练)。潜艇均设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日89制式重型鱼雷、“鱼叉”式反舰导弹共20枚。飞机330架,其中85%为岸基飞机,约280架。岸基飞机中,反潜机158架(P-3C反潜巡逻机100架),各种支援飞机120全架。日本海上自卫队固定翼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配置数量,除美国海军外,其他国家海军难以比拟。
日本海上自卫舰队主要担负海上机动作战任务,地方队则担负近海防御任务如沿岸防御、基地警戒、反潜护航、扫雷、后勤补给、装备维修等。海上机动作战包括反潜护航、海峡封锁、保护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水面打击、扫雷布雷等。这些作战以海上自卫队为主,其他军种协同实施。根据本国南北狭长的地理特征以及考虑到未来海上作战的需要,日本将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作战兵力相对固定地部署在横须贺、吴港、佐世保、舞鹤、大凑五大海军基地和鹿屋、八户、厚木、岩国、馆山和那霸六大航空基地,其中尤以横须贺和佐世保是兵力部署的重点。日本海军一半以上的主战舰艇和3/4的反潜作战飞机都部署在横须贺和佐世保基地以及周围的航空基地内。横须贺是日本海军舰艇部队的指挥中心,设有联合舰队司令部、护卫舰队司令部和潜艇舰队司令部,同时它也是美国第7舰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日本首都东京以及横滨、名古屋等大商港都在横须贺警备区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日本海军的重点设防区。横须贺地处日本列岛的中部,平时部署兵力,战时可南北支援和东西机动。日本1000海里海上航运带的东侧列岛屏障,也在横须贺警备区内,至美国的东南海上航线的反潜护航任务也将主要由部署在横须贺的部队承担。佐世保位于对马海峡的出口处,在佐世保部署重兵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战时控制和封锁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日本通向东南亚的西南航线的安全。
⑵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夏秋作训服求详细资料。 就是那套蓝色的那套短袖和帽子
LZ可能说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三种常装
JMSDF的夏季常服大概有一下三种
第一种是1958年以来一直采用的夏季制服,跟冬季制服不同的是它的袖口没有表示军衔的袖章
⑶ 日本自卫队的历史进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日本的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重新武装日本,于1950年7月8日指令吉田内阁建立7万5千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将海上保安厅增员8千人。
据1951年9月的《日美安全条约》,1952年吉田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
1954年6月9日为适应美国远东战略变化要求,日本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通称“防卫二法”),将保安队改为陆上自卫队,警备队改组为海上自卫队,并新建航空自卫队。规定其任务为维持国内治安,防御外来的直接或间接侵略等。
自卫队受内阁总理大臣指挥监督,由防卫厅负责管理和协调,编制定额为27万。自卫队是战后日本的正规军事力量。
1990年代之后,日本自卫队逐渐开始增加独立军事行动,并开始向海外派兵参与任务。
2002年日本自卫队对于海外军事任务的参与更加积极,参与了阿富汗战争后的维和任务。
2004年1月19日开始驻扎于伊拉克的萨马沃,协助美伊战争后的重建与安全维护。
2006年3月27日,日本自卫队成立统合幕僚监部,开始执行新的作战体制。此前,陆海空三个自卫队分别由各自的幕僚长(相当于参谋长)分别进行指挥,同时辅助防卫厅长官工作。在新的体制下,各自卫队的幕僚长将辅佐统合幕僚长指挥部队。2006年6月2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式宣布从伊拉克撤出陆上自卫队,但他同时强调将扩大航空自卫队在伊拉克的活动范围,承担更多的责任。
2007年3月28日,陆上自卫队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正式成立。由反恐特殊作战部队、机动部队第一直升机团和国际活动教育部队组成。
2014年7月1日 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 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
2015年09月19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新安保法案。
⑷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组织架构
现海上幕僚监部是海自的统帅机关,相当于海军参谋部(军令部)。主力部队全部编为自卫舰队,相当于旧海军的联合舰队,地方队进行警备与支援,另外还有其它后勤与业务部门。海上幕僚监部下辖总务部、人事教育部、防卫部、挥通信情报部、装备部、技术部、监察官、首席法务官、首席会计监查官、首席卫生官。
海上自卫队下以自卫舰队(护卫舰群、航空集团、潜艇舰群、扫海舰群、情报业务群、海洋业务群、开发业务群、特别警卫队)和五个地方队(横须贺地方队、吴地方队、佐世保地方队、舞鹤地方队、大凑地方队)为主体,另编教育航空集団、练习舰队、组织通信队群、海上自卫队警务队、潜水医学练习队、补给队、东京业务队、东京音楽队。 第1练习潜水队 TSS-3601 朝潮(あさしお) 练习潜水舰(原春潮级SS-589 第一艘AIP潜水舰) TSS-3607 冬潮(ふゆしお)(原春潮级SS-588) 潜水舰教育训练队(吴) 横须贺潜水舰教育训练分遣队(横须贺基地楠ケ浦地区) 第1潜水队群
司令部:吴 直辖舰 ASR-403 千早(ちはや)潜艇支援舰 第1潜水队 SS-591 满潮(みちしお) SS-593 卷潮(まきしお) SS-594 矶潮(いそしお) 第3潜水队 SS-504 剑龙(けんりゅう) SS-596 黒潮(くろしお) SS-600 望潮(もちしお) 第5潜水队 SS-501 苍龙(そうりゅう) SS-502 云龙(うんりゅう) SS-503 白龙(はくりゅう) 第2潜水队群
司令部:横须贺 直辖舰 ASR-405 千代田(ちよだ)潜艇支援舰 第2潜水队 SS-590 亲潮(おやしお) SS-592 涡潮(うずしお) SS-595 鸣潮(なるしお) 第4潜水队 SS-505 瑞龙(ずいりゅう) SS-597 高潮(たかしお) SS-598 八重潮(やえしお) SS-599 瀬户潮(せとしお) 横须贺潜水舰基地队 干部学校 干部候补生学校 术科学校 补给本部(司令部:东京都北区) 舰船补给处 航空补给处
⑸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介绍
日本海上自卫队(英语: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缩写:JMSDF,日语假名:かいじょうじえいたい,舰艇前缀:JMSDF或JS)是隶属于日本政府防卫省的特别机关,在地位上相当于他国的海军,即日本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前身是日本帝国海军(见词条:日本海军),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日本帝国海军解散,1947年的日本宪法表示日本军事武装力量只用于维持自卫。1952年4月26日,重新建立了海上警备队。1954年(昭和29年),在当时防卫厅的发动下成立了今天的日本海上自卫队。1现日本海上自卫队是世界上装备最现代化的海上武装力量之一,吨位规模也在世界各国前列。
⑹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发展沿革
关于1945年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前身日本帝国海军,见词条:日本帝国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日本帝国海军被勒令解散。按照1946年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日本将放弃武力,成为一个和平国家,但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的爆发,却使得日本很快又重新武装起来。随着旧金山和约以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如何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重新武装日本排上了议事日程。其中,为了筹备编制新日本海军的摇篮,在原海军大将野村吉三郎的倡议下设立了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曾经担任过海军军务局长的原海军少将山本善雄负责,以10名原海军人员、海上保安厅职员为委员,和14名委员辅佐而组成,负责接受从美国借贷而来的舰艇,并召集乘组员,进行训练和编制,事实上它便成为日后重建日本海上力量的骨干组织。
1952年4月26日,一个被称为海上警备队的特殊机关在日本海上保安厅中成立。这个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收并使用从美国借贷的舰艇。而这个机关在不到3个月后的8月1日从海上保安厅分离出来,被称为保安厅警备队。同年11月12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船艇借贷协定,同意向日本出借18艘1450吨塔科马级护卫舰和50艘(后追加3艘)300吨级登陆支援艇(LSSL),日本分别称为楠级警备船以及百合级警备艇,这些舰艇是日本战后最早的水上战斗舰艇。 1954年7月1日,日本颁布了防卫厅设置法与自卫队法,因此,保安厅警备队也随之改名为防卫厅海上自卫队。因此,日本将成立海上自卫队前身的海上警备队的那一天,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成立日。虽然这支海上力量是以全面依存美军的状态开始的,但仅到1956年4月日本自己便建成了战后最早的水面作战舰艇春风号驱逐舰。这艘1600吨的驱逐舰以战前的白露型驱逐舰为原型,并参考了美国的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外观上明显兼具日美两国舰艇之风。到了1960年6月,日本又建成了战后最早的亲潮级常规潜艇。
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使命便是协同美国第七舰队与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对峙,其最为主要的使命便是反潜以及水雷作战。这些使命也成了海上自卫队的发展基调,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以及水雷作战能力也达到了世界最强的水平。从1958年到1976年这18年间,日本海上自卫队完成了第一次到第四次防卫力整备计划,建成了包括4艘别具一格的直升机驱逐舰、天津风号护卫舰与太刀风级驱逐舰等现代化舰艇,基本上已经赶上了世界舰艇的先进行列。同时还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P-2海上巡逻机以及海王反潜直升机的生产线,大大充实了岸基航空力量,并开始部署了舰载航空兵力。
而此后的各次被称为防卫计划大纲的建造计划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力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实力的扩大,海上自卫队的组织也进行了调整。根据大纲,作为主力舰队,共建立4个护卫队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八舰队,即一支以直升机驱逐舰为核心的,拥有8艘水面舰艇与8架反潜直升机的机动反潜舰队。此外还拥有10个基地防御用的护卫舰队,也就是所谓地方队。其他还有6支潜水舰队、2个负责水雷作战的“扫海队群”、16个陆基反潜航空队。主要兵力维持在水面舰艇60艘、潜艇16艘、作战飞机220架的水平。 冷战末期,日本又建成了引人瞩目的金刚级驱逐舰,成了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宙斯盾系统舰艇的国家。宙斯盾系统是为了对付苏联可能对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而开发的防空系统。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日本经济的萧条,海上自卫队的预算受到了相当的影响,舰队组织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缩减。比如地方队从10个先是减为7个,而后又减少为5个,扫雷群减为1个,航空队也调整到了9个。
不过,虽然在组织上看来海上自卫队的数量在减少,但是由于其舰艇更新换代比较快,舰艇的总吨位却一直在攀升。比如1990年的舰艇总数为170艘,标准排水量31.9万吨,而2011年尽管数量变为143艘,但是标准排水量则达到了45万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9年竣工的航母型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有具有拦截弹道导弹功能的第二代宙斯盾舰爱宕级驱逐舰、具有直通甲板的大型登陆舰大隅级登陆舰、装备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的新型潜艇苍龙级潜艇等。而航空力量中,除了更新现有主力机种P-3C外,新一代日本国产反潜巡逻机P-1已经基本成型。 冷战结束之后,针对朝鲜不断试射弹道导弹等新问题,海上自卫队开始发展了弹道导弹防御的新的技术。 而海上自卫队的巡逻区域,已经超过了当年《波茨坦公告》规定的12海里领海线。自从海湾战争后的波斯湾扫雷行动首次出国之外,在所谓的非战争军事活动方面,海上自卫队早已经迈出国门。2009年6月19日,借口索马里海盗的猖獗,日本制定了《应对海盗法》,这样,海上自卫队不仅派遣舰艇前往亚丁湾护航,而且还以吉布提为活动据点,作为两架P-3C飞机的基地。此举开了海上自卫队正式常驻海外先河,其影响之深不言而喻。而且,随着美国海军规模以及活动范围的缩小,日本海上交通线的保护,也将越加依赖海上自卫队自身,因此其远隔千里之外的海上交通线,也将成为海上自卫队的巡逻范围之内。
随着与中国之间主权领土争端的加剧,在最新的防卫大纲中,海上自卫队的总体兵力与基本配置有了重大调整。大纲中首先提出了“机动防卫”这个概念,并将整体兵力的重心向西南方面转移。原来保持16艘潜艇的兵力计划在十年之内一举剧增为22艘,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从47艘增加1艘为48艘,作战用飞机保持在150架左右。而且更新一代的直升机驱逐舰DDH-183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也已下水,这是一种满载排水量达到24000吨的大型舰,与日向级相比增加了五成左右,搭载直升机也从10架增为14架。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总体作战能力迅速得以提高。
⑺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历任司令
历任护卫舰队司令官(海将)任姓名在任期间出身前职1三上作夫1961年9月1日 - 1962年7月15日海兵56期练习舰队司令官2山下雅夫1962年7月16日 - 1963年6月30日海兵57期海上幕僚监部総务部长3永井升1963年7月1日 - 1964年7月15日海兵59期第1术科学校长4板谷隆一1964年7月16日 - 1965年6月30日海兵60期海上幕僚监部総务部长5久原一利1965年7月1日 - 1967年1月9日海上训练指导队群司令6池田徳太1967年1月10日 - 1967年12月31日7内田一臣1968年1月1日 - 1969年6月30日海兵63期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长8北村谦一1969年7月1日 - 1970年6月30日海兵64期9石隈辰彦1970年7月1日 - 1972年3月15日海兵65期海上幕僚监部総务部长10中村悌次1972年3月16日 - 1973年11月30日海兵67期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长11宫田敬助1973年12月1日 - 1975年3月16日海兵69期海上幕僚监部総务部长12斋藤国二朗1975年3月17日 - 1976年3月15日海兵70期练习舰队司令官13大贺良平1976年3月16日 - 1976年11月30日海兵71期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长14清水清1976年12月1日 - 1978年12月10日第1护卫队群司令15秋山正之1978年12月11日 - 1981年2月15日海兵74期海上幕僚监部総务部长16古贺鹤男1981年2月16日 - 1982年6月30日海兵75期17深井汪介1982年7月1日 - 1984年6月5日海上幕僚监部监察官18能津长和1984年6月6日 - 1986年12月4日海保大开発指导队群司令19小西岑生1986年12月5日 - 1988年3月15日防大1期练习舰队司令官20伊东隆行1988年3月16日 - 1989年12月14日海保大第1术科学校长21岩泽彻1989年12月15日 - 1991年6月30日防大3期防卫大学校训练部长22内田耕太郎1991年7月1日 - 1992年6月15日防大4期海上幕僚监部装备部长23村中寿雄1992年6月16日 - 1994年12月14日防大5期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长24林博太郎1994年12月15日 - 1996年6月30日防大7期自卫舰队司令部幕僚长25石山嵩1996年7月1日 - 1998年6月30日防大9期海上幕僚监部调査部长26金田秀昭1998年7月1日 - 1999年7月11日防大12期统合幕僚会议事务局第5幕僚室长27胜山拓1999年7月12日 - 2001年3月26日海上幕僚监部装备部长28古庄幸一2001年3月27日 - 2002年3月21日防大13期阪神基地队司令29道家一成2002年3月22日 - 2003年1月27日防大15期海上幕僚监部人事教育部长30香田洋二2003年1月28日 - 2004年8月29日防大16期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长31保井信治2004年8月30日 - 2007年7月2日干部候补生学校长32高嶋博视2007年7月3日 - 2008年11月6日防大19期海上幕僚监部人事教育部长33河野克俊2008年11月7日 - 2010年7月25日防大21期扫海队群司令34松下泰士2010年7月26日 - 2012年7月25日防大22期自卫舰队司令部幕僚长35池田徳宏2012年7月26日 - 2014年3月27日防大25期海上幕僚监部防卫部长36河村正雄2014年3月28日 - 2015年8月3日统合幕僚监部运用部长37山村浩2015年8月4日 -防大28期统合幕僚监部防卫计画部长
⑻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历史
世界各国独立的空军主要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日本在这一时期其军用航空器是作为海军和陆军的一部分以日本帝国陆军航空队和日本帝国海军航空队的形式出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没有独立的空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根据《日本国宪法》第二章第九条——“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因此现代从宪法上规定了日本不能拥有空军。
1954年7月1日日本以警备的名义成立航空自卫队,虽然日本航空自卫队其功能上大部分与其他国家的空军功能重叠,但名义上并不是日本的国家军事组织,而是隶属于日本政府的政府特别机关。
⑼ 日本海上自卫队又几种军装,还有士兵的水兵帽上的字是什么
海上自卫队有几套军装的,冬、夏常服、作业服(作训服),常服又分士兵与军官的(好像士官海曹也有自己的常服)。具体样式与美海军很像,只是美军的所有用五角星的地方都是樱花。冬常服是藏青色,军衔军官在袖上,士官和兵是臂章。夏常服是白色,军衔军官是肩章,士官和兵也是臂章。作训服是深蓝色的,和陆自的M64差不多,只是颜色不一样,军衔都是肩章。飞行员的工作服是绿色的。出海时兵和士官戴的是带有本舰或本队自己标志的的类似棒球帽的帽子(舰帽),这个在陆军和空军也是如此。楼上说的“去掉屁帘的便帽”是一般训练时戴的,帽徽和二战时的日本海军一样,是带有樱花的锚
水兵帽的话正式场合用的是写有“海上自卫队”带子的帽子,平时使用写有所在舰队或编制的带子(ペンネント),比如“第xx护卫舰队”。这是传袭旧海军的东西。二战时候就分别写的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和所在相应部队、战舰名字。
还是不清楚的话可以去海上自卫队官网上下载介绍的视频,内容很丰富,可以看到很多内容。
http://www.mod.go.jp/msdf/
⑽ 日本自卫队历史、现状及实力
日本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国家军事武装力量。它正式组建于1954年7月1日,根据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及相关国际条约的明文规定: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水平,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军舰数量不得超过30艘,总排水量不得超过10万吨,不能拥有航母及核动力潜艇,作战飞机数量不得超过500架,不得拥有远程轰炸机,不得发展弹道导弹技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日本政府开始组建准军事武装警察预备队。
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
1954年7月1日,日本政府成立防卫厅及日本自卫队。
冷战时期,日本自卫队主要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辅助美军行动。
1990年代之后,日本自卫队逐渐开始增加独立军事行动,并开始向海外派兵参与任务。 2005年11月22日 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在东京举行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并正式公布了其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草案的核心内容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展开国际合作活动”。虽然日本议会几乎肯定会通过这一修正案,但其正式生效还需经过全民公决,需要达到2/3以上赞同票才可获得通过。
2006年3月27日,日本自卫队成立统合幕僚监部,开始执行新的作战体制。此前,陆海空三个自卫队分别由各自的幕僚长(相当于参谋长)分别进行指挥,同时辅助防卫厅长官工作。在新的体制下,各自卫队的幕僚长将辅佐统合幕僚长指挥部队。
2006年6月2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式宣布从伊拉克撤出陆上自卫队,但他同时强调将扩大航空自卫队在伊拉克的活动范围,承担更多的责任。
2007年3月28日,陆上自卫队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正式成立,由反恐特殊作战部队、机动部队第一直升机团和国际活动教育部队组成。
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兵力约44000人左右,拥有各式舰艇152艘。
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亚洲地区少数装备F-15型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其空中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并堪称是亚洲地区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航空自卫队现有4.55万人,370架作战飞机,编成7个航空兵联队。地面防空部队共有4个联队,拥有发射装置120部,装备17个"爱国者"地空导弹部队。
目前,日本自卫队由海、陆、空三军组成,现存总兵力已经突破《和平宪法》规定的两倍多,大约为28.6万人。而且,日本自卫队军费相当庞大,超过俄罗斯,目前与中国、英国、法国相当,居于世界前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