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昭君出塞时是否可穿带凤凰的衣服
不知道您说的是否是李彩桦版电视剧《昭君出塞》中的出塞时服装,电视剧中是没有带凤凰的,不过一身红色嫁衣也非常华美,很漂亮!
❷ 王昭君为何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是怎么死的
后人夸耀王昭君,如何以大局为重,远嫁和亲;又如何出于民族大义,忠君爱国……其实,昭君心里是百般千般的不愿意,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不是公主不是贵族,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
昭君不知前途,单于从没见过这样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竟然显得不知所措,皇帝不明就里,觉得自己放过昭君太吃亏了……大殿上,一种奇怪的氛围弥漫开,但是一门“和亲”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王昭君在民间,是位身披红袍怀抱琵琶的哀怨女子,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朔漠中那一抹红色的背影,在宫内,她是位巾帼英雄,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自己。这些都是王昭君,又都不是,她在身后的美名都是别人给她扣上的帽子,没有人问过她愿不愿意到边远的地方,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文人骚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恨不得与昭君同在一个朝代,做他的蓝颜知己。以致于,昭君的形象也烂俗起来,其实她不过就是一个弱女子,一个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幸福的女子。看似风光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心酸。
大约走了一年,才到了了匈奴。初夏时节,处处水草丰美,马跃羊奔。沸腾的匈奴人,热烈欢迎这位新“阏氏”。20岁的王昭君与40岁的呼韩邪并辔而行,笑容可掬地望着自己的臣民。放佛这里就是她最后的归宿,然而等待她的是十二年冗长的痛苦。
十二年里,她先嫁给了比自己老很多都可以当自己父亲的呼韩邪单于,和他生活了一年多一点,这一年多的时间昭君日夜思念家乡,但是好在呼韩邪单于对昭君还不错,昭君来边塞这么久在丈夫身上也终于体会到一点家的感觉了,只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没多久,呼韩邪单于就死了。留下昭君和她未成年的儿子伊图智伢师,原本以为这下有机会回到汉王朝了,没想到更震惊的事情还在后头。
按照游牧民族的规矩: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昭君先是惊愕,继而羞愤,但是任凭她怎么反抗、反对都无济于事,她依旧落入了复株累手里,更让昭君痛心的是,为杜绝昭君的儿子篡夺单于大位,复株累把她儿子杀死了。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自己的丈夫,这样的抉择让昭君生不如死。此后的11年,她为其生下了两个女儿。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了。昭君这次没再嫁,寡居了一年后,也撒手西去,而她去世时仅33岁。
❸ 下面这个王昭君的衣服是怎么被P掉的
这玩意就是用PS抠图抠掉 然后再画上去的
❹ 奥比岛四大美女古装哪个好看
我觉得西施的最好看,因为我喜欢蓝色O(∩_∩)O~……
至于貂蝉,虽然是粉色的,但是表情不好看,颜色也配的不好看O(∩_∩)O~……
王昭君那个太红了(注意是颜色!),看着不习惯,不过还好看O(∩_∩)O~……
至于杨贵妃那个,我觉得还行(起码看得顺眼)O(∩_∩)O~……
排名:1.西施2.王昭君3.杨贵妃4.貂蝉
以上均是个人观点,有其他观点的请回答。
望采纳O(∩_∩)O~
❺ 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能从西汉的哪件文物中看出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昭君出塞后,昭君及其子孙后代为恢复和巩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保持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昭君出塞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❻ 求一篇关于王昭君的文章,最好是原创
此文由史海泛舟团队原创
风沙飞舞的塞北,胡雁哀鸣,狂风呼啸。你怀抱汗匈两族世代和睦的夙愿,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奔走于茫茫大漠之间。你愿用你一生的青春来换取一座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虹梁。
你是否还会留恋汉宫的雕栏玉砌、金碧辉煌?那里是无数女子梦寐以求的绚丽天堂,而却毫不犹豫的抽身离开,到异乡去客居一生。
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塞外苍凉,彩云逐月。身处匈奴王帐、贵为单于阏氏的你虽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可这些仍掩盖不了你内心深处浓浓的爱恨情仇。
你渴望幸福,但最终还是在咫尺之间与幸福擦肩而过。或许你从始到终心仪的唯有那个温文如玉的汉元帝,但你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那条远嫁匈奴的不归路,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荒凉之地去重新开始你新的生活。
虽然那个含情脉脉的汉元帝爱恋你至极,但是依旧无法挽回你终老它乡的悲剧。
你就这样去了,去了,逐渐消失在茫茫荒野之中,不经意间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称赞话题。
大漠孤烟,沧海桑田。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颊红。黄沙憔悴了你的容颜,思念疲惫了你的身心。你手抚琵琶,怅然的度过了一个个晨与昏。你的眼前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春风拂面、百花争艳、乡音盈耳,有的仅仅只有落日残照、雁飞平沙、风卷暮云。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泪撒琵琶。你选择了一人独自承受这番痛苦,来换取天下苍生的安宁。个人的痛苦和苍生的安宁幻化成“胡茄十八拍”,在你的指间悠然滑动,一直到老。
就这样,你用牺牲一生幸福的代价换取了汉匈两族边疆的和平、长久的友好。千百年来,你的芳名也一直被人所歌颂,然而世间又有几人能看懂你内心深处的悲痛和遗憾?
❼ 王昭君墓在哪里出土了没有
王昭君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还没出土。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❽ “单于和亲砖”上的哪句吉祥语,是昭君出塞功绩的见证
受王昭君的影响,昭君的晚辈对汉匈友好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莽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去世,时昭君长女云之女婿右骨都侯须卜当掌权,立了与汉亲善的伊栗置支侯咸为单于,以维护和发展匈奴与汉的友好关系。当与云还建议新立单于与汉的“和亲侯”昭君之侄王歙会面,并将此事“遣人告塞吏”,王莽得知后,遣王歙和他的弟弟王飒“使匈奴,贺单于新立”,进一步加强了汉匈友好关系。
昭君的侄儿与昭君的女儿、女婿、外孙和一样,多次充任匈奴的重要使节至汉,促进了汉匈友好关系的发展。王昭君有两个侄儿,一个叫王歙,一个叫王飒。王莽时,皆封侯。歙封和亲侯,飒在王莽时任骑都尉,封展德侯。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派他二人出使匈奴。二年,又派王歙出使匈奴。更始二年,刘玄又曾派王飒出使匈奴。一直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刘秀还派王飒出使匈奴。
昭君及其晚辈在改善汉匈关系上不遗余力,不仅做了许多锦上添花的事情,也化解了足可以使两国关系破裂的巨大风险。如建国四年王莽杀匈奴右犁污王咸之子登于长安,后咸立为单于,对莽极为怨恨。王莽为改善汉、匈关系,于天凤二年遣王歙为使,“送归登之尸体”。匈奴亦遣昭君之长女云、婿须卜当及云、当之子奢“至塞迎之”。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无疑昭君之晚辈以其“珠联璧合”的默契,做了大量艰巨的斡旋和解工作。
王莽统治时期,实行歧视少数民族的反动政策,如改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或“恭奴善于”等,还阴谋分裂匈奴,又大发军队准备对匈奴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匈奴也一再骚扰汉朝边境。形势相当严峻,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可是就是这样,大战始终不曾爆发,也未发展至激烈对抗的地步,双方使者仍往来不断。这与昭君的影响和其晚辈为友好和平的奔走努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