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红军帽为什么是八个角,有什么寓意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前面提到过,1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于湖南茶陵县火田乡麻芙村,只上过半年学,9岁起跟叔叔学裁缝。 3年后出师,凭着超群的手艺获得“尹一剪”的名号。 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编入谭余保(当时湘赣游击队司令员)的游击队。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 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 “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 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 ”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 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
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他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比较般配。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最后,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红军学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振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 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② 冬天解放军们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啊!
冬天解放军们戴的帽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出名,又叫雷锋帽。
雷锋帽仿制于苏联红军于1939年冬季战争后仿照芬兰军以取代布琼尼帽而配发的冬帽“ушанка"。军官的帽子通常由毛料制成,士兵的则由长绒棉或合成纤维制成。
在寒冷的冬季,雷锋帽能对士兵进行很好的防风、保暖作用,是士兵的不二选择。
(2)怎么形容红军的帽子扩展阅读:
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国务院会议,通过了关于军衔服装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实行。全套军衔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
55式军衔服装是解放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校呢、大檐帽、肩章、武装带等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③ 红军八角帽由来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
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前面提到过,l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l909年7月7日出生于湖南茶陵县火田乡麻芙村。只上过半年学,9岁起跟叔叔学裁缝。3年后出师,凭着超群的手艺获得“尹一剪”的名号。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上了井冈山,编入谭余保(当时湘赣游击队司令员)的游击队。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被通报表扬的“尹一剪”当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尹德明还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需科长兼服装厂厂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尹德明带着妻子回到家乡,积极参加生产和建设,曾被评为生产标兵。“打了无数次仗,立了那么多功,可我始终认为做出第一顶八角帽和管理服装厂是我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尹德明自豪地说。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l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型太大,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他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比较般配。他还找来负责总务的杨至诚给提提意见,杨至诚看了草图后也赞成小八角这种。于是,杨至诚买来布料,赵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赵品三自己手工缝制,顶上缀上一颗红五星。衣料叫裁缝依样制作,取回后赵品三在领子上缝上两只红领章,这也是参照苏联红军的样式。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杨至诚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
红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整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l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一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④ 红军的帽子上有几颗红角星
红军的帽子上有1颗红角星,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
红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俄国内战,设计者不明。有关红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当时俄国军官为了区分莫斯科的驻军和从德国和奥地利前线回到俄国的士兵,就要每一个驻军的士兵在帽子上戴上一颗五角星。后来这些部队加入了苏联红军,于是就把五角星涂上了代表社会主义的红色,这就是红色五角星的起源。另一个说法是指红色五角星起源列夫·托洛茨基和克雷连科的相遇,当时克雷连科戴着一个象征世界语的绿色五角星。当托洛茨基得知绿色五角星的五只角分别代表着五大洲,便产生了以红色五角星作为共产主义的标志的念头。
⑤ 如何评价解放军新式夏常服军帽
这帽子不伦不类,四六不靠,什么玩意,还不如贝雷帽好看呢!打仗时就知道符不符合作战需要了,士兵还得把大又长的檐翻上去才能看准星!
⑥ 红军帽子上的五角星的意义
五角星的最初含义:
这是巫术中的五角形护身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符号,公元前四千年以前使用的.符号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五角形主要是一种异教符号,是一个在基督教产生之前,有关自然崇拜的符号.古人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雄性,一半雌性.这个五角形代表万物中阴性的那一半——一个宗教史学家称为‘神圣女性’或‘神圣女神’的概念.最具体的解释,五角星象征维纳斯———代表女人和美的女神.美国的恐怖电影清楚的表明,五角星跟恶魔也有关,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尽管如在电影中所见,把五角星解读为恶魔,但从史学的角度讲,它起初的女性含义是正确的.但一千年来,五角星的象征意义被歪曲了.象征符号是很弹性的,五角星符号的意义被早期的罗马天主教会给更改了.作为梵蒂冈清除异教并使大众皈依基督教的运动的一部分,天主教会掀起了一个污蔑异教神和异教女神的运动,把他们的神圣的象征符号重新解释为邪恶的符号.这种现象在混乱年代也是常见的,一种新出现的力量会取代现存的象征符号并长期贬损它们以图彻底抹掉它们的意义.在异教象征和基督教象征的争斗中,异教徒输了.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成了恶魔的草叉,象征智慧的锥形尖顶帽成了女巫的象征,金星的五角形成了邪恶的象征.不幸的是,军方也曲解了五角星,现在它成了最重要的战争符号.把它涂在战斗机上,挂在将军们的肩膀上.
必须得承认,我国及我军从前苏联老大哥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东西确实较多.当然也包括五角星在内.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五角星是几何图案中最简捷最完美的一种.
■在古代希腊,人们用一个大圆里的五角星中,站着一个”大字形”的健美的男子的图案,代表人体的完美,它同时又是当时美术家心中的“黄金分割率”.
古今中外的许多数学家、几何学家、哲学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印证它的完美!
不仅各国军队喜欢用五角星,就连各国的国旗都有很多用五角星.如中国国旗上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美国国旗上有50颗白色五角星.
⑦ 有一种帽子,象鸭嘴帽但有又不是,上面有八个角,大大的盖在头上,显的头小》。。
中央红军八角帽的来龙去脉
——献给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伴随着红军长征胜利的脚步,庄严威武的,风采独具的,以红五星八角帽为标志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军装样式,迅速传遍了全中国!特别是斯诺在1936年为毛泽东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军装照,更是将八角帽和中国红军的威名一齐传扬到全世界!
可是,中央红军的八角帽军装是怎样诞生的;一、四两个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为什么一方面军的将士们称呼四方面军的将士为“大脑壳”,而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却称呼一方面军的将士为“小脑壳?
原来,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红军初创时期,由于游击战争条件十分艰苦困难,红军无力穿着统一的军装,部队里穿什么衣服的都有。部分将士穿的是摘掉领章帽徽的原白军军服,还有穿工人装的、农民服的,甚至有人穿的是打土豪没收来的女人装,花花绿绿的。也有一小部分部队在缴获了一批布匹后,制作了红军自己的服装,帽子采用了列宁帽,又叫工人帽,就是《列宁在十月》电影中戴的那一种大八角帽。总之,各个部队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当各部队分散活动时也还不觉得十分明显,但一旦集中起来可就热闹了,根本不象一支正规的军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立国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是川军名将,又是苏联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级指挥员(中国红军中仅有两位毕业于该学院,另一位是左权)。他还是八一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军事素养很高,治军很严格,在红军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为学校制作了许多教学模型,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种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形太大,不适合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很接近后来的解放帽的帽型,这从黄镇的长征漫画中也可得到印证) ,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形比较般配。他还找来负责总务的杨至诚给提提意见,杨至诚看了草图后也赞成小八角这种。于是,杨至诚买来布料,赵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赵品三自己手工缝制,顶上缀上一颗红五星。衣料叫裁缝依样制作,取回后赵品三在领子上缝上两只红领章,这也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当时,苏军还没有实行军衔制(苏军是1936年才实行)。军服就是我国大众现在所熟知的保尔 . 柯察金穿着的那个样子,佩戴的也是红五星与红领章。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校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杨至诚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学员每人做一套。
红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的统一军装。
由于敌人的封锁,关山的阻隔以及条件所限,第四方面军的军装不可能与中央红军的完全一样。它的衣服颜色是深颜色的,帽子做成了大八角帽。尽管如此,军服型制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就这样,全国红军基本上完成了统一的军服着装。但是,由于两军帽子八角的大小差别较大,所以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在会师后出现的“大脑壳”、“小脑壳”的称谓。
⑧ 八路军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扣子,红军的帽子上是红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纯红五星布制帽徽)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师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越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
(8)怎么形容红军的帽子扩展阅读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
⑨ 井冈山革命人戴的什么帽子(图片)
井冈山的部队大都是参加秋收起义的国民革命军,所以前期都是国民革命军军帽(灰色大檐帽),和地方自发武装的缠头布。后期主要是红军的红星八角帽。
⑩ 红军服装的颜色
是灰蓝色。
上世纪20年代末,随着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红”运动的展开,中国工农红军队伍迅速扩大,从作战和管理等方面服装统一的必要性也日益显现。
1929年3月长汀长岭寨一战后,红四军前委为提振士气,决定赶制4000套正规的红军军装,从而使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1929年3月,长岭寨一战后,红四军乘胜解放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和周围的农村。当时长汀人口约2万人,物产丰富,富商云集,手工作坊遍布城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
解放长汀后,红四军没收了10余家反动豪绅的财产,并向资本千元以上的商人筹借军饷,共筹得5万余元。 “给养已不成问题,士气非常振奋。 ”红四军前委决定给每位指战员4块光洋军饷。
同时考虑到红四军自创建以来,军装各式各样,相当破旧,急需更换。前委决定利用这些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军装。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购置布匹。
当时商店没有灰布,后勤供给部就与染布坊联系,帮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工人和一家专做军装的裁缝厂组织起来,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
由于时间紧,数量多,工人少,机器不够用,临时被服厂两班倒,每班8小时,日夜加班赶制,当时共有裁缝师傅20多人、缝纫机12台。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然后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由于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红四军前委决定将4000套灰色军衣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表示纪念。这是红军史上唯一的红领章上缀有黑边的军装。新军装的颜色是灰色的,每一套有一副裹腿和一顶有红星的军帽。
红四军干部战士穿上新军装,士气大增,在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检阅。
毛泽东曾作演讲,其中说道:“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则对军服的颜色做了说明:“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这也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10)怎么形容红军的帽子扩展阅读:
红四军换上新军装后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也陆续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 1932年以后,各地红军着装的军服基本上趋向一致。
上衣为灰色中山装;军帽是八角帽,帽徽为红布五角星;军上衣是立翻领,4个带盖加扣的明兜,领口上缀一副红布领章;下衣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装式军裤,打绑腿。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红军军服样式虽然逐渐统一,布料、颜色还不尽相同。
红军服装的颜色多为灰色,但也有不同的颜色。比较典型的是红二军团的军装:红七师为灰色军服,红八师为青色军服,红九师为蓝色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