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钩男孩天兰色帽子的方法
钩男孩天兰色帽子的方法是按照我说的步骤操作就行
Ⅱ 织帽子用什么毛线
可以纯羊毛线或者羊毛和人造毛混合纺成的线。
织帽子方法如下:
1、准备好毛线和毛线针。起50针。起针方法:用食指绕线套在针上,这样就起了一针。
Ⅲ 求男士毛线帽子的编织方法
第1行:先用两根针起针24针(不要用机器起针法,因为要缝合的) 第2行:第一针滑针,再织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织8针平针、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上针 第3行:第一针滑针,其余全织反针(上针) ... 第4行:第一针滑针,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先织11、12针,再织9、10针(就是扭麻花,只是要注意11、12针在上面),先织15、16针,再织13、14针(也是扭麻花,这次要注意,是13,14针压在上面)、`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针上针 第5行同第3行 第6行同第2行 第7行同第3行 第8行同第4行 如此循环即可 实际上就是中间扭两次麻花,两边各两个鱼骨花,织到头围大小后缝合成圆圈,注意在缝合时要刚扭完中间麻花后就缝合,我织了52cm缝合的。 然后开始从圆圈的一侧挑针,我是5针挑7针,(也就是隔1针挑2针,再隔2针挑2针) 挑针以后先数一下针数,将针数加减到8的倍数,我挑了136针 挑针以后的花样: 先织3行平针 第4行:8针一个花(2针下针,2针上针,加1针,1下针,加1针,1下针,2针上针)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 第5行:因为上一行加了两针,这一行就是10针一个花: 2针下针、织第6针(将加针放掉,再织第6针),再织3 、4针,注意第6针在上面,加针放掉,先织9、10针,再织第8针(这次是第8针要压在上面) 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 然后就再织3行平针,重复4行5行的花样,循环织下去,我织了8段花样(大约10cm) 最后将总针数分成8份,将每份的最后2针合并,每行都收针,一直收到每份只剩一针时,将剩余的8针穿起来收紧 这样就算是成功了。 会用钩针的JM可以在逢合处钩一朵小做点缀.
Ⅳ 怎样用毛线织男士帽子
第1行:先用两根针起针24针(不要用机器起针法,因为要缝合的)
第2行:第一针滑针,再织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织8针平针、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上针
第3行:第一针滑针,其余全织反针(上针)
第4行:第一针滑针,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先织11、12针,再织9、10针(就是扭麻花,只是要注意11、12针在上面),先织15、16针,再织13、14针(也是扭麻花,这次要注意,是13,14针压在上面)、`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针上针
第5行同第3行
第6行同第2行
第7行同第3行
第8行同第4行
如此循环即可
实际上就是中间扭两次麻花,两边各两个鱼骨花,织到头围大小后缝合成圆圈,注意在缝合时要刚扭完中间麻花后就缝合,我织了52cm缝合的。
然后开始从圆圈的一侧挑针,我是5针挑7针,(也就是隔1针挑2针,再隔2针挑2针)
挑针以后先数一下针数,将针数加减到8的倍数,我挑了136针
挑针以后的花样:
先织3行平针
第4行:8针一个花(2针下针,2针上针,加1针,1下针,加1针,1下针,2针上针)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
第5行:因为上一行加了两针,这一行就是10针一个花:
2针下针、织第6针(将加针放掉,再织第6针),再织3 、4针,注意第6针在上面,加针放掉,先织9、10针,再织第8针(这次是第8针要压在上面)
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
然后就再织3行平针,重复4行5行的花样,循环织下去,我织了8段花样(大约10cm)
最后将总针数分成8份,将每份的最后2针合并,每行都收针,一直收到每份只剩一针时,将剩余的8针穿起来收紧
这样就算是成功了。
会用钩针的JM可以在逢合处钩一朵小做点缀.
Ⅳ 编织男士帽子的针法是什么
第1行:先用两根针起针24针(不要用机器起针法,因为要缝合的)
第2行:第一针滑针,再织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织8针平针、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上针
第3行:第一针滑针,其余全织反针(上针)
第4行:第一针滑针,1上针、第3针和第4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6针和第7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先织11、12针,再织9、10针(就是扭麻花,只是要注意11、12针在上面),先织15、16针,再织13、14针(也是扭麻花,这次要注意,是13,14针压在上面)、`1上针、第18和19针扭一下麻花,1上针,第21和22针扭一下麻花,再2针上针
第5行同第3行
第6行同第2行
第7行同第3行
第8行同第4行
如此循环即可
实际上就是中间扭两次麻花,两边各两个鱼骨花,织到头围大小后缝合成圆圈,注意在缝合时要刚扭完中间麻花后就缝合,我织了52cm缝合的。
然后开始从圆圈的一侧挑针,我是5针挑7针,(也就是隔1针挑2针,再隔2针挑2针)
挑针以后先数一下针数,将针数加减到8的倍数,我挑了136针
挑针以后的花样:
先织3行平针
第4行:8针一个花(2针下针,2针上针,加1针,1下针,加1针,1下针,2针上针)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
第5行:因为上一行加了两针,这一行就是10针一个花:
2针下针、织第6针(将加针放掉,再织第6针),再织3 、4针,注意第6针在上面,加针放掉,先织9、10针,再织第8针(这次是第8针要压在上面)
一直这样织完这一行
然后就再织3行平针,重复4行5行的花样,循环织下去,我织了8段花样(大约10cm)
最后将总针数分成8份,将每份的最后2针合并,每行都收针,一直收到每份只剩一针时,将剩余的8针穿起来收紧
这样就算是成功了。
会用钩针的JM可以在逢合处钩一朵小做点缀.
Ⅵ 最简单的瓜皮帽钩法,新手请教,请详细解答,
第一圈
1.手指圈起针9针
.记得每行的第一针挑下不织
.然后编织16行
.第一片完成
2.在左边挑出9针.(
以后的7片最后一针一直在同一针眼里挑
,这样就形成帽顶的圆眼 3.然后扔下第一片的针,
编织挑出来的9针(第2片)编织16行第2片完成
.依次类推编织8片4.在第8片挑出9针后,翻过来,反面用上针锁针 (和起头的9针合并)完成第二圈1.在反面锁完针以后,往左编织9针(记得锁针最后那针要合并掉,始终是每片9针然后出针最后一针和下一片的1针合并行行反面并,正面编织 2.反过来编织下针还是第一针挑织然后来回反正面编织这9针
,直到把下一片的9针合并完
这样第2圈的第一片完成依次类推编织出
8片.第2圈完成 第三圈1.用下针往左编织9针,然后挑针2.挑出的第9针与下片用下针合并 3.反面正常用上针编织
.正面合并4.编织出8片,第3圈完成 第四圈同第2圈织法一样第5圈 也就是"封三角
"编织办法同第3片相同,只是在后面合并的同时。每行在正面第一针挑下不编织,挑出的第9针与下片用下针合并。8
个三角弄好后。最后换4根棒针不加不减编织3正3反(两正两反)织到自己喜欢的宽度最后锁针完成最后针上剩下8片X9针=72针。最后编织边
Ⅶ 如何钩有帽檐的男士帽子
本帖最后由 封雪绿原 于 2013-3-15 20:11 编辑
年前给妈妈织了两顶帽子带回老家,本以为还年轻的老爸不用戴帽子,可是他比妈妈还先戴上了帽子,应为常年在外,还把是时间停留在原来,其实家里老人都慢慢的变老了。妈妈给你爸爸织给带帽檐的,回来立即开工给老爸也织两顶。
1.11号,10号棒针。2.2两线一顶。细线两股。
用11号针起114针,织平针18行 ,开始织帽檐, 帽檐用引退针编织法,帽檐的针数是50针,从中间留出30针,两边各引退10针,来回是20行,每行是引织一针,然后缝合,留出帽檐中间的30 针缝合不放帽檐,换10号针平针织均收10针,还剩下104针,开始织花,花是1针情人网针1针上针,织18行后,情人网往左织18行,织帽顶,分成8份,隔行收一次收8针,收4次后,每行收,收到只剩24针穿起,用一毛钱银币钩一扣子缝在顶上,帽子完成。
另一 顶是渔网针,帽顶是分成6份织织平针,行行收,收到剩6针圈织10行穿起,起它的都一样。
Ⅷ 男宝宝帽子的钩法有哪些呢,宝宝是不到1岁
我们先起一个小圆,然后钩12针长针形成一个圆圈。
Ⅸ 土家族男帽子怎么戴的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没有完全盖住头发。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后汉书》中所记述的“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斓” 服饰的审美倾向。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兴起的织锦业此时已进入全盛时期,同时,用五彩华美的织锦制作服饰亦自然成为了土家人的最爱,南宋《溪蛮丛笑》对此有描述:“绩五色线为方,文采斑斓可见。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大明一统志》、同治年间《龙山县志》亦多有记载。土家人崇尚繁丽多姿的服饰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前,土家服饰沿袭旧习:“男女垂发,短衣跣足”“男女服饰均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清乾隆《永顺府志》)。到了乾隆二十年间,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图形式在《皇清职贡图》里清晰呈现:此时永顺、保靖等地区的部分土家男人已开始着裤,上衣为圆领短袍,衣长至大腿,包头巾,系腰带,裹绑腿;女人则“高髻螺鬟”,内穿立领短袍,外套对襟背心,下着过膝百褶裙,以布缠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