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代的严嵩和徐阶有和共同之处
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起用了“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而著称于世的良臣福建晋江潘湖人黄光升为刑部尚书,可以说徐阶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斗倒了权势熏天的严嵩。徐阶的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而“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了权谋术中的经典案例。
⑵ 徐阶 家财有多少看到有说法说严嵩抄家后的家财还没徐阶多
而实际上,当世宗令将严嵩籍没财产的一半充边饷,一半入内库时。根据资料,世宗当时仅要十万两入库。严嵩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世宗问道:“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至,尚不见。一所巨屋只估五百两,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收,民亦无还,果何在耶?”(《世宗实录》卷519)由此可知,严嵩的贪,实际上徒有虚名。据史料,当时主持籍没事的是首辅徐阶。而徐在史书中被称为是“廉吏”,而且是有名的“廉吏”。据说,当年徐扳倒严公仆时,举国欢庆。认为徐给国家立了一大功。作为“廉吏”,徐却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这些田产多是以“投献”为名巧取豪夺,强占周围农民的。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同时,他还拥有众多织妇。于慎行《谷山笔尘》卷四记载颇详,称徐“纺绩求利”,“与市为贾”。徐阶究竟有多少资财,根本就无法统计,就连当时担任应天巡抚的海瑞,也叹为观止:“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四友斋丛说》卷13)海瑞接到许多农民,控告徐阶夺田霸产的诉状,海瑞当即勒令徐“退之过半”,否则不予结案。其时徐阶当时致仕家居,慑于海瑞威名,不得已,退还农民部分田产。但在暗中,却又行贿于给事中戴凤翔,指使戴弹劾海瑞“渔肉缙绅”,将海瑞罢官,才保住他的庞大田产。
由此可知,严嵩的“贪”,真正可怜可叹;而徐阶的“廉”,却实在让人齿冷。历史就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献征录•大学士严公嵩传》载,严嵩降生于小家子,“其父不过小吏”;同书“大学士徐公阶传”载:徐阶家“世世受耕,不仕,至父蔽而补邑椽吏。”说明两人起步时,家业相当,严嵩担任十五年首辅,才有如此财产。而徐阶仅仅担任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嵩的十五倍。由此可知,对贪与廉的问题,讨论已经毫无意义。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罗龙文斩于市。从严家搜查出家财,得黄金三万余两,银二百万余两。
徐阶罢官致仕后,其子弟横暴乡里,占夺土地达二十四万亩。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仅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⑶ 您对“夏言是‘钢’,严嵩是‘水’,而徐阶则是一块‘橡皮’”这句话怎么看请说出您的观点!
夏言一味高亢,一副端方严正之态。所以是“钢”;
严嵩一味柔佞,媚上取宠,以柔克刚。所以是“水”;
徐阶则是老谋深算,左右逢源(易中天称之为“滑头”),遇到压力能屈服退让,但是在压力减轻的时候,便立即恢复原状。对于外来的压力,他是在抵抗,但是永远不会采取决裂的态度;虽然是在采取退让的行动的同时,他也不会完全放弃撑持。故而称之为“橡皮”。
夏言太过刚正,甚至有时公然和嘉靖反抗。世宗祝天的时候,自己戴着香叶冠,一时高兴,也分赐周围的大臣每人一顶。第二天严嵩用轻纱拢住香叶冠,颤颤巍巍带进内阁参见皇上。但是夏言竟然没有戴。世宗问起来,夏言说臣子朝见皇上有朝廷规定的制服,用不着道士的衣冠。
之后有一次在内阁的时候,严嵩跪在世宗的面前,泪如雨下,说夏言欺负他。世宗想起宿怨,立即把夏言斥逐了。这是夏言的第一次离职。之后便是严嵩的专权。放肆贪污,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此时世宗才想起重用夏言。
夏言再次入阁之后,他们两人仍然把先前的作风再次表演。世宗派了小太监到他们家里的时候,夏言只是坐着,把小太监当成奴才来看。但是严嵩却拉着小太监的手,亲热的问长问短,等到小太监告辞的时候,又把大把的金钱塞进他们的袖口里 。
世宗醮天的时候,要有一道上给玉皇大帝的表章——因为是写在青纸上的,所以当时称为青词——便吩咐夏言和严嵩拟上来。夏言因为看不起这种仪式,所以只是潦草应付。但是严嵩却聚精会神,把他的文学天才全部灌注在这份青词上,后人称之为“青词宰相”。
在政治上,徐阶正是严嵩的敌手。严嵩柔佞,夏言刚愎,柔能克刚,夏言便失败了。但是一味的柔佞,柔到和水一样,便换不起信任。大难临头的时候,柔佞的人便是一味的推卸责任,这样的做法最容易引起轻视。徐阶不是这样,他不是钢铁,也不是水,徐阶是橡皮。橡皮是柔的,遇到坚强的压力,能屈服,能退让,但是在压力减轻的时候,便立即恢复原状。对于外来的压力,他是在抵抗,但是永远不会采取决裂的态度;虽然是在采取退让的行动的同时,他也不会完全放弃撑持。这是一种政治风度。徐阶以后的张居正,张四维,都曾经采取过。
⑷ 为什么严嵩要屡次进谗企图加害徐阶
徐阶是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的进士,为人博学善文,颖悟机敏,有权谋韬略,很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3年)三月,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人内阁参与机务。徐阶曾受夏言的推荐,而且又有才略,严嵩感到是自己的一个潜在的对手,因而屡次进谗企图加害徐阶。
⑸ 都是饱受争议的人物,后人对徐阶与严嵩的评价相同吗
徐阶与严嵩是嘉靖时期两个非常出名的内阁首辅,他们权力鼎盛之时都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他们是明朝这个大帝国实际上的管理者也不为过。然而,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却是迥然不同,提起前者大家习惯冠以“清廉”忠诚”“正直”等名词,而提起后者第一反应多是“贪官”“奸臣”“狡诈”等词语。诚然,就总体评价而言,徐阶确实要好过严嵩,但是两人的差距真的能仅仅用“忠奸”二字来区分吗?
⑹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四人中,论能力谁最厉害
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明朝中期四位掌握大权的重臣,都曾经任职为明朝的内阁首辅。不管是明世宗朱厚熜,还是明穆宗朱载垕,都对他们非常信任。那么,这四位首辅中,谁的能力是最强呢?
(高拱)
因此,根据能力排序是
张居正,严嵩、徐阶,高拱
如果是按照人品来排序:
高拱,徐阶,张居正,严嵩
⑺ 明朝的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之间是什么关系
高拱和张居正是同学,他们是徐阶的学生。与严嵩貌似没什么关系
⑻ 老谋深算且有天子撑腰的严嵩,为何还会败给了徐阶
老谋深算且有天子撑腰的严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的儿子严嵩勾结倭寇,这个把柄成为了徐阶扳倒严嵩的最好机会。严嵩作为内阁首辅大臣,手握朝中大权并且深得嘉靖帝的喜爱,严嵩非常了解嘉靖的为人,利用嘉靖的个人爱好不输送各种文玩画作,严嵩已经成为了嘉靖身边的左膀右臂。在朝中没有人可以取代严嵩的地位,徐阶虽然也是内阁当中的大臣,但是它的地位远远低于严嵩徐阶,充分发挥扮猪吃老虎的精神,他现在此时此刻只能卑躬屈膝的忍耐。
自古以来坑爹似乎已经成为了官二代的传统习俗。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竟然在嘉庆帝的眼皮子底下勾结倭寇,这个罪名足以触及嘉庆帝的底线,足以让严嵩家族神形俱灭。这场在嘉靖帝执政期间十几年的政治斗争最终以严嵩的失败徐阶的胜利而告终。
⑼ 徐阶,夏言,严嵩,三者的关系
徐阶,夏言,严嵩都是明朝时期的官员。
1、徐阶: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人。明代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
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
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明穆宗时致仕归家。
2、夏言:
夏言,字公谨,号桂洲。贵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正德十二年,夏言登进士第,初授行人。任兵科给事中时,以正直敢言自负。
明世宗继位后,夏言疏陈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将其全部夺还民产。
他为人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因大礼议而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累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其后被擢为首辅。
后逐渐失宠,又为阁臣严嵩等所构陷。嘉靖二十七年,夏言因支持收复河套,再遭严嵩诬陷,终被弃市处死,年六十七。明穆宗时复官,追谥文愍。
3、严嵩: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9)严嵩的与徐阶的帽子不同扩展阅读:
留传至今不多的严嵩书法作品中,大体上可分为榜书、碑文、印文、卷轴四大类。一是榜书,即署书、擘窠书,这类作品主要标题宫阙门额上,在北京最多。
如原在西城区东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书孔绥皇祚、极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区原景山大门上的北上门榜书,原在司法部地方法院楼上的万邦总宪榜书。
宣武门菜市口的西鹤年堂榜书和门联用收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前门外铁柱宫许真人庙里的忠孝、净明榜书。
以及前门外粮食店的六必居、崇文门的至公堂,原翰林院署大堂上的翰林院署等榜书,此外,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等也俱出自严嵩之手。
⑽ 大明王朝1556 严嵩徐阶都是阁老,帽子为什么不一样
明代官员,主要用服色,和补子来区分级别,官帽也有等级之分,但不明显。
常见的官帽,分为两类,一是梁冠,二是乌纱,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军装,分礼服常服。
梁冠,一般只在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才佩戴。正前上方隆起,以金线压出“梁”,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公冠八梁,侯、伯七梁,都加笼巾貂蝉(貂原来挂貂尾,后以雉尾代替,蝉是金饰)。驸马七梁不用雉尾。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七品二梁,八、九品一梁。
乌纱帽,日常上班时佩戴,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没有品级之别。
您说的,帽子不同,不知道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官帽,还是两人爵位不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