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维米尔的作品精粹
书 名: 维米尔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ISBN: 9787102046495
开本: 16开
定价: 48.00元 《狄阿娜和她的女伴们》
《狄阿娜和她的女伴们》(局部)
《基督在马大和马利亚家中》
《骑兵和微笑的女子》
《老鸨》
《老鸨》(局部)
《小憩的女子》
《小憩的女子》(局部)
《窗前读信的女子》
《窗前读信的女子》(局部)
《拿葡萄酒杯的年轻女子》
《被中断的音乐》
《倒牛奶的女佣》(局部)
《倒牛奶的女佣》
《玻璃酒杯》
《玻璃酒杯》(局部)
《小街》(局部)
《小街》
《德尔夫特城风光》
《德尔夫特城风光》(局部)
《拿水罐的年轻女子》
《弹鲁特琴的女子》
《音乐课》
《音乐课》(局部)
《音乐会》
《年轻女子的肖像》
《读信的蓝衣女子》
《读信的蓝衣女子》(局部)
《戴珍珠项链的女子》
《戴珍珠项链的女子》(局部)
《拿天平的女子》
《拿天平的女子》(局部)
《写信的女子》
《写信的女子》(局部)
《主仆》
《主仆》(局部)
《主仆》(局部)
《绘画艺术的比喻》
《绘画艺术的比喻》(局部)
《绘画艺术的比喻》(局部)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局部)
《戴红帽的女孩》
《拿笛子的女孩》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局部)
《地理学家》
《情书》
《花边女工》
《花边女工》(局部)
《写信的女子和她的女佣》
《写信的女子和她的女佣》(局部)
《信仰的象征》
《信仰的象征》(局部)
《坐在小键琴边的女子》
《坐在小键琴边的女子》(局部)
《站在小键琴边的女子》(局部)
《站在小键琴边的女子》
《弹吉它的人》
B. 维米尔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维米尔(1632年—1675年)是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也作肖像和风景画。维米尔与哈尔斯、伦勃朗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维米尔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一家客店并兼做卖画的生意。年维米尔加入德尔夫特市圣路加公会成为正式画家。1663年和1669年两次被选为该会会长。他在美术史上曾被称为“谜一样的画家”。自从他去世后,他的名字一度被人们遗忘,直到19世纪中叶的马奈一代人,才重新发现了他,此后,他的名声在20世纪越来越高,被人比喻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以画中的东西为一个引子,然后开始用作者的博大知识库构建一条线索,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其中关于烟草、白银的问题谈的很有趣,值得一看。 世......
D. 这幅荷兰维米尔的画叫什么名字,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我要用这个素材做一个话剧。求解,谢谢大家
这是维米尔创作于1658到1660年的油画作品"一杯酒",荷兰语是Het glas wijn。
画中的一名妇女正在与一名男士饮用一杯醇酒。这幅作品里的形象是直接参照了荷兰另一位画家德霍赫(De Hooch)的作品"一个荷兰的庭院"(A Dutch Courtyard),但比起德霍赫充满农村生活感的作品来说,维米尔的作品显得更为高级和优雅。
画中的女士穿着正式的礼服,坐在桌旁喝最后一口酒,而旁边的男士穿着帽子与大衣,证明他刚刚抵达或正要离开。男士也与女士保持着较为谨慎的距离,但他望着女士喝酒时并不显得尴尬。画中人的衣饰,房间的摆设与装饰都说明了描绘的是荷兰当时的中产阶层的生活场景。
E. 维梅尔的帽子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维梅尔的帽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
引言
在一幅绘画中,一名荷兰军官倾身向前,正对着一名面带笑容的女 子。在另一幅画中,一名女子站在窗口,掂量着几枚银币。在第三幅画 中,水果从瓷碗中滚出,滑落在一条土耳其地毯上。维梅尔的绘画作品 向来以美丽与神秘征服世人??这些描绘精巧的动人时刻背后隐藏着何 等奇妙的故事?正如卜正民在《维梅尔的帽子》中向我们展示的那样, 尽管这些图画的含义似乎十分私密,但它们实际上为世人打开了通往 一个迅速扩张的世界的大门。
军官戴的时髦帽子是用海狸毛皮制成的,当时的欧洲探险家从土 著美洲人那里用武器换取海狸毛皮。贩卖海狸毛皮的收益则为水手寻 找前往中国的新航线之旅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中国,欧洲人用秘鲁银 矿出产的银子,购买了数以千计的瓷器,瓷器成了这段时期荷兰画作中 最亲切的常客。
卜正民追溯了迅速成长的全球贸易网络,正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让海狸毛皮、土耳其地毯和中国瓷碗同时出现在台夫特(Delft)的客厅 里。一位法国客人曾写道,荷兰码头“货品的半富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维梅尔的帽子》恰恰展示了荷兰码头的库存何等丰富,以及人们摱取 全球财富的迫切贪念如何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改造世界的彻底 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本书提供的半富内容,让我们对维梅尔的绘 画作品及其所描绘的年代有了全新的理解。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台夫特一景.......................................……
F. 维米尔的作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年创作44.5×39cm肖像 现藏:荷兰 海牙 毛利斯博物馆藏
维米尔展在卢浮宫是一票难求,需要在网上预约。尽管如此,展厅内还是摩肩接踵。虽然展览中只有维米尔的12幅作品,却是迄今为止展出维米尔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维米尔大展。所以,维米尔作品的前面总是挤满了人。而对于喜欢维米尔作品的人来说,那些作品几乎都是非常熟悉的,看原作的意义于此体现出来。
《倒牛奶的女仆》1685年45×41cm现藏: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好画不在于多的道理再简单不过。维米尔一生只活了43岁,只画了45幅,只有35幅留存于世。就是这么极简的数字成为艺术史上著名画家里作品数量最少的一位。可是,人们念念不忘《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去海牙皇家博物馆就是冲着她去的。因此,学习维米尔认真画好一张画,对于今天的画家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小街》 现藏: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画大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共识,总觉得不够大,所以,画越画越大,字越写越大。维米尔的画都不大,不像比他年长的伦勃朗。论画的好坏不在大小,如果能画到伦勃朗的《夜巡》那么精彩,再大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当下中国画家所创作的无数大画和大话一样,是空的,是不能推敲的,是没有维米尔那样的细节可以不断去品味的。
《油画寓言》 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
维米尔生活在荷兰的黄金时代,与同一时代的其他伟大画家构造了艺术史上的辉煌,可是,一生贫穷。很长时间人们都不认识他,认识不到他。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艺术评论家泰奥菲勒·托雷-比尔热发现并重新认识维米尔,此后,他才得以让人们另眼相看。艺术评论家的发现在现有的格局之外,其评论的意义和价值才真正表现出来。
《读信的蓝衣女人 》 46.6×39.1cm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现在的展览不仅是越来越多,而且是越办越大。展览多了大致可以说明繁荣,肯定可以说展览场地多了、策展人多了、玩弄展览的人多了。当下的展览之多有许多是无效的,是为媒体提供材料和机会的。展览之大是因为人的心大了,心大则事大,现在很多人都不怕事大。卢浮宫也是如此,弄了一批维米尔同时代的作品陪衬,大得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