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云南苗族帽子小吊银片

云南苗族帽子小吊银片

发布时间:2021-07-07 00:50:57

『壹』 苗族的一套银饰要多少

银饰全套要一万二三千元。
其中最贵重的是项链,一副项链重达100两,要花6000元。衣饰1000元,裙饰500元,还有手镯,最多的一个人就要戴七八对,一对的价格是100-500元。

『贰』 云南做苗族帽子的材料在哪批发 谁有微信什么

你可以去屏边贴吧,会有人告诉你的。

『叁』 介绍苗族银头饰作文430字

踏上苗族人居住的土地,那里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你仿佛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苗族人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色彩,充满了美的生机,今天我——牛通社的小记者,就要来采访苗族姑娘。
“你好!苗族姐姐,请问你们苗族有多少种服装?”我疑惑不解地问。
“你好,我们苗族服装不下200种,是世界上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呢!”苗族姐姐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我不禁发出慨叹:“啊,真是服饰最多的民族啊!件件都是清新素雅、做工精致、古朴端庄。那你们的服装是怎么做的呢?”
“苗族服装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主要体现在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我们民族艺术特色。”
“说到‘服’,让我不得不想到‘饰’。那你们苗族的银饰有什么特点呢?”(新年见闻)
“这让我好好给你讲讲:苗族妇女的银饰民族风情浓郁,分为粗细两类:精件为实心的项圈、项链、手镯等,用银料多,加工简单;细件为银花、银冠、银锁、银角等,用银料少,制作精细,工艺讲究。银衣则是把几百个饰有龙、鸟、花卉等浮雕的银片、银泡,钉在衣服的袖套、后摆、披肩上;银角有大小两种,小银角高1尺左右,大银角高3尺有余,其正面饰有“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等吉祥图案。青年妇女平时均戴银质手镯、戒指、耳环和插花;儿童喜戴银帽;姑娘的盛装从头到颈,到胸前及后背,都戴满了各种银佩饰,银光闪闪,银佩叮当,情趣十足。”
“哇,多美的银饰,让我忍不住也想戴一戴!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你们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关于苗族服饰的作文4篇关于苗族服饰的作文4篇
“谢谢夸奖!”苗族姐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采访后,你熟悉它了吗?多姿多彩的苗族服装是我们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勤劳的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灿烂的服饰文化。

『肆』 苗族戴的帽子在年龄上有什么讲究

我国地大物博,单单民族来讲就有56个民族,而少数民族十分的多,各族的文化风俗有十分的迥异,例如苗族人喜欢带着多、重、大的银饰。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要带。本期苗族文化就为你介绍苗族人为什么带银饰。

苗族尚银,其银饰追求多、重、大。逢年过节时,苗族姑娘戴在身上的银饰有多达十多公斤的。如台江施洞的苗族银饰,一只绞藤纹项圈重达1。5公斤;而雷山西江苗族的大银角,高宽均达80厘米以上。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四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三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四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

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认为:银饰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苗族女人身上戴满银饰的秘密:
苗族人如此崇拜银饰,但是他们聚居的贵州地区并非白银产区。那么如此大量的白银究竟从哪里获得呢?

居住在控拜村的200多户苗家人,四百年多年前都是从榕江迁徙而来,频繁的商业贸易让苗族人有了打银的原料。

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

苗族银饰特征:
以大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

以重为美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傣族男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的典型。足见追求繁复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

变与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从贵州省博物馆所藏不同时期的银饰比较情况看,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伍』 苗族的服饰特色是什么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5)云南苗族帽子小吊银片扩展阅读

苗族服饰-传统的苗族男装大襟短衣,襟向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现在,男子的服饰已基本与汉族服饰一样。而苗族女子的服饰就显得精美了。


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苗族妇女的头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布尖顶帽,帽底下有垫头,垫头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制作别致,深蓝色的绣着花边的尖顶头巾套在外边,帽后垂下一根红带长及腿部。另一种是小花帽,这种花帽在平常农闲、休息时,她们都爱戴,是平顶式的,做工精美,绣有花纹。


苗族妇女很少戴耳环,盛装时才戴,手饰和脚饰也很少,没有戴颈圈的习惯。苗族衣服以深蓝及黑色为主,配以红色的腰带,下装是一条过膝的短裙,两侧有叠缝,叠裙上有美丽的图案,均是腊染而咸。

小腿上,是一条长2米的棉打腿布,另有两条1米的红色彩带。打腿时,先用绑腿布缠绕于小腿上,然后用彩带结成菱形将绑腿布绑紧,彩带头的红色彩丝团垂飘于小腿之上,远看似一团火球,与上装搭配十分和谐。

服饰价值

1、艺术价值。

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

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

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绣、蜡染工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观赏价值。

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就是挑花刺绣的针点和蜡染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

尤其是挑花刺绣图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圆心,坐标轴不论沿横向还是纵向折叠,都是对称的。许多图案,不仅整个大的组合图案对称,而且大图案与小图案之间也是对称的。同时很讲究图案的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完整和统一,似乎事先经过精确计算过。

当你欣赏苗族刺绣蜡染图案时,是否可以将数学公式、几何原理套入进行计算,其图案结构间的等距、对称关系是分毫不差的。

3、收藏价值。

苗族服饰,是中国所有的民族服饰里最多姿多彩,样式最多,跨越的时代最久,绣花和银饰最华丽的民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奇葩。随着苗族传统工艺的衰落,精美的手工制作的苗族服饰越来越少,随着老一代苗族会这种传统工艺的人的离去,传统的苗族服饰渐渐变得越来越难。

『陆』 苗族银器的银器代表

银衣
银衣是苗族女子盛装的重要部位。银衣既是把制作好的银饰缝缀在最好的熊衣或者花衣上。银衣的银饰由几十块四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而又捶压有人物、龙凤、雀鸟等浮雕纹样的银片、银泡组成,一般都要在衣摆下端的缕挂银片,银泡挂缀银铃和各种形状不一的小银片。其中有件银衣,由近百件银片、银泡组成,分置于衣背、前后衣摆、衣肩和袖口等部位。衣背由10块单独银饰片组合成圈性的画面,中央有一大块鼓纹,直径15厘米,周围排列罗汉、罗盘、蝉、鸟、花等,形近物像,近圆,直径7厘米左右,前后摆为方形,三角形各8片,每块均吊3至5颗引领。肩袖沿花边排列1至2型大小不一的银泡,全衣银饰净重约1500克左右。
银冠
银冠是苗族女子着盛装时的主要头饰,它由银马排头围、银片、银花、银雀、银凤等组成;其中,银马排头围,扣于头上,常和银角同时并用,形似银帽,因其一般是一块长约47厘米,宽18厘米的马饰带,故又称小马带。带为两层结构,固定成一块,两层间距离4至8厘米,里层无饰,长47厘米,宽4厘米,上缘焊接12束长柄小花,每束有5朵,高出外层的花饰。外层为一条镂宽骑马并压制花纹的银片,长宽略大于里层。骑马朝中间相向而行,一边六匹。外层下缘吊小铃铛,上连花朵和小草,和里层的花束相互组成花丛。正前方置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有如光芒四射的太阳,也有饰鼓花纹的。小马带由近百件小饰品组成,重约500克。
银角
银角是苗族女子着盛装时不可缺少的头饰之一。弓形,似水牛角,插在发髻上,高大醒目,用厚薄不一的银片制成。一般角长、宽各80厘米,立高66厘米,银片最宽处14厘米,两角尖逐收。角面饰以二龙抢宝、鱼和风等吉祥物,两角尖置有小插头,可插羽毛和捆扎彩线。角中央部位插一把银扇,形似太阳放射的光芒,与银角形成一体,重约400至500克。
银梳
银梳是将银片捶压出浮雕状的各式图案,然后包在大小木梳上。银梳是苗族女子着盛装时必不可少的银饰之一,多插于发髻的后下方。

『柒』 银饰工艺的苗族银饰

操苗语川黔滇方言的妇女,由于居住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差异,各地银饰的多寡也很不一样。部分地区佩戴的银饰数量较多,大部分地区普遍佩戴有限的银饰,少数地区则没有佩戴银饰的习惯。不少地区的经济已有起色,不少人家已走上富裕道路。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佩戴银饰数量没有什么改变。各地佩戴的银饰,综合起来常见的有压领、链锁、项圈、空心手镯、长簪、耳环、银花串、银泡、银罗汉等。
压领
佩戴的地区不多,贵阳市郊区佩戴的式样是以三块薄银片压成雏坯,细钻花纹,然后并在一起。每块银片的下沿和两翼,都缀有小银链,其下端各系银铃、银坠等。以较粗而长的银链系上压领,悬于胸前。
链锁
以若干块薄银片,分别钻花,镶焊为中式锁,系银链挂在颈上,银锁悬于胸前。贵阳市郊区,链锁与压领同时佩戴。贵州长顺县广顺镇四寨的链锁,上钻二龙戏珠,下沿焊接系有若干银铃的银链。
项圈
每支重约一二两,一般是先捶成圆银条,而后纤作项圈,不钻花纹。广西南丹县部分苗族姑娘佩戴的项圈,有达五六支以上的。贵州清镇县和贵阳市南郊的孟关一带,佩戴的项圈达七八支以上;在芦笙场上,吹芦笙的男青年也戴一二支。云南文山自治州有的姑娘仅戴一支。佩戴多支的,制作时圆圈的直径依次递减;佩戴时依次先大后小,每支都露于胸前。
手镯
贵州贵定县仰望一带佩戴的空心手镯,颇为精致。制法是先以薄银片压成手镯雏坯,细钻花纹,纤成圆圈,两开镶焊而成手镯,中空。所钻花纹,有的作十二生肖;并配以花鸟虫鱼等。四川筠连县妇女手镯为圆银条纤成,不钻花纹。
长簪
贵阳市花溪区的湖潮、朝阳等地的发簪长尺许,大的一端为四方形,顶端系有银铃;小的一端为圆锥形,以便插入发髻。挽髻包头巾后,成年姑娘由后向前插穿发髻,前高后低,两端各现出簪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共10余支发簪。未成年的女孩由右耳后向左耳前插通发簪,簪数约为成年姑娘的一半,左低右高。
耳环
戴银耳环的面较宽。云南开远、丘北,广西南丹、隆林,贵州盘县、贵定、镇宁、望漠、安顺等地的部分苗族妇女,都喜戴银耳环。有些地区的银耳环还系有银链,银链吊有银铃或银片。贵阳市花溪高坡苗族乡妇女佩戴耳环后,有些人还加戴耳坠。耳环呈钩形,耳坠形似小灯笼。灯笼耳坠以细银丝编成,分三层,下系银片。1950年,贵州毕节县燕子口区苗族民间有人献出一支特大的钩形银耳环,为银片制作,钻有花纹,可能是清代中期或更早的银饰。银片长45厘米,纤成大钩形后,钩长26厘米,重一两多。
银花串
各地佩戴的银花串,形式不尽相同,佩戴的部位也不完全一样。云南开远县苗族的银花串为四层,每层以银片镂空或以银丝纤作古钱形为之,各层之间系以银链,两侧另系一根短银链以吊银片或银铃,整串悬于胸前。贵州惠水县摆金一带苗族妇女的银花串,多数是两层,每层都以钻花的银片作成。
上层较小,形似亭顶;下层较大,形似甲鱼,前两足稍宽如翼。两层以银链联接成串。上下银片的下缘,各系若干短银链。链的下端,都系有银铃或银花。每人一般有两串,挂在裙的前面。
缠发银链
贵州安顺、普定、平坝等县市的部分苗族妇女,挽发髻后,髻旁戴一半月形木梳,再以细长的银链缠头十来圈,后脑部夹上一块长方形银片,银片下缘系有五根带银铃的银链,铃垂至后颈。银罗汉:襁褓中的婴儿,一般都戴婴帽。著盛装时,许多地区都在婴帽的前沿缀以银罗汉。罗汉居中者稍大,两侧依次变小。

『捌』 苗族为什么要带银牛角

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距西江千户苗寨不足10公里的麻料,控拜,乌高。是苗族远近闻名的银饰之乡,其中以麻料最为专业,其百分之85的都是银匠,传说,其寨的李姓家族便是唐朝时期的苗族国家“南绍王国”的王室银器局之后。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贵州黔东南苗族妇女的银饰非常精美,尤其体现在银帽上的银角。这些银角以地域分为三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
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一厘米。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特色,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往往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飘逸之美。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线条明快,最具古风。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似扇骨而得名。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龙、珠皆单独造型制作,用银丝同主体焊连。两角顶端为钱纹,四根银片高过两角。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垂穗。银片间立六只凤鸟,展翅欲飞。各型银角中,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复奢华,制作亦最为精细。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凤颤动。同为银扇形的舟溪苗族银角,两角间数根扇片,无装饰,薄而轻。
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针,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用。其二,银角似角似羽。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造型主题的含混冲突,是根植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多元表现意识的物化。经实地考察,排调型银角流行地域亦为巫术发达地区,当地敬奉的神祗共148种。

『玖』 苗族银头饰是如何固定

是银帽子还是钗子或是银梳子?银帽子一般都是在帽子下面垫一层毛巾,然后再用帽子上的带子系紧的,虽然看着很好看,但是带着真的不舒服,每次都搞得我头昏目眩的,因为真的很紧,而且帽子很重。简单的小钗子直接插头上就好了,带有银花的大钗子一般都是和头发盘在一起的,固定头发,也固定钗子。银梳子一般梳在发髻下面,因为一般是斜着或者是侧着插的,容易掉,我看到许多人就用一些彩色的线把梳子的一头绑着,另一头绑在头绳上,这样即使掉了,也不会弄丢,重新插上就好了。

与云南苗族帽子小吊银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平价质量好的女装 浏览:423
穿皮鞋一定要穿正装裤子吗 浏览:626
韩版牛仔衣的搭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46
男款风衣版型 浏览:630
男士情趣丝袜内裤 浏览:556
穿长马甲怎么搭配鞋子 浏览:99
男士睡衣夏季短袖 浏览:957
品牌春秋秀品女装 浏览:141
小学生帽子图样设计 浏览:251
王思聪吃热狗同款外套 浏览:540
泺口服装城羽绒服 浏览:762
鹅绒羽绒服怕洗吗 浏览:677
秋装长裤子 浏览:63
羽绒服色卡 浏览:16
瘦多少斤裤子可以小一个码 浏览:195
男装女装店的特色 浏览:183
羽绒服搭配图片时尚款 浏览:671
那个民族的女装最好看 浏览:187
白衬衫怎么领口发黄怎么洗 浏览:726
小哥风衣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