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欧洲农妇帽子围巾

欧洲农妇帽子围巾

发布时间:2021-06-18 23:26:36

『壹』 欧洲女性贵族

欧洲贵族制度挺复杂的,简单谈谈我所知道的一点皮毛。
1.并不完全认同楼上的陈述。贵族跟钱并不是画等号的,尤其是铁路大亨,这在从前根本就是暴发户么……这种人娶个贵族的女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比较可能。比如,《基督山伯爵》里的邓格拉斯。当然他的爵位更有可能是靠钱买的。
2. 虽然贵族头衔一般是由嫡长子继承的,但是其余的子女也可以获得封号;如果贵族没有儿子,那么这家的女儿也是可以继承爵位的。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xx伯爵小姐,xx女大公。她们结婚后(一般都会跟贵族结婚啦)一般就会沿用丈夫的头衔,如普鲁士的公主Wilhemine嫁给了一位Markgraf(伯爵),她就成了伯爵夫人;如果女方有领地的话,两人的领地就会合并;如果女方的领地更大(这种情况不算特别多啦),也会出现“招亲”的情况,比如,波旁王朝的开国之君亨利四世,他的母亲是让娜·德·纳瓦尔,是纳瓦尔女王,父亲是安东万·德·波旁,亨利最初的封号就是亨利·德·纳瓦拉,是从母亲或者说通过母亲从外祖那里继承来的。亨利娶了前朝法国王室瓦卢瓦家族的公主,但他最终获得法国王位是因为血缘关系(他们是表亲),而不是姻亲关系。
3.如果是一个平民女孩嫁给一个伯爵,这种事件的成功率可能比我们想得还要小。基本来说呢,嫁给百万富翁,麻雀变凤凰的难度,跟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在男方是家族继承人时,可能性尤其渺茫。如果两个真的一定非结婚不可,男方恐怕就得放弃自己的头衔,最有名的例子应该就是爱德华八世即后来的温莎公爵。这样一来,辛普森太太当然就成了温莎公爵夫人了,伊丽莎白女王那么注意言辞的人,提起她也难掩憎恶之情。
我们来看看奥地利皇室的例子: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帝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唯一的儿子不幸死去,所以只好选自己的侄子作皇储。大公夫人也是一位贵族,但是身份较低,不是牌子最硬的那一群里的,所以虽然她贵为皇储妃,是未来的皇后,但是她的地位仍然不高,宫廷中的贵妇(不是皇帝的妃子哦!人家不兴这个,就算真有一腿也不能封贵妃什么的),也看不起她她生的儿子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这个不是我编的哦,这是茨威格写的)。

至于男方死后女方的头衔问题,如果平民女儿真的嫁给伯爵成为伯爵夫人,伯爵死后,只要她不改嫁,伯爵夫人的称号是可以保持的。爵位的归属则有几个可能,要么是伯爵的儿子,要么是伯爵的兄弟,总之是男方的直系亲属(比如《三个火枪手》里的米莱蒂,她的身份是吴英德勋爵夫人,这个称号是从她的亡夫那里来的,她的小叔子则是现任的吴英德勋爵,他尚未婚娶。一旦他死了,米莱蒂的孩子就可以继承他的遗产,同时继承爵位。这一点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法,有时候也难免有些很奇怪的规定。但是无论如何,她的后一个丈夫,理论上不存在继承其前夫爵位的可能性。

『贰』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绘画成就

下面是概况 ,想要更详细的信息还是读一下《外国美术史》比较好希望帮到你了

欧洲的绘画艺术

1、欧洲的绘画、建筑、雕刻的概况

19世纪欧洲的绘画、建筑和雕刻领域获得最大成就的是法国,代表各种思潮的美术流派不断出现,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尤其是现实主义美术发展达到了辉煌的阶段。这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阶级斗争空前激烈、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有密切联系。其次是英国和俄国也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此外,北欧的瑞典、中欧的德国、匈牙利等也在民族艺术方面显得比较突出。而此时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艺术领域则显得黯然无光,进入了低谷。

2、法国绘画艺术的演变

第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新古典主义成为法国美术领域的主导力量。当时第三等级等进步力量出于革命宣传的需要,主张艺术成为自由、平等、博爱、共和的武器,发挥鼓舞人们的斗志,倡导英雄主义精神和树立新道德的作用。因此,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英雄主义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行动的楷模,他们赞美古代共和国否定今天尚存的封建专制制度。新古典主义一扫洛可可风格时代的脂粉气,以朴实无华代替了华而不实,题材上以严峻望而庄重取代了浮夸空虚,内容上强调古希腊罗马的市民英雄主义,而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完整性、和谐性、塑造性,完全适应了当代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有雅克·路易·大卫(1784——1825)的绘画《荷拉斯三兄弟之誓》、《马拉之死》;乌东的杰弗逊、富兰克林的胸像,华盛顿的立像、伏尔泰国坐像和胸像等雕像。

第二、浪漫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在拿破仑当政时代逐渐失去其过去的辉煌,志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浪漫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个性发展,以独创性、个人美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美相对抗,较多从历史尤其是从中世纪民间文学和社会现实中寻求创作题材。浪漫主义在艺术上注意色彩、构图与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限于局部的实体描述,从而使作品达到整体完美统一的效果。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席里柯(1791——1824)。他著有《近卫骑兵队的军官》、《负伤的胸甲兵》、《最后的审判》、《梅杜萨之筏》、《奴隶市场》、《希腊起义的一个场面》、《埃尔索姆的赛马》等绘画。德拉克鲁瓦(1798——1863)一生创作了近万件作品,其中油画853件,水彩画、粉画1525件,素描6629件,石板画109件,腐蚀版画24件,速写69本。他的画集中了提香、鲁本斯、席里柯、大卫等人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发展。

第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美术逐渐脱离现实生活,法国画坛上的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是杜米埃(1808——1879)、柯罗(1796——1875)、让隆(1809——1877)、米勒(1814-1876)和巴比松派的画家们。杜米埃一生创作了近6000件绘画艺术作品,其中有石板画、木版画、油画、水彩画、素描和雕塑等。著名的作品有政治讽刺画《七月英雄》、《高康大》、《洗衣妇》等。讽刺肖像画《杜美特》、《杜邦》、《当代名士》等;群体肖像画《1831年假面具》、《立法肚子》、《政治鸡栅》等。让隆被称为“平民画家”,擅长多种绘画,油画、肖像画、政治讽刺画和插图画等。《街垒上的孩子》、《巴黎市井》、《农民的休息》、《里姆岑的农妇》、《贝壳的采集者》等均为法国现实主义的画坛上的佳作。米勒被称为伟大的农民画家,代表作有《播种者》、《樵夫》、《拾穗》、《牧羊女》、《晚钟》、《葡萄园中的休息》等。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一批画家以巴黎南郊枫丹白露森林区附近的巴比松村为创作基地,将大自然与现实农村生活作为终身目标,以柯罗倡导的“面向自然,写景写生”的原则从事农村风景画和农村风景画的创作。这批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派和柯罗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柯罗虽长期生活在巴比松,但其成就不能以巴比松派所包括。他的画不仅具有现实主义本质,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画坛上的“抒情诗人”。《春天树下的小道》、《蒙特劳丹的回忆》、《献珍珠的女子》等。巴比松画派中的主要人物还有乔治·米歇尔、路易·卡巴等。

第四、印象画派:19世纪后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由青年画家组成的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官方学院派的墨守成规,适应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对艺术上提出的日新月异的要求,因此突破以往的传统艺术形式,采用一种新表现方式,即以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印象画派代表的主要有:爱德华·马奈(1840——1926)的《奥林比亚》、《枪决马克西米连皇帝》、《一杯啤酒》、《酒肆》、《左拉像》等;克罗德·莫佘(1840——1926)的《日出的印象》、《睡莲》、《公主公园》、《卢昂大教堂》、《伦敦风暴》等;爱德华·德加(1834——1917)的《赛马场的马车》、《赛马》、《系鞋带的舞女》、《芭蕾舞剧院的休息室》、《舞女》、《裸女组曲》、《洗衣女子》等;奥古斯都·雷诺阿(1814——1919)的《包厢》、《浴女》、《红磨房街的舞会》、《秋千》、《游艇上的午餐》、《浴后》、《裸女》等;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的《推独轮车的农妇》、《牛羊山、蓬图瓦兹》、《卢昂大桥》、《收获》、《农妇》等;阿佛列特·西斯莱(1839——1899)的《普尔·马利之洪水》、《六月的早晨》、《枫丹白露的森林》等。

19世纪末出现的后印象派,要求更多地强调个性发展,其表现手法更为泼辣和简练,色彩也更加强烈且带有装饰性。其代表人物是保罗·塞尚和保罗·高庚。

3、英国绘画艺术的演变

在英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画坛上盛行浪漫主义与风景派绘画艺术;中叶以后出现了被称为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和古典主义运动。

第一、浪漫主义绘画艺术:英国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代表是威廉·布莱克(1757——1827)。他前期的作品多为诗画集,后期作品均为水彩画,画面处理深刻,常以寓意、象征手法和奇异、怪诞构图来表达进步思想。他的代表作有《基督的埋葬》、《引导巨兽的比特精灵》、《雅各布之梦》、《卡达尔纪的巡礼》、《古代布尼丁人》等。

第二、风景派绘画艺术:风景画艺术的作家和作品很多,最重要的有透纳、康斯特布尔和波宁顿三位画家。约瑟夫·马罗尔德·威廉·透纳(1775——1852)在作品中极力追求光与色的表现,并将油画艺术从欧洲传统古典形式中解脱出来。透纳的代表作有《战舰》、《意大利的纳米湖》、《雨、蒸汽和速度》、《暴风雨》、《月下的煤港》、《贩奴船》、《议会在厦的焚毁》等。约翰·康斯特布尔(1776——1837)一生较长时间在农村创作,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干草车》、《麦田》、《山谷田庄》、《韦默斯海湾》、《勃拉吞海滨》、《滑铁卢大桥之开放》等。

第三、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1848年,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882)、但丁·加布里埃尔·罗赛蒂(1828——1882)、约翰·洛维列特·密莱斯(1829——1896)三位画家成立了“拉斐尔前派协会”。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前期即拉斐尔以前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朴实艺术。“拉斐尔前派协会”还吸收了一些诗人、雕刻家参加。这个组织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遵循的不是真正现实主义准则,而是通过取材于神话、基督教传说及一些文学作品来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幻想般的世界,作品缺乏感染力。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难》,罗赛蒂的《白昼之夜》、《圣母领报》,密莱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释放出狱》等。拉斐尔前派停止活动后,个别人仍继续追随这一画派,形成了复兴“拉斐尔前派”的“新拉斐尔前派”,但其影响并不大。

第四、古典主义运动:画坛上的古典主义运动与理性主义思潮几乎同时在英国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雷顿(1830——1896)和坡印妥(1836——1919)。其作品取自上古希腊时代的人物、事件,绘画技巧与法国古典主义派相同。

4、德国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画家

19世纪中期,德国绘画领域出现了门采尔、珂勒惠支等一大批杰出的画家。门采尔(1815——1905)被称为“在历史画中运用现实主义方法的第一个画家”。他创作的12幅腓特烈组画,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一扫19世纪上半叶德国画坛上的沉闷空气。他的代表作还有《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轧钢工人》、《加勒坦因的教会行列》等。珂勒惠支(1876——1945)是德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女画家。她的作品主要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反对军国主义,反对饥饿,声援俄国革命。她主要的作品有《织工起义》、《暴力》、《克玛纽》、《战争》、《无产阶级》、《幸存者》、《饥荒》、《面包》、《失业》、《饥饿》、《婴儿的死亡》、《救援俄国》、《保卫苏联》、《死亡》等。

5、荷兰绘画艺术的演变

在荷兰近代绘画史上,影响最大的是现实主义和印象派。

第一、现实主义美术:约瑟夫·伊兹拉亚斯(1821——1911)和杨·巴尔多德·琼康(1819——1891)是现实主义派的杰出代表。伊兹拉亚斯的早期作品是以《圣经》和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油画,后期致力于以渔夫、工人、农民生活为题材的油画创作,着重刻画劳苦大众贫困、饥饿的生活和艰苦的劳动。他的主要作品有《海岸上渔夫的孩子们》、《渔夫返船》、《寡居》、《女裁缝》、《古老民族的后裔》等。琼康是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他曾在法国、荷兰、比利时创作,力图将每个国家的特征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其作品充满了现实性和抒情气氛。

第二、印象派美术:荷兰后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是凡·高(1853——1890)。他早期创作了《教会的修士们》、《吃土豆的人》、《农妇》、等现实主义作品。《拉克洛风光》和《吸烟斗的人》是他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擅长用明亮的色彩、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来表现事物,表达其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的情绪,即以色彩解释精神,然而又不惟色彩美。凡·高的代表作还有《向日葵》、《农民》、《桃花盛开》、《邮递员罗兰》、《囚徒放风》、《供应市市场之农圃》等。

6、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

19世纪比利时画坛在北欧国家中效为活跃。比利时现实主义画家中的最伟大代表是康斯坦丁·麦尼埃(1831——1905)。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深刻地刻画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劳动人民的形象。麦尼埃的代表作有《农民战争》、《乌格尔的冶炼》、《烈日矿工》、《持锹女矿工》、,搬运工》、《锻工》等。

7、瑞典的现实主义画家:19世纪瑞典画坛也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画家。安德列斯·佐恩(1860——1920)是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的画家。他擅长肖像画、风俗画,作品能抓住人物思想感情的瞬间变化和不同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佐恩在运用色彩语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代表作有《加德纳女人》、《罗丹》、《安德斯爷爷》、《母亲》、《吸烟的女人》等。

8、俄国的绘画艺术:19世纪俄国社会风云激荡的政治环境对美术领域起了很大的影响。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渗透到绘画、雕刻等各方面,使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充分的、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画家。19世纪上半期的勃留洛夫、伊历诺夫、费多托夫等以其敏锐的思想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的作品。

卡·巴·勃留洛夫(1799——1852)最突出的绘画成就是肖像艺术画,如《克雷洛夫像》、《考古学家兰奇像》、《画家耶宁柯像》、《希施玛洛娃姐妹像》等。他还《庞贝的末日》、《意大利的早晨》和《意大利的中午》等作品。亚历山大·伊万诺夫(1806——1858)的作品有《基督复活与圣母显圣》、《基督显圣》、和《果戈理肖像》等。巴·安·费多托夫(1815——1852)的代表作《初获勋章的人》、《少校求婚》、《贵族的早晨》、《年轻的寡妇》等。

19世纪下半叶,俄国画坛上最有影响的画派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1871年10月第一次在彼得堡展出作品到1923年,该画派在俄罗斯各地举办了48次大型画展,展出了一大批反映人民现实生活和俄国历史,具有鲜明思想性、民主性和民族性的作品。俄罗斯巡回展画派中的生要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别洛夫、列宾、苏里柯夫等。

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极力主张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并将这一主张贯穿于自己的实践中。他的代表作有《带马勒的农民》、《列夫·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在写作“最后之歌”》、《无法安慰的悲哀》、《看林人》等。别洛夫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最底层人民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和仇视。他的主要作品有《乡村传教》、《乡村教区的复活节》、《修道院食堂》、《巴黎捡破烂的人》、《出殡》、《家庭女教师来到商人家》、《三套马车》、《溺死的女人》等。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以批判主义的手法,在作品中深刻表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不可征服的民族力量,有力地鞭挞了黑暗的社会制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祭司长》、《伊凡雷帝和儿子伊凡》、《拒绝忏悔》、《宣传者被捕》、《不期而归》、《萨布罗什人写信给七耳其苏丹》、《音乐家莫索尔斯基肖像》是其不朽的代表作。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柯夫(1848——1916)擅长处理规模宏大的群众性历史场面和人物的刻画,并以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变化为特征。他在作品中倾注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表现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苏里柯夫的名作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西柯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和《斯切潘·拉辛》等。

9、波兰民族画派:19世纪东欧各国绘画艺术的共同特征体现在,紧密与本地区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绘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爱国主义成为许多作品的主旋律。波兰民族画派的代表人物有马特义科、格雷姆斯基兄弟、勃兰特、格鲁特格尔等。马特义科(1838——1893)的《斯坦契克》、《时加尔卡的宣教》、《柯斯久舍格在拉兹拉维兹城下》等作品,用辛辣的语言讽刺和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及腐朽的统治阶级,激励人民的爱国热情。格雷姆斯基兄弟是现实主义油画家。马·格雷姆斯基(1846——1874)的代表作品是《骑兵的进军》和《女市民的葬礼》。亚·格雷姆斯基代表作品是《卸沙》、《晚祷》和《农家少女》等。勃兰特(1841-1915)的代表作是《波兰人和瑞典人作战》和《哥萨克直歌》等。格鲁特格尔(1837——1867)的代表作是《华沙》、》《战利品》和《战争》等。

10、匈牙利民族革命画:匈牙利民族革命画事业的奠基者是巴拉巴什(1810——1898)。他创作的革命家科苏特、诗人裴多菲、音乐家李斯特等肖像画充满了时代感,深刻提示了人物气质和精神世界。他以农民、吉普塞人为对象的风俗画也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蒙卡奇·米哈罗(1844——1900)的作品大多反映匈牙利的社会现实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现面坚实豪放,色彩饱满,明暗强烈,开创了匈牙利民族绘画的新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死牢》、《夜间的流浪者》、《卷绷带的妇人》、《负薪的农妇》、《罢工》等。

11、罗马尼亚的民族绘画艺术:罗马尼亚的民族绘画艺术在反抗土耳其的斗争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近代罗马尼亚有三位最著名的画家。阿蔓(1831——1891)是罗马尼亚第一个美术学校的创始人。他以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著名,代表作是《轮舞》、《农民》等。格列高莱斯库(1838——1907)善于将本国民族绘画传统与西方绘画技巧、艺术创作与人民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作品朴素真切,乡土气息浓厚,在艺术技巧上,用笔简练而奔放、色彩明亮而柔和。他的代表作有《农妇》、《荷锄的农民》、《老太婆的工作》、《穆斯切尔的农妇》等。安德列斯库(1850——1882)擅长表现农村生活,艺术表现手法出色,色彩处理得当,画面充满美感。

12、保加利亚民族绘画艺术:保加利亚民族绘画艺术是在摆脱土耳其统治后发展起来的。梅尔克维奇卡(1856——1938)和维申(1859——1915)对保加利亚民族绘画做出了重大贡献。梅尔克维奇善于以多变的艺术形式提示复杂多元的生活;维申更多着眼于农村和军事题材,成为军事画派的重要代表。维申的代表作有《反土耳其的巴尔干骑兵》、《巴尔干英雄史诗》、《柳列——布尔加斯战斗之后》等。

13、捷克的民族绘画艺术:捷克的民族绘画艺术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著名的风景画家如马奈斯(1820——1871)、柯萨列克(1830——1891)、马克热克(1832——1899)。赫都赛(1827——1981)的作品深受人民喜爱。但影响最大的是切尔马克(1830——1878)和阿列什(1852——1913)。切尔马克的代表作是《胡斯士兵的山口阻击》;阿列什的代表作是《乔治·普德布拉底和马特沃·柯尔沃诺的会见》和壁画稿《祖国》等。

14、南斯拉夫的绘画艺术:19世纪南斯拉夫较著名的油画家是维·卡拉斯(1821——1858)。他的作品一类较富有诗意,如《弹琵琶的少女》、《自画像》;一类则平淡无奇,如《小孩画家》、《商人克列西奇像》等。

『叁』 欧洲的传统服饰就是西装吗

西装的结构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据说当时是西欧渔民穿的,他们终年与海洋为伴,在海里谋生、着装散领、少扣、捕起鱼来才会方便。它以人体活动和体形等特点的结构分离组合为原则,形成了以打褶(省)、分片、分体的服装缝制方法,并以此确立了日后流行的服装结构模式。也有资料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以男士穿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在造型上延续了男士礼服的基本形式,属于日常服中的正统装束,使用场合甚为广泛,并从欧洲影响到国际社会,成为世界指导性服装,即国际服。

『肆』 欧洲民间故事有哪些故事

欧洲民间故事有潘多拉的盒子、达摩克利斯剑、斯芬克斯之谜、永恒之城——罗马、长不大的牧羊人卡尔维诺。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5、长不大的牧羊人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小牧羊人,很会惹是生非。在放羊的路上,他看见一个卖鸡蛋的农妇头上顶着一篓鸡蛋,就扔过去一块石头,把鸡蛋全打碎了。那个可怜的农妇气愤极了,冲着他大喊:“我咒你永远也长不大,除非你能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

从那时起,小牧羊人就变得又瘦又小;妈妈照顾得越好,他就变得越瘦弱。妈妈问他:“你怎么了?是不是做了什么缺德的事了?”他就告诉了妈妈那天欺负那个农妇的事和那个农妇对他说的话:“我咒你永远也长不大,除非你能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

妈妈对他说:“这样的话,没有别的办法,你只好去寻找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了。”

牧羊人上了路。他走到一座桥上,那上面有一个小美人正在一个核桃壳里荡秋千。

『伍』 读欧洲民间故事我可以跟谁谁读欧洲民间故事我可以跟随什么踏上寻找什么的旅途

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小牧羊人,很会惹是生非。在放羊的路上,他看见一个卖鸡蛋的农妇头上顶着

『陆』 19世纪欧洲油画:从天堂神话到人间真情指的是什么(三)

籍里科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随古典主义画家学画,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名作,并到意大利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因笔下的人体结构严谨,富有雕塑感,他曾被誉为“法国的米开朗琪罗”。使籍里科名留青史的是他取材自一起海难灾祸的油画《梅杜萨之筏》。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罗瓦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当月27—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市民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3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继而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地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如果仔细观赏,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德拉克罗瓦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鲁本斯外,很少人能达到他那样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琪罗外,没有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德拉克罗瓦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专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几间展室。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但丁之舟》等。

干草车英国康斯坦布尔

康斯坦布尔,英国画家。1776年6月11日生于萨福克,1837年3月31日卒于伦敦。曾受业于皇家学院,深受风景画家J.法林顿和J.T.干草车康斯坦布尔史密斯的影响。1805年制作祭坛画《基督赐福幼儿》。

成名作《干草车》轰动美术界,获当年巴黎沙龙金奖。这是一幅画面上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和生活气息的风景画,给青年画家很大影响。他的许多表现田园风光、描绘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摆脱了构图和色彩上的因袭规矩,摒弃了传统的棕色调子。他创造的用调色刀把未经调配的色块平铺在画布上,使湿润的画面产生无穷的闪烁着亮光的点子,被后人称之为“康斯坦布尔的雪白”。

代表作《山谷田庄》(藏于维多利亚博物馆)、《麦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布赖顿海滩》等,表现了他对光色的大胆探索,激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预示着印象主义画家对光、色的追求。

后人为纪念他,把巴黎圣马克大街一家餐厅的一个房间命名为“康斯坦布尔沙龙”,四周悬挂着他的作品,以供人参观。

拾穗者法国米勒

《拾穗者》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得具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的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中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米勒一生热衷于农民题材。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而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蒙特芳丹的回忆法柯罗蒙特芳丹的回忆柯罗生于巴黎卢浮宫与杜叶丽公园附近,在近80年的生涯里,留下达3000幅作品,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其中,风景画占大部分。“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他说,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走向大自然。

柯罗一生过着独身生活,艺术占据了他整个心田。而他在画坛的成名和荣耀,是靠着每年参展巴黎的秋季沙龙所获得的。在19世纪的法国绘画史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争辉,柯罗漫长的一生经历了所有的这些美术运动,但他均非开创这些流派的先锋人物。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这一幅《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

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

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3/5,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

在整幅画上,这3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平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

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

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爱,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柯罗一生还未体验过渴求订件或拼命赶制的心情。他的后半生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后再去写生。他喜欢明朗的晴天。在他看来,写生之作只是为在画室里创作所作的素材准备。这说明,柯罗的风景画之魅力,不是由于他面对写生,而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

『柒』 欧洲妇女的束腹是怎么一回事

跟我国的缠足差不多。束腰起源于宫廷,野史说是法国的约瑟芬女王偷情怀孕了,为掩人耳目拿布使劲缠住腹部,竟出现了将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时兴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见,一时成为潮流。男性认为束腰形成了骇俗形象,只为引起猥亵好色之心,女性却认为这样便于展示珠宝。胸罩出现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于木板条、鲸骨和皮革束腰的压迫,如果胆敢脱掉束腰,姿态松散,就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劳工阶层女性和农妇买不起昂贵的束腰,又会妨碍工作,还应运而生了平价的小束腰,胸前系带,不必仆人帮忙。当时上流阶层有绝对引领潮流的优势,虽然胸罩的发明人保罗·波烈专侍贵族,他那脱了束腰的老婆也仅仅被当成惊世骇俗的超时髦人士,效仿者寥寥。欧洲古典长裙的典雅华贵与婀娜美丽的蜂腰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陋习,那就是残害妇女的束腰,束腰会改变人的肋骨骨骼,束腰过紧而会致死人命。 束腰提供了女人“第二种骨架”,帮助她们打造符合时代要求与身份地位的体态。法式胸衣中间都有一根鲸骨、木头、象牙、兽角或金属撑骨,以维持它的直挺。19世纪的欧洲,任何一位端庄女性都必须穿着这种束腰内衣,女子们整日苦于木板、鲸骨和金属条的压迫。从乳房之下紧紧勒到胃部,女人甘愿受苦,愚蠢地为了拥有苗条身材,绑紧勒带,紧紧箍扎,直到两肋出现长而深的伤口,深入肌肤,甚至因此死亡。

『捌』 欧洲民间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欧洲民间故事主要描写一些在欧洲国家广为流传并影响至今的经典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欧洲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欧洲民间故事有潘多拉的盒子、达摩克利斯剑、斯芬克斯之谜、永恒之城——罗马、长不大的牧羊人卡尔维诺。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


后来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


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4、永恒之城——罗马


永恒之城,罗马等罗马的城徽十分搞笑:两个孩子伏在母狼身下吃奶,这蕴含了罗马起源的故事。


相传,拉丁国王努米托雷遭王弟阿穆利奥篡位,被放逐了。眼看努米托雷王系就要灭绝了,其女儿西尔维亚与战神私缔姻缘,产下了一对孪生子。阿穆利奥对此十分愤怒,就杀死了西尔维亚,并把她的一对孪生子放进竹篮,扔进河里。


然而这对孪生子漂到河边,被一只母狼叼去,喂养长大。多年后,一个猎人发现了他们,便收养他们并抚养成人,一个取名罗慕洛斯,一个取名勒莫。


兄弟俩练就了一身本领,杀了那个篡位的国王,报了杀母之仇。罗慕洛斯建起了一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罗慕洛斯”,之后慢慢成了“罗马”。




5、长不大的牧羊人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小牧羊人,很会惹是生非。在放羊的路上,他看见一个卖鸡蛋的农妇头上顶着一篓鸡蛋,就扔过去一块石头,把鸡蛋全打碎了。那个可怜的农妇气愤极了,冲着他大喊:“我咒你永远也长不大,除非你能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


从那时起,小牧羊人就变得又瘦又小;妈妈照顾得越好,他就变得越瘦弱。妈妈问他:“你怎么了?是不是做了什么缺德的事了?”他就告诉了妈妈那天欺负那个农妇的事和那个农妇对他说的话:“我咒你永远也长不大,除非你能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


妈妈对他说:“这样的话,没有别的办法,你只好去寻找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了。”


牧羊人上了路。他走到一座桥上,那上面有一个小美人正在一个核桃壳里荡秋千。

『玖』 欧洲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丢失的消息(尼日利亚)
一直以来,蚂蚁们有很多的敌人。它们的个头太小,容易被其他动物打败,因而有大量的蚂蚁被杀死。蚂蚁们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但是,每个蚂蚁家族没有考虑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对抗如鸟类和食蚁兽的攻击。
红色的蚂蚁在大地上建造自己的房子并居住在里面,可是,食蚁兽却像玩游戏一样在一分钟内进入它们花费很多时日建造的房子。
大米蚂蚁居住在地下的洞穴里,它们的运气同样很差。在它们爬出洞口的时候食蚁兽出现了,它把蚂蚁从地洞里挖出来放在自己的背包里带回家。
鹡鸰蚂蚁选择居住在大树上,可是很多次,蜈蚣早已经在等候它们的到来,小鸟们也是它们的敌人。
灰色的蚂蚁则试图飞到天空中逃脱死亡的威胁,可是,飞行也没有给它们带来安全,因为,蜥蜴、蜘蛛和小鸟们的速度比它们要快很多。
因此,蚂蚁们决定寻找一个解决方法。它们聚集在一起召开会议,所有的蚂蚁都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当鸟类和其他凶猛的动物进行攻击的时候,它们可以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与会的蚂蚁有红色蚂蚁、大米蚂蚁、黑蚂蚁、鹡鸰蚂蚁、灰色蚂蚁、身体发亮的蚂蚁,以及其他种类各异的蚂蚁。会议召开得可谓是热烈而隆重,可是,持续很长时间的会议并没有获得任何的结果。
一些蚂蚁想让大家都居住在大地上的洞穴里;另一些蚂蚁却想在地上建造一个很大很牢固的房子——这座房子只有蚂蚁可以进出,其他动物都不可以;还有一些蚂蚁想居住在大树上,这样可以躲避食蚁兽的攻击,可是,它们却忘记天空中的敌人小鸟。
直到会议结束蚂蚁们对最终解决方案也没有达成共识。蚂蚁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随后,它们回到各自的家中考虑该如何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并且,只为自己小家族的安全负责。
当蚂蚁国王得知会议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时,命令秘密军团去传递一个信息。但是不幸的是,国王竟然选择一只蜣螂虫作为自己的信使,所以,直到今天它也没有把消息传递到。蚂蚁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让它们成为其他动物眼中的猎物。
当狮子能飞翔的时候(南非)
传说,狮子曾经拥有飞翔的能力,以致任何动物都难逃它的手掌心。由于它不希望自己捕捉猎物时全身骨骼被摔成碎块,所以它命令一对白色的乌鸦在它外出捕猎的时候替自己监管藏在洞穴中的赋予它飞翔能力的神奇的猎物的骨头。
有一天,一只大青蛙来到狮子的洞穴里,并把狮子所有的猎物的骨头弄成碎块。青蛙说:“为什么动物和人类不能生存很久呢?”接着,青蛙又说,“狮子回到洞穴的时候你们告诉它,我就居住在那个湖泊里,如果它想找我报仇,它应该到那里和我决斗。”
那时,狮子正在森林里捕猎。当它想要飞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却飞不起来了。狮子非常生气,它知道是自己存在洞穴里的东西出现了问题。
当它回到洞穴中后问乌鸦:“你们到底做什么事情让我不能再继续飞行?”白色的乌鸦对它说:“有人来过这里,并且把猎物的骨头弄成碎块,它说如果你想找它报仇,可以到那个湖泊里与它决斗!”
狮子朝着湖泊的方向出发了。当它抵达湖边时看见一只大青蛙坐在岸边。它试图抓住大青蛙。当它快要追上青蛙的时候,大青蛙对它说:“呱!”接着,它跳入水中游到湖对岸并坐在岸边。
狮子想要飞到青蛙身边,却发现自己做不到了,便只能扫兴地回到洞穴。
传说从那天起,狮子只能依靠自己的四条腿走路,并开始学习侦察和捕猎。而那对负责看管猎物骨头的白色乌鸦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黑乌鸦。从那天起,它们总是说:“关于那件事,话可不能说绝啦!”

『拾』 古代欧洲女子可从事的职业

古代欧洲女子可以从事的职业就是一些纺织业,还有一些就是采摘业,还有工厂一些加工业。

与欧洲农妇帽子围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儿童裤子掉档的解决办法 浏览:800
穿着裤子蹭会怀孕吗 浏览:669
淘宝卖帽子利润低 浏览:340
男生穿跑鞋穿什么裤子 浏览:382
旅游衬衫怎么处理 浏览:288
重庆广益校服图片 浏览:137
学者70级校服 浏览:394
不用塑胶手套怎么制作飞机杯 浏览:263
咸阳彬中的校服 浏览:181
秋冬新款夹克外套女 浏览:333
文胸专用护洗袋批发 浏览:116
新款牛仔外套女排名 浏览:956
江苏徐州一中校服夏季 浏览:277
旗袍招待大尺度 浏览:540
剑网三明教商城戴帽子 浏览:648
胖女孩秋冬适合穿西装外套吗 浏览:863
安踏裤子xs裤长多少 浏览:363
校服夏装纽扣全扣上 浏览:102
大逃杀白裙子装扮搭配 浏览:802
裤子有静电怎么办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