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没有歌曲里面穿插一点二人转的
郭颂《新货郎》
歌手:郭颂
歌词:
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
推着小车来送货,
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
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
钢笔,铅笔,文具盒,
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
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
秋衣秋裤后头垛,又可身来,又暖和.
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
挠痒痒的老头乐,
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
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
乌木的杆呀,
还有那睁碧瓦亮的烟袋活来阿呀.
老大娘一听抿嘴乐呀,
心思货郎的心肠热.
我想买的东西你车上没有阿!
大娘我工作在托儿所,
给孩子做点针线活,
这孩子一多没管住呀.
把我的镜腿给掰折,
我能描龙,能绣凤.
离开花镜就没折,
常把鞋里当鞋面,
常把鸭子当成鹅.
阿老大娘不用再说了哦,
我明白了,您是上了年纪眼食弱,
想买花镜不费事呀,
得等到明天风雨不误送到你们那个托儿所,
还给您捎来那眼镜盒呀!
金色晚霞照山坡呀,
货郎我推着空货车,
乡亲们亲亲热热送到村子口阿.
送货不怕路途远,翻山越岭过大河.
站在桥头四下望,是珍珠玛瑙挂满坡.
苞米棒子金闪闪,高粱带点红似火,
大豆结夹的里嘟喽蜜,
气死风的谷穗压弯了哥,
水库的鲤鱼直打漂,
鲑呱乱叫那是鹅,
清汤瓦舍南山下,
哎,那是啥时候又添了一个变电所哎,
货郎我越唱越高兴哎,
底脚板颂颂颂就好像登上了摩托车来哟哦…唉…唉…唉…
(1)二人转演出带帽子扩展阅读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Ⅱ 求二人转正戏或者小帽大全
二人转小帽
打梨、补汗、断道、探妹、捎书
对花、逛灯、摘桃、采茶、拣柴
妈妈糊涂、春哥上工、文明落套
妓女悲秋、尼姑思凡、绣八出戏
艺人翻身、九反朝阳、夸哈尔滨
和尚思凡、婆媳顶嘴、审问青羊
谭香哭瓜、光棍哭妻、湘子出家
洞宾买药、梦中寻夫、三国五更
反叫五更、贫寒五更、月牙五更
情五更、黑五更、思五更、盼五更
叫五更、绣灯笼、情人迷、送情郎
绣八仙、绣云肩、绣沾布、绣花灯
绣荷包、绣取灯、绣特勒、绣耳包
绣锅台、双贤图、扛活难、跑珲春
绣花鞋、绣兜兜、绣麒麟、观花灯
俏僧尼、东北风、逃荒歌、拙姑娘
小送饭、小看戏、小拜年、小烧香
小冻冰、盼情人、小看牌、双十比
小重楼、小四景、小上庙、小做饭
蹦登歌、小挎鼓、小吊孝、闹元宵
起大会、吗啡针、大烟叹、看秧歌
叹烟花、铺地锦、蝴蝶飘、寡妇难
想情郎、放风筝、摘黄瓜、卖大布
扑蝴蝶、倒卷帘、画扇面、画纱灯
下盘棋、包饺子、挑女婿、瞧情郎
沙金扇、抓蝈蝈、拔白菜、推扭抽
茉莉花、做风筝、四大劝、叹青楼
探书房、拣棉花、砍柴郎、配夫妻
拿蝎子、爬墙头、打水歌、打花棍
打牙牌、游西湖、割韭菜、探情郎
打苍蝇、打秋千、打宾鸿、丢戒指
十三咳、十大想、十对花、十八摸
南送情郎、北送情郎、柴君主送饭
十美图、关东城、清水河、张生游寺
罗嗦五更、杨总办调兵、十补母重恩
梁山伯五更、银秀英五更、寡妇思五更
大将名五更、五更十三咳、贞节立牌坊
姑娘要赔、送丁成巧得妻、大姑娘上学
花园会书生、十二月倒花、小两口逛庙
小寡妇上坟、半拉子探病、二姑娘拜年
百花古人名、劝郎别耍钱、鸳鸯嫁老雕
二十四岁寡妇、李芳巧得妻、打渔人十二月
十二月打官司、糊弄妈妈五更、柏秀英绣蚊帐
奴在婆家受折磨、、美女思情
【二人转代表作】 《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 《回杯记》、 《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花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 【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 编辑本段【二人转名人】 徐小楼(1906—1969),沈阳人,艺名“双红”,唱功、做功、舞功都好,表演传神,擅演唱《单刀赴会》。 于守和(1912- ):艺名于宝珠,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27年随陈玉学唱二人转,1958年参加齐齐哈尔市曲艺团地方戏队,1961年调到拜泉县民间艺术团,1973年退休。代表节目:《西厢写书》《阴魂阵》。 胡景岐(1917- ):中国曲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理事。辽宁抚顺市人,18岁拜褚学发为师学唱二人转,1963年到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1982年出版《胡景岐二人转演出作品选》。代表节目:《华容道》《三只鸡》。 王悦恒(1923- ):吉林省永吉县人,1940年拜李青山为师。1954年在长春东北地方戏队任队长。1984年被选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代表节目:《秦香莲》《双回头》。 蔡兴林(1926- ):黑龙江省绥化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委员。1940年拜徐生为师学唱二人转,艺名粉蝴蝶。从1961 年开始撰写有关二人转理论和史料的文章,代表节目《高成借嫂》《蓝桥》。 梁德双(1926- ):辽宁新民市人,1949年参军,1962年参加新民县曲艺团,1983年演出的《包公吊孝》获优秀演出奖。转自手机二人转m.errenzhuan.cc/
Ⅲ 东北二人转里面的小帽是什么意思
就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三大时节,挂锄,冬闲,都有“唱屯场”,通常按以下顺序表演:
一、“打通”
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观众。
二、“三场舞”
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三、“喊诗头”
“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四、“说口”
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做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五、“唱小帽”
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六、“唱正文”
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
Ⅳ 东北二人转里面的小帽是什么意思
就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三大时节,挂锄,冬闲,都有“唱屯场”,通常按以下顺序表演:
一、“打通”
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观众。
二、“三场舞”
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三、“喊诗头”
“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四、“说口”
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做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五、“唱小帽”
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
Ⅳ 长春的二人转剧场都有哪些
刘老根大舞台(原儿童电影院)演出时间19:30-22:30
票价:30、50、80、120、150、200元 电话是043182952211
和平大戏院(重庆路)演出时间19:40-22:40
票价:20、30、50、80元 电话是 043188998887
东北风剧场 民康路与西三道街交汇 演出时间:19:45-22:30 票价:30、50、150 电话是 88973444
希望我的信息会给你些帮助,祝心情愉快
Ⅵ 演出二人转什么松
沈阳西部 文松 演出
Ⅶ 二人转是怎么表演的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Ⅷ 二人转讲究的是什么
二人转艺术讲究说、唱、扮、舞、绝。说,即说口,是二人转演员必备的基本功。说口,在二人转演出中是不可或缺的硬功, “说是骨头唱是肉”,可见说口的分量所在。
说口是一般二人转演出不可缺少的程序和内容。在过去,特别是旧社会,多半是男演员即“下装”,俗称为“唱丑”的说口,“唱丑唱丑,必得说口,不说口不算唱丑”,而唱“上装”的女演员不说口,只给“下装”“勾口”或“捧口”。随着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下装”说口了,有时“上装”也说口。一般情况下,二人转演出是“下装”上场,先来一段说口,然后 “上装”上场,两人对说一段,相互配合,有说有捧,有点像相声中的“逗哏”和“捧哏”,说上一阵,再进入演唱。演唱中间,根据剧情发展和现场需要,双方还可以穿插一些说口,这些说口,有的是和剧情相关,通过“说”来介绍或诠释剧情及人物。有的则与剧情毫无关系。无论是否与剧情有关,说口都与演出的关系极大,优秀的演员,几句幽默而风趣的说口,就能迅速调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很快进入欣赏状态。二人转说口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艺术性和规律性。一般说,二人转说口注重包袱的设计,其谜底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有的是荤破素猜,有的属于脑筋急转弯儿。同时,二人转说口讲究朗朗上口,先声夺人,节奏感强,感染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说,东北小品就是二人转说口的发展,或者说,东北小品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二人转说口的语言特色、表演特色等艺术营养。
Ⅸ 二人转的小帽是什么意思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三大时节,挂锄,冬闲,都有“唱屯场”,通常按以下顺序表演:
一、“打通”
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观众。
二、“三场舞”
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三、“喊诗头”
“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四、“说口”
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做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五、“唱小帽”
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六、“唱正文”
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
Ⅹ 二人转小帽是什么
小帽
小帽,即二人转唱正戏前加演的民间小调。
小帽,唱腔源于东北民间小调,特点是边舞边唱、载歌载舞。即使是名角、大蔓,上台通常也不马上演正戏,而是先唱一段“小帽儿”,既溜溜嗓子、热热身,为正式演出制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