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螢火蟲 法布爾
在我們這地區,很少有什麼昆蟲像螢火蟲這樣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這個稀奇的小傢伙為了表達生活的歡愉,在屁股上掛了一盞燈籠。夏天炎熱的夜晚,有誰沒有看見過它像從圓月上落下的一粒火星,在青草中漫遊呢?即使沒見過的人,至少也聽說過它的名字的。
現在我們來問問螢火蟲吃什麼東西。
一位美食學大師說過:「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樣的人。」對於我們要研究其習性的任何昆蟲,我們都可以首先提出同樣的問題,因為不管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動物,肚子是主宰一切的;食物所提供的情況支配著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且看,螢火蟲雖然外表上弱小無害,可它實際上卻是個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人,而且它干這種行當的手段是罕見的惡毒。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這一點昆蟲學家早就知道了,但是我從閱讀中覺得,人們對此了解得不夠,特別是對它奇特的進攻方法,甚至還根本不了解,這種方法我在別處還從未見到過。
螢火蟲在吃獵物前,先給獵物注射一針麻醉葯,使它失去知覺,就像人類奇妙的外科手術那樣,在動手術前,先讓病人受麻醉而不感到痛苦一樣。螢火蟲的獵物通常是幾乎沒有櫻桃大的小蝸牛。夏天,這些蝸牛成群聚集在稻麥的槁桿或者其他植物乾枯的長莖上,在整個炎熱的夏天裡,它們都一動不動地在那裡深深沉思著。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我多次看到螢火蟲用它那外科技巧,使獵物在顫動著的莖桿上無法動彈,然後美餐一頓。
它也熟悉食物的其他貯藏地。它常常去到灌溉溝邊,那裡土地陰濕,雜草叢生,是蝸牛的樂土。這時螢火蟲就在地上對蝸牛動手術。我在自己家裡可以很容易地飼養螢火蟲,來仔細觀察這個外科大夫操作的詳細情況。現在我想讓讀者來看看這個奇怪的場面。
我在一個大玻璃瓶里放了一點草、幾只螢火蟲和一些蝸牛。蝸牛大小適當,既不太大,也不太小。請耐心等待吧,尤其要時刻不離地監視著,因為我們想看到的事情會突如其來地發生,而且時間很短。
我們終於看到了。螢火蟲稍稍探察了一下捕獵對象,蝸牛通常除了外套膜的軟肉露出一點兒外,全身都藏在殼子里。這時貪婪者便打開它的工具,這工具很簡單,可是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看得出來。這是兩片變成鉤狀的顎,十分鋒利,但細得像一根頭發。從顯微鏡里可以看到,彎鉤上有一道細細的槽。這便是它的工具了。
螢火蟲用它的工具反復輕輕敲打著蝸牛的外膜。這一切是溫和地進行的,好像是無害的接吻而不是蟄咬。小孩逗著玩時,用兩個指頭互相輕捏對方的皮膚,從前我們把這種動作叫做「扭」,因為這只不過近乎搔癢,而不是用力擰。現在我們就用「扭」這個詞吧。在與昆蟲談話時,用孩子們的語言是沒關系的。這是使頭腦簡單者互相了解的好辦法。因此我們說螢火蟲扭著蝸牛。
它扭得恰如其分。它有條不紊地扭著,不慌不忙,每扭一次,都要稍稍休息一下,它似乎想了解一下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數不多,要制服獵物,使之無法動彈,至多扭六次就夠了。在吃蝸牛肉時,很可能還要用彎鉤來啄,不過我說不準,因為後面的情況我沒見到。但是只要最初不多的幾下扭就足以使蝸牛失去生氣,沒有知覺了,螢火蟲的方法是這么迅速奏效,幾乎可以說是像閃電般似的,毫無疑問,它利用帶槽的彎鉤已經把毒汁傳到蝸牛身上了。這些蟄咬表面上如此溫和,卻能產生快速的效果。現在我們來檢驗一下吧。
螢火蟲扭了蝸牛四五下後,我就把蝸牛從螢火蟲嘴裡拉開來,用細針刺蝸牛的前部,即縮在殼里的蝸牛露出來的那部分身體;刺傷的肉沒有絲毫顫動,它對針戳沒有絲毫反應,它像一具完全沒有生氣的屍體了。
還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時我幸運地看到一些蝸牛正在爬行,腳蠕動著,完全伸出,這時它們受到了螢火蟲的進攻。蝸牛亂動了幾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緒,接著一切都停止了下來,腳不爬行了,身體的前部也失去了像天鵝脖子那種優美的彎曲形狀,觸角軟塌塌地垂了下來,彎曲得像斷掉的手杖。這種姿勢一直保持著。
蝸牛真的死了嗎?根本沒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蝸牛復活過來。在兩三天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之後,我把「病人」隔離開來,給它洗一次澡。雖然這對於實驗取得成功並不是絕對必需的。兩天後,我那隻被陰險的螢火蟲傷害的蝸牛恢復了正常。它可以說是復活了;它又能活動,又有感覺了。如果用針刺激它,它有感覺;它蠕動,爬行,伸出觸角,彷彿什麼不愉快的事都沒發生過似的。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徹底消失了,它死而復生了。這種暫時不能活動、不覺得痛苦的狀態叫作什麼呢?我想只有一個適當的名稱,那就是麻醉狀態。
許多食肉性膜翅類昆蟲吃雖然未死卻無法動彈的獵物。通過它們的豐功偉業,我們了解了昆蟲令對方渾身癱瘓的奇妙技術,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經中樞。在人類的科學實踐中還沒有發明這種技術——現代外科學最奇妙的一種技術之前,在遠古時代,螢火蟲和其他昆蟲顯然已經了解這種技術了。昆蟲的知識比我們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外科醫生讓病人嗅乙醚或者氯仿,昆蟲通過顎的彎鉤注射一種極其微量的特殊毒葯。人類有朝一日會不會利用這種知識呢?如果我們更好地了解小昆蟲的秘密,那麼我們在將來會有多少卓絕的發現啊!
現在讓我們回到螢火蟲上來吧。
如果蝸牛在地上爬行,甚至縮進殼里,對它進攻是毫不困難的。蝸牛的殼沒有蓋子,身體的前部大部分都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蝸牛無法自衛,容易受到傷害。但是經常也有這種情況,蝸牛待在高處,貼在槁桿上或者一塊光滑的石頭上。這種支持點成了它臨時的殼蓋,使任何企圖騷擾殼內居民的居心不良者無法進犯;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這圍牆四處任何地方都沒有裂縫。但是常有這種情況,蝸牛的殼和它的支持物沒有貼緊,結果這蓋子沒蓋好,這么一來,這裸露處哪怕只有一點點兒大,螢火蟲也能夠用它精巧的工具輕微地蟄咬著蝸牛,使之立即沉沉入睡,一動不動,而自己便可以安安靜靜地美餐一頓了。
螢火蟲吃蝸牛的作業是十分小心翼翼的,進攻者必須輕手輕腳地對它的犧牲品進行加工,不要引起它的掙扎,蝸牛稍有掙扎動彈,就會從高莖上掉下來。它一掉到地上,這個食物就完了,因為螢火蟲不會積極熱情地去尋找它的獵物,它只是利用幸運得到的東西而不肯辛勤去尋找。所以在進攻時,為穩妥起見,它必須使蝸牛毫無痛楚,不使蝸牛產生肌肉的反應,免得它從高處掉下來。由此可見,突然地深度麻醉是螢火蟲達到目的的好辦法。
螢火蟲怎麼吃它的獵物呢?是真的吃嗎?也就是說,把蝸牛切成小塊,割成細片,然後加以咀嚼嗎?我想不是這樣。我從來沒見過我的籠中物的嘴巴上有任何固體食物的痕跡。螢火蟲並不是真正的「吃」,它是喝。它採取蛆那樣的辦法,把獵物變成稀肉粥來充飢。它就像蒼蠅的食肉幼蟲那樣,在吃之前,先把獵物變成流質。整個過程是這樣的:蝸牛不管多大,差不多總是由一隻螢火蟲去麻醉它。不一會兒,客人們三三兩兩跑來了,同真正的擁有者絲毫沒有爭吵地歡宴一堂。讓它們飽餐兩天後,我把蝸牛殼孔朝下翻轉過來,裡面盛的東西就像鍋被翻過來了,肉羹從鍋里流出來一樣。那些賓客吃飽肚子走開了。只剩下這一點點兒殘渣了。
事情很明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扭」一樣,經過一再輕輕地蟄,每個客人都用某種專門的消化素來加工,蝸牛肉變成了肉粥。螢火蟲各人吃各人的,大家盡情享用。由此可見,螢火蟲嘴裡的那兩個彎鉤除了用來叮蝸牛,注射麻醉毒葯外,無疑也會注射可以把蝸牛肉變成流體的液汁。這兩個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工具還應該有另一個作用。它們是凹形的,就像蟻蛉嘴上的彎鉤一樣,用來吮吸和吃凈捕獲物,而不需要把獵物切成碎片。然而兩者卻有著極大的差別,那就是蟻蛉留下大量的殘羹剩菜,並把它們扔到挖在沙地上漏斗狀的陷阱外面,而螢火蟲這個液化專家卻吃得一點兒也不剩下,或者差不多什麼也不剩。兩者所使用的工具相類似,但一個只吮吸獵物的血,另一個則靠著事先進行液化處理,然後把獵物吃得一干二凈。
有時蝸牛所處的平衡狀態非常不穩固,可螢火蟲的工作卻幹得十分精心。我的玻璃瓶給我提供了不少這方面的例子。蝸牛常常爬到用玻璃片蓋住的瓶子口,用一點點兒黏液把自己粘在玻璃上,因為黏液用得少,只要輕輕一動,殼就會從玻璃上掉到瓶底去。
可是螢火蟲常常藉助用來補充腿力不足的攀升器官爬到高處,選擇它的獵物。它仔細觀察,找到一個縫隙後,便輕輕一咬,使這獵物失去知覺,隨即立刻調制肉粥,作為幾天的食物。
螢火蟲吃完飯走開後,殼便完全空了,可是僅塗了一點點兒黏液固著在玻璃上的殼並沒有掉下來,甚至位置一點兒也沒動。蝸牛絲毫沒有反抗,一點點兒變成了肉粥,就在它受到第一記打擊的地方被吮干。這個細節告訴我們,具有麻醉作用的蟄咬是多麼突如其來,螢火蟲吃蝸牛的方法多麼巧妙,沒有讓蝸牛從非常光滑而又垂直的玻璃上掉下來,甚至在非常不牢的粘著線上一點兒也不晃動。
② 蝸牛可以食用嗎
天然的蝸牛能吃嗎?
天然的小烏龜不能吃,大部分小烏龜均有害不能服用。國有制服用使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石小烏龜、偉岸環口小烏龜、海南省堅小烏龜、皺疤堅小烏龜、江西省巴小烏龜、馬氏巴小烏龜、白玉蝸牛等。
天然的小烏龜全都吃,自身含有許多 的病菌,不可以隨便的服用,不然得話會出現對人身安全的傷害,比較嚴重的頭昏,胸悶氣短。不可以服用的小烏龜一般身型稍大,足有15公分上下,腳部一般成灰黑色的,應是長期性在外面活動以腐葉主導導致這類小烏龜腳部為灰黑色的,的身上染上很多的病菌,看到這類小烏龜大夥兒盡量減少服用。
小烏龜具備很高的服用和功效與作用。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屬高蛋白食物,低熱量,低膽固醇,含有20多種多樣碳水化合物的高端營養成分養生食材。
小烏龜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類型許多 ,遍及全世界。據相關材料記述,世界各國有小烏龜四千萬種。在國各省市區都是有小烏龜遍布,日常生活在山林、灌木叢、種植園、菜園子、田地、生態公園、庭苑、寺院、大山、平地上、丘陵地形等地。但有喂養和服用使用價值的類型卻非常少。
小烏龜具備很高的服用和功效與作用。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屬高蛋白食物,低熱量,低膽固醇,含有20多種多樣碳水化合物及豐富多彩的小烏龜酶、SOD等,在其中蛋白質含量各自比野生甲魚、生豬肉、牛肉和雞蛋高1個、11個、3個和7個百分比,而人體脂肪的成分僅為野生甲魚、生豬肉、牛肉和雞蛋的1/18.1/272.1/92和1/70;
1克蝸牛肉含硒量有0.45μg,為荼葉的4.5倍。小烏龜是一種服用、葯用價值和健康保健使用價值都很高的陸生類軟體動物,其服用和葯用價值歷史時間早已有二千多年。
③ 昆蟲記中 螢在吃蝸牛的時候,又有是採用怎樣奇特的方法呢
螢先將蝸牛麻醉,然後將蝸牛的肉弄成粥狀物再吸食。
具體段落(很長很長,如有錯別字請諒解,可以略讀)
螢的這種捕食方法,具體情況如下所述:在它開始捉食它的俘虜以前,它總是先要給它打一針麻醉葯,使這個小獵物失去知覺,從而也就失去了防衛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並食用。這就好比我們人類在動手術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從而漸漸失去知覺而不感到疼痛一樣。在一般情況下,螢所獵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蝸牛。很少能捕捉到比櫻桃大的蝸牛。在氣候非常炎熱的時候,就會在路旁邊的枯草或者是麥根上,聚集著大群的蝸牛,像集體納涼一般。也許是酷熱難耐的原因,它們一動也不動地群伏在那些地方。生怕動一動,就會覺得熱氣逼人。它們就是這樣靜止著,懶洋洋地經過炎熱的夏天的。在這些地方,我常常會看到,一些螢在咀嚼它們那已經失去知覺的俘虜。螢就是在這些搖擺不定的物體上把它們麻醉了的。
除了上述路邊的枯草、麥根等地方以外,螢也常常選擇一些其他可以獲得食物的地方出沒或停留。比如說,它常到一些又涼又潮濕的陰暗的溝渠附近去蹓躂。因為在這些地方,經常會有一些雜草叢生。在那裡經常可以找到大量的蝸牛。這可是難得的美餐啊!飽飽地吃上幾頓是沒問題的。通常在這些地方,螢把它們的俘虜在地上殺死,就像人們說的就地處決一樣,干凈利落地結束戰斗。然後,獲得豐厚的戰利品。在我自家的屋子裡,我也可以經常製造出這樣的地方,來吸引螢到這里來捕食。因此,待在家裡,我便能製造出一個戰場,並且,更便了我非常仔細地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
那麼,下面我就來敘述一下這種奇怪的情形吧。我拿了一個大玻璃瓶,然後再找一點兒小草,把草放到大玻璃瓶子裡面,再往裡邊放進幾只螢,還有一些蝸牛。我取的蝸牛,大小比較適中,不算特別的大,也不算特別的小。這一切准備工作就緒以後,我們所需要繼續進行的工作,就是等待,而且,必須要耐心地等待。不過,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十分留心,時刻注視著玻璃瓶中發生的一切動靜,哪怕是最微小的動作,也不能輕易放過。因為,整個事情的發生,是在非常不經意的時候,而且,時間持續也不長,幾乎就是一會兒的時間。所以,必須目不轉睛地緊緊盯住瓶中的這些生靈。
不一會兒,玻璃瓶中就有事情要發生了。螢已經開始注意到它的犧牲品了。看起來,蝸牛對於螢而言,有極強的,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按照通常情況下,蝸牛的習性,除去外套膜的邊緣的地方,它的身體會微微露出一點兒以外,其餘的軀體全部都隱藏在它的家中--即它背上的殼子裡面,可能它覺得這樣會更安全一些。於是,這位獵人躍躍欲試,准備發起總攻了。它先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身上隨身攜帶著的兵器迅速地抽出來。這件兵器是何等地細小啊,要是沒有放大鏡的幫助,簡直是一點兒也看不出來。螢的身上長有兩片顎,它們分別彎曲起來,再合攏到一起,就形成了一把鉤子,一把尖利、細小,像一根毛發一樣的鉤子。如果把它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就可以發現,在這把鉤子上有一條溝槽。如此而已,這件武器並沒有什麼其他更特別的地方。然而,這可是一件有用的兵器,是可以致對手於死地的奪命寶刀。
這個小小的昆蟲,正是利用這樣一件兵器,在蝸牛的外膜上,不停地、反復地刺擊。但是,螢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很平和,神情也很溫和,並不像惡狠般兇猛,乍一看起來,好像並不是獵人在捕獵食物,在咬它的俘虜,倒好像是兩個動物在親呢接吻一般。當小孩子在一起互相戲弄對方的時候,他們常常用兩個手指頭,互相握住對方的皮膚,輕輕地揉搓。這種動作,一般情況下,我們常用"扭"這個字眼兒來表示。因為,事實上,這種動作近乎相互搔癢,而並不是那樣重重地打。現在,就讓我們來使用"扭"這個字吧。一提到動物,除去那些最簡單平實的字以外,通常在言語中使用的字,可以說,好多都沒有用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螢是在"扭"動蝸牛,這大概更貼切一些。
螢在扭動蝸牛時,頗有它自己的方法。你會看到它一點兒也不著急,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它每扭動一下對方,總是要停下來一小會兒。彷彿是要審看一下,這一次扭動產生了何等效果一般。螢扭動的次數並不是很多,頂多有五六次足以。就這么幾下,就能讓蝸牛動彈不得,失去了一切知覺而不醒人世。再後來,也就是在螢開始吃戰利品的時候,還要再扭上幾下。看起來,這幾下扭動更至關重要。但是,至於究竟螢為什麼要如此這般行事,我就不能確定其真正的原因了。確實在最初的時候,只要輕輕地幾下,就足以使蝸牛慢慢地不能感覺一切了。那麼,它為什麼在食用前,還要來上幾下呢?我不得而知,至今仍是個迷。由於螢的動作非常迅速而敏捷,如同閃電一般快,就已經將毒汁從溝槽中傳送到蝸牛的身上了。這只是一個瞬間的動作,要非常仔細地觀察才能覺察到。
當然,有一點是不用懷疑的,那就是,在螢對蝸牛進行刺擊時,蝸牛一點也不會感覺到痛苦。關於這一點,我曾經做過一次小小的試驗。在一隻螢進攻一隻蝸牛的時候,當螢只扭了四五次以後,我馬上迅速地把那隻受了毒汁破害的蝸牛拿開。然後,用一根很小很小的針去刺激這可憐蟲的皮膚。那一點兒被刺傷了的肉,竟然一點兒也沒有收縮的跡象。這就已經很清楚地表明,此時此刻,這只蝸牛已經一點兒活氣也沒有了。它是不會感覺到痛苦的。因為它已經沉浸到另一個世界裡去了。還有一次,我非常偶然地看到一隻可憐的蝸牛遭受到螢的攻擊。當時,這只蝸牛正在向前自由自在地爬行著。它的足慢慢地蠕動著,觸角也伸得很長。忽然,由於一下子的刺激和興奮,這只蝸牛自己亂動了幾下。但是,馬上這一切就靜止了下來,它的足也不再向前慢爬了。整個身體的前部也全然失去了它剛才的那種溫文爾雅的曲線。它的長長的觸角也變得軟了,不再向上伸展著了,而是拖垂到下邊來,就像一根已經壞了的手杖一樣,再也感受不到什麼東西了。從這種種表面的現象來看,這只蝸牛已經死了,已經真的到另一個世界裡去了。
然而,實際上,這只蝸牛並沒有真正悲慘地死去。我完全有辦法,能讓它重新活過來,我可以給它第二次生命的機會。就在這個可憐的、假死的蝸牛既不生,又不死的兩三天內,我每天都堅持給它洗浴,清潔身體,特別是傷口。就在幾天以後,奇跡出現了。這只被螢無情地傷害得很慘重的、幾乎一命嗚呼了的傢伙,恢復到了以前的狀態中,它已經能夠自由地爬來爬去了。而且,它的知覺也已經恢復正常了。因為當我用小針刺擊它的肉時,它立刻就會有反應,小小的軀體馬上就會縮到背殼里去藏了起來,這充分說明它已經恢復知覺了,就像什麼都不曾發生過一樣。它是完全可以爬行了,那對長長的觸角重新又伸展開來,好像並沒有發生過什麼特別意外的事情一樣。而且,它還精神倍增。在它失去知覺的日日夜夜裡,它彷彿進入了一種什麼都不知曉的沉醉的狀態,一切都驚動不了它,而現在則大不一樣了。它醒了,而且完全蘇醒了過來,從死亡中復活了,奇跡般地逃離魔爪,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在人類社會的科學中,人們已經發明創造了在外科手術時不會讓人感覺到疼痛的方法,並且這種方法在醫學實踐上,已經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了。然而,在人類還沒有找到這種方法之前,螢以及很多其他種類的動物,就已經通過實踐,實行了好幾個世紀之久了。所不同的是,外科醫生在手術前,讓我們聞以太或者是其他麻醉劑。而那些昆蟲採用的方法是,利用它們天生就長著的毒牙,向別的動物注射極小量的特別的毒葯,以達到讓別的動物失去知覺的目的。
當我們偶然想到蝸牛具有那樣溫柔、平和而無害的天性,可螢卻要採取向它注射毒汁以麻醉它的特別方法來制服它,並且以它為食物,似乎總有些奇怪的感覺。但是,我想我可以知道螢利用這種方法獵取蝸牛的種種鮮為人知的理由。
假如蝸牛隻是在地上爬行,甚至是蜷縮在自己的殼子里,那麼,對於它的種種攻擊,是一點兒也不困難的。原因是,蝸牛背上背的殼兒上並沒有任何遮蓋的東西加以保護。而且,蝸牛身體的前部是完全暴露在外面的,也是毫無遮擋的。但是,實際上,事情並不這么簡單。蝸牛不僅僅單單地在上爬行,它經常是置身在較高的而且不穩定的地方。比如,它喜歡趴在草桿的頂上,或者是待在很光滑的石面上。它貼身在這些地方,就無需什麼其他的保護了。因為,這些地點本身就為它提供了再好不過的天然保護。其原因是,當蝸牛把自己的身體緊緊地依附在這些東西上時,這些東西就起到了蓋子的作用。於是,便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了。不過,只要稍微一不留神,有一點兒沒有遮蓋嚴密,一旦被螢發現,它的鉤子可一點兒也不講情面。只要有機可乘,它是一定要鑽空子的。總之,螢的鉤子總會有辦法可以觸及到蝸牛的身體。然後,一下子鉤住,釋放出毒液,蝸牛便會失去知覺。螢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找個地方坐下來,享用它的美餐了。
不過,蝸牛深居高處,也是有一定危險的。當它爬在草桿上時,很容易掉下來。哪怕稍微有一點兒扭動,或者是掙扎,蝸牛就會移動它的身體。一旦蝸牛落到地面上,那麼,螢就不得不去選擇一個更好的獵物。所以,在螢捕捉蝸牛時,必須要使它沒有絲毫的痛苦感,失去知覺,讓它動晃不得,從而也就不能輕易地逃跑了。因此,螢在進攻蝸牛時,一定要採取觸得很輕微的方法,以免驚動了這只蝸牛,讓它從搖擺不定的草桿上搖落下來。否則的話,可就前功盡棄,白費了一番心思,讓到手的食物給溜走了。因此,我想,螢之所以具備這樣的外科器具,理由不過如此而已吧!除此以外,我再也想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二、薔薇花飾物
螢不僅僅是在草木的枝幹上結束戰斗,使它的俘虜逐漸失去知覺,而且,也在這種存在一定危險性的地方,就地把它解決處理掉,也就是要把它給完全吃掉。所以,螢的食品的獲得可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呢!
那麼,螢在吃蝸牛時,又是採用怎樣奇特方法呢?它真的是在食用它嗎?是不是要先把蝸牛分割成一片一片的,或者是割成一些小碎片或碎粒什麼的,然後再去慢慢地、細細地咀嚼品味它呢?我猜想,它並不是以這樣普通的方式食用它的。因為,我從來也沒有在這些動物體內,找到過任何這種小粒的食物。這就證明螢的吃,並不是通常的狹義上的吃的意思,它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罷了。具體方法是這樣的,它要將蝸牛先製造成非常稀薄的肉粥,然後才開始飲用。就像蠅吃小的幼蟲一樣,它能夠在還沒有吃之前,先把它弄成流質,然後再痛快地享用。
更為具體的情形和做法是這樣的。螢先使蝸牛失去知覺,無論蝸牛的身體大小如何。在開始的時候,總是常常只有一隻的四分之一大小。客人們也二三兩兩地跑過來了。它們和主人毫無爭吵,全部聚集到一起,准備和主人一起分享食物。過了兩三天以後,如果把蝸牛的身體翻轉過來,把它的面孔朝下面放置,那樣,它體內盛的東西,就會像鍋里的羹一樣流出來。這個時候,螢的膳食已經結束了。它所飲下的只不過是一些其他動物已經吃剩下的東西。因而,一隻蝸牛被眾蟲同時分享了。
事實是很顯然的。和前面我們已經看到過的"扭"的動作相似,它們經過幾次輕輕的咬,蝸牛的肉就已經變成了肉粥。然後,許多客人一起跑過來共同享用。很隨意地,每一位客人都一口一口地把它吃掉。而且,每一位客人都利用自己的一種消化素把它做成湯。能夠應用這樣一種方法,說明螢的嘴是非常柔軟的。螢在用毒牙給蝸牛注射毒葯的同時,也會注入--引進其他的無物質到蝸牛的體內,以便蝸牛身上固體的肉能夠變成流質。這樣一來,這種流質很適合螢那柔軟的嘴,使它吃得更加方便自如。
蝸牛被關閉在我的玻璃瓶里,雖然有的時候,它所處的地位不是特別穩固,但是,它還是非常仔細小心的。有的時候,蝸牛爬到了瓶子的頂部,而那頂口是用玻璃片蓋住的。於是,它為了能在那裡停留得更加穩固、踏實一些,它就利用那自己隨身攜帶著的粘性液體,粘在那個玻璃片上。這樣一來,的確是非常穩定安全的。不過一定要多用一些粘液,不然的話,哪怕稍微少用了一點兒粘液,都將是十分危險的。即便是微微地動一點兒,也足以使它的殼脫離那個玻璃片,掉到瓶子底下去。
螢常常要利用一種爬行器--為了彌補它自己腿部,以及足部力量的不足--爬到瓶子的頂部去,先仔細地觀察一下蝸牛的動靜,然後,作一下判斷、和選擇,尋找可以下來的地方。然後,就那麼迅速地輕輕一咬,就足以使對手失去知覺了。這一切都發生在一瞬間。於是,一點兒也不拖延,螢開始抓緊時間來製造它的美味佳餚--肉粥,以准備作為數日內的食品。
當螢一陣風卷殘雲以後,便吃得很飽了。剩下的蝸牛殼也就完全空了。但是,這個空殼依然是粘在玻璃片上的,並沒有脫落到瓶底上來。而且,殼的位置也一點兒都沒有改變,這都是粘液作用的結果。那個犧牲了的隱居者一點兒也不加以反抗,就這樣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任人宰割,最終,變成了別人嘴裡營養豐富、美不勝收的大餐。就在它那受到攻擊的原地,逐漸流幹了身體的全部,成了一個空空如也的殼兒。這種詳細的情形,向我們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螢的這種麻醉式的咬傷,是何等的有效。因此,可以說,螢處理蝸牛的方法是十分的巧妙的。
④ 蝸牛為什麼會假死,又可以復活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中,為什麼蝸牛遭到螢火蟲的毒液攻擊,遇到水又活了
在我們這地區,很少有什麼昆蟲像螢火蟲這樣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這個稀奇的小傢伙為了表達生活的歡愉,在屁股上掛了一盞燈籠。夏天炎熱的夜晚,有誰沒有看見過它像從圓月上落下的一粒火星,在青草中漫遊呢?即使沒見過的人,至少也聽說過它的名字的。 現在我們來問問螢火蟲吃什麼東西。一位美食學大師說過:「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樣的人。」對於我們要研究其習性的任何昆蟲,我們都可以首先提出同樣的問題,因為不管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動物,肚子是主宰一切的;食物所提供的情況支配著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且看,螢火蟲雖然外表上弱小無害,可它實際上卻是個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人,而且它干這種行當的手段是罕見的惡毒。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這一點昆蟲學家早就知道了,但是我從閱讀中覺得,人們對此了解得不夠,特別是對它奇特的進攻方法,甚至還根本不了解,這種方法我在別處還從未見到過。螢火蟲在吃獵物前,先給獵物注射一針麻醉葯,使它失去知覺,就像人類奇妙的外科手術那樣,在動手術前,先讓病人受麻醉而不感到痛苦一樣。螢火蟲的獵物通常是幾乎沒有櫻桃大的小蝸牛。夏天,這些蝸牛成群聚集在稻麥的槁桿或者其他植物乾枯的長莖上,在整個炎熱的夏天裡,它們都一動不動地在那裡深深沉思著。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我多次看到螢火蟲用它那外科技巧,使獵物在顫動著的莖桿上無法動彈,然後美餐一頓。它也熟悉食物的其他貯藏地。它常常去到灌溉溝邊,那裡土地陰濕,雜草叢生,是蝸牛的樂土。這時螢火蟲就在地上對蝸牛動手術。我在自己家裡可以很容易地飼養螢火蟲,來仔細觀察這個外科大夫操作的詳細情況。現在我想讓讀者來看看這個奇怪的場面。我在一個大玻璃瓶里放了一點草、幾只螢火蟲和一些蝸牛。蝸牛大小適當,既不太大,也不太小。請耐心等待吧,尤其要時刻不離地監視著,因為我們想看到的事情會突如其來地發生,而且時間很短。我們終於看到了。螢火蟲稍稍探察了一下捕獵對象,蝸牛通常除了外套膜的軟肉露出一點兒外,全身都藏在殼子里。這時貪婪者便打開它的工具,這工具很簡單,可是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看得出來。這是兩片變成鉤狀的顎,十分鋒利,但細得像一根頭發。從顯微鏡里可以看到,彎鉤上有一道細細的槽。這便是它的工具了。螢火蟲用它的工具反復輕輕敲打著蝸牛的外膜。這一切是溫和地進行的,好像是無害的接吻而不是蟄咬。小孩逗著玩時,用兩個指頭互相輕捏對方的皮膚,從前我們把這種動作叫做「扭」,因為這只不過近乎搔癢,而不是用力擰。現在我們就用「扭」這個詞吧。在與昆蟲談話時,用孩子們的語言是沒關系的。這是使頭腦簡單者互相了解的好辦法。因此我們說螢火蟲扭著蝸牛。它扭得恰如其分。它有條不紊地扭著,不慌不忙,每扭一次,都要稍稍休息一下,它似乎想了解一下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數不多,要制服獵物,使之無法動彈,至多扭六次就夠了。在吃蝸牛肉時,很可能還要用彎鉤來啄,不過我說不準,因為後面的情況我沒見到。但是只要最初不多的幾下扭就足以使蝸牛失去生氣,沒有知覺了,螢火蟲的方法是這么迅速奏效,幾乎可以說是像閃電般似的,毫無疑問,它利用帶槽的彎鉤已經把毒汁傳到蝸牛身上了。這些蟄咬表面上如此溫和,卻能產生快速的效果。現在我們來檢驗一下吧。螢火蟲扭了蝸牛四五下後,我就把蝸牛從螢火蟲嘴裡拉開來,用細針刺蝸牛的前部,即縮在殼里的蝸牛露出來的那部分身體;刺傷的肉沒有絲毫顫動,它對針戳沒有絲毫反應,它像一具完全沒有生氣的屍體了。還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時我幸運地看到一些蝸牛正在爬行,腳蠕動著,完全伸出,這時它們受到了螢火蟲的進攻。蝸牛亂動了幾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緒,接著一切都停止了下來,腳不爬行了,身體的前部也失去了像天鵝脖子那種優美的彎曲形狀,觸角軟塌塌地垂了下來,彎曲得像斷掉的手杖。這種姿勢一直保持著。蝸牛真的死了嗎?根本沒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蝸牛復活過來。在兩三天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之後,我把「病人」隔離開來,給它洗一次澡。雖然這對於實驗取得成功並不是絕對必需的。兩天後,我那隻被陰險的螢火蟲傷害的蝸牛恢復了正常。它可以說是復活了;它又能活動,又有感覺了。如果用針刺激它,它有感覺;它蠕動,爬行,伸出觸角,彷彿什麼不愉快的事都沒發生過似的。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徹底消失了,它死而復生了。這種暫時不能活動、不覺得痛苦的狀態叫作什麼呢?我想只有一個適當的名稱,那就是麻醉狀態。許多食肉性膜翅類昆蟲吃雖然未死卻無法動彈的獵物。通過它們的豐功偉業,我們了解了昆蟲令對方渾身癱瘓的奇妙技術,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經中樞。在人類的科學實踐中還沒有發明這種技術——現代外科學最奇妙的一種技術之前,在遠古時代,螢火蟲和其他昆蟲顯然已經了解這種技術了。昆蟲的知識比我們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外科醫生讓病人嗅乙醚或者氯仿,昆蟲通過顎的彎鉤注射一種極其微量的特殊毒葯。人類有朝一日會不會利用這種知識呢?如果我們更好地了解小昆蟲的秘密,那麼我們在將來會有多少卓絕的發現啊!現在讓我們回到螢火蟲上來吧。如果蝸牛在地上爬行,甚至縮進殼里,對它進攻是毫不困難的。蝸牛的殼沒有蓋子,身體的前部大部分都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蝸牛無法自衛,容易受到傷害。但是經常也有這種情況,蝸牛待在高處,貼在槁桿上或者一塊光滑的石頭上。這種支持點成了它臨時的殼蓋,使任何企圖騷擾殼內居民的居心不良者無法進犯;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這圍牆四處任何地方都沒有裂縫。但是常有這種情況,蝸牛的殼和它的支持物沒有貼緊,結果這蓋子沒蓋好,這么一來,這裸露處哪怕只有一點點兒大,螢火蟲也能夠用它精巧的工具輕微地蟄咬著蝸牛,使之立即沉沉入睡,一動不動,而自己便可以安安靜靜地美餐一頓了。螢火蟲吃蝸牛的作業是十分小心翼翼的,進攻者必須輕手輕腳地對它的犧牲品進行加工,不要引起它的掙扎,蝸牛稍有掙扎動彈,就會從高莖上掉下來。它一掉到地上,這個食物就完了,因為螢火蟲不會積極熱情地去尋找它的獵物,它只是利用幸運得到的東西而不肯辛勤去尋找。所以在進攻時,為穩妥起見,它必須使蝸牛毫無痛楚,不使蝸牛產生肌肉的反應,免得它從高處掉下來。由此可見,突然地深度麻醉是螢火蟲達到目的的好辦法。螢火蟲怎麼吃它的獵物呢?是真的吃嗎?也就是說,把蝸牛切成小塊,割成細片,然後加以咀嚼嗎?我想不是這樣。我從來沒見過我的籠中物的嘴巴上有任何固體食物的痕跡。螢火蟲並不是真正的「吃」,它是喝。它採取蛆那樣的辦法,把獵物變成稀肉粥來充飢。它就像蒼蠅的食肉幼蟲那樣,在吃之前,先把獵物變成流質。整個過程是這樣的:蝸牛不管多大,差不多總是由一隻螢火蟲去麻醉它。不一會兒,客人們三三兩兩跑來了,同真正的擁有者絲毫沒有爭吵地歡宴一堂。讓它們飽餐兩天後,我把蝸牛殼孔朝下翻轉過來,裡面盛的東西就像鍋被翻過來了,肉羹從鍋里流出來一樣。那些賓客吃飽肚子走開了。只剩下這一點點兒殘渣了。事情很明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扭」一樣,經過一再輕輕地蟄,每個客人都用某種專門的消化素來加工,蝸牛肉變成了肉粥。螢火蟲各人吃各人的,大家盡情享用。由此可見,螢火蟲嘴裡的那兩個彎鉤除了用來叮蝸牛,注射麻醉毒葯外,無疑也會注射可以把蝸牛肉變成流體的液汁。這兩個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工具還應該有另一個作用。它們是凹形的,就像蟻蛉嘴上的彎鉤一樣,用來吮吸和吃凈捕獲物,而不需要把獵物切成碎片。然而兩者卻有著極大的差別,那就是蟻蛉留下大量的殘羹剩菜,並把它們扔到挖在沙地上漏斗狀的陷阱外面,而螢火蟲這個液化專家卻吃得一點兒也不剩下,或者差不多什麼也不剩。兩者所使用的工具相類似,但一個只吮吸獵物的血,另一個則靠著事先進行液化處理,然後把獵物吃得一干二凈。有時蝸牛所處的平衡狀態非常不穩固,可螢火蟲的工作卻幹得十分精心。我的玻璃瓶給我提供了不少這方面的例子。蝸牛常常爬到用玻璃片蓋住的瓶子口,用一點點兒黏液把自己粘在玻璃上,因為黏液用得少,只要輕輕一動,殼就會從玻璃上掉到瓶底去。可是螢火蟲常常藉助用來補充腿力不足的攀升器官爬到高處,選擇它的獵物。它仔細觀察,找到一個縫隙後,便輕輕一咬,使這獵物失去知覺,隨即立刻調制肉粥,作為幾天的食物。螢火蟲吃完飯走開後,殼便完全空了,可是僅塗了一點點兒黏液固著在玻璃上的殼並沒有掉下來,甚至位置一點兒也沒動。蝸牛絲毫沒有反抗,一點點兒變成了肉粥,就在它受到第一記打擊的地方被吮干。這個細節告訴我們,具有麻醉作用的蟄咬是多麼突如其來,螢火蟲吃蝸牛的方法多麼巧妙,沒有讓蝸牛從非常光滑而又垂直的玻璃上掉下來,甚至在非常不牢的粘著線上一點兒也不晃動。
⑤ 法國人為什麼要吃蝸牛
法國有很多美食,享受世界,鵝肝松露魚子醬外,還有一個開胃菜是法國的蝸牛最愛,全世界有2萬種蝸牛,但可以吃的蝸牛並不多,法國蝸牛(蝸牛),它是一種可食用的蝸牛即出現的方式通常會出現頭菜菜的法國餐。也許很多人認為蝸牛是一種奇怪的食物,事實上,如果你喜歡吃海鮮,你會喜歡蝸牛肉、法國蝸牛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扇貝、海螺、或蝸牛肉和海鮮味道更像上海,區別是蝸牛肉更耐嚼,與黃油、蒜汁,會讓人垂涎欲滴。
法國人有多喜歡蝸牛?
⑥ 昆蟲記中螢火蟲為什麼費力的去制服蝸牛
螢火蟲費力去制服蝸牛的原因是,如果蝸牛縮進殼裡面,螢火蟲就沒有機會去麻醉蝸牛
⑦ 誰有制服情緣類的小說,破案言情的。
強烈推薦《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也有愛情》!!
⑧ 怎樣才能制服「鼻涕蟲」
噴灑稀鹽水試試..
⑨ 蝸牛天性無害螢火蟲為何如此費力還用特別的能力去制服他
螢火蟲捕食蝸牛,就和你會食用雞鴨豬牛羊之類是完全一樣的。
你吃雞鴨豬牛羊之類的時候,會去考慮雞鴨豬牛羊天性有害無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