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縻露校服

縻露校服

發布時間:2021-06-12 11:40:28

㈠ 請問:羈縻之治的原因·特點·作用

土司制度,一般稱為「羈縻之治」,它的原始含意就是用絡頭羈著馬,用僵繩拴住牛,不讓跑掉。土司制度,保證在中央王朝統治的前提下,允許土司在自己的邊區內,按照本民族的情況來處理各種事物。土司的權利是世襲的,但是土司首先得承認是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史,服從朝廷調遣,履行朝廷規定的各種義務,然後在本民族地區的世襲統治權才成為合法。早在漢代,封建朝廷對邊地的統轄就已經有了任用當地土官世襲的「羈縻之治」。但正是以土司制度見諸史籍的,是在朝廷以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巡檢司等官銜任命邊地世襲土官以後,土司制度雖然源於唐代,但到元代才初步形成,到明代以後才發展成了一個完整的體制。土司制度的出現,在歷史上曾產生過積極的意義,它曾經加強了歷代封建王朝同祖國邊疆的聯系,穩定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了那個時期邊疆各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鞏固了祖國的邊防。但是,土司制度是在存留著奴隸制和農奴制的邊疆少數民族中實施的一各世襲制度,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暴露出其落後性和反動性。它的世襲制,往往釀成土司藩據的離心傾向,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和邊防的長期穩定。它使社會發展長期處於停滯,各族廣大勞苦大眾,在朝廷和土司的雙重壓迫下,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㈡ 荼蘼怎麼讀么 什麼意思啊

荼蘼:

讀音:tú mí

荼蘼是一種花,又名酴醾、佛見笑、重瓣空心泡,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空心泡的變種。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圓柱形,具柔毛或近無毛,常有淺黃色腺點,疏生較直立皮刺。小葉5-7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重瓣,芳香,花常1-2朵,頂生或腋生;直徑3-5厘米。

花萼外被柔毛和腺點;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長尾尖,花後常反折;花瓣長卵形,白色,基部具爪,長於萼片。果實卵球形,紅色,有光澤,無毛;核有深窩孔。

荼蘼現常寫作荼縻、荼蘼。多生於海拔500-1300米間的山坡、路邊、草坡或灌叢中。耐旱,怕澇。 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綠籬,也可孤植於草地邊緣。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根皮含鞣質11-19%,可提取栲膠。

荼蘼喜溫暖向陽。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煉芳香油及浸膏。

(2)縻露校服擴展閱讀:

荼蘼是一種傷感的花。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凋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花開總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將逝,或是感情到了盡頭。

「開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宋王琪的《春暮游小園》

《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女僕麝月抽到一張花簽,是「荼蘼——韶華勝極」。「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是群芳凋謝了,有完結的意思。

㈢ 中國校服曾經風靡一時,為何後來變得越來越丑

校服是很多朋友青春的回憶,尤其是父母那個年代,一件干凈漂亮的校服是很多學生都可望而不可即的。畢竟父母那個年代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條件上學的,那個時代也並沒有太好看的衣服,所以校服在父母的年代風靡一時。

第二點學校以防學生會有攀比心理,穿校服則可以避免著裝上的攀比。攀比風不僅僅在孩子這個群體中存在,孩子的父母也追求時髦的物質和衣服,這一點也會影響著孩子。小孩對事物的是非善惡美醜的辨別能力是有限的,統一著裝會斷掉他們的心理,讓學生有更多精力去學習文化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點學校的校服質量存在很多問題。曾經有專家檢測了6個學校的校服,其中有4個校服不合格,裡面含有的有毒物質超標,做工質量也很差,容易撕裂,不透氣,價格還略微偏高,這一點很多學校都需要改進加強。

㈣ 搞笑的穿越文

狩獵美男之古旅
兔兒~~(穿越時空+搞笑)
真鳳實凰BY曉風(穿越時空+輕松搞笑)
[穿越時空]鳳九很搞笑很輕松
[穿越時空愛情類]走過,路過作者無袖攏香(搞笑啊~)
八卦王妃(穿越時空)BY:海逐流[搞笑]
《時空穿越泡個老公回來愛》作者:孟琴(搞笑,完結)
穿越不是電視劇

㈤ 澤嬰除了《荼縻》,還有沒有其他小說,我很喜歡《荼縻》,

好象還有一本<澤嬰的詩>,澤嬰的主要身份是詩人,然後才是作家.
期待他的更多小說,現在長篇好象就《荼縻》一本,但影響很大

㈥ "縻"念什麼

縻 mí
拼音可直接查;
部首可查:糸

㈦ 評論李鴻章的」羈縻」外交政策

試論李鴻章的對日外交思想

--------------------------------------------------------------------------------
作者:劉虹葉自成 目前閱讀362人次

摘 要: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重臣,在對日外交中發揮了主要作用。他最早主張與日本建交,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後,李鴻章的「聯日」思想一度動搖。1879年日本正式吞並琉球之後,李鴻章開始對日本採取強硬的立場。中日甲午戰爭後,李鴻章無論在外交還是在軍事上都遭到慘敗,他轉而求助於「聯俄拒日」。李鴻章的對日外交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都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關鍵詞:李鴻章;聯日防俄;甲午戰爭;中俄密約

中圖分類號:K252文獻標識碼:A

國內對李鴻章的研究卷帙浩繁,但對其對日外交思想的研究主要散見於各種傳記和其他研究資料中,缺乏對李鴻章對日外交思想的系統研究。本文試對李鴻章從聯日、防日到拒日的全過程作一系統研究,以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李鴻章的對日外交思想。

一、李鴻章的「聯日」思想

李鴻章力主與日本簽訂《中日修好條規》是李鴻章「聯日」的開始。日本明治維新後,李鴻章逐漸認識到其遲早會對中國造成威脅。而當時的日本明治政府企圖首先打開名義上是中國屬國的朝鮮的大門,要求與朝鮮建立排斥中國的「正常關系」。在遭到朝鮮的堅決抵制後,一方面開始大力宣揚所謂「征韓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改變策略,決定先與清政府訂約建交。「日清平等後,朝鮮自然列於下位,從中國回來,路過朝鮮王城,再簽訂日朝條約。利用所謂遠交近攻之策,使清廷無法援助朝鮮。」①在這種背景下,日本政府於1870年8月派柳原前光等來華議約。日本要求訂約的要求遭到清政府許多頑固派的極力反對,於是柳原前光到天津拜見了剛剛調補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李鴻章第二天便致函總理衙門,表示他的態度說:「日本距蘇浙僅三日程,精通中華文字,其兵甲較東島各國差強,正可聯為外援,勿使西人依為外府。」②以日本為外援就成為日後李鴻章「聯日」的主要原因。由於李鴻章力主訂約,清政府改變了原來的立場。1871年9月,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伊達宗城談判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及《通商章程》。

此時李鴻章主張與日本訂約並提出「聯日」,主要出於以下考慮:一是考慮到日本與中國地緣接近,又日漸強大,試圖「以示羈縻」,防止日本侵略中國。

但是,李鴻章反對援引西方國家之例把種種不平等特權訂入條約,尤其排除了最惠國待遇條款。李鴻章也看到了日本對朝鮮的野心,所以在《條規》第一條寫入「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隱為朝鮮等國預留地步」③。二是避免日本與西方勾結,「若拒之太甚,勢必因泰西各國,介紹固請。彼時再准立約,使彼永結黨援,在我更為失計」④。三是聯絡日本對付西方列強,條規第二條「兩國既經通好,自必互相關切。若他國偶有不公及輕藐之事,一經知照,必須彼此相助,或從中善為調處,以敦友誼」⑤。隱含了李鴻章聯絡日本對付西方的意圖。但是實際上這一條規並不能構成中日同盟,「必須彼此相助」僅僅意味著道義上的支持,對雙方沒有約束力。由於清朝已經衰落,日本剛剛開始「明治維新」,中日也不可能結成一個強有力的同盟對抗西方列強。有人解釋為李鴻章試圖建立東方聯合戰線,甚至「以東制西」,都是不恰當的。李鴻章對此並沒有太大的信心⑥,他頂多希望在再次遭到西方侵略時能與日本互通聲氣,取得日本的支持,而不至於使日本也加入西方侵略的陣營。他提出的「聯日」應該沒有超出以上講到的三點理由。

1874年5月,即《修好條規》批准互換後不到一年,日本即悍然派兵侵略台灣,對當地高山族人民大肆燒殺擄掠。李鴻章開始認識到日本對中國居心叵測,「聯日」的想法因此有所動搖,並開始意識到要採取措施防範日本。他上《籌議海防折》,強調了海防的重要性,力主興建水師。之後,清廷分別任命李鴻章、沈葆禎督辦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李鴻章開始著手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水師,提出要與「日本角勝於海上」⑦。

但是日軍侵台雖然使李鴻章對日本開始產生懷疑,卻仍沒有放棄聯日的想法⑧。在處理日本侵台的問題上,他採取了退讓的政策⑨。他認為日本的兵力不足與中國為敵,早晚也得撤兵。而且中國即使能夠取勝也不與日軍開戰。李鴻章在台灣事件中主張對日妥協,主要顧慮的是中日開戰的後果,「恐是中外構亂之始」,「兵連禍結之象」,擔心中日戰爭一起,列強乘機加大對中國的侵略。尤其1871年後沙俄佔據伊犁,對我國西北邊疆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主張對日讓步以「聯日防俄」。

二、李鴻章從「聯日」轉為「防日」

1879年4月,日本宣布吞並琉球,改為沖繩縣。日本的行動充分暴露了它在亞洲擴張的野心。李鴻章對此深為震驚,對日本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在回復何如璋的信中,反復表達了他的激憤與憎惡情緒:「遽廢琉球為縣,其無情無理,不守條約,不顧公法,實為地球各國所未有,殊堪痛恨。」⑩由於當時中俄仍為伊犁問題關系緊張,俄國還派出了一支由兩艘鐵甲艦、13艘快船組成的艦隊開赴遠東,法國正在步步入侵越南,因此李鴻章不敢對日本滅琉一事採取強硬態度,只是請當時經中國赴日本游歷的美國前總統格蘭忒調停中日琉球爭端。格蘭忒的斡旋並未奏效,僅僅導致1880年日本派使來華談判。日本在談判中提出,將琉球南部的兩個荒島還給中國管轄,但是作為交換條件,要求修改1871年簽訂的《中日通商章程》,取消其中關於禁止「內地通商」的規定,給予日本片面最惠國待遇特權,即所謂「分島改約」。總理衙門起初接受了日本的要求,與日本草擬了《球案條約》。

李鴻章在中日談判之初,也主張分島改約。但後來,他逐漸認識到防日比防俄更重要,中俄關系緊張時日本往往乘機要挾,而且「日人之詭異,斷不肯助我拒俄」。尤其當李鴻章得到確切的消息,中俄關系有緩和的希望,「俄人實為自固門戶起見,尚未蓄意起釁」,同時又意識到日本的侵略野心不小,於是對日本的態度轉趨強硬。他在給清廷的奏摺中開始反對「聯日拒俄」之說,認為:「與其多讓與倭而倭不能助我以拒俄,則我既失之於倭,而又將失之於俄,何如稍讓於俄而我得借俄以懾倭。」主張暫緩批准《球案條約》,對俄稍作讓步而反對日本。1881年6月中俄就伊犁問題簽訂《改訂條約》後,李鴻章立即致信總署,要總署「力持定見」,不要害怕日本的「虛疑恫喝」。由於清政府拒絕批准《球案條約》,琉球問題被長期擱置起來,實際是不了了之。自球案發生後,李鴻章對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危害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同時意識到日本下一個侵略目標必將是朝鮮,於是開始籌議朝鮮問題,採取一系列措施防範日本對朝鮮的侵佔與滲透。

李鴻章首先建議朝鮮與各國建交通商。1881年,美國要求與朝鮮通商,李鴻章力促朝美雙方預定了條約內容。之後,德、英等國都效法與朝鮮訂約,肯定了中國在朝鮮的宗主國地位。加強了清政府對朝鮮的控制,但是同時,日本也在抓住各種時機將勢力逐步滲入朝鮮,李鴻章對此認識不足,出現了很多重大失誤。

1882年朝鮮壬午兵變後,日本以「保護使館」為名脅迫朝鮮簽訂《濟物浦條約》,規定日本也可以在駐朝使館駐兵。李鴻章在奏報清廷時表示他的意見說,日本未將割地、開礦及陸路通商各事強迫朝鮮接受,除賠款五十萬元稍嫌過多而外,可說「無甚流弊。」實際上,日本獲得駐兵權,為日後大軍入境對朝鮮進行全面侵略埋下了伏筆,而李鴻章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甲申政變後日本派伊藤博文來華談判,在這次談判中,李鴻章接諭旨,與伊藤博文簽訂天津專條,規定中日從朝鮮撤兵,將來朝鮮若有變亂,中日兩國若要派兵,應先行知照。

天津條約允許日後日本與中國有共同的派兵權,無異於飲鴆止渴,對朝鮮和中國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甲申政變後日本在朝鮮的政治勢力受到極大挫折,沒有也不可能採取戰爭威脅來要求擁有對朝鮮的派兵權,反而是清政府通過天津條約把派兵權送到了日本手裡。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就是依據此條約派重兵侵入朝鮮的。

三、甲午戰爭後李鴻章的「聯俄拒日」思想

甲午戰爭失敗後,日本成為中國最危險的敵人,因此李鴻章急於為清政府「結強援」,以抵抗日本。俄國在馬關條約後與德、法出面干涉迫使日本還遼,使李鴻章對「聯俄拒日」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李鴻章在赴日談判之初,就曾與喀西尼密談,達成俄國干涉中日談判,中國給與俄國在中國東北築路、開礦的報酬的協議。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直接威脅到俄國在遠東的利益。俄國立即與德、法兩國進行干涉。三國干涉的結果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之後清朝朝野「聯俄拒日」的呼聲四起。兩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紛紛上書主張「聯俄」以抗擊日本。1896年,俄皇尼古拉一世加冕典禮邀請李鴻章參加,李鴻章赴俄並與俄簽訂了《中俄密約》。條約規定俄國在黑、吉兩省修築東省鐵路,並有駐兵權;中俄兩國日後一經有事,互相支援等。

《中俄密約》簽訂後,李鴻章對此非常得意,認為可為清政府保得至少10年的和平。後來的歷史表明,《中俄密約》的簽訂和「聯俄」政策遭到了徹底的失敗。首先俄國之所以阻止日本侵佔東北是因為俄國試圖將東三省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而決不容許日本侵入。簽訂《中俄密約》的目的則只在於修路,而「防禦同盟不過魚餌,原無誠意,文忠只思借外援而未悟及此。故密約甫簽而俄皇已以膠州面許德皇矣」。其次,從此東三省成為俄國的勢力范圍,「俄人遂建鐵路於東北,勢力亦由之而漸入東三省。及庚子俄人更占東北,於是發生日俄戰爭,馴至於『九一八』……幕幕層層,莫不導源於中俄密約」,成為東北一系列危機的肇端。最後,各西方列強紛紛效仿,在中國租借地方,代建鐵路和開礦,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四、李鴻章對日外交的失敗及原因

從上可以看出,李鴻章的對日外交總的來說並沒有擺脫其總的外交政策如「力保和局」、「以夷制夷」的影響,但是比較而言,其對日外交思想又與對英、法等西方國家的外交有很大的不同。李鴻章認為英、法的侵略是遠道而來,「重在利商」,而主要不是為了攫取領土,主張在信守條約的基礎上,避免與其發生新的沖突,一旦發生新的沖突,也以妥協退讓、息事寧人的態度處之。俄國因在19世紀中葉奪取了中國大片的領土,70年代後又屢次進犯伊犁,曾被李鴻章視為最大的威脅,但是左宗棠平定新疆後,俄國的威脅緩解了,俄國在遠東暫時還沒有力量進行新的侵略,因此一度被李鴻章視為可以聯絡的對象。而日本因為地緣接近,國力又日漸強盛,覬覦的又是作為東三省屏蔽的朝鮮,因此,隨著日本侵略野心的逐漸暴露,李鴻章對日本在外交上還是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政策。但是他過於依賴外交調停,因而對「以夷制夷」寄予厚望。在中日交往之初,俄國在中國西北和東北邊疆都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態勢,因此李鴻章試圖聯絡日本以抵制俄國。當俄國的威脅緩解,日本的侵略野心逐漸暴露時,李鴻章開始防範日本,並試圖聯俄制日。同時他也試圖利用英國與日本的矛盾制約日本。但實際上,英俄兩國都不可能為大清國的利益而捲入中日沖突,甚至希望從中獲利。李鴻章的「以夷制夷」實際上「甘墮洋人之術而不知悟也」,不可能不遭到失敗。他自己後來也認識到了這一點,認為「國際上沒有外交,全在自己立地,譬如交友,彼此皆有相當的資格,我要聯絡他,他也要聯絡我,然後夠得上交字,若自己一無地位,專欲仰仗他人幫忙,即有七口八舌,亦復無濟於事」。過於依賴列強調停的結果是在軍事上採取了消極應戰的態度。李鴻章軍事上的「消極應戰」是中國在中日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導致其對日外交的最後失敗。

梁啟超在評價李鴻章主持晚清內政外交的失敗時曾指出:「所以失敗之故,由於群議之掣肘者半,由於鴻章自取者半。其自取也,由於用人失當者半,由於見識不明者亦半。」這基本上也適用於李鴻章的對日外交。

第一,李鴻章作為總攬晚清對內對外大權的重臣,淮軍和北洋水師的最高統帥,又辦理洋務多年,雖然遭到種種制掣,李鴻章難以盡施其政,但是他始終大權在握,是清政府對日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駐外公使、總理衙門甚至帝後兩黨在決定對日的重大決策時都倚重和聽從他的意見。軍事外交上的連連失利,李鴻章難辭其咎。他創建北洋海軍,力保朝鮮,對日本進行積極的防禦,與盲目輕視日本的滿族大臣和只尚「清談」的「清流」派相比,見識已是高了很多。但面對國力日漸強盛、正在全力擴軍備戰的日本,他的見識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現在:第一,他對日本的侵略野心始終認識不足。在馬關議和之前,他從未去過日本,只是根據駐日公使的匯報了解到一些情況,對日本政府的真實意圖和軍事部署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和判斷。而伊藤博文等人多次來過中國,並派出大量間諜全面了解了中國的情況。第二,他對敵我力量的對比沒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甲午戰前,兩國力量對比並不懸殊,清政府並非完全不能一戰。而他總認為「彼之軍械強於我,技藝精於我,即暫勝終必敗」,一味避戰求和,而且往往在形勢有利的情況下也以妥協退讓了事。一旦戰爭爆發,又總想保存實力,不敢全力出擊。日本在發動戰爭前夕對獲勝也沒有太大的把握,還因此面對國內強大的輿論壓力,但在戰場上始終拚死出戰,並不斷地擴大戰爭。第三,過於依賴「以夷制夷」,不可能得到列強真正的支持,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反而聯合起來共同對中國進行敲詐,或事後索要報酬。第四,在一個弱肉強食、列強爭霸的時代處處堅持「誠信」,認為「倘遇一國有侵佔無理之事,盡可邀集有約各國公議其非,鳴鼓而攻,庶日本不致悍然無忌」,相信國際公法的約束作用,輕信條約的規范作用,結果條約無法規范別國,自己反而為條約所束縛。第五,戰爭爆發前輕許日本在朝鮮的駐兵權。戰爭爆發後,在軍事部署和指揮上連連出現重大失誤,如平壤戰役有將無帥、鴨綠江防線戰線過長、旅大防衛空虛等。沒有這些失誤,日軍本來很難獲勝。

第二,不可否認,李鴻章在推行其對內對外主張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自鴉片戰爭後,清廷官員視「夷務」為「畏途」,不願與列強打交道。李鴻章身處外交要沖,首先要聽命於慈禧太後,又要奉清帝的聖旨,同時總理衙門、軍機處政出多門,還要時時受到保守派和「清議」派的指責。他是清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要參與者和執行者,但並不是最後的決策者。光緒帝一心主戰,但並沒有實權,只能連下聖旨催促李鴻章調軍備戰。慈禧太後則大權在握,在戰爭爆發之初她雖然也主戰,但很快就轉為主和,並為了爭奪朝廷的最高統治權而與帝黨明爭暗鬥,李鴻章實際上是主戰和主和兩種政策的雙重執行者。上則「和戰不定」,下則不服調遣。李鴻章在朝廷,始終是一「外臣」,除了淮軍和北洋水師,他對自己權力范圍之外的將帥和軍隊往往調動困難。因此,戰爭中救援不力導致孤軍奮戰的情況多次發生。為此,他也覺得無可奈何。「惟中國政體,官與民、內與外均難合一,慮其始必不能善其後……前興之而後毀之,此信之而彼疑之。」在這種情況下,「內政不修,外交實無可辦之理」,不可能不遭到失敗。

第三,李鴻章對日外交的敗因還來自很多方面。他總結為「四難」:「人才之難得,經費之難籌,畛域之難化,故習之難除。」具體則表現在清軍戰鬥力低下、經費緊張等方面。

1.清軍的戰鬥力確實十分低下。一方面,清軍中雖然也有如左寶貴、宋慶、依克唐阿等勇將,但大部分將領不懂近代化戰爭的打法,缺少謀略,因而戰場上屢屢失利。李鴻章曾對受過西洋訓練的陸海軍人才寄予厚望,但是他們又「文秀有餘,威武不足」。另一方面,清軍中又有很多貪生怕死之輩,在平壤之戰中,日本的軍隊一萬二千多人,李鴻章的淮軍達一萬四千多人,實力大體相當。但是葉志超作為平壤戰場統領,臨陣退縮,棄城逃跑。其他將領除了一兩位堅持抗敵之外都是一擊即潰。日軍攻入中國後,清政府調集了大量的兵力應戰,卻不斷有守將不戰而逃,以致日軍不費吹灰之力攻城掠地。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提督,多次違背朝廷旨意,寧願被動挨打,拒不出戰,應對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滅負主要的責任。李鴻章重用葉志超、丁汝昌,有用人不當之責。但是清軍統帥素質低下,清軍虛弱不堪一擊,也是事實。將帥已是如此,清軍士卒更是戰鬥力差,訓練多年的老兵不是很得力,大部分新募的農民則根本不會打仗,加上槍炮笨重且嚴重缺乏,清軍只能節節敗退。

2.「經費之難籌」是甲午戰爭清朝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洋海軍的經費來源確實非常緊張。在1875年清政府許諾的每年400萬兩「海防經費」中,到1877年末李鴻章只收到總數不足200萬兩。各省同時要給左宗棠遠征新疆提供經費,李鴻章在80年代初期每年只從各省收到約60萬兩用作海防經費。1889—1890年,北洋海軍每年收到約130萬兩,勉強夠維持它現有的艦隊、設備和人員。而且海軍衙門自成立之日起,在經營海軍的同時,又主管起為慈禧太後修築頤和園的工程。據奕寰稱:「欽工緊要,需款亦急,思維再三,只有騰挪新捐暫作權宜之計。所有工程需款,即由新海防捐輸項下暫行挪墊。」1888年11月,醇親王給李鴻章寫信,要求他向幾個省的督撫們籌款200萬兩,存入天津洋行,用利息進一步建造頤和園。1891年3—6月,清帝批准了海軍衙門的奏摺,建議頤和園的建築款項應取自海防捐款和駐外使團專款。海軍衙門因此向清帝建議「停購船械」。而且,經費濫用濫銷,並不造冊報戶部核銷,海軍衙門究竟挪用多少或是否貪污了海防經費至今沒有一個准確數目,只能大體加以匡算,估計在近10年間挪用海軍經費近1000萬兩。與此同時,日本正在傾全國之力發展海軍。據統計,1881年至1887年間,日本政府陸軍費用增加了40%以上,而海軍軍費則急劇增加了200%。1893年起,日本天皇決定以六年為期,每年從宮廷經費中撥出30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為此,李鴻章感慨道:「日本蕞爾小邦,猶能節省經費,歲添巨艦,中國自十四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後,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二十餘艘勤加訓練,竊慮後難為繼。」

在中日交往之初,兩國都被迫開國,成為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對象。面對民族危機,中日都主張變法自強,學習西方。但在對待鄰邦的態度上,兩國迥然不同。中國試圖「聯日」,共同抗擊西方列強。而日本一開始就提出「脫亞入歐」,甚至要「失之於歐美,取之與鄰國」,毫不掩飾其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野心,並制定了具體的侵略政策,大力擴張武備,一步步將侵略構想予以實施。李鴻章主張「聯日」,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防日的結果也是外強中干,中日戰爭的慘敗宣布了對日外交的徹底失敗,中國進一步衰落下去,而日本憑借從侵略中國中獲取的巨大利益,國力迅速增長,並成為20世紀中國最大的敵人,歷史的教訓值得深思。

注 釋:

①井上清:《日本軍國主義》第2冊,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58頁。

②⑦《李文忠公全集》譯署函稿,卷一第3頁、卷十九第2頁、第32頁、卷十一第45頁。

③④《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十八第49頁、卷一第53—54頁、卷四十四第6—8頁、卷二第115頁、卷七十八第17頁。

⑤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第1冊,三聯書店,1957年,第317頁。

⑥參見王如繪《李鴻章對日本認識的轉變》,《東岳論叢》1998年第5期,該文認為李鴻章試圖組織東方聯合戰線,但也指出李鴻章對「以東制西」沒有太大信心。⑧濮蘭德(J.O.PBland)在所著《李鴻章》傳中提出日本侵台事件是李鴻章改變聯日外交的轉折點,實際上李鴻章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還寄希望於「聯日防俄」,正式轉為「防日」應該是在擱置《球案專條》後。

⑨也有人認為李鴻章在日本侵台事件中持強硬態度,如調淮軍赴台灣,反對賠償兵費等。參見劉世華《李鴻章與日本》,《安徽史學》1996年第3期。但是李鴻章的淮軍赴台灣後並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他也只是反對以兵費的名義賠償,卻同意以「撫恤代兵費」,並認為如再啟兵端,無論勝負,何止數千萬。

⑩薛福成:《庸安文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1、160頁。相同觀點見陳偉芳《朝鮮問題與甲午戰爭》,三聯書店,1959年,第84頁。梁啟超:《李鴻章傳》,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41頁。《中日戰爭》第2冊,第340頁。《李文忠公尺牘》卷七,第12頁。《李文忠全集》朋僚函稿,卷十九,第41頁。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283頁。包遵彭:《清季海軍經費考實》,《中國歷史學會史學學刊》1969年第1期。大隈重信:《開國五十年史》(中文版),第210、218頁。

(劉虹: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政治系,加拿大;葉自成: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北京 100871)

與縻露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楊冪白色羽絨服長靴 瀏覽:364
長款白色裙子配鞋子好看圖片 瀏覽:797
上海高級旗袍公司簡介 瀏覽:652
風衣牛仔褲男士圖片 瀏覽:589
藏青色衣掉色怎麼辦 瀏覽:742
越南女人的裙子叫什麼名字 瀏覽:686
雅鹿羽絨服偏大嗎 瀏覽:495
如何編織圍巾披肩視頻 瀏覽:981
牛仔衣服褲子陳列展架 瀏覽:613
攤羊羽絨服 瀏覽:990
冬天衛衣選什麼顏色好看嗎 瀏覽:297
如何簡便折褲子 瀏覽:912
如何獲得綠色風衣 瀏覽:231
踢足球買什麼樣褲子 瀏覽:984
天木蘭男士褲子尺寸對應表 瀏覽:67
女人憋不住拉褲子圖片 瀏覽:234
老年女褲子批發 瀏覽:722
明星如何搭配衣鏈 瀏覽:516
幾百塊錢的貂絨外套是真的嗎 瀏覽:257
牛仔保暖褲男品牌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