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泰國服飾特點都有哪些
一、泰國服飾特點:
1、泰國人有自己的傳統服裝,有些服裝今天仍然流行,有些服裝卻成了歷史。如絆尾幔曾經是泰國的一種傳統下裝,男女都穿。絆尾幔是一塊布,穿著方法簡單,用布圍住身體,向前拉並扭成一束,再從兩腿間向臀部後拉緊,塞到腰背。
2、從背後看,絆尾幔很像帶有一根尾巴,因而稱絆尾幔。今天,絆尾幔已經退出泰國人民的服裝系列,不過,在表現泰國傳統生活的戲劇中,人們仍然能夠領略到這種服裝的風采。泰國宮廷人員的傳統衣著有許多講究,每周7日衣著的顏色各異,為黃、桃紅、綠、橙黃、藍、紫、紅。各界上流人士也有此習慣。但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這種習俗也不再流行。
3、現代泰國人的衣著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仍然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傳統民族服裝的式樣。泰國人的服裝比較簡單,男子穿長褲和短袖衫,女子多穿筒裙。男女出外經常穿拖鞋,在家一律赤腳。
4、披巾是泰國婦女的重要服飾。披巾由女子的胸布發展而來。在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時期披巾就已經很流行了。披巾的花色、質地多種多樣,寬約30厘米,長1米。常見的有兩種披掛方法。一種是做上裝用,女子把披巾圍胸後,多餘部分搭在肩上,從背後自然下垂。
5、泰國婦女喜愛的下裝筒裙是曼谷王朝拉瑪六世時就流行的一種服裝。筒裙呈圓筒狀。做筒裙的布料、花紋和色彩均是泰式的。人們在筒裙的設計和製作上也花費了很多的心思。現在流行於泰國的筒裙樣式非常之多,主要有以下兩類:一類是泰式女便裝,是人們在一般場合穿著的服裝,用棉布或絲綢製成,上裝為圓領、半長袖、開襟、5個扣,筒裙長及腳面。
另一類是人們出席盛大的集會宴會、某種隆重的儀式等穿著的筒裙。它們是由精緻而高檔的布料,如絲織布料、提花絲織布、提花金絲絨布做成,有的筒裙還配有華麗的裝飾品。這些筒裙的樣式大同小異,在細節方面略有區別。
泰國具有民族特色的男裝是「帕叻差他服」,用本地布料製成,為立領、開襟、5個扣,長短袖均可。
6、泰國人的服裝雖然保留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但同樣也表現出了兼收並蓄的特徵。今天的泰國人比較喜歡穿西裝,服裝的種類樣式也千姿百態。但總的說來,女性偏愛穿裙子、牛仔褲,男性特別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則常穿正式的西裝。
7、泰國的一些公司、銀行、飯店規定,職工必須穿著制服上班。大學、中學和小學也有專門的制服,制服的顏色比較莊重,大多是白、黑、藍、黃等顏色。
(1)泰國有哪些制服擴展閱讀:
一、泰國服飾介紹:
泰國傳統服飾,總的來說比較樸素,在鄉村多以民族服裝為主。泰族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泰國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泰國傳統服飾之一。
泰國傳統服飾女筒裙泰國女子下裝,曼谷王朝拉瑪六世時期(1910-1925)開始流行。筒裙同紗籠一樣,布的兩端寬邊縫合成圓筒狀,穿時先把身子套進布筒里,然後用右手把布拉向右側,左手按住腰右側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邊,在左腰處相疊,隨手塞進左腰處。穿時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樣動作向相反方向完成。
❷ 外國習俗泰國穿什麼衣服
泰國人的服裝,總的來說比較樸素,在鄉村多以民族服裝為主。
泰族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 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 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女筒裙是泰國女子下裝,曼谷王朝拉瑪六世時期(1910-1925)開始流行。筒裙同紗籠一樣,布的兩端寬邊縫合成圓筒狀,穿時先把身子套進布筒里,然後用右手把布拉向右側,左手按住腰右側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邊,在左腰處相疊,隨手塞進左腰處。穿時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樣動作向相反方向完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外來的影響,當代泰國人的著裝也發生了很大 變化。農村青年人中穿西褲和襯衣的已相當普遍。城市裡的男子慣於穿制服、西裝,大多數場合可穿長褲、襯衣,領帶系不系均可。女子則喜歡穿西服裙,大概受女子傳統服裝筒裙的影響,西服裙一般裁剪得十分合體,緊緊圍於臀部。裙子隨年齡的差異長短有所不同,但上衣的式樣就千變萬化了。
❸ 泰國女人穿的傳統衣服叫什麼
泰國人的服裝,總的來說比較樸素,在鄉村多以民族服裝為主。泰族男子的傳統民族服裝叫"絆尾幔"紗籠和"帕農"紗籠。帕農是一種用布纏裹腰和雙腿的服裝。絆尾幔是用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女筒裙是泰國女子下裝,曼谷王朝拉瑪六世時期(1910-1925)開始流行。筒裙同紗籠一樣,布的兩端寬邊縫合成圓筒狀,穿時先把身子套進布筒里,然後用右手把布拉向右側,左手按住腰右側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邊,在左腰處相疊,隨手塞進左腰處。穿時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樣動作向相反方向完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外來的影響,當代泰國人的著裝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青年人中穿西褲和襯衣的已相當普遍。城市裡的男子慣於穿制服、西裝,大多數場合可穿長褲、襯衣,領帶系不系均可。女子則喜歡穿西服裙,大概受女子傳統服裝筒裙的影響,西服裙一般裁剪得十分合體,緊緊圍於臀部。裙子隨年齡的差異長短有所不同,但上衣的式樣就千變萬化了。
泰國山地少數民族服飾
泰北山區多深山密林,風景優美,河山秀麗,那裡住著許多保持著古代傳統與獨特文化的少數民族。在泰國北部的山地主要居住著6種少數民族(主要是拉祜族、阿卡族、栗僳族、克倫族、何孟族和緬族),每個民族又都分成幾支,每個分支都有各自獨特的風俗、禮儀和服飾。
這個六個民族中,拉枯族、阿卡族和栗僳族都是從雲南經緬甸移民到泰國的,使用的是同源語言(藏緬語族/裸羅語)。何孟族和緬族(瑤族)是從中國的中南部經寮國遷移到泰國,語言同屬漢藏語種。這五個民族的人數較多,而且分布泰國的邊境內外。另有一族,克倫族被公認為來自西藏東南部,現主要分布在緬甸。除克倫族外,其餘各族都是在20世紀以後大量遷入泰國的,幾次大規模移民分別是在周邊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以後,如1949年從中國,1962年從緬甸,1974年從寮國遷入。這些民族居住在偏遠的山區,以農耕為主,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上世紀50年代,泰國政府出於治理貧困和穩固北疆的目的開始逐步施加控制。1959年泰國成立全國山地民族委員會,旨在"讓山地人民在保留自己文化傳統的同時更好地融入泰國社會"。政府開始在山地區域普及小學教育。
然而,山地諸民傳統的種植莊稼和鴉片的生產方式一直與政府的森林保護和反毒品的努力水火不容。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泰國政府聯同國際社會對這個地區實行農業資助計劃,在當地推行種植咖啡、菜豆、土豆和蔬菜等經濟作物,一方面提高當地人的收入,另一方面逐步縮小鴉片的種植面積。
但是,經濟資助計劃的成功帶來了傳統生活方式的消退,他們慢慢放棄了傳統的耕種方式,移居到接近水源的地方。此外,隨著與山下商業文化和佛教、基督教的接觸的日益頻繁,許多族人放棄了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當然,各民族的進化程度不同。原來住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坡地區的克倫族,由於幾個世紀來與低地人的交往融合,現在已與北部泰國人相差無幾了。住在較高山區的何孟族、栗僳族和緬族顯示出較強的賺錢才能,而同時又基本保留了他們的傳統風俗。而拉枯族和阿卡族的進化相對比較艱難。
❹ 泰國的禮儀有哪些
服飾禮儀
泰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現在,泰國城市中的男子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深色的西裝,打領帶。婦女在正式社交場合穿民族服裝,也可穿裙子;在日常生活中,可穿各式流行服裝,但在公共場合忌穿短褲。
儀態禮儀
在泰國,進入佛殿要脫鞋,進入當地人家的客廳也要脫鞋。他們討厭在平時生活中拍拍打打的舉止習慣,認為這是不禮貌的。當地人向上伸出小指表示和好,大拇指朝下表示失敗,伸出彎曲的食指則表示死亡。
餐飲禮儀
泰國人不喝熱茶,而習慣在茶里放冰塊,成為冰茶。用餐時,泰國人習慣圍著小圓桌跪膝而坐,用手抓食,不用筷子,但現在有用叉子和勺子的。泰國食品和中國食品大同小異。
相見禮儀
生性寬厚,溫和有禮的泰國人在見面時不是握手說哈羅,而是合掌說聲「沙娃滴卡」。這種合掌問候方式在泰語稱為「威」(Wai)。做法是把雙手提到胸前,雙掌合並但不貼合,猶如在掌心握著一片棉花。這時您的雙手的形狀就有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
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或事時,「威」的做法便會有所不同。比如說在向同輩問好時,合掌後指尖不高過下巴。在對長輩行「威」禮時,則須低頭讓指尖輕觸鼻尖。對尊貴的對象如德高望重的長輩表示尊敬時,則把雙掌抬高至額頭。泰國人遇到僧侶或象徵佛陀的佛像,都會下跪,合掌,並以額頭觸地膜拜。一般遇到同輩向他們「威」時,泰國人都會以「威」禮回報。但若是晚輩向長輩「威」時,長輩是不須回「威」的,有些只以點頭或微笑回應。
喜喪禮儀
泰國人的婚禮必須邀請德高望重的僧人主持儀式,新郎和新娘還要接受客人的祝福。
泰國人的出生和喪葬,也都要按佛教習俗辦理。泰國人死後多實行火葬,火葬在寺院中進行,各地寺院大都設有火葬塔,供火化用。
商務禮儀
到泰國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時間是11月到次年3月,與大公司打交道,須在赴泰國前兩個月去約定。
泰國商人喜歡互贈禮物。他們喜歡對方送些小禮品給他的孩子,玩具書畫都行。在商務活動中,接受邀請後,一般不能再隨意改變主意,否則顯得反復無常極不禮貌。
旅遊禮儀
當地公共汽車雖然擁擠,但車費便宜。當地人習慣給年齡大的人讓坐。僧侶坐後面,避免與婦女接觸。在泰國,小汽車的後座是上座。主人請外賓上車時,總是讓客人和接待主人一起坐到汽車後座上,一般工作人員則坐到司機座位旁邊。
❺ 泰國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泰國的基本禮儀:
泰國人對於不認識的長輩都習慣叫叔、伯、姑、姨、或爺爺、奶奶。同輩之間也稱兄道弟,或姐妹相稱。他們從小受家庭教育,在家庭要尊敬父母、長輩。學校培養學 生尊敬老師、對高年級同學要有禮貌的風氣,教導學生敬老師猶如敬奉父母。
一年一度的宋干節,人們都習慣向自己尊敬的長輩、上級灑聖水祝福。在敬老師那天, 學生要向自己的老師膜拜致敬。
尊長敬師的風尚與社會提倡知恩報德的教育有關,泰國人沒有重男輕女的風氣,不少家庭生了女孩,更比生男孩高興。泰國女子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地位,如受教育、選舉與被選舉權。
❻ 有很多泰國服飾品牌都讓人喜歡,你都知道哪些
這兩年突然起來的一個牌子,文案做的很棒,衣服也都是當下最流行的設計風格,換新很快,之前選擇拍攝的斷片也是挑的他們家衣服。UR,urban revivo.說到潮牌,我對潮的理解就是潮流、時尚、前衛、酷炫!(可能每個人的理解不同) 說到潮牌,我必須要說國貨潮牌!愛國之心必須有哈!而且我們的國貨也是超厲害的!潮流品牌一直是年輕人心中永遠最愛追隨的動態,好看的潮流品牌能立馬讓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好的潮流品牌既有自己的設計,又能張揚設計師的獨特思想品格、風格和生活態度。
❼ 泰國有哪些服裝品牌
不知道你是要買了自己穿還是准備開店,品牌比如「卡瑟蒂」、康平、kasedi、olema等品牌都是具有異域風風格的,在網路上都能搜到的。
❽ 泰國空乘制服是酒紅色的是哪一家
泰國航空
泰國航空(泰語:การบินไทย )是一家位於泰國的國營航空公司,成立於1960年,同年5月1日正式營運,專營國內航線。泰國航空其中30%股權由北歐航空持有。北歐航空初期為泰航提供營運、管理、市場意見和訓練等協助,使泰航能夠在短時間內能夠不靠北歐航空而獨立運作。1977年泰國政府從北歐航空買回餘下的15%股權[1] ,使泰航完全屬於泰國人民手中。
❾ 泰國傳統服飾有哪些特點
1、泰國傳統服飾,總的來說比較樸素,在鄉村多以民族服裝為主。
2、男裝是立領馬褂加褲子或者方裙。男裝馬褂被叫做suea phra ratchathen,正裝穿長袖,日常裝束穿短袖。
3、泰國女性都是下身穿方面裹裙,上衣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正式服裝一共有5種。第一種就是跟男裝上衣一樣的馬褂搭配,叫做巴羅皮曼(Barumpimarn/Boromphiman),圓立領,長方裙,前面或者後面扣扣子。
4、還有一種比較像巴羅皮曼的泰國晚禮裙,叫做絲娃來(Siwalai),與巴羅皮曼唯一的區別就是披肩帶,一般出席皇家典禮或者正式場合才穿。
5、傳統的泰國服飾多為絆尾幔,這也是泰國傳統服飾的主要特徵之一。絆尾幔是由一塊長約3米的布包纏雙腿,再把布的兩端卷在一起,穿過兩腿之間,塞到腰背處,穿上以後,很像我國的燈籠褲。由於紗籠下擺較寬,穿著舒適涼爽,因此它是泰國平民中流傳最長久的傳統服裝之一。
(9)泰國有哪些制服擴展閱讀:
泰國服飾的發展:
1、一世王到三世王時期(1782年-1851年)
普通百姓主要穿絆尾幔,而宮里人則穿紗籠裙,披各色褶皺披肩,留長發或扎辮子。
2、四世王時期(1851年-1868年)
仍然流行穿絆尾幔,穿筒袖有領的上衣,並再披一層披肩。
3、五世王時期(1868年-1910年)
仍然穿絆尾幔,但是更具現代性,西式上衣,有花邊,並開始穿襪子鞋子。
4、六世王時期(1910年-1925年)
還是穿絆尾幔,深領上衣,以薄薄的絲綢作為披肩。
5、七世王到八世王時期(1925年-1946年)
不再穿絆尾幔,改為西式穿著。
王室先後頒布了8套泰式傳統服飾,集現代與傳統於一身,美觀新穎大方,流行流傳至今。
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泰國女性傳統服飾就是由詩麗吉王後在上世紀親自設計和倡導的,包括良敦、吉拉達、阿瑪琳、波隆披曼、都喜、卻克里、西瓦萊和乍卡帕八種款式。
Ruenton(良敦):七分袖,圓領,五顆扣,橫條紋筒裙。主要用於出席不是非常正式的典禮和宴會。
Boromphiman(波隆披曼):筒袖上衣,立領,紗籠裙有紋理,前有褶皺,穿時必須系腰帶,佩戴各種飾物,珠寶,以符合各類場合。
Chitrada(吉拉達):大體與Ruenton一致,差異在於這一件是長袖且立領。
Chakkraphat(乍卡帕):在各種儀式中穿著,很華麗。
Siwala(西瓦萊):與Boromphiman很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要披綉花披肩,主要在舉行各類儀式的場合穿。
Chakkri(查克里):最受歡迎的泰式傳統服飾,穿筒裙,露肩,披白色披肩,花色精美。
Amarin(阿瑪琳):大體與Chitrada相似,但剪裁更華麗,並習慣佩戴首飾。適用於出席晚宴、音樂會,以及王室的慶典,比如國王和王後的生日。
Dusit(都喜):大領,無袖,有亮片,很美觀,適合在西式場合中穿著。
❿ 泰國國際航空的空姐制服是什麼樣的
泰航空姐的制服多為泰式傳統服裝樣式。
上身是緊身短褂,下身是貼身長裙。
顏色以紫色為多。這與泰航的主體色彩一致。
不過有時也有淺粉與白色的結合。
樣式大多為改良版泰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