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褲子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1. 褲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游牧民族,最初的形式只有褲腿,主要用於保暖,適合騎馬活動。
2. 西方早期的褲子受到游牧民族的影響,13世紀時,古希臘和古羅馬發明了寬松的襯褲,具有褲襠,並至腰部以下及膝蓋。
3. 文藝復興時期,寬松的襯褲演變成了緊身的外褲,並為了方便男性上廁所而在襠部增加了開口設計。
4. 英國亨利八世時期,開口處增加了墊子,形成了一種風尚,但這種風尚到16世紀逐漸消失。
5. 古代中國人較早接觸褲子,在與游牧民族的交往中,中原人開始穿褲子,最初的形式為脛衣,至膝蓋以下。
6. 秦漢時期,脛衣延長至大腿,但無褲襠,便於便溺。直至漢代,有褲襠的長褲才被漢族百姓廣泛接受。
7. 唐朝時期,流行「胡服」,褲腿設計有了收束。宋代,「膝褲」流行,既方便行動又保暖。
8.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古代褲子的演變都體現了服飾發展以簡潔、實用、健康為最終價值取向,並在美觀上進行發展。
9. 現代褲子功能多元化,健康舒適成為首要考慮。牛仔褲是其中的代表,起源於美國淘金熱時期,因其耐用而廣受歡迎。
10. 20世紀70年代,褲子文化成為全球性潮流,款式上也有所創新,如闊腳褲、喇叭褲等。
11. 80年代,喇叭褲演變為蘿卜褲。90年代,寬松褲子成為潮流。
12. 進入21世紀,褲子設計將時尚與健康結合,不同體型的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褲子,展示個性。
13. 如今,褲子的設計考慮時尚與健康,面料注重透氣性,健康和舒適依然是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