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有哪些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中文又稱」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後,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夜間咖啡館》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2.畢加索
畢加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亞威農少女》、《卡思維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爾尼卡》、《戴帽子的男人》等。
2. 戴帽子的自畫像的梵高作品
梵高《戴帽子的自畫像》 作於1887年梵高在巴黎明朗自由的氣氛中與走在時代尖端的印象派畫家交流,使他的藝術結出了豐碩的成果。這幅在巴黎時期的自畫像,是梵高注視著在巴黎成長的自己時,以新發現的獨特技法所畫的一幅傑作。與此同時,也能看出尚未習慣城市生活而非常疲勞的梵高,那種深刻憂郁的表情。
3. 求梵高、畢加索、達芬奇的所有作品及創作時間
1 莫奈 《日出》 <睡蓮>水景系列畫 2亨利·馬蒂斯 《戴帽子的婦人》、《音樂課》
3 保羅·高更 《塔希提島的少女》《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4 列 賓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5 高更 《不列塔尼牧人》(The Swineherd, Brittany),1888年,收藏於美國加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黃色的基督》(The Yellow Christ),1889年,收藏於美國紐約水牛城公共美術館 《在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
6 達 利 《我六歲時想像自己是個女孩極度警覺地掀開海平面發現一隻狗睡在海水的陰影里》
7 雷諾阿 《麗莎》 《包廂》
8 康丁斯基 《構成第七號》
4. 梵高的畫風格是什麼
1、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例如在梵高藝術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
2、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著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
3、梵高的畫更多的是朴實和雋永,他將自己無限的激情傾注於這些樸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畫作產生了一種無法超越、無法模仿的藝術魔力。
4、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
(4)戴帽子的梵高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吃土豆的人》 1883年、《收獲景象》 1888年、《星月夜》 1889年、《向日葵》1888年、《夜間咖啡館》 1888年、《柏樹》 1889年等。
1、《吃土豆的人》 1883年
這幅畫上,朴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朴。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2、《夜間咖啡館》 1888年
在」夜間咖啡館「中,藉由筆觸本身所帶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與明顯分開的線條,使整幅畫沉浸在一種人為的光線之下,這些都是梵高所欲呈現的視覺要素。
夜間咖啡館的內容是從前許多畫家處理過的題材,但大多數畫家都把咖啡館寫成歡樂的場所,而梵高卻在此引出了一群無處可去的不快樂人,背景左側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個不幸的人。這是一幅悲慘的社會景象,散落在房間里的哀傷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
5. 一個戴帽子的人含著煙斗的油畫是什麼人畫的
這幅作品的作者是荷蘭畫家梵高。
梵高於割耳事件後,增畫過數張包著傷口的自畫像。這幅畫中橙紅綠三色產生活潑的色彩效果。叼著煙斗的梵高神情有些呆滯。裊裊白煙對畫面中因為色彩濃重而產生的壓迫感,有減輕的作用。
下面是梵高割耳時期的另一幅作品。
6. 梵高的作品價格
您問的是價格
但我還是必須尊重畫家的珍貴
所以還是先轉貼畫家的簡略資料
才附上三幅畫作的市場價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表於99年6月第654期主計月刊
文生‧梵谷27歲立志當畫家,37歲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但他創作力卻旺盛得驚人,短短十年留下逾800幅油畫,1200件素描,尚有不計其數遺失或毀損的作品。梵谷一生貧困潦倒,生前只賣出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但身後藝術成就卻是繁花滿樹,成就他的除了自己本身和弟弟西奧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女人:西奧的遺孀喬安娜以及海倫‧庫勒穆勒夫人。
庫勒穆勒夫人收藏甚多藝術品,她前瞻與果斷的藝術眼光,選上蒙塵的奇葩梵谷,在藝術顧問協助下,有計畫地收藏了梵谷大量精採的作品,而梵谷流落到跳蚤市場的素描作品,也轉手由庫勒穆勒夫人所接收,使得這批遺珍免於流離失所,而成為庫勒穆勒美術館的重要收藏。如今,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和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仍是全球兩大梵谷收藏重鎮。
梵谷雖然15歲輟學,卻勤奮向上且精通多種語言文字,看起來沒有師承哪一位,實際上卻有許多老師,因為他博覽群書,閱讀大量文學藝術論著,廣納百川成為自己的內在思想,形於外則表現在繪畫藝術與書信撰寫方面。除了在繪畫藝術上有獨到的見解和成就外,梵谷更發自內心地尊重平凡生命,對社會底層小人物展現了無以倫比的真心關懷。據說他為人木訥拙於言辭,但有一顆敏感而熱情的心,於是在遭受諸多挫折與壓力下,每每將所有情思訴之信函,傾訴對象是弟弟西奧、小妹薇兒敏娜以及部分畫友。幸而有這些書信文字,幸而有喬安娜將梵谷寫給西奧數百封信件編輯完成書簡,並將大部分譯為英文,世人才得以在繪畫藝術外窺見梵谷的心靈深處。
梵谷在繪畫上的創作力旺盛,行動力強烈,做法卻十分踏實。對功夫有點了解的人就會明白,要有內功為根基才能練成真正高強的武功!如同習武之人首重內功,梵谷在繪畫路上亦深信,素描是一切的基礎,他喜歡求全、求變,加上無餘力購買昂貴油畫材料,於是習慣探討同一主題,不停地畫了又畫,重覆多張素描以創造出不朽的油畫作品。
歷經畫風轉捩的分水嶺,梵谷從巴黎來到了南法普羅旺斯的小鎮阿爾,此處艷麗陽光和色彩,使他創作靈感泉涌!他經常不戴帽子,在烈日下作畫十幾個小時,中間沒喝水、只吃幾口乾麵包;為了捕捉稍縱即逝的美景,甚至天黑後點起蠟燭,任由蠟油滴在身上!據說那個夏天,梵谷每個月畫了近20幅油畫,《夜間露天咖啡座》是阿爾時期傑作之ㄧ。
在阿爾發生「割耳事件」後,梵谷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當他出院又出現幻覺症狀;鄰居們擔心他是危險份子,於是連署請願希望將梵谷隔離。1889年5月,被排斥的孤寂靈魂離開了阿爾,住進阿爾西北方的聖雷米精神療養院,即使梵谷飽受疾病發作之苦,他創作力依然豐沛。起初,梵谷只能從病房鐵窗中窺看風景,透過禁閉幽居的鐵窗,療養院中庭生機盎然的美麗花園,在他筆下成了不朽之作《聖雷米療養院的花園》,這是史博館「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中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一個飽受挫折的孤寂靈魂,眼中所見竟是如此絕美的生命花園?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梵谷在聖雷米時期,其創作重點以麥田、橄欖樹林、柏樹為主題,前述特展包括《橄欖樹叢》、《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等作品,其中《柏樹與兩個人物》帶給我極深的震撼,那漩渦狀筆觸畫出的柏樹,彷佛向天際伸展,一鼓澎湃洶涌的情感破畫欲出!看得我淚眼迷濛,彷佛聽到孤寂的靈魂低問:何時你們才明白,我想說的是什麼?……..
梵谷的疾病是多發性的,說法不一而足,其精神狀態多被後世醫學家解釋為「躁鬱症」,是一種結合亢奮與沈鬱的精神疾病,曠古爍今的梵谷,卻是在所謂「躁症」狀態下,創作了一幅幅撼動人心的名畫,永恆不朽。以現代人倡導身心靈健康的觀念看梵谷,令人惋惜他生錯了時代,沒有足夠資訊讓自己或家人意識到他的身心狀態有異,應該趁早接受專業治療;沒有哲學家或心理諮商師提醒他,人要愛惜自己,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以充分享受當下每一刻。
1890年7月29日,兩天前梵谷在奧維一處麥田中舉槍自盡,當天在弟弟西奧的陪伴下,走完他多舛的短暫人生;哥哥的離去,對西奧打擊甚大,他的心靈在壓力下崩潰了,未滿半年便隨哥哥而去。西奧是梵谷生前唯一的知音,兄弟相知情誼誠摯感人;西奧對梵谷的支持無怨無悔,對哥哥的愛細膩而動人。沒有了西奧,縱有梵谷,不可能留名千秋萬世。成為巴黎有名畫商的西奧,疲於販售流行畫家的畫,梵谷宛若精采畫論的書信,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精神支柱,也讓他看到一名真正的畫家。沒有了梵谷,縱有西奧,其靈魂亦顯孤獨。
這對情深意重的兄弟,哥哥系忠於自我、堅定做自己的實踐者,弟弟則是疼惜別人、允許他人做自己的成就者,分別為「傾聽,自我的聲音」、「傾聽,他者的聲音」最佳典範,值得世人學習的生命導師。
誰不喜歡成功?誰不希望自己的生命順遂?生命教室里的現象是「我們只能掌握自己的努力,結果如何卻必須交給上天決定。」後世的我們以結果論英雄,甚為惋惜:生命需要學習等待,如果,梵谷兄弟有足夠能力和時間等待,必能眼見摘下夜空星星的一刻!而燃燒靈魂卻用他的生命和繪畫,帶給世世代代的人們如此啟示:生命本身即意義,不必功成名就、無需有形成果,「我正在追求,正在掙扎,正全心全意地做這件事 ~ 我就是一個畫家。」(注)「生命之美不在於結果,美在當下的深刻感受,全心體驗;美在過程的完全投入,怡然自得;人生舞台上,只要盡情演出,就給自己最好的掌聲!」
註:參考書目~餘光中譯梵谷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畫家梵谷於1890年的作品「看書的吉諾克夫人」(一八九零年),以四千零三十三萬六千美元的價格賣出(值台幣12.6億),是梵谷作品歷來第四高賣價。
2.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谷繪畫的一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三幅繪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十二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於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其餘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 93 × 72 公分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
畫家在1888年夏末開始工作,並持續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羅·高更裝飾其卧室。這個系列呈現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謝各階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新近上市的顏料令新的色調變得可能—黃色系列的表現力得到突破。在給其弟弟費奧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說,向日葵是屬於我的花」。
1987年3月,當時任安田火災海上保險代表取締役的後藤康男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主持的拍賣會上,以相當於39,921,750美元的價格標得《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開創了梵谷作品價格的紀錄,使得連那些對美術沒有興趣的人都認識《向日葵》系列。這幅作品目前被收藏於日本東京的損保日本東鄉青兒美術館(損保ジャパン東郷青児美術館,位於損害保險日本公司的總社大樓的頂樓)。在交易過後其真偽曾一度引起爭論——有人認為這是埃米爾·舒芬尼克爾(Emile Schuffenecker)的仿作。
3.
1890年,飽受壓力與內心瘋狂所苦的畫家梵谷在法國舉槍自盡。他在自殺前完成的作品「嘉舍醫生的畫像」,一百年後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美金八千兩百五十萬元創下藝術品價格新高。當世人給予梵谷遲來的肯定,「嘉舍醫生的畫像」這幅作品百年來遭遇的顛配流離,卻要帶給我們一段錢、權力、貪婪與損失交雜的傳奇。
在《梵谷流浪一百年》一書中,作者嘗試打破藝術的崇高迷思,藉由「嘉舍醫生的畫像」歷經不同收藏者、交易商、藝廊和博物館的命運,剖析梵谷與其作品如何成為現代藝術的偶像。透過不同年代的收藏故事,作者強調,藝術品的誕生並不只是畫家的個人創作,更是畫家親友與畫作經紀商、收藏者,各方爭執、搶奪、角力下的成果。
這段「嘉舍醫生的畫像」收藏史,同時也提供我們閱讀另類的現代藝術史。藝術品的身價幾希?名畫該屬於私人品味、藝術教育或者國家宣傳?書中不僅披露納粹政權出賣梵谷的秘辛,對於畫作由博物館進入拍賣會,藝術市場的興起也有深刻探討。當書尾「嘉舍醫生的畫像」在拍賣場上,落入資金雄厚的日本收藏者手中,作者再次地提醒我們:當藝術成為收藏,就是權力的展現。
梵谷在「嘉舍醫生的畫像」中繪出自身的苦悶憂傷,「嘉舍醫生的畫像」的流浪傳奇則精細地繪出百年收藏者群像,讓我們在畫家的帆布外,看到平凡卻更寬廣的人間悲喜。
4.
7. 世界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有誰還有他們的作品名字是什麼
萊昂拉多·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拉斐爾·聖齊奧:《雅典學院》、聖母的婚禮》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木匠家庭》、《夜巡》
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格爾尼卡》、《拿煙斗的男孩》
保羅·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保羅·塞尚:《四季》、《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
丁托列托:《基督之翟足》、《最後審判》
讓·弗朗索瓦·米勒 :《播種者》、《拾穗者》
亨利·馬蒂斯:《舞蹈》、《摩洛哥人》
克勞德·莫奈:《印象·日出》、《睡蓮系列》
彼埃·蒙德里安:《樹》、《灰色的樹》
提香·韋切利奧:《烏比諾的維納斯》、《聖母升天》
門采爾:《軋鐵工廠》、《威廉一世加冕禮》
阿爾布雷特·丟勒:《啟示錄》、《基督大難》
喬奎恩·索羅拉:《縫帆》
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霧晨》、《湯姆森的風弦琴》
文森特·威廉·梵高:《星夜》、《向日葵》
大師簡介就不發了,查作品的時候就會看到大師的平生簡介,有的大師不僅僅只是在繪畫方面有造詣,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哦!
8. 現在出名的油畫自畫像有那些
《戴帽子的自畫像》;創作時間:1919年;卡爾·施密特·羅特魯夫(德國);畫布油畫;73.30 x 65.00 厘米。 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大師羅特魯夫是「橋社」創始人之一,橋社的命名有連接未來的象徵含義,這個創立於1905年的流派反對摹仿,主張繪畫應該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在所有的形式語言中,強烈而又主觀的色彩成為表達情感的利器,羅特魯夫就是橋社成員中最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被譽為橋社最大膽的配色師。他的色彩時而明麗鮮艷,時而陰沉冷酷,總是傳遞出強烈的感情色彩。 羅特魯夫常常為自己畫自畫像。這幅《戴帽子的自畫像》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件,畫面上濃重的藍色、綠色及褐色勾畫出低沉、陰郁的氛圍,粗獷的黑色輪廓線讓畫面更加賦予視覺沖擊力,整個作品形成一種逼人的壓迫感,簡單的畫面卻散發出強烈的情緒。這幅畫可能受到凡·高自畫像的啟發。它的姊妹篇是畫家妻子的肖像,也同樣表現了羅特魯夫明快而辛辣的色彩洞察力。此外,這幅自畫像大膽的線條和生硬的形狀還反映了版畫和非洲雕刻對他產生的重大影響。 梵高《戴帽子的自畫像》 作於1887年 梵高在巴黎明朗自由的氣氛中與走在時代尖端的印象派畫家交流,使他的藝術結出了豐碩的成果。這幅在巴黎時期的自畫像,是梵高注視著在巴黎成長的自己時,以新發現的獨特技法所畫的一幅傑作。與此同時,也能看出尚未習慣城市生活而非常疲勞的梵高,那種深刻憂郁的表情。 達芬奇自畫像。義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藝術水平已達極高的境地,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在這幅《自畫像》中,畫家觀察入微,用的線條豐富多變,剛柔相濟尤其善用濃密程度不同斜線表現光暗的微妙變化,此畫用線生動靈活,概括性強,簡單的寥寥數筆卻包含許多轉折,體面關系,發線代面,立體感很強,還有,人物的表情也很傳神
9. 梵高一生共有多少作品
梵高一生(只活了37歲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共創作了多少作品(油畫、水彩畫、素描、版畫)沒有十分精確的統計,可依照J.B.De LA Faille的「The Works of Vincent Van Gogh: His Paintings and Drawings」一書中所用的編號標出的作品大概在1900幅左右。
代包作品:戴帽子的自畫像 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自畫像 綠色的麥田 格切特醫生肖像 向日葵 危險天空下的麥田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