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人性的弱點給他一頂高帽子

人性的弱點給他一頂高帽子

發布時間:2021-06-07 18:15:58

❶ 誰有高帽子寓言啊

高帽子

人,大都喜歡聽好話,尤其是贊美自己的好話更是百聽不厭。

話說古時候有兩個學生,他們齊向老師請示為官之要。老師說:「現在的世道,逢人如果只說實話,是行不通的;當你碰到了人,不妨給他戴頂『高帽子』,人生自然可以通達無礙。」

老師說完,其中一位學生趕緊附和道:「老師的話千真萬確,放眼當今社會,能夠像老師您這樣正直,不喜歡戴『高帽子』的又有幾人呢!」老師聽後很高興。走出門口,這個學生就對旁邊的人說:「『高帽子』已經送出去一頂了!」

高帽子人人愛戴;但是戴多了,有時也會重得讓人承受不了。戴高帽子就是給人贊美,贊美也要得當,不可超高,才能令人有「深得我心」之感。

❷ 為什麼有的領導喜歡別人恭維他,給他戴高帽子

好聽的話誰都愛聽,不只是領導喜歡。但能說好聽的話,確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能力。在職場,不光要會幹活,更要會說話。但切記不要光說不做。領導雖然愛聽好話,但更喜歡會幹活員工。

❸ 怎樣給與他人高尚的頭銜

給與他人高尚的頭銜,就像是用「灰姑娘」中的魔法棒,點在他身上後,會使其全身煥然一新一樣。

雷布里在《我與馬德琳的生活》一書中描述了一名地位卑微的比利時女傭驚人的轉變過程。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在我居住的公寓對面有一個女傭,她是對面餐廳的服務生。每到用餐時,她都把飯菜拿到我的寓所。她常被人們稱為「洗碗的瑪麗」,因為她一直在廚房裡做洗碗的助手。她長著一幅嚇人的面孔,斜眼、外八字腳、瘦得像柴火,而且整日一幅迷迷糊糊沒睡醒的樣子,可以說既沒頭腦又沒姿色。

有一天晚上,瑪麗照樣給我端來了可口的晚餐。當她拿起一盤沙拉正要端給我時,我突然忍不住對她說出了我的想法:「瑪麗,你知道嗎?其實你是很有內在美的,只是你一直都沒有感覺到,也許你可以讓這些都展現出來。」

瑪麗此刻彷彿凝固了似的呆了好一會,要知道,她總是壓抑自己的感情,更不用說將自己的感受表露於色了。她深怕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大氣都不敢喘,過了好一會兒,她緩過神來,將手裡的沙拉端到我桌前,怯怯地對我說:「可是我一直都不相信我有什麼內在的東西呀?」

面對自己的不足,她沒有絲毫的懷疑,也沒有提更多的問題,然後便有些不自然地回到了餐廳,但有一點她相信,我一定不是有意和她開玩笑才那樣說的。

從那天起,瑪麗身上發生了細小的變化。也許是她回家後一直在回想著我對她的評價,也許自此,她真的有效的重新審視了自己。她的神奇的變化是從她的服飾開始的。那次談話後,她非常注重修飾自己的面容,服裝也開始穿得得體大方了。她的青春的魅力漸漸地開始綻放,這使她身邊每個人都有所察覺。大家也開始慢慢接近她並尊重她。

兩個月後,當我要離開那個住處時,瑪麗興奮得前來向我道喜,她幸福地告訴我她就要和廚子的侄子結婚了。她那滿臉喜悅的心情讓我倍感欣慰。我眼前的這個女孩子再不是那個兩個月前邋遢沒自信的女孩了,她變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淑女。

雷布里僅用一句簡短的話語就讓瑪麗有了巨大的精神飛躍,她給瑪麗戴了一頂高帽子,從而也改變了她的一生。

讓我來舉個例子。

利克是印第安那州一家卡車經銷公司的服務經理。在他的工廠里,有一位工人工作沒有從前認真了,總是心不在焉。作為主管經理的利克並沒有採取直接批評的方法去說服那位工人認錯,而是用一種緩和的態度把那位工人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與他坦誠地談了起來。

利克肯定了那位工人的成績:「比爾,你可是咱們公司最棒的技工,你來公司這么多年,經你手修過的車子總是讓顧客滿意而歸。在車間里,很多年輕的工人都以你為榜樣,羨慕你手藝高超。可是最近我發現你的工作時間加長了,而且有好多次都沒有完成任務,質量也有所降低。這比起你原來的成績有好大差距,想必你也知道我對此有些不滿,我想一定有什麼原因讓你分心了,讓我們一起想辦法改進這種狀態吧。」

比爾聽了利克的話後,十分慚愧。他感到自己沒有盡到職責,他向上司保證以後一定改正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因為他做的是他非常熟練的專業技術工作,並沒有超出他專業范圍,他相信自己能行的。

到後來,比爾的工作效率大為提高。他按利克說得認真地改正了不好的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又同從前一樣高了。因為他曾經是一位很優秀的技工,利克給了他工作的贊譽,使他向著這一贊譽而更加的努力工作。

假如你希望能在領導領域有所突破,希望能更有效地改變別人的態度與行為,那麼就記住:「給他一個美名,讓他為此而奮斗。」

紐約布魯克林一所小學的四年級教師霍金斯太太,在新學期看過學生名單後,臉上多了一絲愁雲:因為今年所教的學生中有一位全學校出了名的頑皮「小搗蛋」——湯姆。他三年級的老師曾不斷地向校長和同事們抱怨,只要有人聽,他就會講湯姆有多壞,說他擅長惡作劇,跟同學打架,欺侮女生,對老師無理,擾亂課堂秩序等等,只要他能想到的最壞的事情,他都會全部地做出來。但是有一點她忽略了,那就是盡管他十分搗蛋,但是也相當的聰明,只要學校教的功課,湯姆很快便能學會,並掌握得十分熟練。

霍金斯太太決定將湯姆的問題立刻解決。在第一節新生見面課上,當她點名時,她是這樣的開始的:「莉莉,你今天的裙子真漂亮。埃西雅,聽說你在繪畫方面有天賦。當念到湯姆時,她微笑地對他說:「湯姆,我知道你有天生的領導能力,今年,我要靠你的力量把咱們這個班變成年級最優秀的班級,我要選你為班長。」

霍金斯太太在開學的第一天就給湯姆這么大的鼓勵,並肯定了湯姆是一位優秀的好學生。有了一個值得激勵的美名,這個九歲大的男孩果真沒有讓信任他的老師失望。

有句古話說道:「假如不給一條狗取個好聽順耳的名字,不如勒死它算了。」

不管窮人、富人、乞丐、盜賊,他們每個人都想要盡力保住別人贈於他「誠實」的美譽。

辛辛監獄的監獄長說:「如果你要對付盜賊或騙子,僅有一個方法可以控制他,那就是待他如一個誠實、得體的紳士,認為他是個正人君子,他肯定會受寵若驚,會滿足於人們對他的信任。」這句話說得實在太好了。

給他人一個好的名譽去實現,他便會盡力去做,而不願看到你失望。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弱點全集》

❹ 什麼是高帽子,不說好話的人就是這樣!

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戴高帽」。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些。」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於有關系不融洽的人。」老師生氣的說:「我們以正直的原則侍奉上級,給別人做事,為什麼需要這樣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呢?」老師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那個人出來後對別人說:「我原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九十九頂了。」 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後用以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

❺ 文言文 戴高帽翻譯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

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

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

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

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

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拓展資料:

俗以喜人面諛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

師日:"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其人日:"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所齟齬.

''師怒日:"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

''師頷其首日:"汝言不為無見.''

其人出,語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寓意: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後人用以比喻對別人說恭維的話。

啟示:人們大多數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罕見而偉大的。

❻ 送人一頂高帽子講的是什麼故事

俗話說得好,「高帽子不嫌多」。在關鍵時刻對症下葯地送上一頂真正管用的「高帽子」,可以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唐貞觀八年劍南道巡查大使李大亮出巡,發現一個叫李義府的人才學出眾。於是舉薦其才,對策中第,補為門下典儀。由此,李義府便躋身於朝廷。在此期間,又得到黃門侍郎劉洎和侍御史馬周的賞識,此二人又合力向唐太宗舉薦。唐太宗召見他,令他當場以「詠鳥」為題,賦詩一首。李義府脫口吟道:「日里揚朝彩,琴中聞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李義府的詠鳥詩充分流露出他想做朝官的急切心情。唐太宗聽後頗愛其才,便說:「與卿全樹,何止一枝!」授予他監察御史,並侍晉王李治。晉王立為太子,他又被授予太子舍人。因其文翰不凡,與太子司儀郎來濟被時人並稱為「來、李」。

李義府曾寫《承華箴》上獻,文中規勸太子「勿輕小善,積小而名自聞。勿輕微行,累微而身自正。」還說:「佞諛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

看來,李義府正是一個厚黑大師,自己本就是一個佞邪之輩,卻能大義凜然地發表一篇宏論,這正是在自己的「黑心」上蒙一層仁義道德的作法。太子將此箴上奏,太宗很欣賞,下詔賜予李義府帛四十匹,並令其參與撰寫《晉書》。其實這是一種最高明的「捧」和「恭」,因為這里隱藏著這樣一種邏輯,我是一個正人君子,主子非常敬重我這樣的正人君子,那麼,你的德行修養自然也很高了。

太子李治繼帝位,李義府升為中書舍人。後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李義府的青雲直上,頗引起朝臣們的注意,特別是他由劉洎、馬周引薦而來,又與許敬宗等相連結,虛美引惡,曲意奉迎,長孫無忌奏請高宗貶他到壁州做司馬。詔令尚未下達,李義府已有所聞,急忙向中書舍人王德儉問計。王德儉是許敬宗的外甥,其貌不揚,詭計多端,善揣人意。他向李義府獻計說:「武昭儀方有寵,上欲立為後,畏宰相議,未有以發之。君能建白,轉禍於福也。」

於是,李義府馬上行動,當王德儉在中書省值宿時,李義府代替王德儉值夜,立即上表高宗,謊稱立武昭儀為皇後是眾望所歸,請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後,高宗聞後正合心意,馬上召見了李義府,不僅賜給他寶珠一斗,還將原來貶斥到壁州的詔令停止不發,留居原職。武昭儀也秘密派人向他表示感謝。不久,李義府與許敬宗、崔義玄、袁公輸等人結為武昭儀的心腹。是年七月,李義府又超升為中書侍郎;十月,王皇後廢為庶人,立武昭儀為皇後,十一月,李義府又自中書侍郎拜為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並賜廣平縣男爵。

向皇上奏報「立武昭儀為皇後是眾望所歸」,這頂「高帽子」送的正是時候,真是一條妙計得逞,立即青雲在上。

厚黑教主李宗吾曾說過,切不可只聽到「厚黑」兩字,便卻實行,這樣會碰得頭破血流,如此,還不如作個斗升小民更自在了。這里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你的臉皮的厚度,因為,拍馬獻媚確實有侮自己的人格,所以很多人無法堅持到底。看來,這一策略能否管用,關鍵看你能否徹頭徹尾地「厚臉黑心」。唐朝最初是嚴禁宦官干政的,但到了唐中宗時,宦官人數急劇增多,達數千人。由於中宗無能,韋後干政,宦官中開始出現有權力的人,大宦官開始干政。到了唐玄宗開元末年,宮中的宦官競多至三千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一千多人,其中還有人到了三品將軍的職位。唐玄宗李隆基早年英明勇武,頗有明君風度,但到了晚年,昏庸霸道,只圖享樂,不思進取,多任用宦官把持實權,政治日趨腐敗。

尤其是高力士,由於從小就與唐玄宗有交情,後又得以親自服侍唐玄宗,再加上十分乖巧,深受唐玄宗的寵信,以至須臾不離,言聽計從。開元末年以後,百官奏章都要經高力士過目,朝中小事悉委高力士全權處理,大事才奏知唐玄宗。李林甫、安祿山、高仙芝等人的將相之位,都是靠高力士一人薦舉而得。高力士簡直成了唐玄宗權力的化身,太子稱他為「二兄」,諸王公稱他為「阿翁」,駙馬稱他為「阿爺」。高力士財產之多也極驚人,京城內外最好的田地和房屋,幾乎一半屬高力士私人所有,不要說公卿,就是王侯也無法同他相比。

高力士雖是太監,卻硬要過娶「妻」之癮。一次,他看到京城小吏呂玄晤的女兒特別美貌,就要「娶」她為妻。呂玄晤一聽,真是喜從天降,呂玄晤在做了高力士的「岳父」後,果然吉星高照,官運亨通,自己升了大官,兒子們也紛紛沾光,佔有了肥缺要職。只是苦了他的女兒,在屈辱和壓抑下,很快就香消玉殞了。

「高夫人」的死訊傳出,真如喪了國母一般,舉國為動,爭相前往祭弔的人們相望於路。舉行喪禮這一天,從高力士的家到墓地,路上擁得水泄不通,真可謂是千古一景!

高力士權傾朝野,巴結他的人也就不絕於途。但因想投靠他的人太多,一般人就很難引起高力士的注意。於是,一名叫程伯獻的金吾大將軍想出一條妙計,在高力士生母死時,他披麻戴孝,號啕大哭,其悲痛欲絕之狀,真乃感天地泣鬼神。高力士被這飛來的「孝子」所感動,不久就升了他的官。

「多送高帽子」不是沒有風險的:送的時機對不對?「帽子」大小合不合適?等等,都可能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常言說,伴君如伴虎。晚唐時,沙陀部落酋長李克用,出生時即瞎了一隻眼睛,他生性殘酷,人稱「獨眼龍」。一天,他叫一位名叫孫源的畫家替他畫一幅肖像。畫家想了想,畫成一幅右臂執弓,左手捻箭,歪著頭,閉著一隻眼,好像正在檢查箭桿彎直的樣子。這張畫一則表現了他威武的神情,二則掩蓋了他一隻瞎眼的缺陷。由此可見,厚黑處世者必須懂得乖巧,必須學會腦筋急轉彎,必須有應變之才。

清初的高士奇,浙江錢塘人,出身微賤,人很聰明,學問也很好。他在科場不得意,僅僅是個秀才,因為成績優異,隨後又取得了監生的名分。但他既沒有考上舉人,更談不上考取進士,又沒有什麼親戚朋友當了大官為他援引。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在封建官場中飛黃騰達,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就是他,後來竟成了康熙皇帝的寵臣,勢傾朝野,招權納賄,積累了萬貫家私。他的發跡一方面靠的是機遇,另一方面是他的學問,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的乖巧。

康熙初年,高士奇這個窮監生自己背著行李來到北京。他想找個家庭教師當當,維持生活。但他根本無法接近那些達官貴人,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自己寫了幾十副對聯,分送給那些達官貴人的僕人。這一招果然見效。當時有一個滿洲貴族,姓納蘭,名明珠,任內務府總管大臣。高士奇寫了副對聯送給明珠的門房,這個門房見高士奇的字寫得很好,又是一個窮監生,要求不高,於是就請高士奇到家裡教自己的兒子。有一次明珠要寫幾封信給外省的官員,匆促之間找不到代筆的人,這個門房就向明珠介紹了高士奇。明珠對高士奇的文筆非常欣賞,於是就讓高士奇到內務府充當書寫。以後二十年間,明珠的官職由總管而尚書,由尚書而內閣輔臣;高士奇也隨著明珠的升遷而升遷,由充任書寫事務,而正式供俸內廷,由供俸內廷又被任命為詹事府錄事,由錄事再升任內閣中書。他不是進士出身,卻被康熙特授為額外翰林院侍講,又轉正式翰林院侍講學士,入值南書房,兼《大清一統志》副總編。

康熙特別喜歡高士奇的捷才敏思,善解人意。有一次,高士奇扈駕南巡,隨康熙來到杭州西湖靈隱寺,靈隱寺的和尚請求康熙寫一塊「靈隱寺」的廟名匾額。康熙提筆寫「靈」字。

繁體字的「靈」,上邊是個「雨」字頭,康熙把上面的「雨」字頭寫大了,下面的筆劃又多,不好寫下去。康熙正在躊躇,高士奇在自己的手掌上寫了「雲林」兩個字,假裝上前為康熙磨墨,偷偷地把掌心向著康熙,於是康熙就寫成:「雲林」。「雲」字下面筆劃少,當然好寫多了。所以後來靈隱寺又稱雲林寺,實際上是高士奇所擬,康熙所書,至今匾額猶存。

康熙來到靈隱寺的大雄寶殿,當時宰相明珠也陪侍在側。康熙笑著對明珠和高士奇說:「今兒個咱們像什麼?」明珠沖口而出,說:「三官菩薩」。高士奇馬上跪奏說:「高明配天」。康熙對高士奇的回答滿意極了,對明珠說:「你還要多讀書呢!」「三官菩薩」指福、祿、壽三星,明珠的回答很不得體,把自己與皇帝等同起來。高士奇的回答卻是說:「我,高士奇,他,明珠,共同在陪侍你這位天子。」所以叫「高明配天」。高士奇的回答很巧妙,很有學問,而且語帶雙關,反應敏捷,奉承皇上,不露媚意,當然贏得了康熙的喜愛。

康熙來到鎮江的金山寺,寺僧也請求賜一塊匾額。康熙想了好久,沒有想出恰當的題字。高士奇用紙條寫了四個字送呈給康熙,康熙展開一看,上面是「江天一色」。康熙點頭稱贊,就照高士奇所擬寫上。後來康熙游蘇州的獅子林,見獅子林結構巧妙,風景幽勝,奇山異石,曲廊流水,亭台樓閣,層出不窮,不禁隨口說了一聲:「真有趣!」他又想題幾個字,但懶得去想了,回頭對高士奇說:「你看這兒題幾個什麼字好?」高士奇跪奏道:「皇上剛才已經題過了,臣不敢再擬。」康熙說:「我哪裡題過了?正因為沒有題,才要你代擬。」高士奇說:「皇上剛才不是說『真有趣』嗎,去掉中間的『有』字,保留『真趣』兩個字,不是很好。」康熙大喜,立賞高士奇金如意一隻,白銀五百兩。

高士奇受到康熙的寵愛,不僅是由於他的學識,他的機敏,更是由於他的乖巧奉承。有一次,他陪侍康熙在南苑打獵,康熙的坐騎突然亂蹦亂跳,險些把康熙摔下馬來。眾侍衛連忙上前勒住馬,扶康熙下來,到行宮休息。康熙一肚子不高興,滿臉慍色。高士奇知道了,故意把自己的衣服弄上許多污泥濁水,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來到康熙身旁侍立伺候。康熙問他:「你怎麼這副模樣?為什麼衣服這么臟不換洗。」高士奇跪奏道:「剛才臣被馬摔下來,跌到污水溝里,現在還心有餘悸。」康熙聽了不覺大笑:「你們南方人如此文弱,我的坐騎剛才亂蹦亂跳,我不僅沒有摔下來,還控住了呢!」高士奇就是這樣善揣君意,他使康熙感覺到自己的騎術還是頂不錯的,沒有被馬摔下來,於是就由不高興轉變為高興了。

高士奇在康熙身邊三十多年,他所做的官都沒有什麼政治實權,只是跟皇上很親近,因此政治上他沒有干什麼大壞事。這一點說明康熙畢竟還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只是喜歡高士奇的學問和聰明,把他當成一個文學侍從之臣而已。高士奇卻利用康熙對他的寵愛,結交大臣,接受賄賂,收羅黨羽,獨立門戶。這樣自然引起別人的嫉恨和公眾的譴責,結果他遭到了左都御吏的彈劾。彈章中列舉了高士奇四大罪狀,請求康熙將他明正典刑。其中有一條是很有說服力的:「高士奇以一個窮監生的身份,隻身來京師,現在只要問他擁有的財產有多少,就可以知道他招權納賄的實情。」

康熙果真拿這些問題來問高士奇。高士奇免冠磕頭跪奏:「臣蒙聖上洪恩,位居近侍,因此地方上的總督巡撫,朝廷內的部院大臣,許多人都送來許多禮物。臣收受這些禮物之後,從沒有在皇上面前為這些送禮的人講過一句話。因此這些禮物對送禮的人來講,沒有起到應起的作用;而對臣來講,臣認為這些禮物都是皇上洪恩所賜,所以臣受之而無愧,望皇上明察。」

於是,康熙對他未加處分,沒有免他的官,沒有抄他的家,僅僅勒令退休,讓他回到杭州那所豪奢的別墅西溪山莊享清福去了。

❼ 我原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九十九頂了是什麼意思

就是已經送出一頂,即已經對別人說了好話,恭維的話,聽的人欣然接受了,且沒有發覺
出自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譯文: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戴高帽」。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些。」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於有關系不融洽的人。」老師生氣的說:「我們以正直的原則侍奉上級,給別人做事,為什麼需要這樣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呢?」老師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那個人出來後對別人說:「我原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九十九頂了。」 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後用以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其人」 高帽為什麼少了一頂? 因為他的老師已欣然接受了一頂。 本文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反映了①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少見而偉大的。 ②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

❽ 高帽子原文及翻譯

《高帽子》譯文:

世人把奉承人稱為戴高帽子。曾經有兩個學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師拜別。老師說:「現在這個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見人就給他戴頂高帽子,這樣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說:「老師說得不錯,現在的社會上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有幾人呢?」老師很高興。等到出了門,他看了一眼同來的同學,說:「高帽子已經送出一頂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謂媚人為頂高帽子。嘗有門生兩人,初放外任,同謁老師者,老師謂:「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頂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師之言不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師者有幾人哉!」老師大喜。即出,顧同謁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頂矣。」

《高帽子》出自清,獨逸窩退士撰《笑笑錄》

(8)人性的弱點給他一頂高帽子擴展閱讀:

《高帽子》所表現的現實形象

喜歡聽好話,聽奉承話,聽吹捧的話,是人性的弱點。正是因為人性有這種弱點,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給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廣闊的市場。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於一時的小人,有幾個不是靠溜須拍馬起家的?有幾人不是靠給人戴高帽而青雲直上的?有幾人沒有一套阿諛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歡吹捧,喜歡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問題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溜須拍馬固然可惡,喜愛別人戴高帽者同樣可惡。一些文學作品常常把溜須拍馬者作為諷刺對象,將那些奴顏媚骨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但對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卻筆下留情,似乎所有的過錯都是溜須拍馬者造成的。

其實,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對世風日下,對社會上出現的腐敗現象,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篇《高帽》,通過某京官和老師的一段對話,細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態,在舉重若輕之中塑造了這樣兩類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師——作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須拍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著卻又「頷其首」笑納了弟子送給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偽君子的形象。文章針砭世俗時弊,鞭辟入裡,力透紙背,是一篇富有喜劇效果的小品。

❾ 戴高帽清俞樾

樓主想要的可是下面的這些啊!是的話就給一個好評謝謝!!

【作者介紹】
俞樾(1821~1907),清代學人。字蔭甫,晚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其弟子有章炳麟等人,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現蘇州曲園是俞樾故居。
戴高帽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②,當不至有所齟齬③。」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④,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⑤?」師頷其首曰⑥:「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釋】
①諛:奉承。②適:遇到、逢到。③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⑤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⑥頷首:點頭。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閱讀練習】
1. 文中「高帽」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外官」是指什麼?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個相對的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末句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俗以喜人面諛者( )
(2)適人輒送其一 ( )
(3)今止存九十九矣( )
(4)其人出,語人曰( )
5. 「某備有高帽一百」按現代漢語的正常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是人稱代詞的句子有( )
A. 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
B. 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C. 其人雲:「某備有高帽一百……」
D. 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E. 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
7.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讀了以後,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阿諛奉承 比喻
2、首都以外的官。「京朝官」
3、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第一頂剛才已經送給老師了。
4、(1)當面 (2)就 (3)「只」 (4)告訴
5、「某備有一百高帽」
6、ADE
7、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8、(1)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值得稱頌的。
(2)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

❿ 文言文高帽子的背景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②,當不至有所齟齬③。」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④,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⑤?」師頷其首曰⑥:「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釋】
①諛:奉承。②適:遇到、逢到。③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⑤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⑥頷首:點頭。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閱讀練習】
1. 文中「高帽」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外官」是指什麼?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個相對的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末句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俗以喜人面諛者( )
(2)適人輒送其一 ( )
(3)今止存九十九矣( )
(4)其人出,語人曰( )
5. 「某備有高帽一百」按現代漢語的正常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是人稱代詞的句子有( )
A. 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
B. 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C. 其人雲:「某備有高帽一百……」
D. 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E. 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
7.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讀了以後,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阿諛奉承 比喻
2、首都以外的官。「京朝官」
3、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第一頂剛才已經送給老師了。
4、(1)當面 (2)就 (3)「只」 (4)告訴
5、「某備有一百高帽」
6、ADE
7、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8、(1)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值得稱頌的。
(2)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

與人性的弱點給他一頂高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旗袍秀的走姿和學 瀏覽:802
黑色的褲子配什麼樣的衣服 瀏覽:462
石家莊四十三中中校服 瀏覽:722
穿白色鞋子配什麼衣服褲子 瀏覽:678
穿在身上的外套被雨淋了臟嗎 瀏覽:212
巴寶莉女裝外套正品 瀏覽:375
黑色褲子膝蓋泛紅怎麼辦 瀏覽:486
女裝大品牌展台陳列 瀏覽:40
制服美女翹臀 瀏覽:66
棒球帽子後面怎麼系 瀏覽:138
冰飛羽絨服是品牌嗎 瀏覽:345
媽媽裝外套時尚 瀏覽:140
重慶市勞保棉衣批發市場 瀏覽:122
胖的人穿什麼衣服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534
軍訓制服的領結 瀏覽:836
中國帥氣高中生校服 瀏覽:747
初中學生春秋校服 瀏覽:580
交通部購買制服的文件 瀏覽:959
2020年性感文胸較新批發商 瀏覽:702
嬰幼兒帽子如何打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