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道士帽子山

道士帽子山

發布時間:2021-06-07 18:08:41

『壹』 帽兒山的帽兒山傳說

一、老道溝傳說:
相傳有位挖「棒槌」的老人,在帽兒山南坡的石縫邊聽見此山有聲音。他往石縫內一瞧,看到了一個金馬駒正拉著一個石磨,磨出來的都是金豆子。可石縫太窄,他怎麼也進不去,急得團團轉。第二天,他便約了幾個親朋好友上山來看,誰知石縫合上了,他們只好敗興而歸。這件事傳到了一個南方來探寶的人的耳朵里,他有雙慧眼,能看地三尺。他來到山上,隔著石頭往裡一看,果然如此,可怎樣才能打開石縫呢?他整天圍著山找啊找啊,什麼也沒有發現。但他毫不灰心。一天,他走進山腳下一個種菜老人的庭院里,看見一株大青瓜,青枝綠葉,長得十分茂盛,兩個大青瓜掛在架子上。他高興極了,向老人出重金買下,說好不等他回來不能摘瓜。霜降到了,老人怕瓜受凍,把瓜摘下收藏起來。不久 探寶人回來一看,連忙叫苦不迭。原來那兩個大瓜就是打開石縫的鑰匙。但他仍不死心,就把兩個大瓜拿到山上石縫處,他先拿起一個,對准石縫敲了三下,瓜被敲碎了,山並沒有開。他又拿起另一個對准石縫敲起來,敲到第二下,石縫動了一下又合上了,瓜又敲碎了。就在這時,轟隆隆一聲巨響,山北面湧出水來,奔流不止。那人一看不好,便逃得無影無蹤。後來,幾個老道聽說帽兒山是鎮東海一角的神山,怕出大亂子,就在山角下修了一座廟,名叫「太和宮」。每天燒香念經,四時不斷,那股水也長流不斷,匯成了阿什河,此地也就成了遠近出名的老道溝。
二、帽兒山老道洞傳說:
帽兒山是清代北方道教名山,曾經建有當時全國規模排名第三位的道教十方叢林道觀——太和宮。在此之前,帽兒山上修行的道人已經早有記載,著名的「北方道」便是在此得到成仙。另外在帽兒山當地還有兩處道家遺跡,一處為老道溝,另一處則是充滿神奇色彩的老道洞。關於老道溝和老道洞的神話傳說一直流傳於帽兒山當地。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帽兒山山腳下一個村莊,來了一個雲游的道士,棲居不去。終日游手好閑,飲酒食肉,不守清規,久而久之,村民也就見怪不怪了。一天,村莊內一家迎娶新娘,道士照例前去喝喜酒。當新娘下了花轎,道士突然抱起新娘飛奔而去。憤怒的村民扶老攜幼在後面追趕。道士卻步履輕盈,抱著新娘直奔山頂,當村民追至半山腰,道士將新娘房了下來,向村莊揮手示意。村民都回頭看去,只見山洪爆發,大水已經將整個村莊淹沒了。大家驚魂稍定後,方才想到是道士此舉救了全村的性命。再去尋找道士,道士卻不見蹤跡了。
此後,村民們認為道士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神仙,四處尋找,以圖報答,最終在道士經常出入的山溝內發現了一個山洞,內有道士生活的痕跡。為了紀念這個道士,當地人將這個山溝命名為老道溝,將這個山洞命名為老道洞。洞頂有一石縫,常年流水,水質清澈,水下有一食槽,不枯不溢,至今依然保持原貌,非常神奇。相傳道士在此修身養性多年,修得鶴發童顏,滿身的仙風道骨。當時人們覺得特奇怪,紛紛猜測,有人說老道得道升天了,還有人說老道雲游天下,解救受難的蒼生去了。山洞旁有一條石縫,石縫間常年流水,其水質清澈甘醇。好像是為了配合這流水的韻致,山頂的雲霧經常神秘地繚繞,變換諸多的造型。
三、帽兒山風景區摩崖石刻釋意
明眼:寓意對事物准確的判斷,明斷是非;另外其他寓意還有放眼未來,開闊眼界之意,是全福路上第一處摩崖石刻。此外在前面的山路中,我們還會見到更多的名家真跡,這些石刻的原作者為著名書法家——法聞師父,法聞師父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學生,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背景普照寺住持,趙朴初禪意書畫院院長。他的代表作品:厚德載物,天地人和等在中國書法界具有崇高地位,在前面的登山途中讓我們一睹大師書法風采。 修道問路:全福路為修行、政官之路,人生經歷了不斷的修行,持續的積累,不斷的求索,問自己、問天地、問眾生,成長的過程便是修道問路的過程。立正:正身以黜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對於一生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方向性作用,祝福大家都能夠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開心快樂的生活。直上頂峰:到達此處,已經歷山路的艱險,廣閱大美山色,是向成功挺近的時刻了。鼓足勇氣,勝利和成功已經向我們揮手了。岸:回頭是岸,在登上了人生的新的高度的時候,回首凝望,昔日的崢嶸歲月歷歷在目,此刻重要的已經不是高度,是我們充分的享受了這個難忘的過程,夢想的明燈為我們點亮前行的方向。 變通:困思變、變則通、通則達。中國文化的精髓也體現在變通二字上,我們活的一直都不曾輕松,只是我們擁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從容應對,才看上去更加輕松。海天直路: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現在我們的人生之旅進入了一段新的路途。面前的這副書畫形象的描繪了前面的路,這也寓意經過堅持不懈的成長與付出,我們終究會迎來我們人生和事業的垂直上升期。雲乘鶴意:天隨人願,就好比仙鶴在飛翔的時候,彩雲都會順乘它的心意。前面迎接我們的是一番如何壯麗的奇觀,讓我們拭目以待。圓通:圓通境界為佛家、道家修行所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寓意「大自在、菩提心」,法聞師傅通過這副字向大家表達祝福,希望大家萬事如意。三元同化:上求下化,人生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不斷收獲和釋放的過程,有得,有舍,有舍,有得,得與舍之間,做一個造福身邊的人,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方為智慧人生。 無限風光:此處不僅擁有無限的風光,更寓意我們的人生和事業將會有無限的發展。我們經常說「無限風光在險峰」,登上帽兒山這座險峰之後,大美的風光便是對我們最好的回饋。紫氣東來:此石為好運石,紫氣東來刻在好運石上,大家可以拍照留念,希望大家好運常伴左右,福氣綿綿不斷。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德為體,物為用。德好比根蒂,物好比枝葉,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厚德載物,只有內在深厚的道德品行才能承載外在豐富的物質福報。孝:我國古代的孝道不僅包含對父母的孝順,更包含對群主、對社會、對領導、對同事、對兄弟姐妹、對身邊所有人的一種尊敬和關懷。上善若水:水不爭以潤萬物,最真摯的善良,就像水一樣,不求回報,只為有利於周圍的人。持正:老話說「人間正道是滄桑」,古代的先哲們總結了很多人生智慧,「持正」指引後人為人處事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正確的做正確的事!道法自然:自然界的規律為最崇高無上的法則,遵循自然,愛護自然,讓心靈與自然相統一,人生的境界也會有一個新的高度。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黃帝陰符經》開篇首句:「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一陰一陽曰道,陰陽相推曰行。天之道,天心也;天之行,無為也。觀天之道在致中,執天之行在致和。觀天之道而存其誠,執天之行而自強不息。 天地人和:「和」是中國古老智慧中最吉祥、如意的一個字,人上有天,人立於地,天、地、人三者圓滿相處,相生相息,天地人和為大圓滿。法聞師父的「天地人和」曾被中國美協主席雕刻在海南黃花梨上,海南黃花梨的珍貴程度已經達到按克計價。由此可見,此天地人和的藝術價值。道:順應天道,道為自然,凡事順其自然,無為乃大。

『貳』 為什麼把道士叫做「牛鼻子」

原因:

1、老子曾經騎青牛過函谷關而去,後來得道成仙升天而去,他的青牛也隨之成了神牛。所以道士就有了「牛鼻子」的綽號,因為人們認為牛雖然成了仙,但還是牲畜,其中帶有辱罵和不敬之意。

2、還有人認為,道士的頭上發髻的形狀就像牛鼻子一樣,而那個發髻又叫作「牛鼻子抓髻」,故而人們稱道士為「牛鼻子老道」;另外,道士的帽子也像牛鼻子,所以也被當作道士的代表物品。

3、道教的一代宗師張三豐相貌很醜,鼻孔朝天,就像牛鼻子一樣,所以便給他取了個牛鼻子老道的稱號,就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叫道士都這樣說。

(2)道士帽子山擴展閱讀

史料記載

《漢語大詞典》對「牛鼻子」解釋如下:①對道士的戲稱。以道士梳髻高起如牛鼻,故稱。一說道教所奉的始祖老子曾騎青牛過函谷關,故稱。

元范康《竹葉舟》第一折:「你這先生不要聽這牛鼻子說謊,我每日誦經到晚,肚裡常是餓得支支叫哩!」明無名氏《貧富興衰》第三折:「這牛鼻子大膽!怎生在我面前,說長道短的。」《說岳全傳》第六四回:「牛通就對諸葛錦道:『都是你這牛鼻子,叫他去叫船,如今叫人捉去。』」

參考資料

網路-牛鼻子

『叄』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從服裝穿戴上,怎麼區分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在道巾、道袍顏色、道冠上都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1、從道巾上來區分,全真派道士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2、從服飾上來區分,兩派的著裝大同小異,皆大體沿襲古制。但全真派以「青」為主。青為東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為青龍生旺之氣,是為東華帝君之後脈,有木青泰。正一派以「藍」為主。

3、從道冠上來區分,全真派以皇冠為主,且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會在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正一派則按其不同用途,可以佩戴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不同道冠。見下圖,圖1為正一派,圖2為全真派。

(3)道士帽子山擴展閱讀

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

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廣泛傳播。

全真道士一般以修行為主,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的道派。

『肆』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4)道士帽子山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伍』 全真派與正一派的頭冠有什麼不同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正一道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士可以不住宮觀,可以娶妻生子,被稱為「火居道士」。其宮觀規模較全真道為小,戒律也不很嚴格。因此,很多正一派的道者在日常著裝方面,並沒有嚴格的儀表要求,其服飾、頭冠也沒有固定的特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明代中後期,中央皇權對正一教派的道教首領態度十分不屑,其衰落也就成了必然。相對全真南北兩宗而言,正一派的道士們,平時多以頭巾代替頭冠,這種隨性的打扮,其實也很有講究,但是限於篇幅,只能略提一下:正一派經常使用的頭巾有四種:太陽巾、沖虛巾、雷巾、浩然巾。注意1:浩然巾也是全真九巾之一,按《清規玄妙》的記載,浩然巾為第三巾。注意2:正一派道士在開道場「做法」的時候,也是戴頭冠的,但是僅限於偃月冠。其他頭冠是不能亂戴的,否則即被視作欺師滅祖。——————全真道也稱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此外,張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創立的內丹修鏈為主的教派後來也被劃分在全真道,稱為南宗,而王重陽這支則稱為北宗。針對您的問題,僅就道教全真派南北兩支的頭冠進行解答:上清芙蓉冠,又名蓮花冠,乃道冠等級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師行科時方用。五嶽冠,又名五嶽靈圖冠。覆斗狀,上刻五嶽真形圖。在全真道內,惟有受過三壇大戒之道士方可用。偃月冠,又名黃冠、月牙冠、無形冠。覆元寶狀,受過冠巾禮之道士皆可用。我們現今在一些道教廟宇中見到的戴頭冠的道士,他們所戴的,基本就是這種。————————此外還有五老冠,但是此物為煉度所專用,其意義與傳統地簪冠意義不同,故不在此列。————————現在一些山門,已經漸漸的摒棄了傳統,我在江西和湖南的一些地方,看到的正一道士,居然日常不戴頭巾了......湖南的一些年輕道士,連《老子想爾注》都不知道,居然戴的是「五嶽靈圖冠」,要知道道教的任何門派,都是嚴格遵守「一甲子一受戒,一甲子一度牒」的制度的,算了,問題是回答清楚了,其餘的就不說了。 查看更多答案>>

求採納

『陸』 《帆山子傳》(清.袁枚)的翻譯

真州有一個隱士叫帆山子,姓員,名燉,字周南。帆山子是他的別號。他性格散漫不受約束。讀經書都能通曉,卻終不受前代儒士觀念的束縛。他曾經說:「漢代儒士拘泥於具體事物而忘了根本道理,宋代的儒士丟棄情感而談論性理(人性、人性天理),都是錯誤的。假如下一道命令說:路上遇到美貌女子,眼睛直視的要受抽打,被打的人一定很多;再下一道命令說:回到家裡能打哥哥、妹妹的就有賞,得到賞賜的人一定很少。為什麼呢?一個是人的性情中所具有的,一個是人的性情中所沒有的。善於學習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順乎人的性情來實施教化。」他的論說痛快透徹,大概就像這樣。我每次到邗江,一定叫他來作伴。帆山子知道我喜歡他的議論,常常慷慨激昂而談,滔滔不絕像傾瀉的黃河。他尤其擅長述說往事,述說前代聖賢的事跡。凡是使人感到高興感到驚奇,感到滑稽可笑的,張開嘴巴就加以褒貶評論,講得極盡其妙。
帆山子身材矮小,長著胡須,圓臉。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家裡沒有一擔存糧,但是很有氣度,不像貧窮的人。舉止行為有節制而有自尊心,待人沒有戒心。寄居在某人家時,偶爾有不如意(不適合心意),臉色就變得不好看(變化)了。他平時常常不穿襪子,有時戴道士帽子,掛著拂塵。幾案上擺放著圖書、玉佩,各種零碎的小器具,經常自己動手擦拭。見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亂,眼睛盯著而腳像要跟著,有人指責他,他笑著說:「我哪裡是真要做什麼?《易經》上說『見金夫,不有躬(見到有錢有勢的男子,就身不由己羨慕不已)』,這是聖人教導我的。」他如此風趣。
評論說:莊子有「人貌而天(雖具有人的形貌卻負載著天的精神)」的說法,帆山子身上充滿真氣,大概因為他是天性漾溢的人。他七十四去世。聽說他臨終的時候預先知道死期,把他祖父、父親的木牌位埋在先人的墳墓中,把玩物器具全都送給了親朋好友,拱手而死。他自稱是不行禮義的人,確實是這樣。他的摯友江吟香素來重視節義,有五個朋友,江吟香憐憫他們沒有後代,每逢寒食節,就備上飯食紙錢,設靈位,在江邊的延生佛舍祭祀。帆山子就是五個人中的一個。這是宋玉為屈原招魂、聖人為朋友殯葬的義行。嗚呼,真仁愛啊!

『柒』 帽兒山旅遊,玩什麼帶什麼東西

帽兒山生態旅遊度假區坐落在尚志市帽兒山鎮,西距哈市84公里,東離尚志市區40公里,其中心區帽兒山風景區,規劃面積3327公頃。打造出了登山健身、旅遊滑雪、民俗風情、農業觀光、漂流五個品牌,其中尤以登山健身深得遊客喜愛。

帽兒山位於哈爾濱尚志市帽兒山鎮,海拔805米,距哈爾濱80公里,是哈爾濱附近的最高峰.帽兒山不收門票,屬於尚未開發的綠色景區。

特別提示:帽兒山頂部非常陡峭,攀登是要格外小心,量力而為,不要勉強。

『捌』 茅山道士帽和武器沒的賣啊

還沒有更新到。應該等102版中期跟點裝更新接檔。你再等下吧。 查看原帖>>

『玖』 鬼吹燈里有山頭 山經什麼的切口 我想知道都有什麼山 以及一些山經

其實就是以山為」侃兒「的山經,黑白兩道為了互相區分,都各自以「山」為字型大小,每座「山」,代表著一個個獨立的行業或是體系。天下名山是「大山三十六,小山七十二」,比如木匠墨師就都屬「黑木山」,要飯的乞丐是「百花山」;

使古彩戲法雜耍賣藝為生的是「月亮山」;而在道門之輩,則向來自稱「北極山」,實際也是大言不慚,隱然有自居仙人之意。各行互相報山頭用的是大切口,也稱「山經」。

這里解釋下,老者說的」北極山「指的是做算命、黃符的假道士,而紅姑說的「常勝山」則是綠林里的響馬,老者聽後自然就像泄了氣的皮球。

老老實實的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凡是「吃擱念(走江湖、吃江湖反的行業)」的裡面,響馬這個行業是裡面最大行業,各個行業見到「常勝山」的都要畏懼三分。

凡是走江湖的「生意人」(跑江湖的管自己都叫生意人)都有自己的「切口」(就是秘語),當然也有通用的「侃兒」,就是為了「吃擱念」的「老合'(自己人的意思)方便交流。

出自《鬼吹燈之怒晴湘西》。

(9)道士帽子山擴展閱讀: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是2007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下霸唱。

內容簡介:

胡八一心想去湘西尋找千年內丹救多玲的性命,於是向曾去過湘西的陳瞎子打探消息。陳瞎子得知Shirley楊是搬山道人鷓鴣哨的後人,不禁唏噓感嘆起自己前半生的風雲歲月。

話說半個多世紀之前,正值壯年的卸嶺盜魁陳玉樓夥同軍閥合盜湘西瓶山元將之墓。墓中機關重重,幾次均未得手,死傷甚眾。於是陳玉樓聯絡搬山道人,告知瓶山中有千年丹丸,四處尋找雮塵珠的鷓鴣哨為之心動,決定同卸嶺眾盜一同發掘瓶山……

時光荏苒,兩位巨盜已化作歷史的塵埃,當初他們從湘西盜出的寶物如今展現於博物館內,遍身的紋飾好像密碼一般,無人能解。

與道士帽子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旗袍秀的走姿和學 瀏覽:802
黑色的褲子配什麼樣的衣服 瀏覽:462
石家莊四十三中中校服 瀏覽:722
穿白色鞋子配什麼衣服褲子 瀏覽:678
穿在身上的外套被雨淋了臟嗎 瀏覽:212
巴寶莉女裝外套正品 瀏覽:375
黑色褲子膝蓋泛紅怎麼辦 瀏覽:486
女裝大品牌展台陳列 瀏覽:40
制服美女翹臀 瀏覽:66
棒球帽子後面怎麼系 瀏覽:138
冰飛羽絨服是品牌嗎 瀏覽:345
媽媽裝外套時尚 瀏覽:140
重慶市勞保棉衣批發市場 瀏覽:122
胖的人穿什麼衣服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534
軍訓制服的領結 瀏覽:836
中國帥氣高中生校服 瀏覽:747
初中學生春秋校服 瀏覽:580
交通部購買制服的文件 瀏覽:959
2020年性感文胸較新批發商 瀏覽:702
嬰幼兒帽子如何打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