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人的成長故事問題 懸賞100分!!!!!!!!!!!!!!!!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是美國人,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
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愛迪生將他畢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上; 而在衣著方面, 從不過多考慮.
當他還是沒出名的窮小夥子時, 有一天, 他在紐約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
」瞧你身上這件大衣已經破成這個樣子, 應該給自己買一件新大衣啦! 」朋友說.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有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 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次, 他又在紐約大街上又遇到了那位朋友.
」哎呀呀, 愛迪生先生! 」那位朋友驚叫起來, 」這回呀, 你無論如何也要換一件新大衣了! 」
」用得著嗎?」愛迪生還是毫不在乎地回答, 」在這里, 人們都已經認識我了.
2. 如何評價川端康成的作品《帽子事件》
對川端康成的作品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看了這部雋永的小短篇,覺得蠻有意思的。無法和川端別的作品比較,僅僅談談我對這篇作品的理解。強答一發。其實這就是一個集體無意識的問題,個體有邏輯、有理性,可是一旦參與到集體之中,就會被集體的無意識左右。日常生活中喜好扎堆,在大型集會上的群情激昂,都是集體無意識的體現。
3. 美國、加拿大如何防止地方引進人才「以帽取人」
地方政府和高校院所引進人才,要麼是為了提高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麼是為了提升學科水平、更好培養人才、產出更多優秀成果,因此堅持什麼樣的標准至關重要。
向左轉|向右轉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地方政府和高校院所應當牢記引進人才的初衷,堅持「唯才是舉」,不拘一格引進創新能力強、創新潛力大的真正人才。
4.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
人才可分為:1、黨政人才;2、管理人才;3、經營人才;4、技術人才(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5技能人才(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6、農村適應型人才。 門研究人才的專家,把人才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種: 「一」字形人才,這種人才的知識面雖然比較寬,但缺乏深入的研究,沒有創新意識,沒有創新業績; 第二種:「 1 」字形人才,這種人才在某一項專業領域方面研究比較深,但知識面很窄,很難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創造性的研究; 第三種:「 T 」字型人才,這種人才不但知識面比較寬,而且在某一領域還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但他們的弱點是不能冒尖,沒有創新業績; 第四種:「十」字型人才,這種人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在某些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們敢於冒尖、敢於出頭、敢於創新。 什麼是成才:大學生經過在校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具備了一技之長,能夠在適當的崗位上,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做出貢獻。 英國大作家蕭伯納,在學問上孜孜以求,在生活上從不講究。有一次,一個大腹便便的資本家遇到了蕭伯納,指著他的帽子說:「看你腦袋上的這頂帽子,能叫帽子嗎?」蕭伯納給了他一個白眼,反唇相譏道:「看你帽子下的這個腦袋,能叫腦袋嗎?」。成才的人不追逐物質享受,他們的財富在頭腦里。
5. 德國的大學怎麼樣防止選拔人才以「帽」取人
關於德國大學世界排名普遍較低的原因,我個人覺得:
1. 德國之前本著教育資源公平的原則,並不提倡對本國個別大學在經濟,政策上進行扶植和傾斜。從而導致德國的大學各有各的學科特色,大部分高校只是在個別學科上很突出,並且一直突出下去。 但現在德國政府已經開始實行所謂的精英大學的評比。對於獲得精英大學稱號的學校,給予經濟上的扶植。致力於打造多學科突出的綜合高校。相信不久之後,會有成效。
2. 現在學術界的官方語言毋庸置疑的是英語。評價一個學校的學術聲譽的重要標准就是各學科教授在學術界的名氣以及頂級期刊的論文數。如果你關注世界大學排行榜,英語國家的高校,幾乎獨領風騷。你如果看看德國人用英文寫的書或者論文,應該可以體會到,Deuglish 對於國際學術交流也是會產生不利影響的。
3. 德國的高校和德國的企業有個共同特點: 科研生產貼近市場應用。 而應用領域的技術大多是成熟的科技,不會處於學術領域的尖端。這樣的結果就是,企業和高校合作可以帶給市場成熟穩定的產品,卻很少能在純科研的尖端領域卻的成果。所以德國工業世界第一,大學排名卻不靠前。
所以如果你到德國來學習,然後打算工作的話,工科類特別是機械電子能源化工是非常好的選擇。文科哲學,法律,經濟,神學由於語言的原因學習難度會非常大,盡管德國在這些方面都有歐洲前列的高校但並不推薦。
6. 雙一流建設評價摒棄數論文數帽子,論文的存在重要嗎
我認為論文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研究人員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以圍文字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所以必須要用內論文的形式來做記錄,才能夠讓更多的人信服,才能夠讓科學基礎理論獲得更好的發展的。
在做任何研究的過程當中,其實都必須要把實驗過程當中的一些數據給記錄下來的,記錄下來的數據,其實不能夠作為最終的結論的,所以必須要通過分析寫成論文的方式,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實驗的過程,而且能夠讓結論變得更加的有理有據,所以認為對於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一、更加的注重論文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我們國家在高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其實一直強調轉型的重要,我們國家已經從高數量產出變成了高質量的產出,因為我們國家更加的強調質量的重要性,以前完全靠的是數量獲取在全世界的排名的,但是目前我們國家已經依靠質量上的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了,只有質量高了才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只是依靠數量是不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的。
社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有基礎理論作為支撐的,基礎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必須要通過做實驗或者做調查才能夠擁有的,所以論文必須要存在,而且是有很大的存在的必要的。古往今來其實在做研究的時候,都是以論文的形式讓社會當中更多的人信服結論的,如果沒有論文,很多的實驗是沒有辦法記錄的,而且是沒有辦法讓其他人看到的。
7. 人才帽子是什麼意思
人才帽子是一種促進社會發展和國家強大的制度。
1,有了人才帽子制度,考核評選晉升底層人員,是通過中央層面來操作的。
各種檯面上的,非檯面上的事情也要放到中央層面來進行。這比起非人才帽子制度,對於底層人員不是更好嗎?
天高皇帝遠,沒有這套制度,你更加不知道是怎麼被土皇帝搞死的。
2,人才帽子制度對於幹活的底層是很大的利好。就跟論文制一樣,有了論文到哪裡都標定了你的產出,沒有論文你的果實全部被人拿走,你只能祈求遇到好領導。
由於這樣,對幹活者是一種利益保護。現在人才帽子可以標定你的價值。
3,人才帽子提升了流動性。這個很重要的,就跟香煙在各省各自為戰,跟全國通賣,是兩種不同的狀態一樣。有了人才帽子,你現在是全國通行。沒有人才帽子,你就只能被憋在一個小地方里。
從全局來考慮,這個宏觀收益類似於貿易自由化的收益,他是把盤子做大的優秀政策。
8. 語文問題
錢志道先生,1910年冬出生於紹興縣一個小職員家庭。他從小愛好音樂,是南昌教會學校預章中學樂隊隊員。在浙大時他是驅逐專制校長郭任遠主席團成員,還曾榮獲浙江省全省運動會百米高欄冠軍。在浙大化學系他選修國防化學,冒險地在求是橋畔試驗火炸葯,當時煙霧彌漫半邊河。20世紀80年代他兩次返回母校參加校慶,榮幸坐在主席台。他眼見求是人才輩出,校舍宏偉壯麗,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平時他寡言少語,看上去嚴肅,其實他是平易近人的。
他比我高兩班。我們是1934年在浙大校歌詠隊相識的。他唱男低音。他勇於到女生宿舍內找我,一時成為佳話。
1937年夏,我在外文系畢業離校,他辭去化學系助教之職去研究所,先在南京後赴太原。從此在抗日烽火後,各奔前程,但我們仍在通信,幾乎每周一封,直至1940年冬,國共完全分裂,不告而斷。
1938年5月他毅然北上延安參加革命。我先後在贛、桂兩省中學任英語教員一年半後,回到剛西遷到宜山的母校浙大英語系任助教,教新生英語,時間是1938年底。1942年冬任講師時,我在湄潭永興鎮被國民黨逮捕,受政治迫害。幸經熱愛民主的竺可楨校長等保釋出獄。
1948年秋,我按當時教育部規定,領浙大工資一年,買官價外匯赴美進修,終於擺脫了特務的糾纏。1950年9月我欣然回到解放了的祖國。在北京任軍委工程學校(今洛陽解放軍外語學院之前身)英語副教授。
1951年我與錢志道在京有幸重逢。1952年經錢志道單位三機部黨組派人到我任教單位,慎重調研之後,批准我們結了婚。兩周後他就隨周總理一行去了蘇聯,一去大半年。此後,他為籌建和發展我國軍事工業在國內外有關單位奔波,一到家便埋頭伏案,直到夜深,從不對我談其份內工作或話家常。我也從不問他在忙些什麼。一因我任教的軍委幹校政治學習緊,人們政治覺悟高,紀律嚴,保密性強,我深受教育。二因我個性內向,也不善談吐。我倆有此共性,溝通太少。現在我多麼想和他交談,傾聽他的心聲,可是已經太晚,悔之莫及!
他孝順父母。解放軍進城不久,他的父母弟妹及其子女聞訊自四川趕來,他就肩負起供養重擔。每月工資由他的警衛員領取,直接交其老母親,由她母親當家作主,如此十餘年。那時他抽的是廉價煙,埋下了後來肺氣腫的根。我倆不惑之年才生的獨生子,因先天與後天營養不良,加之醫療事故,不幸於1955年夭折(出生僅八個月)。他那時因公事正在莫斯科,我不忍告訴他。當他帶回兒童三輪車等玩具,聽到這一悲痛噩耗時,只喃喃半句:「送入虎口!」我的心碎了!苦水直往肚裡流,流向漫長的不眠之夜,流向漫長的歲月,失去了工作能力。想起自己缺乏育嬰知識,對不起他們父子倆。
1960年秋,極「左」思潮認為我1942年被國民黨逮捕過,有「特務嫌疑」,因此株連錢志道,不由他分辯,將他調離自去延安起一直工作25年的軍工保密部門,還再三叮囑他,勿向我透露。他聽黨的話,真的沒向我吐出一絲半點,沒讓我分擔他一點精神痛苦。有時,我看見他躺在床上,眼睛直瞪著天花板。問他有什麼病,他只搖頭。可憐的他,他在想些什麼?!他在默然忍受這意外命運的襲擊!
事實上,我的歷史最簡單:獨生女,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返回家庭,很容易調查清楚。因為當時我母校的領導都在北京。一位是中科院副院長竺可楨,他是1942年我被捕後的保釋者。另一位是我工作的解放軍外語學院副院長何曉輝。他的一般歷史問題在他那裡曾書面和會上交待過,並獲「政治覺悟高「評語。
錢志道為我受屈了30年,我一想起就難過。我究竟犯了什麼罪,因而連累他?不理解錢志道的人說他「不愛江山,愛美人」,這又何等冤枉!我倆是懷抱共同理想,經過多年考驗,走到一起,共同生活,應當快樂終生。
1967年夏,文革初期,我倆同時被關進中國科技大學牛棚,當時他是副校長。當他聽見紅衛兵罵我是叛徒特務,我馬上喚冠枉時,他暈倒在地。我則被拖了出去「坐飛機」、掛牌子。從此,數月不見。聽說他大病一場,專政隊不告訴我,後來他自己也不曾提過。他昏倒過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另一次是1987年「五一節」,我倆自黃庄乘公共汽車去頤和園。早已約好與其女錢勻一家四口在仁壽殿前相會。不料在下車之後,他已體力不支,暈倒在公園門口,我連忙找急救車送醫院,搶救脫險。他是易激動,重感情的,只不過不輕易用語言表達罷了。
在延安時代,錢志道把青春年華、所學專業,在破舊的窯洞里奉獻給「一切從零開始」的軍工生產,長達八年,兩次榮獲邊區特等勞動英雄稱號。那時他滿懷革命豪情,給我來信總說那邊一切都好,精神愉快,勸我也去。今錄吳平姐(沈鴻同志的夫人)寫的一段趣聞:「有一天,沈鴻去找錢志道、窯洞里不見人影,桌上攤著沒寫完的什麼東西,沈鴻瞥了一眼,只見第一行就是「最、最、最親愛的……」,知道錢志道正在向大後方的戀人寫信,不便看下去,連忙退了出來。錢志道和沈鴻的晚年,兩人都在北京離休了,相見時還經常談起延安的往事。有一次沈鴻當著錢志道和我的面,故作正經地說:「有一個發現,你們信不信?」大家一愣,聽他說下去,「在那幾年浩劫中,有人把『最、最、最』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看起來,最早還出在延安的錢志道筆下呢!」這時,他把在延安窯洞見到的錢志道寫情書的事說了出來。又回過頭來問我:「你一定能證明我說的話不假吧!」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大笑起來。我因系獨生女,老父病母無人瞻養,到延安沒有去成,使他失望萬分。1985年我陪他去延安開會,看見他的舊居幾乎像原始人的洞穴,我不禁眼眶濕潤,感慨萬端,自慚形穢,想立刻告訴他,我更敬愛他了。現在,我後悔當時沒說出口,讓他樂一樂。他實在樂得太少了。我只記得他有一次懷抱平兒時,笑出聲來,自言自語:「真是天賜的!」
他一生的動人事跡是數不勝數,但鮮為人知。他從不誇耀自己,也不阿諛奉承。他珍藏著在延安時毛主席的親筆題詞:《熱心創造》;還有邊區政府李鼎銘、任弼時等領導頒給他的獎狀,周總理、聶副總理等領導簽署的委任狀,以及書刊刊登表揚他的文章。這些榮譽證件別說對外人,就連我也沒出示過。受我牽連停職三年後,於1964年他服從組織分配調入中國科學院,勤奮工作如前,毫無牢騷。只是日漸受病魔纏身,他不卧床,也不呻吟。他忍辱負重,把意外的創傷埋在心的深處。
錢志道意志堅強,為人耿直。公事公辦,私事不求人。他主張勤儉治國,勤儉持家,愛護公物,隨時以身作則。醫院較近的,他不叫小車。由我陪同乘公共汽車去,為公家節省來回汽油。我們在東直門住過的整棟樓房,經過20年仍完整無缺。不像旁人,叫公家派人來粉刷牆壁和油漆地板。迄今我們的傢具還是20世紀50年代公家發的。舊鐵床睡著往下凹,我勸他換個新彈簧,他不肯。賓客來到,無不感嘆地說:「你們用的還是老一套!」在延安時他自己釘的衣箱,雖然陳舊不堪了,他還捨不得丟。平時稿紙兩面寫。那怕一粒飯,一個螺絲,一段電線,他都要拾起。飯菜隨便,只要一湯。吃早點時,麵包上只塗一點點果醬。衣服、手提包、手錶、票夾、眼鏡框盒,穿用幾十年。新老照片、病歷、收據、書刊、信札、文件、大小工具、自己錄的古典音樂磁帶、國內外開會或旅遊紀念品、請柬、即使門票,他都分門別類,按固定位置放好,一找即見。他特別節約水電。路過某處,一見水龍頭未關或電燈開著,他馬上去關好。某假日,他見一水管漏,親自找總務長派人去修好。
錢志道克己助人:自1964年他母病故後,家庭負擔稍輕。他還是省吃儉用,從不自買零食。對警衛員、親友、同事之間,有困難者,有求必應。文革初期,他想起個人不該太享受,將18寸蘇制電視機捐贈給科大幼兒園。樂於向浙大校長竺可楨獎學基金、兒子錢馮平獎學基金(設在我家鄉小學里)、修復長城、北京兒童福利基金等捐資。數目雖小,但因我生病無工作,只靠他一個人的工資,所以,這也就可觀了。
他知我嚴重失眠,沒勸我恢復工作過。我一因頭腦不清,怕誤人子弟;二因歷史不清白的這頂白帽子長期扣在頭上,沒有單位膽敢再聘任我;三因他多病,需專人服伺湯葯,照料飲食起居,我就當了不自願的家庭婦女。我長期自慚自愧,對不起教育我的祖國和人民,對不起養育我的老父病母。我長期不外出訪友,也不通音訊,怕又連累別人。現在一想,長期待候他這樣一位對祖國對人民無私奉獻的知名科學家還是有價值的、光榮的。
錢志道努力工作,關心國內外大事,唯獨不關心自己的疾病。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氣管炎、肺氣腫、痛風等頑疾,但他從不呻吟、訴苦。有一次在前門飯店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他的血壓高,其中收縮壓為240mmHg,注射硫酸鎂也下不來,他繼續開會。我在合肥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趕到北京。在飯店側租了一間民房,為他熬煎中葯偏方,他服中葯後,血壓果然好了。我平日看見書報上載有降壓偏方,便抄下來備用。我深夜醒來總要試探他的鼻息,看還在出氣,才放心。每當我發現他停止看書報,靠在沙發里,我馬上會給他量血壓、試體溫、數脈搏。除他上班或開會外,我總要陪伴他、觀察他,並常帶血壓表、溫度計、降壓片、消心痛等常用葯品。一發現病情,馬上找校醫或送他住院並陪住。他見了大夫不主動訴說病情,有時還輕描淡寫,似乎毫不嚴重,從不要求醫生開什麼葯,我在側急煞了。他最後一次住院,是因為他只說痰咳不出來。他不卧床,也不呻吟,醫生更不注意,驗查26天後,要給他打吊針,他才上床,第二天便與世長辭了。醫生查看他的病歷,驚嘆道:「他生前那麼多病,病那麼重,來醫院的次數太少了。」他是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不愛訴苦的人。
臨終的那天,他的瞳孔雖然變灰,但頭腦還清楚。他問護士給他點滴的是什麼,一聽說是硝酸甘油,他立刻要求給他嗅嗅,微笑道:「這是我在延安制過的。」他魂系延安,至死不變。下午對他女兒說:「你要教育好子女,多學習。經管財物時要廉潔奉公。」他還問我:「你今天還回家去不?」我只答以「不」。現在我後悔當時沒追問他有何事。
如今,他默默地離開忠誠服務過的人間,留下他崇高的美德,倍受委屈的經歷,使我每一回憶,就不禁感傷淚下。他因我受了罪,可是我究竟犯了什麼罪呀?!有一次我向較熟的張校醫淌淚,她安慰我道:「沒有你精心照顧,錢老是活不了這么長的。你別太難過,免傷身體。」
離休後,他唯一的樂趣是看書報,伴以古典音樂。當四周高樓一片漆黑之時,他房裡燈光,夜半不熄。如今每當我走進那裡時,彷彿看見他還在伏案,眼鏡加放大鏡,指尖在書上一行行慢慢地移動著。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英明政策挽救了許多無辜之人。我於1979年5月喜獲中國科技大學給我平反決定的文件。因此,整他的根據也不復存在,理應落實黨的政策,也給他恢復政治名譽,恢復原職。但雖在1985年提醒過,如石沉大海,實在遺憾。說也巧,他臨終前一天發出囈唔:「這結帶……怎麼老解不開?」他不是苛求之人,但求一生潔白無瑕。這,我很理解。
志道,今天告慰你幾件事:
(一)告別儀式上你的遺體躺在禮堂的鮮花翠柏叢中。約有400名來賓向你鞠躬默哀。
(二)中科院周光召院長特派《科學報》主任記者張亞光赴各地采訪,詳細報道了你早年參加革命,在軍工、高教各方面的傑出成就,以及我倆如何久別重逢,終成眷屬的曲折經過。題名《魂系延安》,登在各大報刊及《人物》雜志上。
(三)噩耗傳出後,各方發來唁電、唁函多起,電話頻傳。八機部前部長劉秉彥接到訃告後,寫信告慰後:八機部原擬任命你為部長,惜組織上因你有病未批准。這足以證明黨還是器重你,等於給你恢復了政治名譽。你心中的那個「結帶」可算解開了。
(四)中組部、總政治部、北京市委每年發請柬、車證請我去人大會堂參加革命老幹部及其遺孀的迎新茶話會。這也歸功於你的榮譽。
(五)你去世後,承蒙黨政組織代我補辦了退休手續,在精神上、生活上多方照顧與關懷,使我能孤身安度幸福的晚年。
(六)胡喬木在其文集中回憶毛主席當年的話:在發展工業方面,毛主席特別表揚沈鴻、錢志道是勞動英雄。這在邊區很難得。這個情況要講。
(七)你多年節約儲蓄的工資3萬元,我已於1994年11月捐獻給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作為「錢志道獎學基金」。充分體現你平日熱衷於培養高科技人才的心願。
我最親愛的人民公僕錢志道呀,你擁有上述的種種精神財富,含笑安息在九泉之下吧!
9. 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是什麼
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沒有公布。
據「教育部學位中心」微信公眾號今日(2020年11月10日)上午消息,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正式啟動。參照往年的評估時間大約需要1年,所以蘋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會在2022年左右公布。
(9)以評上人才帽子為終生擴展閱讀
第五輪學科評估包括6大主要舉措:
一、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如加強在學質量與畢業質量相結合的學生質量評價:在學質量突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學生參與度和貢獻度;畢業質量堅持整體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質量相結合,注重用人單位評價。
二、堅決破除「五唯」頑疾,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葯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志性學術成果,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規定代表作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突出標志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
三、改革教師隊伍評價,包括加強教師以教書育人為首要職責的評價,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重要觀測點。教師成果嚴格按署名單位認定、不隨人走,關注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抑制人才無序流動。
四、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如強化質量,淡化數量,不設置發表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申請專利數等指標,突出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
五、提升數據可靠性和評價科學性,包括適度擴大評議專家規模,制定專家評價指南,優化調查問卷設計,充分運用「融合評價」,建立專家「元評價」制度,進一步提升專家評價和問卷調查的科學性。
六、多元呈現評估結果,包括優化結果分檔方法,多元呈現評估結果,分類發布總體結果與提供單項評估結果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