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孫悟空為什麼帶上緊箍咒
因為孫悟空剛皈依佛門的時候不聽管束,隨意妄為,所以給他戴緊箍咒,讓他聽話。具體過程如下:
孫悟空初出大唐界,就因將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等六個毛賊盡皆打死,被唐僧絮絮叨叨一陣的數落責備,氣得丟下唐僧不管不顧,一個跟頭去找東海龍王喝茶聊天去了。剛剛入伙,就明目張膽的棄師而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觀音菩薩對孫悟空桀驁不遜、性潑凶頑的行徑很是生氣。再不擰擰這顆螺絲,估計還要出大事。然而,第一時間就趕到出事現場的觀音菩薩,卻擔心榆木疙瘩唐僧頑冥不化,於是,他只能不顧出家人不打謊語的理論,給唐僧編造了一個故事:
我有這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罷。連欺騙帶嚇唬,警告唐僧千萬別做那短命身亡的和尚,否則,取經大計將毀於一旦,膽小怕事的唐僧接過這衣帽。
觀音菩薩趁機將號稱定心真言的緊箍兒咒傳給了他,並囑咐,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觀音菩薩這一驚一乍,算是給唐僧吃下了定心丸。
他趕緊藏好了衣帽,背誦了幾遍定心真言,等候給孫悟空出場下套了!看到孫悟空嬉皮笑臉的回來,悶坐路旁的唐僧先向猴子軟話道歉,我略略的言語重了些兒,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丟了我去,你也過意不去呀!隨即,就要吃包袱里的干糧,誘導著孫悟空發現了綿布直裰和嵌金花帽。
並精心塑造衣帽的神奇效果:這衣帽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猴子上當了,這套道具好像量體裁衣一般,合適的分毫不差。他就毫無防備的帶上去了。
至此,孫悟空在觀音菩薩和唐僧的聯合欺哄和整蠱下,極不情願的戴上了緊箍圈兒。一顆狂野的心,在定心真言的威懾下,被關進了秩序和束縛的牢籠。
(1)孫悟空緊箍咒的帽子圖片擴展閱讀:
緊箍咒的來歷
在如來還沒有成佛的時候,他的身邊跟著一個侍奉他的小和尚,這個小和尚對佛法十分的痴迷,一直想要普渡眾生,但是他有一個十分不好的毛病,那就是蓄發。有一天,他因為摔倒磕破了頭。當時的醫生也想要讓他剪掉頭發,但是他怎麼也不願意,於是就不治而亡。如來十分的傷心。
後來,如來成為了佛,這個小和尚在地府的待遇也是水漲船高,轉世以後,他終於修煉成了一個佛,他也親手剪掉了自己的頭發。如來對他的這個行為十分的贊賞,於是,就把他親自接到了靈山上面,在小和尚踏上靈山的時候,他親手剪掉的頭發,自發的變成了三個圈。
小和尚為了感謝如來,就將這三個圈送給了如來,如來在後來把他們三個物盡其用,增強了佛門的勢力。
B. 孫悟空頭上戴著一個金箍,說說它的來歷和用途
緊箍兒:指的的束縛、規則
這句話的的意思就是給孫悟空套上道德、倫理的束縛
2、孫悟空誕生的時候可以說是什麼都不懂,只憑自己的喜好做事,而後來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風吹日曬,被觀音套上緊箍兒,只要一做令唐僧不滿意的事,唐僧就念緊箍咒,使得孫悟空頭痛欲裂,而孫悟空也在這種情況下收斂了自己的本性,學會了用世俗的法則做事。
而男孩子也是這個樣子,剛出生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做事只憑自己的喜好,漸漸長大了,父母的教導、老師的教導、社會的影響,男孩子不得不接受這些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做事情的時候考慮的更全面,不能違反社會的規章制度。
從這個方面來說,《西遊記》就是「一部男孩子的成長史」,都是在教導下學會道德、倫理法則,成為一個更加有擔當的「人」。
C. 電影大話西遊中孫悟空帶上緊箍咒的時候的高清手繪圖。如圖
D. 求悟空緊箍咒的圖片
緊箍咒(發音jǐn gū zhòu),最早出現於中國四大文學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緊箍收縮,頭痛欲裂,後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西遊記》中,被緊箍咒所困擾的,並非只有孫悟空一個人。最初如來讓觀音去找取經人時,就交付與她三個箍兒,雖然都叫「緊箍兒」,但又各有不同,對應的,是「金、緊、禁」三篇咒語。
第一篇和第一個緊箍兒給的正是拿金箍棒的孫悟空,所以嚴格說起來,讓孫悟空念頭痛的,是「金箍咒」。還有兩個,一個是黑風山的黑熊怪,另一個,就是火雲洞的紅孩兒,兩人被收伏後都成為觀音的弟子,而讓他們束手無策的,是「緊箍咒」和「禁箍咒」。
(4)孫悟空緊箍咒的帽子圖片擴展閱讀
緊箍咒為一個文明的基本精神文化特徵,是固化在每個文明個體頭腦中的價值觀。而這種固化是通過文明的人文教化形成的,是後天精神馴服的產物。緊箍咒是文明社會形成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
緊箍咒的意義就在於對人原始生命力的導引和整合。原始生命力為能夠使個人完全置於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它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因此在「天使與魔鬼」的二元論中,它常被等同於「魔鬼」。
原始生命力的根本特徵由它固有的悖論所決定的,即它固然具有潛在的創造性,但與此同時也具有潛在的破壞性。就比如孫悟空在蟠桃園的監守自盜,在花果山的自立為王,還有——大鬧天宮。
E. 孫悟空頭上戴東西叫什麼
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叫做緊箍兒。
《西遊記》第八回:「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唐僧為其取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六名強盜,唐僧數落,孫悟空一怒離去,觀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孫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孫悟空的手段。
(5)孫悟空緊箍咒的帽子圖片擴展閱讀:
如來給觀音的三個箍兒,觀音分別給孫悟空和黑熊怪:
1、孫悟空:觀音送唐僧,讓唐僧治孫悟空的東西,取經路上,孫悟空一直帶著。
2、黑熊怪:又稱熊羆怪、黑熊精,出自古典名著《西遊記》,是一個在黑風山上修煉成精的妖怪,因偷去了唐僧的錦鑭袈裟而與孫悟空爭斗。
最後孫悟空不得不去請觀音,觀音讓孫悟空變作仙丹,鑽入了黑熊怪的腹中,制服了黑熊怪。觀音拿了一個禁箍兒,丟在那黑熊精頭上降服他,讓他跟自己去守後山。
F. 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叫什麼
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叫「緊箍圈」,通過觀音或唐僧念的緊箍咒來使的它緊縮,頭痛欲裂。
《西遊記》中最具匠心的描寫,莫過於孫悟空頭上的「緊箍」,「緊箍」是觀音用來幫助唐僧束縛孫悟空的。孫悟空被戴上「緊箍」那天,事起因於孫悟空一頓打死六個「剪徑的大王」並與唐僧有過爭執,這場爭執,師徒都佔了理。
因此,觀音對孫悟空說:「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傷性命,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
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她對孫悟空除惡務盡思想作了一番善意的批評,保持師嚴,同時又明確地告誡唐僧:「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可見觀音對悟空也是持肯定保護立場的。
(6)孫悟空緊箍咒的帽子圖片擴展閱讀
1、西遊記寫作背景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朝代。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與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並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
2、西遊記文學成就
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最為龐雜。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G. 孫悟空頭上的金箍是怎麼戴上去的
唐僧說給他一頂帽子(金箍變的)他很高興,自己帶上去但那不下來了
H. 誰有至尊寶帶緊箍咒的圖片
至尊寶是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主角。
(8)孫悟空緊箍咒的帽子圖片擴展閱讀:
劇情:
至尊寶為了穿越時空回到以前救白晶晶(就是紫霞仙子的徒弟),用月光寶盒穿越的時候出錯,直接回到五百年前,遇到了從如來佛祖的神燈里逃出來的燈芯——紫霞仙子!
至尊寶陰差陽錯地拔出了紫青寶劍,冥冥中成了紫霞的未來丈夫!但是至尊寶卻一心想要搶回寶盒回到未來,和白晶晶一起生活,一而再地欺騙紫霞仙子;
還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我才後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對她說我愛你,如果再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紫霞最後為了救至尊寶,被牛魔王殺死,至尊寶從此看破紅塵,不想再眷戀男女感情,接受觀世音的條件,化身為齊天大聖。然而在最後一刻為了因為和觀世音定下的條件,眼睜睜地看著紫霞死去,化為灰燼!
最後在西域城樓上,至尊寶遇到自己和紫霞仙子的轉世,於是至尊寶上了這位轉世刀客的身吻了下「紫霞」,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