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核工記的閱讀答案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2.這篇文章所記桃核工藝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詩的意境的再現,你知道是哪一首詩嗎?
3.「而人事如傳更,報曉,候門,夜歸,隱幾,煎茶,統為六,各殊致殊意,且並其愁苦、寒懼、凝思諸態,俱一一肖之。」微雕世界和取材的詩歌意境表達的都是一個愁字,你從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4.本文記敘井然,雜而不亂,條理清晰,請說出文章寫作的順序。
附.答案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楓橋夜泊》張繼
3.一僧側耳傾聽見其焦急的心態:一衲「踉蹌行」,一小陀「僕僕前」說明事情非同一般;一客「憑幾假寐,形若漸寤然」點明行客心事重重,揭示行客愁悶落寞的情懷;殘月、疏星、潮聲渲染了愁苦氛圍。
4.由上至下,由內及外,由中心到邊緣。
全文翻譯: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墜子,它長五分左右,橫寬四分。整個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窪處插出一座城來,城牆垛子分明,可以計算數目,城頂有高樓,樓門大開,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著鼓槌,好像不能忍受這寒冷的天氣一樣。靠近山腳有一座寺院,隱蔽著三棵古老的松樹。松樹下面開了兩扇門,可以打開和閉合。門裡面有一個和尚,側著耳朵專心致志地聽著外面的聲音,門半掩著,好像是等著誰應聲開門。把門大開,好像在請誰進去的樣子,以上兩種情況反復揣測沒有不合適的。松樹東面來了一個和尚,背著佛經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剛參加完佛教活動晚歸的人。對面的樹林里有一個小和尚,聽到了腳步聲急急忙忙地上前。桃核旁邊露出七級寶塔,距離河灘有半分遠。靠近河灘系著一條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間,有一個船客靠著茶幾在休憩,樣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個小童,抱著爐在吹火,大概是燒水給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對著寺院的背面,高處的土山上有敲鍾的閣樓蹲在那裡。敲鍾的人神色飛揚,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這樣的啊。山頂月亮昏暗呈半圓形,夾雜著稀疏的星星有幾點。山下面則是波紋漲起來了,顯示出大潮要來的徵兆。整個桃墜的創意取自於唐朝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的句子。
計算整個桃墜,總共有七個人:分別是四個和尚,一個船客,一個小童,一個士兵。宮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個:分別是:一座城,一座樓,一座寺院,一個寶塔,一條小舟,一個閣樓,一個爐灶,鍾和鼓各一個。景緻共有七處,分別是:山、水、林木、四塊河灘石頭,星星、月亮、三盞燈火。而人的活動例如傳遞更次,報知天亮,候門等人,夜晚歸來,靠著茶幾,燒制茶水,總共有六樣,各自神情態度都不相同,並且具有其愁眉苦臉、畏懼嚴寒、凝聚神思各種神態,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語說:「容納高山於芥菜子,」大概說的就是這吧!
沒的分咯哦
㈡ 求失帽記閱讀答案,滿意給好評,原文如下【】內為畫線句失帽記餘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學演講的那一次,
把你媽媽奸了,你就知道了!!哈哈哈
㈢ 蘇珊的帽子閱讀答案
1.如何給予蘇珊關心,讓她可以正常地生活在集體中而不感覺自己的異類。
2.她還是不夠勇氣去應對想像中自己成為異類的局面。
3.因為她發現自己並沒有成為異類,身邊的人都很關心她為她著想。
4.喜歡,因為她可以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關心自己的學生,聰明還充滿愛心。
㈣ 「項羽何以輸給劉邦」現代文閱讀答案
劉邦戰勝了項羽,這件事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劉邦怎麼會戰勝項羽呢?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這個劉邦處處不如項羽,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項羽的祖父叫做項燕,是楚國的名將。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所以項羽早年追隨他的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不過項羽雖然是一個破落貴族,那還是貴族。所以項羽和劉邦不一樣,劉邦我們講過了,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叫劉季,是劉小的意思。項羽是正兒八經有名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所以項羽是一個貴族出生的人,項羽身上有那種貴族的高貴和高傲。項羽的軍事力量也很強,那可謂戰必勝,攻必克,所以稱之為西楚霸王。項羽本人的能力也很強,史書上說,他力能扛鼎,力大無比,但是不愛學習。《史記》的記載說他小時候,他叔叔先讓他學字,學書,學寫字,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他叔叔就問他了,說你學寫字你也學不好,學使劍你也學不好,你要學什麼?項羽說,這個學習寫字有什麼用?以後擺個攤,代寫家書。學劍一人敵,我劍術再好,我就是殺一個人,我要學就學萬人敵,叔叔說那好你就學萬人敵吧,學兵法,學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學了。但是他能力還是很強,而且非常地勇敢,楚漢戰爭當中有一次有這么一個情況,就是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手下一個神劍手叫樓煩,劉邦就讓這個神劍手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一箭就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一箭又射死了,連連射死了項羽手下好多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出來以後項羽往那兒一站,吼了一聲,樓煩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項羽這個人,個人魅力是沒有可說的。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劉邦會干什麼?劉邦的本事也還是司馬遷說的那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酒色這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相爭的戰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怎麼辦啊?
我們如果冷靜地做一個分析,我們發現,劉邦的勝利是有道理的。因為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和成敗。
劉項的第一點不同是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在勝利面前表現出來的心態來證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劉邦攻進了關中,接著後來項羽也進入了咸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個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表現完全不同。劉邦的表現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范增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這樣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不盡的金銀財寶,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這么大的剋制力,此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夠把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裡了,這個人是絕不可以小看的,項羽不聽,劉邦嘛,他有什麼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怎麼樣?
項羽自己怎麼做的呢?「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屠城。史書上的記載是四個字,「城無遺類」,就是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後,這個城裡面沒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而且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完全不動腦筋,就這么做了,做完了以後,這時候有人就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你想稱皇稱帝的話,應該「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被他燒光了,沒地方住了,項羽一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於是就說了這樣的話,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什麼叫做衣錦夜行呢?就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誰看得見呢?應該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鄉去,這個叫做衣錦還鄉,衣錦還鄉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出來的。於是項羽就把他從秦皇宮裡面搜刮來的那些金銀財寶和那些大批的美女們裝上車子,浩浩盪盪地開回了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勸說他的人搖頭嘆息。說了這樣的話,說人家都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什麼叫做沐猴而冠?沐猴就是大獼猴,翻譯過來就是說,人家都說楚人是大猴子戴高帽子,果然如此。沐猴而冠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項羽聽到這個話以後,把這個人扔油鍋里去了,游說他的人雖然被項羽殺了,但是項羽奪取天下,稱王稱帝的機會也被項羽扔油鍋了去了。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挫折面前的表現,這也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爭當中有這么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於是項羽就做了這么一件事情,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後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麼說呢,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麼約定呢?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人家,你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里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是一個貴族,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臉的嬉皮笑臉,我是流氓我怕誰,心理上你沒有戰勝人家。
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當時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就上馬,拔出劍來對周圍的人說,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麼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在我給你們打最後一仗,為君快戰,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他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拿起劍來,騎上馬,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其他的一般的將領哪是項羽的對手,殺的屍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圍的那些隨從說,怎麼樣,哥兒們看看,怎麼樣,這是什麼?這是韓信批評他的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領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這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麼會是好將軍呢?你有什麼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的關頭,你要求的是決戰還是快戰呢?應該是決戰,決戰意味著什麼?決戰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只圖一時的痛快,當然項羽這個形象很審美,很帥、很酷,很好看,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他表現出來的心浮氣躁,而不是鎮定自若。所以由此可以證明他不是一個好的統帥。
以上說的是做事,再說做人。在做人方面,劉邦和項羽有什麼區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當時派遣了他一個任務,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劉邦押著這些人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跑掉一個,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跑掉一個,走到一個地方,劉邦一算,很跑了幾個,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說劉邦怎麼辦?劉邦備下酒肉請這些囚犯們大吃大喝一頓,然後用劍把他們的繩子都解開,說你們現在乾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說我們乾脆跟著你吧。豁得出去,我們說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業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漢戰爭的最後關頭,劉邦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楚國的境內,將和項羽在垓下會戰,韓信按兵不動,彭越按兵不動,英布按兵不動,劉邦約定他們一起來合圍,他們就不動身。這時候劉邦就問張良,說子房啊,看來這個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我准備勝利以後把天下給分了,你看分給哪些人比較合適?張良說一個彭越,一個英布,一個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是楚漢之間搖擺的,他現在傾向於漢,韓信本來是你手下的,他現在獨當一面,如果你把這個土地願意分給他們的話,他們一定南下來合圍。劉邦說好,行,就跟他們約定了,勝利以後什麼什麼一塊地方給誰,什麼什麼地方給誰,給了給了,都給他們,不在乎。結果果然這幾支軍隊全部來了,把項羽團團圍住,予以消滅,大度。項羽呢,小氣。韓信就說,項王這個人婆婆媽媽,我們將軍士兵如果受了傷,他會自己拎著飯籃,到醫院去探視。流著眼淚,拉著你的手,拉家常,說長道短。可是我們有了戰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方的變成圓的,他都不給人。小氣。
項羽的小氣表現在這樣一個例子上,張良原來是韓王韓成的人,後來因為韓王實力比較小,張良在滅秦的斗爭當中,他是受韓王的派遣幫助劉邦的,到了最後勝利以後,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韓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讓韓王之國,就是不讓韓王到自己的封國去,為什麼呢?就是嫉恨韓王把張良去幫了劉邦,他就這么小心眼,最後還把韓王殺了。張良本來是很猶豫的,因為張良是韓國人,張良本來的目的是要恢復韓國,他是一個復國主義者。但是現在項羽硬是斷掉了他的後路,逼得他走到劉邦的陣營,死心塌地替劉邦出謀劃策來對付項羽,小心眼,小心眼就這結果。項羽這個為人實在是太小氣。
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就是劉邦心狠手辣,項羽兒女情長。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我們曾經講過,他在逃難的過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為了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他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後,他突然懷疑樊噲,樊噲是不可以懷疑的,樊噲是呂後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用北方人的說法叫「擔兒挑」,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由於樊噲挺身而出,救了劉邦一命,這樣的人他也懷疑,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後下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陳平你拿著我的命令去,到了軍隊里去,你立馬就給我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後沒做,後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幹,樊噲畢竟是呂後的妹夫,隨便好殺的。也是功臣,但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
而相反項羽這個人顯得兒女情長,楚漢戰爭的最後的關頭,當項羽的軍隊被劉邦他們團團圍住的時候,項羽居然無心作戰,他坐在自己的軍帳中,再也不考慮戰爭應該如何進行。他惦記著兩件事情,一個是他的寶馬,一個是他的美人,他的烏騅馬,他的虞姬,該怎麼辦,於是在他的帳篷里,點起了火把,設下了酒宴,項羽把虞姬請出來,自己拔劍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麼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麼辦啊?唱著唱著流下眼淚,隨從們都不敢抬頭看,不敢仰視,一個將軍,一個統帥,一個霸王,在戰爭的最後關頭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戰爭,不是事業,是寶馬和美人。確實是兒女情長。所以項羽的這個性格博得了後世無限的同情,項羽實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當時的女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發出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人了。而且項羽到最後,在烏江邊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有一位亭長駕了一隻船來接他,亭長說,項王,烏江之上,只有臣一艘船,請項王上船,臣渡項王到江東,還可以繼續為王。項羽說算了吧,想我項籍帶八千子弟兵過江而戰,現在無一人生還,就算我回到了江東,江東的父老鄉親們可憐我,還讓我做王,「吾何面目見之」?我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這就是有名的所謂「無顏見江東父老」,只有我這匹好馬,跟隨我多年,勞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這種刀劍之災,請你把我這匹馬渡過去,然後自己步行,舉著劍繼續作戰,直到戰死。所以他留在歷史上冊頁裡面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後人無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詩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詩篇,所以我們很多人認為,在劉邦和項羽的這場斗爭中,項羽是英雄,劉邦是流氓,同情一直是給予項羽的。
但是我覺得這個事情也還要分析,這樣評價是不是很公平?也還值得討論。在我看來,劉邦也是英雄。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分析,這個結論也可以討論,劉邦確實是心狠手辣,項羽也不少殺人,而且劉邦和項羽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項羽濫殺,劉邦不濫殺,項羽是濫殺無辜,屠城不說,「坑降卒」,人家投降了,項羽覺得不放心,挖一大坑,二十萬人,幾十萬人就活埋了,連夜活埋,這樣大規模的濫殺無辜,塗炭生靈,難道是值得肯定的嗎?
劉邦可沒有這樣殺過人,劉邦只殺他認為必須殺的人。有沒有冤殺,有,有很多冤殺的人,但是在劉邦看來,雖然是冤,但是非殺不可,因為為了鞏固他的政權,比方說彭越,彭越的被殺,就是冤殺,但是劉邦非殺他不可,因為他要建立一個劉姓的,一統江山的大漢王朝,他不能允許有異性王的存在,就是不能允許不姓劉的人稱王,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必須把這些異性王的王國滅掉。作為他這個王朝政權的鞏固,這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因此顧不上是冤還是不冤了,但是這樣殺的人,它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殺的,也盡量不殺。彭越被殺了以後,他的人頭被劉邦掛在了城樓上,而且下了一道死命令,誰也不許替彭越收屍。因為彭越是以謀反罪被殺的,那既然是反賊,他的屍是不能收的,這個時候彭越的一個老部下叫做欒布的,從齊國出使回到京城,要向劉邦匯報工作。匯報的地方就是彭越的人頭懸掛的那個地方,於是欒布奏事彭越頭下,就是在彭越懸掛的人頭下面,向劉邦匯報工作,先把工作匯報了,這是公事優先,匯報了工作,完成了使命,交代了任務,欒布轉過來跪在彭越的人頭下放聲大哭,當著劉邦的面,劉邦勃然大怒,還有這樣不把朕的命令放在眼裡的人,公然就這樣祭奠彭越,抓起來,扔油鍋里去,「烹之」。
欒布說可以,但是你讓我說一句話,說完一句話我就死,劉邦說你說,彭越說請陛下想想,彭王冤不冤?想當年,陛下和項羽爭奪天下,雙方處於對峙膠著狀態,彭王是陛下和項羽之外的第三種力量,那個時候彭王只要把自己的腦袋稍微往項王那邊歪一歪,現在天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你也不是皇帝。在關鍵的時候,彭王支持了你,幫助了你,你才有了天下。現在天下安定,四方太平,彭王和所有的普遍人一樣,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受榮華富貴,安享晚年,你怎麼就容不得他呢?僅僅因為他有一次生病請假沒有來報到,你就說他謀反你就把他殺了,有這樣對功臣的嗎?我欒布是彭王的人,跟著彭王出生入死,彭王對我恩重如山,現在彭王已經死了,我欒布活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意思呢?我現在就死,我現在就去死。劉邦說站住,請你回來,欒大人,請你回來,我拜你為都尉。
也就是說劉邦他也有英雄惜英雄的這樣一種精神,他也為欒布的這種人格魅力所震服。這樣的人,這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確實是一種具有人格魅力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什麼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就是具有人格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人。這種魅力是有凝聚力的也是有震懾力的,但是如果劉邦本人不是一個英雄的話,他也不會為欒布的這種精神所感動。 所以劉邦也是一個有著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的這樣一種精神的人,同樣劉邦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他雖然心狠手辣,他雖然暗算和謀殺他的對手以及他認為對他有威脅的人,但他也不是鐵石心腸。
漢十二年十月,劉邦回到了自己故鄉沛縣,他把父老鄉親們全部召集起來,擺上了盛宴招待他們,酒過三巡,劉邦也拔劍起舞,吟唱了那首著名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後劉邦領唱,縣裡面的子弟們和之,唱了一遍又一遍,泣數行下,劉邦熱淚一行一行的從眼睛裡流出來。所以他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
㈤ 《語文老師的帽子》閱讀答案
1、給第二自然段缺少標點的地方加上標點。可是,他看了畫竟笑起來:「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頭,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以後,你們須用文字把我的頭描寫下來。」說完,他真的脫下帽子。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1)、取而代之:烏黑的頭發被一個個雞蛋大小的燎泡代替了。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2)、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第二、三自然段為第二段,第四、五、六自然段為第三段。3、作者寫《語文老師的帽子》想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情。4、假如你也是這個班的學生,聽了班主任的話後,你會怎麼想?老師為了他人奮不顧身,是多麼偉大啊!他雖然失去了頭發,但仍然是最美的老師。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1、,。「,。,。」,。2、(1)疙瘩代替了老師那烏黑的頭發。(2)覷: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3、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第二——第五自然段為第二段,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第三段。4、對老師的敬佩之情。5、老師對不起,你所做的一切讓我們感到很內疚,你是我們的好老師。
㈥ 小學新課標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呼蘭河傳》第一章的閱讀答案
2小題 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
使他越走越困難,於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鬍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
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
顫驚驚,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2小題 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他走
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
1小題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
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
開口了。
㈦ 《祖父·後園·我》閱讀答案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章描寫了「我」和祖父都喜歡家裡的後園,都喜歡在園子里勞動和玩耍,我們很快樂,「我」更感到自己在祖父愛的關懷下很幸福、很溫馨、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也流露出自己對那段童年時光強烈的眷戀之情,對自然美與人性美的嚮往,以及童年的「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2、我笑得哆嗦起來,是因為(祖父說那棵玫瑰開後將香得二里路也聞得到,他不知道花香是來自「我」在他草帽上插的花。)
祖母什麼也沒說就大笑起來,是因為(「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紅通通的花。)
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鍾,是因為(他知道了那玫瑰的香並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也是為「我」的調皮、可愛發笑)
3、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後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寫出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寫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我」,祖孫倆都喜歡家裡的後園,都喜歡在園子里勞動和玩耍。
4、用原來……並不是……而是……寫話
原來陽台的那盆花的死並不是缺少管理,而是我管理得太精心了,水澆得大的緣故。
個人理解,願對你有所幫助!
㈧ 蘇珊的帽子閱讀答案"似乎"是否能去掉為什麼
參考答案:1、爹為了生計去孤島割蘆葦,我和我娘去接他,卻發現爹被凍死,而把唯一的厚棉被蓋在毛驢身上。
2、突出家庭的貧困。家人熱切的希望和悲涼的結局形成強烈對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也為父親把棉被蓋在毛驢身上、自己死於風雪之中這個結局的出現做了鋪墊。
3、擬人(環境描寫),寫出了雪大風狂的情景。動作描寫,寫出了我們在大雪中行走艱難緩慢的情景,也突顯了雪大風狂、天氣惡劣。
4、前文極寫天冷、家貧和我們對生活的熱望為文末爹寧可自己凍死卻把棉被蓋在毛驢身上的情節做了鋪墊;這一床棉被見證了爹的選擇,也突出文章的主旨——這令人心酸的偉大的愛,讓我們從徹骨的悲涼里感受到一種生命的熱量。
5、示例一:文中的爹不傻。這是對親人的愛和對家庭的高度責任感的體現。因為家庭極端貧困,那頭毛驢成了全家的希望。所以爹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這厚厚的棉被給毛驢蓋。爹的選擇,顯示出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包含了愛的情感、承擔苦難的勇氣和延續生活的信念。
示例二:文中的爹很傻。把那頭毛驢看得很重,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輕。那頭毛驢雖是全家的希望,但用犧牲生命的代價換來家人的所謂的活路是不值得的。
㈨ 誰有蘇珊的帽子閱讀答案
海倫老師為什麼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要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而且越新奇越好? 2.為什麼蘇珊會常忘記了自己還戴著一頂帽子,而同學們似乎也忘記了? 3.在你我為蘇珊感到高興之時,你還從海倫老師那裡學到了什麼?
答:海倫老師為什麼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要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而且越新奇越好, 海倫老師之所以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要帶著自己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是為了保護蘇珊的自尊,讓同學們和蘇珊自己覺得蘇珊和同學們沒什麼兩樣,使她不至於被同學歧視。
為什麼蘇珊會常忘記了自己還戴著一頂帽子,而同學們似乎也忘記了?
答:因為有了老師用心良苦的安排,讓同學們覺得戴帽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所以同學們及蘇珊自己對戴帽子的舉動也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