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一點綠。不知從何時開始綠色已經成為了出軌的象徵。所以很多人買帽子或者衣服的時候往往不會選擇綠色的,尤其是帽子,甚至都不肯也不敢輕易戴綠帽子,因為一旦這樣輕易戴綠帽子,就很容易被人誤會為被另一半背叛了。綠色也被稱為綠色原諒色。只是為什麼代表出軌的帽子是「綠帽子」呢?怎麼不是其他什麼顏色呢?
就這樣綠帽子就和出軌掛鉤了。
Ⅱ 愛情背叛 為什麼用綠帽子來形容呢。它的來歷是什麼
古時認為綠色是卑賤的顏色,《明史·輿服志》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曾經規定:「教坊習樂藝,青字頂巾,系紅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即凡是家裡人有在青樓工作的,男人都得戴綠頭巾,延續到現在就成了綠帽子。
Ⅲ 戴綠帽子的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戴綠帽子的說法最早是從唐朝開始的。
一開始綠帽子並不是用來指代被紅杏出牆。最早是一個縣官李封想出來懲罰有罪官員的。戴綠帽子是官吏有罪才會戴著,有罪的官員不想承受杖罰,就得在刑罰期間一直裹著這個綠頭巾。所以最早就是在唐朝才開始有綠帽子這個說法的。
因為朱元璋明令禁止娼妓家的男子不能在街道中間行走,只能在道路兩邊靠著邊邊角角走,而且這些男子必須頭裹綠巾,腰上還要系著紅褡膊腳上還得穿著帶毛豬皮鞋,這樣一來大家就能知道這個家庭有女性做了不貞潔的事情了。
就是因為這樣,綠色和不貞潔的女子掛上了鉤。所以該女子背後的男人就被稱為戴了綠帽子。
Ⅳ 綠帽子故事的由來是什麼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艷可人、風韻猶存,平時在家裡做點針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來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裡,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難耐。
終於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雲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後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急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
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卧室,准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這件事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臟頭發。
而且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
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後,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裡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4)綠帽子可以延伸什麼擴展閱讀
唐代李封做地方官時,強制犯人頭裹「碧頭巾」以示羞辱,導致當地人以「綠帽子」為奇恥大辱。「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吳人著此服,出入州鄉,以為大恥。」——《封氏見聞記》
北宋孫伯純在蘇州做官時,指責當地不學無術的子弟:居然戴青色的巾帽?讀書人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中國古代歷來重色彩,漢武帝之後,儒家禮樂制度的建立,也伴隨著服飾的尚色制度的建立,班固在《漢書·刑法制》有載「姦邪並生,赭衣塞路」,規定罪犯需穿赤褐色的衣服。服飾的顏色也成為區分貴賤以及尊卑的一種手段。
青色在一定程度上作為「賤」色,《聞見錄》中記載唐代地方官吏對犯罪之人「不加仗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可窺一二,白居易在被貶江州司馬時,《琵琶行》中也用「青衫」代稱。
綠色在中國歷代的顏色評等上,乃是最低級的顏色,唐代的官吏,品級不夠高大上的,也會穿綠衣服,同樣是白居易的一首詩《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拋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李白在《古風》中有「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也可以為之佐證。
到了宋朝,《夢溪筆談》中則記載,一個玩世不恭的貴族青年出門戴了頂綠頭巾,結果被官服抓了,並被質問:巾帽用青,屠沽何異?
意思是,你一個公子哥,戴個綠頭巾,和屠戶、賣酒的有什麼區別?
Ⅳ 「綠帽子」這一說法有典故嗎還是約定俗成的
綠帽子的由來大約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願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於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瘋的地步,所謂中國男人最不可忍的兩件大事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節是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著的還有中國男人。妻子沒了名節,就意味著丈夫有了綠帽子,於是一幕幕刀光劍影就圍繞著這頂綠帽子展開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
Ⅵ 戴綠帽什麼意思
意指被人戴綠色的帽子。隱含的意思是一個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偷情、相好,那麼這個男的就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
Ⅶ 請問"綠帽子"這個詞有什麼典故嗎
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唐朝一淫盪女子在家偷漢,不料丈夫突然回家.盪婦情急中將*夫藏於床底.丈夫見淫妻神色有異,心中生疑,環目四顧.淫妻心虛,假言田頭秧苗缺水,要丈夫立即下地澆灌,以支走親夫.由於害怕親夫看見床底露出之*夫衣角,便借口外面日頭毒辣,將半個西瓜皮扣於親夫頭上充當遮陽草帽,以蒙住親夫眼睛。丈夫出門逢人嘆息曰:"今日倒霉,被老婆戴了綠帽子了."知情者無不掩口竊笑.
趙翼《二十二史札記》卷三46漢公主不諱私夫條:武帝姊館陶公主寡居,寵董偃十餘年。主欲使偃見帝,乃獻長門園地,帝喜,過主家。主親引偃出,偃奏:「館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謁。」帝大歡樂,呼為主人翁。
董偃十三歲入府受訓練,大概就叫「童養男」吧。不過董偃有一項特大優點,「溫柔愛人」,這種先天性格加上後天培養出來的面首特點,頗得當時一些趨炎附勢之輩喜愛,甚至有人為他獻計獻策。
其實武帝早就知道館陶公主有寵,這時候才說我想看看這里的「主人翁」,公主順勢帶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帶頂綠帽子,這也是今天「綠帽子」詞的由來。既然被賜予"主人翁"之號,於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稱。儼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樂,寵幸有加。
於是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
後來東方朔向武帝柬舉,比董偃為淫首,武帝遂減少與董偃的交往,董偃寵日衰,至年三十而終。
李敖的<中國性研究>...王八一落千丈考--[帽兒改綠]在元朝時候,有「元典章」規定製度,說**穿著紫皂衫子、戴角中兒.**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青頭巾與綠色是相近的。到了明朝,頭巾發綠,綠似**,於是,各路附會就慢慢在集合了。據《陔余叢考》中「綠頭巾」條下:
明制樂人例用碧綠中裹頭,故吳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謂其大為綠頭巾,事見《七修類稿》。又《知新錄》雲明制伶人服綠色衣,良家帶用絹布,*女無帶,伶人婦不帶冠子、不穿褙子,然則伶人不惟裹綠巾.兼著綠衣。按《唐史》及《封氏聞見記》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但令裹碧綠中以恥之,隨所犯重輕以定日數,吳人遂以此服為恥。明之令樂人裹綠巾,或本諸此也。
明朝郎瑛《七修類稿》中「綠頭巾」條下說:「但又思筆崩罘夂偽賾
Ⅷ 求科普,綠帽這個詞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典故嗎
《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裹著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之男性親屬有了聯系。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由於綠色與娼妓有關,後來,「綠頭巾」專用來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並演變成了「綠帽子」。
綠帽隱含的意思是伴侶的一方和其他人偷情、相好,另一方就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而被人戴綠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丟人、丟臉面的事情。「綠帽子」相傳已久,雖然說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後來大家便把這類事情叫做給人戴了「綠帽子」。
(8)綠帽子可以延伸什麼擴展閱讀:
綠頭巾、綠帽子、戴綠帽,自明清以來,都用以指那個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里,更是庶民用語之一。除此之外,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也頗不少。
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里指出過,許多笑話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
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牆的恐懼症。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因此,綠頭巾的稱呼應起於明代,明代的樂戶乃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只能戴綠色的頭巾,因而綠頭巾遂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號。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於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