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褲子放在蚊帳

褲子放在蚊帳

發布時間:2025-07-14 19:48:45

㈠ 為什麼老人睡覺都房間的蚊帳定上都放一條褲子

這還用問嘛,肯定是為了方便呢,脫褲子就睡覺,一起床手一伸就可以拿到褲子了,這都是多順手。

㈡ 小孩子受到驚嚇怎麼辦呀

一開始讓大人輔助一下 其次,讓孩子以小進大的方式,讓孩子在適當的環境中煉膽 400-6508-101

㈢ 潮汕人最有名的習俗是什麼

潮汕習俗:拜神
潮汕人的信仰對象是龐雜的,無論是一塊石頭,抑或是一株老樹,只要人們覺得它有靈氣,就會對它頂禮膜拜。但從普遍崇拜的對象看,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自然崇拜
自然神崇拜主要來源於遠古。在原始人眼裡,強大的自然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木石,鳥獸蟲魚等;神秘的自然力如風雨雷電、霓虹雲霧等;都具有至高無上的靈性,往往能主宰人的命運,改變人們的生活。因此,在人不能征服和認識它們的時候,就只好把它們當作有生命力的神靈加以頂禮膜拜。這種原始的宗教信仰與活動,就叫做自然崇拜。在潮汕人的崇拜對象中,其中不少是自然崇拜的遺留陳跡。
在古代,對太陽的崇拜是非常普遍的宗教現象。太陽普照大地,給人們以光明,使萬物得以生長。一旦沒有太陽,天昏地黑,世界一片黑暗。因此,在原始人眼中,太陽具有一種無比神秘的威力,因此對之無比敬畏。潮汕人至今仍然把太陽當作崇拜對象,而且把每年的3月19日作為太陽公聖誕。這一天,家家戶戶要用面條以及紅糖祭祀。
月神也是自然崇拜的對象。祭祀月神最隆重的儀式是中秋。在八月中秋到來之前,家家戶戶的家庭主婦都忙著用糯米粉末、糖製作月糕,或用花生米、糖、麥芽糖等製成桃形的「地豆桃」或四方形的「地豆方」。這天晚上,玉兔初升,人們便在庭院中擺放供桌,農村人還會到田裡取來兩根甘蔗,在供桌上搭成一個拱門。祭月一般由家庭主婦主祭,男人不祭月。因為男人屬陽,月屬陰,陽不祭陰,怕產生沖撞。婦女們祭月,先焚香祈告,並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製成的杯,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聖杯」,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小孩們總是喜歡將書包,嶄新的課本用作業本、鉛筆放在供桌上,以祈求讀書聰明。
星辰,在潮汕人看來,一顆星星便代表地球上的一個人。人死了,則代表著這個人的這顆星星也隨著殞落。因此,每當人們看到流星墜落,總會說:「又有人死了。」 風雨雷電諸神的崇拜,在原始人的頭腦中,人們對風雨雷電等等自然現象感到不可理解,認為冥冥中必有神祗主宰著這一切。特別是雷電,當燁燁閃電劃破長空、隆隆雷聲震撼大地之際,即使現在的人也不由膽顫心驚,更何況是古人。當人們看到:隨著霹靂一聲巨響,即使是參天的古樹也被劈成兩半,即使是堅固的屋宇也要坍倒,即使是蔥郁森林也會燃起熊熊大火......所以,人們對雷電的「神力」感到不可測量。現在的潮汕人,仍然把雷電看成一個神秘的神祗,並尊稱為雷公。人們認為,雷公專司人間善惡,如果作惡多端者,必遭雷公懲罰。
土地崇拜來源於遠古時代,土地生長五穀,萬民賴以生存。因此,人們對土地感恩戴德,「凡土之所在,人皆賴之,故祭之也。」(蔡邕《獨斷》)在過去,土地神稱為社神。社者,五土之總神。祭土地之俗,潮汕人一直沿襲。據《澄海縣志》嘉慶本載:在社日,縣官率所屬官吏具備鼓樂到東門城郊,迎接土牛。到立春日,縣官鞭碎土牛,名叫「鞭春」。人民爭拾土牛碎片回來放在床上,說是可以壓邪。這里所載的,是人們在社日里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表現了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不過,現在這些方式已經被時代所淘汰。現存的方式有:每年的農歷6月26日,是土地神聖誕。這天,農民家家戶戶必須備辦牲禮祭祀。還有,每個農忙季節里,農民收割,播種時候,總忘不了帶一些祭品置於田頭,並焚香祈告。在山裡生活的人,他們認為土地神可能就依附在一些古老的樹木上面。因此,對這些樹木往往十分恭敬,有的人用三塊石頭壘成臨時土地廟。於是,這就成了土地神位所在,上山的人不得在土地神位面前撒尿,更不允許男女在那裡野合,以免褻瀆神位,冒犯土地神。
潮汕人在十月十五日還有一次祭祀五穀神的活動,有的農村地區尚有「五穀母」廟宇,神像赤身露體,只用樹葉或獸皮扎於下身。這一天,農民用新收獲的米碾成粉末,然後製成扁擔、籮筐等形狀的餜品,天剛麻麻亮時,挑到田頭祭祀。這種習俗,跟土地崇拜也有密切的淵源關系。
在潮汕地區,一些古老的樹木,特別是一些生長在村頭巷尾的古樹,人們對其敬若神明。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古老的樹,要麼是已有了樹的靈魂,要麼是有別的神明依附於其中。因此,較為隆重的是在樹下築廟建宇,並稱為「樹爺宮」。於是,每年祭神祀鬼,也必須到「樹爺宮」里祭祀一番,甚至要在宮前搭戲檯子,為樹爺演戲。簡單的,則用一塊番薯作為插香的香座,便可祭祀了。這種樹,不準攀折,更不準砍伐。否則的話,會導致整個村遭殃。
關於鳥,在潮汕鳥類中,喜鵲、燕子和烏鴉三中都帶有一點崇拜色彩。喜鵲又稱「客鳥」,相傳是報喜的鳥。因此,每當人們聽到喜鵲叫聲時,總滿心歡喜。燕子也是吉祥鳥,每年的二三月間,花紅草綠,春燕剪柳,它們往往在這個季節南飛,並且最喜歡把巢築在人家屋檐下,或者廳堂上。在潮汕人眼中,燕子降臨誰家,誰家就被視為家運將旺的徵兆。因此,人們不但不打擾它們,甚至為之提供方便。即使每天必須為它們打掃糞便,也是樂此不疲。至於烏鴉,同其它地區一樣,潮汕人也將它視為不祥之物,即使打獵的人也不敢隨便惹它,怕引來災禍。
值得一提的是,潮汕人盛行的祀蛇風俗。在清代吳震方《嶺南雜記》中,有一則關於潮州人祀蛇的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龕中皆石也,欲見之,廟祝致辭而後出,盤旋鼎俎間,或倒懸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糾結,不怖人亦不螫人。長三尺許,蒼翠可愛。聞此自梧州而來,長年三老尤敬之。」
在潮州的地方文獻中,可以見到不少關於祀蛇的記載。《潮州府志》卷十五:「青龍廟」條載:
「廟跨城南大堤,當韓江之沖,神靈素應。常有靈物蜿蜒憑龕次香案間,其色青,是曰青龍。」又說:「潮人睹青龍之來,輒謂之神降,奉益虔。至不敢曖昧質諸祠下。」《海陽縣志》卷七「風俗」引黃釗《潮州神弦曲。青龍神》:「獸皮冒煙日卓午,蜥蜴上天求作雨。城南大堤擠士女,咒香作雲蒸花礎。青龍蜿蜒誰敢侮,潮人奉神曰若禹......」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在清代,潮汕人崇拜青蛇,已經是蔚然成風了。
潮汕人崇拜青蛇源於何時,這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不過,從文字資料中知道,從宋明始便已有崇拜蛇的習俗了。 《浙江通志》載:「沈造,字次仲,縉雲人。政和中進士。及制潮時,有韓山神,須男女以祭,造至即焚其廟,毀像,得巨蛇,得巨蛇而殺之,凶祀遂絕。」
順治《潮州府志》又載:「宋,胡穎為廣東經略安撫使。潮州僧寺有大蛇,前後仕潮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以為未曾詣也。已而旱,咸咎導不敬蛇所致。後守不得已而詣焉。蛇蜿蜒出。守大驚,暴卒。穎至廣州,聞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至則其大如柱而黑色,載以欄檻。穎令之曰:『爾有神靈,當三日見變怪。過三日,則汝無神矣。'及期,蠢然猶眾蛇。遂殺之,毀其寺並罪僧。」
《寧國府志》載:「陳詮,太平人。任潮州府照磨。府城外有妖出大石下,每年祀以人。詮怒,積薪石旁,火以石裂,震死一巨蟒,妖遂絕。」 沈造任潮州通判是在南宋紹興年間,胡穎任廣東經略使在南宋咸淳年間,陳詮任潮州照磨在明正統年間,由此可知,宋明時代,潮州人已是相當崇拜蛇神了。
現在的潮州已經沒有如此大規模的祀蛇活動。不過,在較為荒僻地方,特別是靠山的一些農村,對蛇還是十分敬畏的。大多潮州人對蜥蜴、壁虎尤極盡愛護,認為蜥蜴是觀音娘的寵物,而壁虎是灶王爺的信使,因此不能打它們。
二、三教諸神崇拜
對三教神祗的崇拜,也是潮汕信仰民俗的重要內容,佛教方面,主要崇拜佛祖(即如來佛)和觀音菩薩。在潮汕大小各個廟宇裡面,都供有佛祖法像。規模較大的寺廟是潮州城裡的開元寺。開元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寺的僧眾,在每年四月八日「浴佛節」一定要舉行隆重儀式紀念佛祖壽誕。一般寺院,庵堂就沒有這種隆重儀式。不過,在這天,眾僧尼總要製作一種用黑芝麻、花生仁、爆米花、白糖等製成的「油麻圓」(潮州話的「圓」與「緣」字諧音),並將這些東西貢獻佛前,然後廣贈施主,取其與之結緣的意思。
在潮汕人心目中,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四方的偶像。現在人們不僅僅到廟里祭拜,而且將一尊一手扶玉瓶,一手執楊柳的觀音請到家裡,每日里焚香祈告,並祭以時鮮水果。在觀音娘娘面前,不能花言巧語,不能有惡言毒語,只有心誠才能得到她的保佑。
道教諸神中,最受人歡迎的莫過於財神。因此,在每年春節前後,人們都忙著置酒席、接財神,以祈求來年的好運氣。民間傳說,財神共有幾個:「正財神」趙玄壇元帥;「偏財神」五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武財神」關聖帝君。年畫中,多數印上趙公元帥的形象,趙公元帥面似鍋底,手執鋼鞭,雄赳威武。「五路財神:」傳說是五個劫富濟貧的大盜,死後被封為財神。而「文財神」則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及「喜」神並列放在一起,成為「福、祿、壽、財、喜」。現在,最受歡迎的卻是「武財神」關聖帝君。關羽五咎長須,一手持刀,一手拿元寶,一副雄赳赳的樣子。普通人家總要買上一尊關羽像,然後拿到巫師家裡念咒,將神像請回家後每日禮拜。許多商店也都供奉著他的神像。
道教最尊者是玉皇大帝,潮汕人俗稱為「天公」,並把每年正月初九作為天公聖誕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家備糖、齋菜祭祀,並獻以「天公金」(一種冥紙)。
灶君也是道教中的一個神祗,地位不高,但是十分普遍。幾乎是每家每戶都祭祀,神位就設在廚房。農歷的每月初一、十五兩天,或婚、喪、生孩子、慶壽辰、逢時過節,都要燒香,供飯。臘月二十三日晚,要用糯米、糍粑、糖作為祭品,焚香點燭燒紙錢,叩頭禮拜送他上天向玉皇大帝反映這一家人的善惡。平時忌在灶上烹煮或烘烤「穢物」, 忌在廚房裡罵人、吵嘴、打架,忌重放和磕碰鍋、盆、碗、筷等。
閩、粵、台、浙等省沿海地區的民眾,普遍信奉媽祖。媽祖是海神,能保佑船家行船平安。過去,每當新船下水,船上的人都要到汕頭港媽嶼上的媽祖廟請香回來,在船中肚供置「天後聖媽祖」的香案,初一、十五上香燒元寶,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還要隆重慶賀媽祖誕辰,祭以「五牲」或「三牲」。上游來的船隻臨近潮州城時,要燒香祭拜「媽祖」,求其保佑平安過湘子橋。船隻順利通過時,則對江鳴放鞭炮,答謝「媽祖」恩典。現在,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媽聖誕時,人們都到媽祖廟里請出神像來,抬在鑾轎里遊街。家庭主婦則在沿路擺設香案叩拜。那些想要得子的人,更是迫切期望能摸得著神轎、神像,以祈來年得子。
張天師,據《三教搜神大全》記載:「天師者,漢張道陵也,子房八世孫,光武建武間,生於吳天目山,學長生法術。。。。。又得秘本,通神變化,驅除鬼妖。」在潮汕人心目中,張天師便是「驅除鬼妖」的神,因此,每當家中有人久病,或者暴病,葯石無效疑為撞鬼見邪時,就有人去向「張天師」請符(由「張天師」落神到一個人身上。)或者要搬遷新居時,也要到「張天師」處請符鎮宅。
對家神崇拜中,值得一提的是床公床母。潮汕人將這對神祗尊稱為「公婆」。關於「公婆」的來歷,有一傳說:元朝時,元兵攻陷潮州之後,強迫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元兵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更甚的是,規定哪一個新娘出嫁之日,初夜權一定要歸他們。潮州人民忍無可忍,在中秋之夜,人們在餅中藏字條,寫上一個「殺」,統一舉事,把家中元兵都打死。據說元兵的陰魂不散,時常作祟,對幼兒進行騷擾。百姓無奈,只好尊他們為神,四時祭祀,並求他們保佑嬰孩平安。其實,床公床母在中原一帶,自唐宋時期就已經有了。那時候,新郎新娘入洞房時要拜床公床母。婦女生產,兒童出疹出天花也要祭床公床母。每逢年底照例要拜祭他們,跟現時潮汕人的祭祀方式基本一致。
門神,按照傳統說法,一種是秦瓊、尉遲恭二將軍,一種是神荼、郁壘兩兄弟(詳見第一輯《春節》)。不過,大潮汕人心目中,門神是誰,這問題已經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這門神要能夠人們守門鎮宅。門神的祭祀極為簡單,人們僅僅在祭祀神祗或者祖先時,拿兩根插在門上,燒紙錢時多燒一點,並拿到大門口燒,如此而已。
儒家崇拜對象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儒家學派的鼻祖孔子,另一個是為潮汕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韓愈。潮汕人過去的祭孔活動,自明朝洪武元年定仲春、秋上丁日(二月初四,八月初四)二祭以來,就嚴格依照古禮。規模宏大,儀規復雜。這種祭孔習俗到了近代,已經十分簡單了,一般是學生入學這一天舉行「進孔門」的儀式。家長先給孩子做三道菜:豬肝炒芹菜、豆乾炒大蔥、鯪魚。潮州話肝與「官」,蔥與「聰」,芹與「勤」諧音,意思是期望孩子聰明伶俐,勤奮讀書,將來能出人頭地。
吃過這幾道菜,家長就帶孩子到學校,在孔子的靈位前供一盤「明糖」,教孩子焚香祭拜孔子,意為投靠在至聖先師孔子門下。來到教室門口,向老師行禮後,又把「明糖」分給同學,表示進孔子門的孩子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每年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爺生」,即孔子誕辰,過去潮州學生要到「學宮」(孔廟)舉行祭祀典禮。
當然,現在已經不舉行祭孔活動儀式了,但是孔子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以及「不知老之將至」的勤學精神,仍然被潮汕人尊敬和學習。
中國傳統文化名人中,韓愈在潮汕地區的地位,是其它文化名人所不能比擬的。唐憲宗元和年間,韓愈因一紙「諫迎佛骨」奏疏,觸怒了當權者,被貶至潮州為刺史。他在潮州前後雖只8個月之久,但對潮州的影響卻十分深遠。
韓愈治潮政績主要是「祭鱷魚」和興辦鄉學。來潮之後,問民疾苦,他聽說惡溪有鱷魚為害,便作《祭鱷魚文》令其徙走。其次,他深感潮州教育事業的荒廢,於是下決心狠抓教育,並捐出自己的俸祿。後人為紀念他在潮八個月的功績,在北宋咸平二年建祠以紀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潮汕地區還有一方神聖叫「三山國王」,廣為潮人所祭祀,其較大規模的神廟有揭西縣霖田祖廟和饒平縣程南鄉三山國王廟等。
關於三山國王的來源,有的說是位於潮州附近的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有人說是潮州人祖先的始神,莫衷一是(參閱吳金夫《三山國王廟面面觀》,載《汕頭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三山國王廟也稱太湖神廟、明貺廟等。雖然,大部分潮人並不明白三山國王究竟是何方神聖,但祭祀之風不輟。在潮汕公路上行駛的載客巴士上,便可以經常看到車廂里貼有三山國王的神符。
三、靈魂崇拜
在潮汕,靈魂崇拜的習俗頗流行。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如果睡著了,他的靈魂就離開軀殼在空中游盪。所以,一個人要是睡著,千萬不要將他的臉塗抹成一個大花臉,不然,當他的靈魂回來時,會找不著軀殼。特別是小孩,假如他在別的地方睡著,而家人要將孩子帶回家去的時候,須對孩子說:「回家睡覺。」以免靈魂找不到軀殼。
如果是小孩跌到水裡或者糞坑裡而被人救起來,那這小孩的親屬必須買一包糖送給搭救的人。這里不僅僅包含答謝的意思,而且包含著禳災的意思。因為小孩這時有難,人們總認為冥冥之中是什麼來要他的靈魂,而搭救的人將小孩的魂救回來,那麼恐怕冥冥中的這個幽靈會遷怒於這個搭救的人。但只要被救者送給救人者一包糖就可以禳災了。答謝了救命恩人之後,那小孩的親屬(多是女性,祖母或母親)必須給這小孩「捧精神」。不少人認為孩子在哪兒跌下,他的「精神」會因為受驚嚇而跌落,因此必須將他捧回。辦法是將受驚孩子帶到跌落的地方坐著,將帶去的五土錢━━五色紙條撒向四方,用手掌或者笊籬,向水面作舀狀,然後將舀來的「精神」向孩子頭上倒下十二次。於是,孩子的精神就復位了。
過去,富貴人家在家人將要死亡的時候,要舉行一種「叫油火」的巫術儀式,也稱為「叫代」,即叫人來代死。如果有人代替,則可以挽救那個垂死的人的生命。方法是:讓一個作巫術的人用彩色的桐油繪成大花臉,仿照鬼魅之狀,赤膊,系五色裙。法器是一個念過魔咒的碗。這個碗中,盛滿油,點燃後由巫者托之,於更深夜靜之中,在街巷間呼嘯穿行,陰森森尤若鬼火游動。若有人因恐懼而失聲驚叫,這個巫者立即將手上的「油火」向牆摔去並叱曰:「呀呸!」這樣「叫代」便成功。代病人死去的就是夜間失聲驚叫的人。這種方式現已基本絕跡。
在潮汕地區的鄉村,經常可以在路邊看到一隻竹篩,其中放著幾碗飯、幾個蛋,有時還有一條魚、一塊豬肉。但是,沒有人去動它,因為這是有病人家祭路頭的供品。在農村,如果有人出門回來,忽然得了暴病,而又久醫無效;或者小孩哭鬧無度,那麼其親屬便會以為這是同鬼「沖逢」,得罪了鬼魂。這樣,便得向懂巫術的人請教禳災方法。當巫者說出鬼魂所需要的紙錢數後,患病者的親屬就必須備足這個數目,然後由家中長輩(多是女性)拿著紙錢到患病者面前呈獻,患病者有多大歲數就獻上多少次。獻完,徑直拿出門外,到了巷頭村口將紙錢撒出,這叫做「標送」。
如果是病情嚴重者,則必須「祭路頭」,即將豐盛的飯菜擺在十字路口宴請鬼魂。在煮這些東西時,為了表示虔誠,手要洗凈,而且不能試生熟嘗鹹淡。走路的人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不能恐慌害怕,可以目不斜視地走過去,千萬不能回頭看。否則,病人的症狀會移到他身上。這些祭品,祭禮的人家是不會收回的,一般的人也不會拿去吃。然而在飢荒年代,一些飢寒交迫者卻管不了那麼多,拿來吃了再說。往往是有人在祭祀的時候,便有一兩個餓漢在旁邊等著。真所謂人鬼爭食,十分凄涼。
在過去,潮汕農村一帶還有幾種「收魂」的儀式,「收魂」的對象大多是小孩。就是說,如果一個小孩出門「沖逢」了鬼魂,那麼,這個小孩的魂就會因恐懼而走散。所以,若要小孩好轉,必須舉行「收魂」儀式。
嬰兒患病,必須采來茅根、仙草、桃葉、杉[艹加刺],用一把雨傘骨結在一起,掛於門簾上,用避邪祛災;還可再用一件男人的褲子倒懸在嬰兒的蚊帳上,據說褲子是鬼魂的忌物,褲子倒懸可使鬼魂不敢靠近。有的小孩發病,他的母親還會到山上撿一塊棺材板回來,然後跟12種花草一起煮,再用蕨葉蘸水灑在孩子身上,以祛病驅邪。
另一種儀式是向牧童借牛鞭子,然後到孩子的卧室里將妖邪趕走。還有一種是背著病孩出門,高聲呼喚孩子的名字,把他的靈魂召回。
潮汕人對夢兆的看法很獨特。夢中撈到大魚,或在路上撿到金銀財寶,或者夢見河水變淺,都認為是一種不祥的夢兆;相反,如果夢見人辦喪事抬棺材、踩著牛糞、或者河水清且深,便是一種吉祥的夢兆。倘若一個活著的人在你夢中死去,醒來時,可以說「雜七雜八夢,跌落糞桶縫」以禳災。而且,不能把夢的內容告訴那個人。如果夢見自己死去,醒來後先把夢中的經過告訴別人,第二天一早再取一張紅紙條,用毛筆寫上四句逢凶化吉的咒語:
一夢大不祥,醒來化吉昌;
大事化小事,小事化平安。
然後偷偷把它貼到人人能看到的大街或廁所里去,據說這樣做便能禳災厄運。
有時小孩因身體不適而日夜啼哭,大人也往往會張貼這樣的字條在大街或廁所里: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啼郎。
誰能叫到三次過,一夜睡覺到天光。
這一儀式還包括祈求過往行人都把吉語默念三遍,以保佑他的孩子晚上安睡。

與褲子放在蚊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褲子放在蚊帳 瀏覽:930
女士皮草外套清倉 瀏覽:510
世界上的帽的帽子 瀏覽:125
黑色牛仔衣搭什麼褲子男生 瀏覽:848
淘寶幾十的皮草馬甲 瀏覽:704
光頭戴吉普帽子還是鴨舌帽 瀏覽:137
睡衣上有扣子會不舒服嗎 瀏覽:38
淘寶最好的店旗袍 瀏覽:379
長春上門訂制襯衫怎麼樣 瀏覽:805
王俊凱的褲子凸起來了 瀏覽:367
九牧王男裝電話多少 瀏覽:268
男士風衣戴胸針 瀏覽:920
中老年尼子外套中長款 瀏覽:238
冠軍羽絨服官方鑒定 瀏覽:374
如何從零開始做文胸代理加盟 瀏覽:151
別出心裁的四面彈旗袍灰色裝 瀏覽:593
純棉白色褲子透怎麼辦 瀏覽:252
方臉羽絨服街拍 瀏覽:995
褲子九分女怎樣搭配衣服圖片 瀏覽:482
女裝尺碼怎麼感覺偏小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