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叫冕旒,也用作皇帝的代稱冕(corona)。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
皇後是鳳冠。但不是皇後妃嬪戴的那種有鳳龍圖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種冠飾),上頭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圖案。肯定有。但鳳龍圖飾的,只能是貴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輕,雖然如此,依舊很是討女子喜歡。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稱為「鳳冠」。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頭冠叫鳳冠,服飾叫霞帔,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Ⅱ 漢朝第一位皇後真的紅杏出牆了嗎
給漢高祖戴上「縁帽子」的千古第一後——呂雉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秦王朝非常命短,二世而亡。而漢高祖劉邦開創的漢天下,兩漢共四百多年。所以若要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央集權王朝的皇後,則非漢朝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後莫屬了。所以如果稱呂後為「千古第一後」那是一點不過分的。有人稱呂後是「暴虐的女傑」,既指出呂後暴虐的一面,又肯定她是一位「女傑」。但無論褒貶,毋庸置疑,呂後在漢初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泯滅的,千古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不過,呂後生性淫盪,在後宮蓄養面首,又殘忍地剪除異己,她令漢高祖一生高戴「綠帽子」,漢高祖至死不知內情的醜事至今鮮為人知。
劉邦當初起兵時,家中無人照料。劉邦有一個同鄉叫審食其,並沒有什麼才幹,只不過長得眉目清秀,口齒伶俐,又善於逢迎。劉邦一時無人可用,便收審食其為門客,讓他代為處理家務。審食其得了這個美差,便整日廝混度日。劉邦外出,家中大事皆由呂雉決定,審食其對呂雉唯唯諾諾,深得呂雉歡心。兩人朝夕相處,眉來眼去,終於勾搭成奸。劉邦的父親年事已高,老眼昏花,管不了閑事。而這劉邦與呂雉生育的一男一女還是孩童,不懂男女之間的事情。呂雉與審食其兩人一番偷試雲雨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好在劉邦常年在外行軍作戰,離家甚遠。呂雉與審食其如魚得水,終日偷歡。
劉邦當上皇帝後,封呂雉為皇後,封長子劉盈為皇太子,封女兒為魯元公主。雖貴為皇後,但呂後的生活並不平靜。八年的皇後,又一個八年的皇太後,再一個八年的稱制,呂後的統治佔了漢初的二十幾年。劉邦駐軍山東定陶時曾收一美女占為己有,稱戚夫人,戚夫人受劉邦寵幸,生下一子,取名如意,十歲時封趙王。呂後一直留守長安,守著太子劉盈;而戚夫人風華正茂,總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時刻守候在劉邦身邊,借著劉邦的寵愛,想讓劉邦改立如意為太子。這樣,呂後與戚夫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早在劉邦稱帝對有功之臣封賞時,呂後忘不了自己的老情人審食其,少不了為審食其乞封,高祖也知審食其為他處理家務,保護家眷有功,因此封他為辟陽侯。審食其喜出望外,他沒有料到侍奉呂後於床笫之上,竟能封侯陞官,於是倍加感念呂後,入宮侍寢也較從前更加殷勤賣力。
高祖由於常出征在外,再加上戚夫人風情萬種,自然專寵戚夫人,不再去纏繞呂後,於是呂後寂寞得心癢難耐,對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齒。為了發泄私慾,報復劉邦,索性將審食其養在宮中,二人恣意淫樂,朝夕歡娛。有幾個宮女明知呂後蓄養審食其,也不敢泄露半句,還要從中穿針引線,從中得些賞銀小費。朝中有好些大臣,早有察覺。不過,國母醜聞,漢宮穢事,不便說穿,同時又擔心呂後報復,所以都不敢多言,大都是敢怒不敢言。於是漢高祖劉邦對於頭上戴的這頂「綠帽子」,至死也不知情。
漢十二年(前195年)四月,漢高祖劉邦逝世。太子劉盈登基,繼皇帝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尊母親呂後為皇太後。漢惠帝是個比較軟弱善良的人,史稱「慈仁」、「寬仁之主」;而呂太後的為人卻是剛毅果決,從除掉韓信和彭越的手段就可見一斑。所以,劉邦死後,漢朝的主宰大權就落到了呂太後手中,呂太後也從此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的頂峰。
呂太後一直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劉邦葬事剛畢,呂太後立即傳令將戚夫人囚禁,剃光頭發,剝去羅綺,套上鐵索,穿上囚服,讓其到作坊舂米。又命戚夫人之子劉如意赴京,派人趁其熟睡時強行給劉如意灌下鴆酒,一命嗚呼。後又砍去戚夫人手腳,挖去雙眼,用毒葯使耳聾口啞,最後丟進茅廁淹死。劉盈知道後,當面指責呂太後。
不久,審食其與呂太後的隱情終於被呂後的兒子漢惠帝發現,據《漢書·朱建傳》載:「久之,人或毀辟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太後慚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欲遂誅之。」漢惠帝不能對自己母親怎麼樣,但是對付審食其還是有辦法的。呂太後自知理虧,束手無策。幸虧審食其曾幫助過的朋友朱建施展辯才,說服漢惠帝的幸臣閎孺,設法救了審食其一命。惠帝死後,審食其與呂後關系更為密切,肆無忌憚。公元前180年,呂太後死後,因為審食其未雨綢繆,得到陸賈、朱建等人的幫助,一直平安無事,漢文帝三年(前177年),淮陽王劉長因為懷恨審食其在漢高祖時對其母親見死不救,於是伺機殺了審食其。
縱觀呂雉的一生,既有剛毅干練的一面,又有兇狠毒辣的一面,但就總體而言,她實際統治漢王朝達16年之久,推行「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與民休息」的經濟政策,政績是顯著的,史家稱贊當時的形勢是「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是對呂雉皇太後功大於過的肯定性評價。
Ⅲ 古代皇後頭上戴的叫什麼鳳冠什麼來著
你好。下面是介紹(望採納):
古代皇帝後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明神宗萬曆帝定陵出土的鳳冠共有四頂,分別是「十二龍九鳳冠」「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和「三龍二鳳冠」。 孝端、孝靖兩位皇後各2頂。四頂鳳冠製作方法大致相同,只是裝飾的龍鳳數量不同。它們造型奇巧,製作精美,並飾有大量的珍珠寶石。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Ⅳ 古代皇後妃子帶的帽子叫什麼
鳳冠!所以有鳳冠霞帔。
補充:
簪子:女孩子們喜歡的簪子,
玉釵 :用玉製成的釵,
梅花簪子 :因簪子外端有梅花形狀而得名,
珍珠頭帶 :珍珠結成的頭帶,非常好看女性飾品
鳳頭釵:雕刻著鳳頭的金釵
媚狐頭飾 :狐眼嵌著寶石的狐頭帽
玉女發冠 :仙女常帶的頭環
七彩花環:用七彩神花編成的花環
鳳翅金翎:以鳳翅和鳳翎編織而成的金絲頭環
Ⅳ 君王帶的帽子有什麼講究和皇後帶的有什麼區別
古代君王戴的帽子不僅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同時還可以遮蓋表情,在樣式和作用上很皇後都有著很大的區別。
領導夫人的帽子除了象徵著富貴和裝飾作用外基本上就沒啥特別的了,但是在領導的帽子前面還懸掛著冕旒,作用就是可以完美地遮蓋表情。有了它不管是領導生氣、憤怒、高興或者是認慫就全都變成了內心表情包,大臣們是看不出來的。
Ⅵ 古代皇後、妃子帶的帽子
鳳冠!所以有鳳冠霞帔。
補充:
簪子:女孩子們喜歡的簪子,
玉釵
:用玉製成的釵,
梅花簪子
:因簪子外端有梅花形狀而得名,
珍珠頭帶
:珍珠結成的頭帶,非常好看女性飾品
鳳頭釵:雕刻著鳳頭的金釵
媚狐頭飾
:狐眼嵌著寶石的狐頭帽
玉女發冠
:仙女常帶的頭環
七彩花環:用七彩神花編成的花環
鳳翅金翎:以鳳翅和鳳翎編織而成的金絲頭環
Ⅶ 中國古代漢朝皇帝,王妃,服飾及制度有什麼
漢建立時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東漢時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絲織的裝飾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長冠服"。皇後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紺色,下裳用皂色。皇後的蠶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縹色(淺黃色)。漢文帝當政時比較儉朴,自己穿黑色絲織衣、皮鞋。一般官員要穿禪衣,又名"祗服"。在西漢時期二百年之中,服飾實行"深衣制",它的特點是象蟬一樣的頭冠(帽子)、紅色的衣服、象田字狀的領子、戴玉 、紅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連接縫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緣黑色邊,作為朝服的中衣,需緣紅色邊,當時男女服用極為普遍。服飾總稱"禪衣"。禪衣是單層的外衣。禪衣裡面有中衣、深衣,其形與禪衣無大區別,只是袖形有變化,都屬於單層布帛衣裳
Ⅷ 皇後的帽子與妃子帽子有什麼不同能提示一張圖嗎
簪子:女孩子們喜歡的簪子,
玉釵 :用玉製成的釵,
梅花簪子 :因簪子外端有梅花形狀而得名,
珍珠頭帶 :珍珠結成的頭帶,非常好看女性飾品
鳳頭釵:雕刻著鳳頭的金釵
媚狐頭飾 :狐眼嵌著寶石的狐頭帽
玉女發冠 :仙女常帶的頭環
七彩花環:用七彩神花編成的花環
鳳翅金翎:以鳳翅和鳳翎編織而成的金絲頭環
(圖片 為什麼傳不上去?)
Ⅸ 古代皇帝皇後戴的帽子是叫什麼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為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冕版(冕頂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冕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皇後頭上戴的叫鳳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