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是民間對於清朝世襲罔替王爵的稱呼,整個清朝一共只有12個,其中8個是滿清開國之初戰功赫赫的皇親宗室,另外4個是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有大功於國的皇親。實際上「鐵帽子」一點都不保險,因為爵位雖然不會被皇帝除去,但是繼承爵位的人是隨時可以換的,整個清朝「鐵帽子王」被治罪後換人的有不少。
「鐵帽子王」的爵位是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立大清的時候冊封的,但是「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的制度是從乾隆朝才開始的。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為了顯示厚待皇親宗室,借著給睿親王多爾袞平反的機會,重新梳理了一遍皇室宗親譜系,恢復清初八大宗室王爵最初封號,並將爵位世襲罔替的制度明確頒行,這才有了最早的「八大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禮親王爵位;努爾哈赤侄子濟爾哈朗的鄭親王爵位;努爾哈赤14子多爾袞的睿親王爵位;努爾哈赤15子多鐸的豫親王爵位;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的肅親王爵位;皇太極第5子碩塞的庄親王爵位;禮親王代善長子岳托的克勤郡王爵位;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順承郡王爵位;清聖祖玄燁第13子允祥的怡親王爵位;清宣宗旻寧第6子奕欣的恭親王爵位;清宣宗旻寧第7子奕譞的醇親王爵位;清高宗弘歷17子永璘嫡孫奕劻的慶親王爵位。
「鐵帽子王」比其他的爵位要多享受3項特權。
1、王爵可以世襲罔替,繼承的時候不降低爵位等級;
2、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死後配享太廟;
3、「鐵帽子王」有朝廷賞賜下來的世襲罔替王府。其實「鐵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夠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於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權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不然也只是一個清閑的皇室宗親罷了。
⑵ 清代鐵帽子王12個,為何禮親王地位是最高的,被譽為「大清第一王」
因為禮親王代善一大局為重自願放棄大汗之位所以被譽為「大清第一王」。清朝的鐵帽子王雖有十二個但就數禮親王代善的地位最高,而且每次上朝列班時也是代善位於班首也優先具有發言權,代善能夠得到如此榮譽也要歸功於自己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但是代善並沒有因此記恨皇太極。努爾哈赤死後作為最有勢力和實力的代善最有機會繼承汗位,但是代善做出了驚人之舉。代善不僅主動提出退出這次的爭奪而且不計前嫌的推薦皇太極為信汗,因為代善非常了解自己眾多弟弟的能力所以覺得皇太極最適合所以就推舉了他。當然最後在代善的支持下皇太極成功繼承了汗位最終建立了清朝。所以代善這樣顧全大局又寬容大度的表現得到了滿洲貴族的尊重所以被譽為「大清第一王」。
⑶ 現代還有哪些鐵帽子王後代,享受世襲的爵位
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其身份高貴且封爵像鐵般牢固。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分別為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在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中,頭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開國以及入關統一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這是因有軍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系中受封,屬於恩封。辛亥革命後滿族和蒙古族各王公的特權被廢除,所以現在中國已經沒有鐵帽子王。
⑷ 天津帽子王所有的地址!
天塔對過~~~~
⑸ 鐵帽子王的首封人物
六位和碩親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和碩庄親王(原稱和碩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兩位多羅郡王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胤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和碩恭親王:奕欣,道光帝六子,奕欣為道光第六子,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欣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欣病逝。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其子載灃襲爵。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長子,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光緒十年,被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⑹ 鄔思道讓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可保一世平安,但胤祥做了鐵帽子王,為何沒有被問斬
十三爺不願意辭掉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鐵帽子王相較於其他的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有著眾多特權,特別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是非常的難得,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
其四,雍正也需要自己有這樣一位信得過的兄弟,位高權重並且德高望重,既能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又能樹立起朝中重臣的榜樣,平衡朝中勢力,特別是平衡與八爺黨的勢力平衡,進而有利自己政策的執行。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位近乎於「神」的人物,但是他的神在於能夠通曉康熙內心的想法,做的是康熙一面鏡子坦露康熙心中的想法,而雍正一直就是自己做自己,所以也就只有雍正才能了解自己吧。
⑺ 中華民國鐵帽子王爺
沒有啊,中華民國史一個民主、民生、民權的國家,根本沒有封建的王朝制度。清朝早滅亡了,你問的應該是 大清恭親王愛新覺羅·奕䜣 吧?他被網友稱為「鬼子六」,且還是個鐵帽子王爺呢!
清朝世襲親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欣封為和碩恭親王。同治十一年(1872 年)獲世襲罔替。一共傳了四代三位。
奕欣(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異母弟。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他出謀劃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救清朝危機,迎來同治中興。在政治舞台上經歷幾番大起大落,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讓他經歷了很多不幸,兒女多早殤,僥幸活下來的則難堪造就。他有4個兒子,長子載澄、次子載瀅、三子載浚、四子載潢。其中三、四兩子俱幼殤。長子載澄襲貝勒,成年後胡作非為。這三個兒子,都死在他前面。另外一個兒子載瀅,一度過繼給奕欣的弟弟鍾郡王奕詥,襲貝勒爵位。庚子事變(1900)時,因捲入義和團活動又被奪去一切職銜。
⑻ 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清代對「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王爵的稱謂。乾隆皇帝詔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庄親王):愛新覺羅碩塞多羅克勤郡王:愛新覺羅岳托多羅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克德渾其中,愛新覺羅岳托和愛新覺羅勒克德渾是愛新覺羅代善的兒子。另外,清朝中後期也恩封了幾個鐵帽子王: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允祥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和碩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
⑼ 鐵帽子王竟然也是個爵位,到底有多大官職
在電視劇里提到「鐵帽子王」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但實際上,鐵帽子王竟然也是個爵位,那麼,他是多大的官呢?
「鐵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夠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於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權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要是真的有能力,當然是沒有問題的;若是沒有能力,就是一個閑差罷了。就如同我們國家在國企改革之前就有很多人吃空餉,一樣的道理。現在基本上是看不到了,也說明我們國家的進步。
鐵帽子王的待遇是不錯的,畢竟是一個爵位,但是,沒有能力的話,就是一個碌碌無為之人,你知道還有誰當過鐵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