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戰國時期趙國大王順序
立國前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趙成子 趙衰 ?─前622年
趙宣子 趙盾 前621年─前601年
趙莊子 趙朔 前600年—?
趙文子 趙武 前581年—前541年
趙景子 趙成 前540年─前527年
趙簡子 趙鞅 前526年—前476年
趙襄子 趙毋恤 前475年—前425年
趙桓子 趙嘉 前424年
趙獻子 趙浣 前423年—前409年
趙烈侯 趙籍 前408年—前400年
立國後
謚號 姓名 在位時間
趙烈侯 趙籍 前408年—前400年
趙武侯 ? 前399年—前387年
趙敬侯 趙章 前386年—前375年
趙成侯 趙種 前374年—前350年
趙肅侯 趙語 前349年—前326年
趙武靈王 趙雍 前325年—前298年
趙惠文王 趙何 前298年—前266年
趙孝成王 趙丹 前265年—前245年
趙悼襄王 趙偃 前244年—前236年
趙幽繆王 趙遷 前235年—前228年
代王嘉 趙嘉 前227年—前222年
武臣 前209年8月—前208年
趙王歇 趙歇 前208年—前204年
趙國(前403年至前222年),是戰國時期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國君嬴姓趙氏,為商朝名臣飛廉(蜚廉)之後,原為趙侯。於公元前325年稱趙王(按照周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王,但楚、吳、越三國的君主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稱王,到了戰國各大強國的國君相繼稱王)。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封趙烈侯趙籍為諸侯立國。
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國都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前425年遷中牟(今河南鶴壁),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在邯鄲定都長達一個半世紀。公元前222年,滅於秦國。公元前208年,趙歇重建趙國,定都信都(邢台),數年後為漢將韓信所滅。
❷ 春秋戰國時期大王的帽子
和皇帝差不多
❸ 春秋時期臣子拜見大王的地方叫啥
宮殿:基本解釋:Palace 帝王處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築物,宮殿是帝王朝會和居住的地方,規模宏大,形象壯麗,格局嚴謹,給人強烈的精神感染,突現王權的尊嚴。中國傳統文化注重鞏固人間秩序,與西方和伊斯蘭建築以宗教建築為主不同,中國建築成就最高、規模最大的就是宮殿。從原始社會到西周,宮殿的萌芽經歷了一個合首領居住、聚會、祭祀多功能為一體的混沌未分的階段,發展為與祭祀功能分化,只用於君王後妃朝會與居住。在宮內,宮殿常依託城市而存在,以中軸對稱規整謹嚴的城市格局,突出宮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無論哪朝哪代,集體臣子拜見君王都是在王宮的正殿
❹ 春秋時期大王的兄弟稱什麼
也是✘✘王,那時候異姓是不允許封王的!
❺ 戰國時期秦國大王的排序和名字
1、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又稱秦惠王,本名嬴駟,秦孝公之子。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更為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他在位時,是秦國的一個大發展時期,不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奪取了魏國的河西郡和上郡,攻滅了巴蜀,佔領了漢中,使秦國的領土面積驟然擴大了數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漢中與秦國的本土關中一樣,是當時第一等的良田。
2、秦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名贏盪,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記》)。
秦武王生於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之子,母惠文後,秦昭王異母兄。嬴盪勇武果斷,自幼喜歡在軍中生活,將軍們對這位年輕太子的膽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對太子盪年紀輕輕就能成為軍中的偶像感到既驚奇又高興。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賁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舉鼎身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責任,將孟賁五馬分屍,誅滅其族。
3、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本名則,後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
在位56年,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公元前251年,昭襄王死,年有75。史書簡稱其為秦昭王。
4、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前302年—前250年):本名嬴柱(一作式),秦昭襄王之子。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因秦悼太子死於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立為太子。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公元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後去世,葬於西垂。太子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5、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7月6日):嬴姓,本名異人,後名楚(《戰國策》記載)或子楚(《史記》記載),《水經注》作秦庄王,《太平寰宇記》作秦襄王。戰國時期秦國君主。秦孝文王之子,在位3年。
曾經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其子秦始皇在滅六國、稱皇帝尊號後,追尊其為太上皇。
6、秦王政
秦王政,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秦莊襄王之子,母趙姬,商朝重臣嬴惡來的第35世孫,嬴姓趙氏,名政,故又稱趙政。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六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
秦王政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7、秦王子嬰
秦王子嬰,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僅46日。初稱皇帝,後來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子嬰性格仁愛,有節制。
秦二世胡亥被弒後。趙高迎立扶蘇之子子嬰即皇帝位。其後不久,子嬰依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
❻ 春秋戰國時期大王身邊的隨從具體叫什麼
寺人,也叫侍人
那個時候不太流行閻割,所有有些是太監有些不是,但那個時候沒有叫太監的,全部統稱為侍人
❼ 春秋時期,幾位大王分別是誰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❽ 古代大王戴的帽子長什麼樣
古代大王戴的帽子長著是什麼樣?很多樣子。